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免疫抑制剂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介绍几类免疫抑制剂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方法:通过免疫抑制剂目前在临床应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病的效果,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结果:应用免疫抑制剂对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特异性,不良反应较多。结论:研究和开发针对病理性抗原(包括自身抗原和异体抗原)或诱导免疫耐受的免疫抑制剂,保留宿主正常的免疫功能,将成为高效、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用于器官移植的新一代免疫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临床上在器官移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主要是由于对排异反应的免疫机理的认识及新的免疫抑制药物的开发有了重大突破.尽管如此,迄今为止,仍没有开发出既能阻止排异反应的发生又对正常器官无损害的特效药物.理想的免疫抑制剂是仅能抑制T细胞或B细胞集落对捐献器官引起的特异反应.不幸的是,目前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特异性不高,因此对移植器官或组织仍有损害作用,开发特异性和选择性较强的免疫抑制剂非常必要.本文介绍了四种新型免疫抑制剂——rapamycin、咪唑立宾(mi-zoribin)、mycophenolate mofetil和15-deoxysper-gualin,且就各药的作用机理、药动学、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汪丽俐  朱晓浚 《中国医药》2010,5(5):487-488
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ive agent)是一种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或非生物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随着医药行业发展,免疫抑制剂的家族不断扩大,治疗效果也取得很大进展。迄今为止,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它不断从低选择性向高选择性发展,从高毒性向低毒性发展。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科主要用于各种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皮肤肿瘤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官移植作为有效治疗手段已日臻成熟,手术成功率逐年上升。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移植排斥,目前免疫抑制剂是降低移植排斥最有效方法,明显提高了移植器官存活率。国内外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研究发展很快,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也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来源的几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器官移植的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获得近30种不同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抵制剂,对其中的几种较重要的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咪唑立宾、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和deoxyspergualin的机理研究得也较清楚。对上述几种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机理的研究。为人们开发特异性更强的免疫抑制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器官移植后的患者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减弱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增殖及对移植器官攻击的能力,以保护移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免疫抑制剂使用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剂量偏低达不到抑制排斥的目的,偏高则可因过度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其自身的毒副作用又导致移植器官的功能衰竭。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给药是必要的,同时考虑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调整药物及其剂量。本文就我院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实际应用和副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Mycophenolat Mofetil是一种高效的免疫抑制剂,一般的副作用极轻微,由免疫抑制引起的副作用轻微。在多次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中,本品与环孢菌和皮质激素类联用,疗效好,生物利用度高,器官特异性副作用轻微。其缺点是迄今无静脉注射剂,以及一天要服4-6片,对病人的顺从性要求高。在不久的将来,弗赖堡器官移植中心拟对肾植病人一般使用2g/天的剂量,泽所有免疫危险病人一般使用3g/天的剂量。治疗时可  相似文献   

8.
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器官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移植物保持良好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免疫抑制剂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和进步,可以看到免疫抑制剂不断的发展与应用对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起着  相似文献   

9.
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春树  何雪菲  钱华 《安徽医药》2008,12(10):892-894
免疫抑制剂是对免疫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防止脏器移植排斥。不同的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和毒性均不一样,目前临床上也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来减少各种用药的剂量及毒副作用。以下侧重叙述一些目前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及新出现的免疫抑制剂的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免疫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艳芳  王红勤  元新华 《中国药师》2005,8(5):372-373,394
免疫抑制剂可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和免疫病理反应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随着移植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又相继研究出许多新型制剂,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环孢素A(商品名Sandammun,CsA),是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自1976年开始临床用于器官移植。近年报道可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现综述如下。一、药理作用CsA具有特异性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效应和毒效T细胞(Tcytotoxic effector cell)的产生,而且促进抑制性T细胞的增殖。在分子水  相似文献   

12.
高效免疫抑制剂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器官移植与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历史 脏器移植伴随着免疫抑制剂而发展成熟.脏器移植以肾移植开始,不久进行肝移植、心脏移植.同种肾移植由Vorony在1936年进行的,因当时还没有认识到免疫学的个体特异性,病人在48 h后死亡.移植免疫学是由Medawenon在1944年发现"二次排斥(Second set phenomenon)"时首先搞清楚.1956年Merill报道了双生胎之间进行同系肾移植的成功,这是在免疫抑制剂出现前脏器移植最早成功的例子[1].本世纪60年代Murray将硫唑嘌呤(Azath ioprine Aza)应用于脏器移植,在肾移植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功, Aza、泼尼松(Prednisone PRD),它们作为第一代免疫抑制剂.这时虽然心脏移植和肝移植也在同时期开始,但效果不如肾移植.学术界称Aza、PRD时代.  相似文献   

13.
穆栋  任晓 《河北医药》2005,27(9):701-702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通过不同途径非特异性地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1983年FDA批准抗真菌抗生素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实体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应用于抑制骨髓移植受体的GVHD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CsA的广泛应用使器官移植发生了一场革命.之后,又有4~5个微生物产生的抗真菌抗生素作为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从由抗真菌活性抗生素转变而来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出现以来,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随着适用范围的扩大和使用时间的延长,其导致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临床工作中必须对这些不良反应予以重视。本文综合了不同的临床试验结果,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晚期黑色素瘤中发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FK506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辅助T细胞,阻断IL-2释放,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因其作用强,不良反应少,目前已作为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首选药。本文综述了FK506的药理学及其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免疫抑制剂FTY720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TY720是一种作用机制独特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器官移植、自体免疫疾病、肿瘤和炎症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在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应用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应用进入Ⅱ期临床试验。与环孢素A、他克莫司(FK506)等免疫抑制剂相比,具有活性高毒性低的优点。现综述FTY720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已被广泛用于抑制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多样.根据作用机制,目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可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两大类.本文就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用免疫抑制剂作一概要介绍,以期能为新免疫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0~2004年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药物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消耗品种和金额进行归类统计,并结合文献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我院该类药物用药总金额保持逐年上升,器官移植患者应用的免疫抑制剂的年度用药金额与之走势相似;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环孢素A、他克莫司)、DNA或RNA合成抑制剂(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类药物应用最多;临床应用以合资和进口品种为主,国产品种相对较少。结论:该类药物费用增加很快,我院免疫抑制剂用药结构基本合理,消耗品种较为稳定,能够保障患者需要。  相似文献   

19.
排斥反应是影响异体器官移植术后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预防排斥反应发生,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移植物的存活率,但临床上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需要对治疗药物进行浓度监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分析法及色谱法,其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因具有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分析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大多数临床实验室以该测定方法作为治疗药物监测的金标准。基于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的药理及药动学特性,将免疫抑制剂的检测方法分为全血型免疫抑制剂的检测与血浆型免疫抑制剂的检测,并分别对两类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领域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更直接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0.
雷帕霉素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帕霉素(RAPA)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RAPA通过不同的细胞因子受体阻断信号传导,阻断T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由G1期至S期的进程,从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从目前临床应用来看,RAPA有很好的抗 排斥作用,且与环孢素A(CsA)和FK506等免疫抑制剂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是一种疗效好、低毒、无肾毒性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目前RAPA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已结束,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