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赵彤 《传媒观察》2005,(4):8-10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各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行动日益增多,重大决策的复杂程度与日俱增。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以更高的标准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更为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5.
长假期间,荧屏上热闹非凡,各类节目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被称为第四、第五媒体的互联网和短信也异常活跃。但是,当我们打开报箱,或是从售报员手中接过报纸的时候,却发现平时厚厚一叠的报纸此时变得非常单薄,新闻报道的策划力度也  相似文献   

6.
刘辉 《传媒观察》2004,(10):5-8
党报面对市场时的重重困境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党报走出困境的努力也一直在艰难地进行着。自上世纪末起,各地各级党报纷纷改版,并且常变常新,一些党报也的确取得骄人的市场业绩。不过,“改什么与怎么改”必须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党报必须姓“党”,它不同于企业报、晚报和  相似文献   

7.
8.
9.
10.
主题新闻策划作为党报引导舆论的重要形式,各报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投入了很大精力组织、策划宣传重点。但是,主题新闻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对新闻题材的最大挖掘与最佳配置,更是对传媒资源本身的统筹调度与综合使用。主题新闻报道的策划艺术往往直接决定党报的传播效果。新华日报近期围绕新农村建设进行集中宣传,报道火力密集,冲击力强,着力宣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提高和深化全社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认识,把政策交给广大农民群众,使他们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在新闻界和读中引起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华日报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改版,探索党报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如何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去年12月,新华日报实施的最新一轮改版,明确提出内容结构上要形成“龙头凤尾”的格局,以“三贴近”的思想创新党报优势。力求全局观念和新闻规律的统一、舆论导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党性原则与受众意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13.
倪燕 《传媒观察》2007,(5):10-12
长期以来,很多读者对于新闻报道的两种现象存在很大的意见,一类是部分报纸只管采写新闻,不管读者是否接受、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无视读者需求,在读者心目中形成了枯燥无味、生硬说教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15.
《新华日报》作为江苏省委机关报,始终不渝地宣传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大政方针,努力发挥党的喉舌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6.
17.
18.
周婷 《新闻爱好者》2005,(12):54-55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在那艰苦的岁月中,这支被誉为“党领导的又一方面军”以笔作枪,不断地向爱国人士报告各种抗日消息、通讯、评论、艺作品,坚定他们心中的信念,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尤其是那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抗战通讯,更是激发了全民族的愤慨与热情,动员起方方面面的力量,筑起一道全民抗战的钢铁长城。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党报引导舆论的能力,强化党报的宣传效益是党报的职责所系,也是党报的性质使然。而党报内容的影响力、软效益依靠什么实现,很重要的经验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党报和读者全方位“无缝对接”。“三贴近”的提出。为党报如何履行责任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实践  相似文献   

20.
《燕赵都市报》于1996年创刊时,是一张周报,在做新闻上相对而言是捉襟见肘,因为时效性赶不上别人。从1997年开始,它扩成一张周六刊,1998年成为日报,报社编委会确定的思路就是主打新闻,要与晚报类通常说的“茶余饭后”有所区别,强调要让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