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台州市立医院产科剖宫产分娩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9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在胎儿娩出后均予缩宫素20 U持续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在产后出血达到200 ml时再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667.4±148.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34.4±183.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较发现出血倾向后使用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着重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安列克)在产后出血预防方面的作用。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我院具有潜在产后出血症状的剖宫产孕妇118例为研究目标,对其作随机分组处理,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例数均为59例。对照组产后实施常规缩宫素宫体注射及缩宫素静滴处理,观察组在缩宫素宫体注射的基础上增加应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安列克)。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状况。结果在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等方面,观察组效果更佳(P 0.05)。讨论在产后出血的预防方面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方式,效果令人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同使用时机对高危因素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即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体注射,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行缩宫素10 U宫体注射,同时行缩宫素10 U静脉滴注。若两组产妇子宫收缩缩乏力致出血量明显增多,则再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体注射。观察比较两组胎儿娩出后30 min、2 h、24 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比例、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宫腔填塞比例、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胎儿娩出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30%(42/46),对照组为76.09%(35/4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宫腔填塞比例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0例疑似具有引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0例和对照组190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 μg,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和缩宫素20U.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前、产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计算产前与产后24h的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比较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后15 min、30 min、2h、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0%(19/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58/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分娩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刺激整个子宫收缩,缩宫素可刺激子宫上段收缩,二者联合预防产后出血可协同止血,降低了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预防产后出血,且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产后出血高危孕妇剖宫产术易导致产后大出血,威胁产妇生命安全。本研究分析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止血效果,为防范高危孕妇产后出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鹿邑真源医院2016-08-01—2018-08-01行剖宫产术的78例产后出血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孕周及临床特点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保证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每组3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缩宫素等常规预防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增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为(102.35±26.96)mL,低于对照组的(198.46±43.62)mL,t=11.70,P0.001;产后24h出血量为(356.94±56.93)mL,低于对照组的(505.62±74.61)mL,t=9.89,P0.001;止血时间为(15.95±6.43)min,短于对照组的(42.13±15.43)min,t=9.78,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和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10.26%,低于对照组的30.77%,χ2=5.03,P=0.024;输血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33。结论在产后出血高危孕妇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实现快速止血,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欣母沛)在双胎妊娠及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48例双胎妊娠及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生物缩宫素20u宫体下段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肌注射;对照组74例静脉滴注缩宫素20u+生物缩宫素20u宫体下段注射。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24h)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356±150)mL、(468±160)mL,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8%、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以上产后出血高危妊娠中常规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降低了这部分高危妊娠的产后出血率,其效果好,用药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9例剖宫产术中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总计70例应用宫体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以及葡萄糖酸钙联合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总计89例应用宫体注射缩宫素以及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预防治疗。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出血量、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24h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5例(5.61%),对照组输血14例(20.00%),观察组输血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子宫切除产妇,对照组子宫切除2例(2.86%)。观察组2例腹泻,1例恶心;对照组3例腹泻,1例呕吐,1例发热,1例恶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预防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出血产妇的主要方法,值得临床运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卡前列酸栓与缩宫素联用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产妇1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不同分为A组、B组及对照组,每组65例。3组剖宫产术后立即行子宫按摩,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IU。在此基础上A组阴道给药卡前列酸栓1 mg; B组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宫体注射缩宫素10 IU。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内出血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其他止血措施使用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 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内出血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低于对照组,B组以上指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与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产妇产后出血率、输血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3组产妇用药后均有恶心呕吐、腹泻、高血压、体温升高等轻度不良反应,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卡前列酸栓与缩宫素联用可明显减少高危产妇出血量和输血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用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95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后分别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并对患者产后的出血量,出血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观察组在产后2h、24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采用缩宫素治疗的对照组,产后的出血例数及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项内容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基本接近。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孕产妇的产后出血的更为有效,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还能降低了出血例数,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试验组: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同时静滴缩宫素20 U.对照组:胎儿娩出后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 μg同时静滴缩宫素20 U.结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后2 h及24 h平均出血量减少,第三产程时间缩短,产后出血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米索前列醇更有效预防产后出血,且具有安全,高效,迅速,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周小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7,(22):5539-5541
目的探讨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381例剖宫产术中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宫体注射子宫收缩药物的不同分为3组,每组各127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20 IU缩宫素加入500 ml复方氯化钠液静脉输注;研究组1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20 IU缩宫素加入500 ml复方氯化钠液静脉输注后给予宫体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研究组2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3组产妇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出血产妇的止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术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1术中、术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研究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治疗性宫缩药的使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共发生不良反应29例,发生率为22.83%,对照组、研究组1、研究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4%、11.18%、7.09%。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行剖宫产的2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0例产妇采用术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及垂体后叶素联合预防治疗。观察组110例产妇采用术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贫血发生率为2.73%,产后出血率为7.27%,子宫切除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13.64%、23.64%和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三产程时间和止血时间分别为(2.78±0.37)min和(15.38±3.33)min,对照组为(4.28±0.42)min和(38.03±4.5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和24 h出血量分别为(240.31±17.91)ml和(343.37±22.36)ml,对照组为(335.29±23.21)ml和(459.32±26.4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05.21±7.32)g/L,对照组为(83.72±6.21)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为2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对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96例,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48例为A组,另使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48例为B组,对比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A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24h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B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相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预防效果更为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剖宫产术中高危因素引起的子宫收缩乏力的患者127例,分为两组,I组(83例)在常规止血方法无效时,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Ⅱ组(44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无效时联合B-lynch缝合术。结果:Ⅱ组的剖宫术中出血率、产后2 h出血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两组术后2 h的产后出血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减少出血,但是在一些术中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的病例单独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能有效减少出血量的情况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术能明显控制出血,减少术中出血量,特别是减少术后2 h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卡前列甲酯栓预防高危孕产妇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瘢痕子宫、双胎妊娠、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孕产妇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催产素的基础上,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治疗;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催产素的基础上,应用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服。比较两组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24小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产妇在恶心、呕吐、腹泻和颜面潮红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于预防治疗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剖宫产产妇,较卡前列甲酯栓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具有潜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1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1例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对照组69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及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比较两组术中、术后2 h的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潜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的同时宫体注射欣母沛,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尤其越早应用,效果越好,并具有快速、安全的特点,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Ⅱ度胎盘早剥所致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Ⅱ度胎盘早剥所致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使用时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直接于子宫体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0. 25 mg,对照组为常规止血失败后于子宫体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0. 25 mg。观察并比较两组围生儿结局、产后出血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两组围生儿体质量(2500 g)、早产儿、死胎、转入新生儿科间无明显差异(P0. 05);观察组产后出血时间及第三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后15 min、30 min、2 h及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5. 56%)明显高于对照组(78. 05%)(P0. 05);观察组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子宫复旧情况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预防性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有效减少Ⅱ度胎盘早剥所致产后出血的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有利于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18.
苏秋英 《时尚育儿》2016,(12):228-229
目的:观察、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特选取我院接收的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提供宫体注射缩宫素、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路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路径.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后2h出血量为(204.24±29.12)ml,产后24h出血量为(315.68±28.74)ml,止血时间为(18.68±6.35)min,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输血、不良反应、产后出血的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的治疗中,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价值显著,能够大幅缩短产后2h、24h出血量、止血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对2010年1~11月双胎妊娠的50例产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观察组,2009年1~12月双胎妊娠的50例产妇使用常规的宫缩剂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产时、产后24 h的出血量,分析两组平均出血量及分娩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产后48 h血红蛋白平均值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经济成本。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41例拟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126例)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15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血液制品输注率,比较两组住院费用及其构成,以及人力资源成本差异。结果: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和输入血液制品比率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住院费用并未显著增加(P0.05),反而降低了使用血液制品、抗生素费用和护理费用,减少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家属误工时间(P0.05)。结论:预防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减少瘢痕子宫剖宫产妇女术后出血量,且不增加医疗等总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