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在SMC/BMC制作过程中分散剂氧化镁和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对树脂糊增稠特性的影响,通过树脂糊的粘度变化,考察新型增稠体系的增稠性能和片材的贮存稳定性。本研究对于改进SMC/BMC的成型压力、片材流动、制品质量、模塑料的贮存使用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SMC中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及贮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及其预聚物PU400、PU200为增稠剂对端羟基的不饱和聚酯进行增稠,通过树脂的粘度变化、螺线流动实验对这种新型增稠体系的增稠性能和片材的贮存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与以MgO为增稠剂的片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异氰酸酯预聚体的增稠性能优于异氰酸酯单体。(2)增稠剂PU400的质量百分数Wpu应该小于10%。在相同的-NCO浓度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增稠速度随分子量的提高而加快;在273K下,不饱和聚酯树脂能在4天内完成增稠,在323K下,能在8小时内完成增稠。(3)聚酯片材贮存三个月后,由异氰酸酯增稠体系制备的片材的螺线长度,低于氧化镁增稠体系的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3.
以5种化妆品常用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流变学参数黏度对其增稠性及耐离子性进行分析。考察了5种增稠剂水溶液在不同质量分数和pH下的黏度变化,结果表明,共聚物Carbomer 940的增稠效果最好,但黏度在pH=2~11时变化较大;含金属离子共聚物AVS、EMT-10和HMB增稠效果一般,黏度在pH=5~11时保持稳定;自聚物Zen增稠效果最差,但黏度在pH=2~8时保持稳定。向增稠剂水溶液中加入NaCl和MgCl_2,考察化妆品中常见离子对增稠剂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盐的加入均破坏了5种增稠剂水溶液的稳定性,其中自聚物Zen的耐离子性最好;对增稠性和耐离子性最好的2种增稠剂复配体系进行分析,发现Carbomer 940和Zen的复配体系在增稠性方面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两者复配使用能得到增稠性和耐离子性都较好的增稠剂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己二酸生产装置中沉降式增稠器的介绍与说明,阐述己二酸沉降式增稠器结晶上涌的主要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技术措施解决了增稠器浆料结晶上涌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别合成了热塑性和热固性酚醛树脂,将2者混合后加入固化剂并与砂混合得到酚醛树脂覆膜砂并测试了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渗透性和热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当酚醛树脂质量占砂子总质量的3%时,覆膜砂力学强度和渗透性满足再造井壁要求。采用热固性酚醛树脂与六次亚甲基四胺协同固化热塑性酚醛树脂,产品强度高,储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采用聚苯乙烯马来酸酐高分子作为分散剂,用三种分散设备制备超细炭黑水基分散体系的研磨过程,然后采用黄原胶对分散体系增稠,测定了增稠后炭黑水基体系的粒径分布、黏度曲线特征和分散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密闭循环式研磨机,炭黑分散体粒径D99可达到2 μm以下.粒径分布主要与采用的研磨介质大小有关.0.4 mm的氧化锆珠比0.8 mm的氧化锆珠能够得到更小的粒径分布.增稠后炭黑水基分散体系体现假塑性和触变性黏度.在高速离心加速度为2 300×g条件下离心7 h,分散体系不发生沉降,具有极好的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因撞击、穿刺等外力导致的安全事故已经成为目前限制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主要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向传统电解液中引入特定的纳米添加剂,赋予电解液剪切增稠的特性,从而提高电池的抗冲击能力。本文主要讨论了剪切增稠流体的定义、性质、原理和影响因素,并回顾了近年来剪切增稠流体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总结剪切增稠电解液的合成方法与其性能的相互关系,提出纳米颗粒填充物的表面修饰、更大的长宽比尺寸和适当的浓度提升有利于增强电解液的增稠性能。最后,提出寻找和设计新的功能型纳米填充颗粒,实现电解液增稠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共同提升,将是剪切增稠电解液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一种高含量羟基积雪草苷在化妆品中的研究应用,主要研究高含量羟基积雪草苷溶解稳定性,增稠兼容性。结果表明:高含量羟基积雪草苷在水中溶解度30 g/100 g;溶解稳定性较好,透明,无析出;增稠兼容性中,常温放置粘度无明显变化,Total CICA 80无离子性;其增稠体系选择Arisroflex AVC类较优。  相似文献   

9.
浅谈增稠剂种类对乳胶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茂彬 《山西化工》2004,24(4):45-47
主要从增稠机理的角度,分析了增稠剂种类、用量对乳胶漆施工性能及贮存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明高 《化学与粘合》2005,27(5):313-315
在制备乳液胶黏剂时经常要将乳液增稠。本文从减小乳液胶黏剂的表面张力、提高乳液胶黏剂的稳定性、为不使胶黏剂渗入被粘材料、为使胶黏剂涂复的厚度达到一定的要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增稠在乳液胶黏剂分子设计中的作用,并对乳液胶黏剂的增稠方法,内增稠和外增稠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曾建 《广州化工》2006,34(2):44-45,66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开发研制出一种增稠性台板胶,主要考察了单体的选择对乳液增稠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2-EHA/VAc为7/1时,适量的丙烯酸参与反应就可以得到增稠性较好的乳液。而选择合适的增稠剂加料方式和适量的增稠剂量可以更好的提高乳液的增稠性。  相似文献   

12.
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改性羧甲基羟丙基纤维素在聚醋酸乙烯乳液中的增稠效应。通过与非离子型羟乙基纤维素及离子型羧甲基纤维素的比较试验表明,改性羧甲基羟丙基纤维素用作聚醋酸乙烯乳液增稠剂有良好的增稠性、稳定性和配伍性。  相似文献   

13.
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特性和固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化镁、氢氧化钙增稠不饱和聚酯(UP)树脂,通过测定树脂糊初期和后期的粘度及固化反应曲线,对影响增稠特性的几个重要因素和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镁比氢氧化钙的增稠效果好,适宜用量为2~4份;增稠温度40℃较为适中;微量水促进初期增稠,但对最终粘度影响不明显;氧化镁与氢氧化钙复配增稠体系中,氢氧化钙能抑制初期增稠,而促进后期增稠;随增稠剂含量增加,增稠后树脂糊固化反应的峰顶温度升高,放热量减小;由不同升温速率的固化曲线可以确定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后处理温度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HEUR)的制备方法,并在乳胶漆配方中对增稠剂的增稠性能、配方稳定性、色浆稳定性及展色性等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本研究合成的增稠剂具有优异的增稠效率、良好的配方稳定性、色浆稳定性及展色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一种低粘度、高固体含量的改性酚醛树脂作碳索纤维和其他碳索材料的浸渍剂。测试其固化性能及碳化后的碳化收率,并对比实验用普通酚醛树脂、醚化酚醛树脂、呋喃树脂,选择最优性能的树脂。并对该改性酚醛树脂做储存稳定性实验。  相似文献   

16.
剪切增稠液体是指其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变大的一类流体。工业生产中,剪切增稠的出现会阻碍输送管道,破坏生产设备。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对如何降低流体粘度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另一方面,剪切增稠液体是“液体防弹材料”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在减震、控制方面也具有可观的应用潜力。该文采用原生粒径为50 nm 的SiO2和80~100 nm 的 CaCO3分别作为分散相,聚乙二醇(PEG)200为分散介质,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得到不同固含量的剪切增稠液。并通过纳米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对分散相粒子团聚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应力控制流变仪分别对 SiO2/PEG200和 CaCO3/PEG200悬浮分散体系的稳态流变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体系试样在测试中均出现剪切增稠现象,并且分散相质量分数越高,剪切增稠效果越明显;而高质量分数的 SiO2/PEG200体系的粘度变化范围更大,增稠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徐淑姣  常军  牟世辉 《当代化工》2011,40(2):118-120
研究了非离子型乳化剂和阴离子型乳化剂两者配比及其用量对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和增稠性能的影响,并对这两种乳化剂对乳液的钙离子稳定性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离子型乳化剂较多的复合乳化剂配比有利于提高乳液的钙离子稳定性,复合乳化剂的配比和用量对乳液增稠剂的增稠能力和耐电解质能力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均匀设计法在制备PNBR/HPVC热塑性弹性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考察了酚醛树脂和氯化亚锡复合硫化剂对粉末丁腈橡胶(PNBR)/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酚醛树脂的用量大于1份时,PNBR/HPVC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主要受氯化亚锡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了氯化亚锡对PNBR/HPVC热塑性弹性体的硫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聚丙烯酸树脂在牙膏中的应用,解释了其增稠机理、增稠过程和流变特性。通过牙膏试验,比较了牙膏的站立性和粘度,结果表明,添加聚丙烯酸树脂,有利于牙膏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讨论了影响应用效果的添加量、中和、多价金属离子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研究乳胶漆贮存增稠现象的实验方法。讨论了颜填料粒子分散程度,分散剂的用量和种类增稠剂,杂质离子,贮存温度,以及乳液的化学稳定性和其他因素对乳胶漆贮存增稠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