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亚麻油为原料,在NaOH催化作用下与乙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亚麻油脂肪酸乙酯。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醇油比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h、催化剂用量0.9%和醇油比8∶1,在该工艺条件下,亚麻油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可达95.6%。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条件下采用新型固体酸S2O82-/A l2O3-ZrO2-La2O3替代传统的液体酸、碱催化剂,催化棉籽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超声波频率、功率、固体酸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中甲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波辅助下,固体酸催化剂对棉籽油酯交换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产物与催化剂易于分离。在超声波频率28 Hz、功率80 W、反应温度140℃、醇油摩尔比15∶1、固体酸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4%的条件下,反应3 h产物中棉籽油甲酯含量达到97.1%,催化剂重复使用十次甲酯含量可维持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3.
餐厨废油脂肪酸固体酸催化气相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高酸值油料更加高效、绿色的生物柴油制备,以餐厨废油水解后脂肪酸为原料,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固体酸催化剂,在气相反应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酯化效果的综合影响,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质量分数15%,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105℃。在此条件下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制备的生物柴油酸值(以KOH计)仅为0.64 mg/g,酯化率可达99.65%,产品达到GB/T 20828—2007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4.
生物柴油的K2CO3负载水滑石催化制备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浸渍法制备K2CO3负载水滑石生物柴油催化剂,确定制备条件为:K2CO3负载量20%、共混温度80℃、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6h.用该催化剂催化菜籽油转酯化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反应时间、醇油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测定了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菜籽油转酯化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温度60℃,醇油比12,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用量4%,转化率达96.9%.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活性与其晶相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生物柴油的转化率,以大豆油为原料,研究在KOH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甲醇与菜籽油的摩尔比等操作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最适宜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1、催化剂加入量为油脂质量的1.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生物柴油最高转化率为96.87%。  相似文献   

6.
生物柴油是绿色可再生能源。本文研究了在微波辐射作用下酸性离子液体[Hnhp]HSO4催化葵花籽油与甲醇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醇油摩尔比和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以正交法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制备生物柴油的较佳的工艺条件:醇油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催化剂与油的质量比)为5%、微波功率为600W、反应时间为30min时,生物柴油的收率可以达到97.16%。  相似文献   

7.
元宝枫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尉芹  马希汉  毛鸿 《农业机械学报》2008,39(10):119-123
通过两步法制取元宝枫生物柴油.第一步采用浓H2SO4催化、甲醇预酯化对元宝枫油进行降酸、脱水处理,使其酸值降至小于1.第二步采用KOH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取生物柴油.对两步法制取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了生物柴油的脂肪酸中酯组成及含量,同时对生物柴油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第一步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催化剂质量分数0.6%,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0 min;第二步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催化剂质量分数0.9%,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0 min,可使元宝枫油转化率达99%以上.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元宝枫生物柴油中18~20碳脂肪酸甲酯质量分数为91.54%,其中油酸甲酯质量分数为37.03%,亚油酸甲酯质量分数为41.37%.  相似文献   

8.
碳基固体酸催化大豆油与乙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糖为原料,氯磺酸为磺酸化试剂制备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研究了在大豆油与乙醇的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乙醇与大豆油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在大豆油中的质量分数)、正庚烷在大豆油中的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用XRD、FT-IR、N2-吸附、元素分析、热分析和酸碱电位滴定,结果表明:碳基固体酸催化剂是由键联高密度-SO3H基团的芳香碳薄层组成的中孔无定形碳,且在大豆油与乙醇酯交换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占大豆油的的质量分数为5.0%、正庚烷占大豆油的的质量分数为30.0%和反应时间6.0h的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98.33%。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使用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茎杆和马铃薯深加工废渣为原料,探究该两种原料不同比例、沼气底液和温度对其厌氧发酵沼气产气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紫茎泽兰茎杆与马铃薯深加工废渣的比例为1∶2,沼气底液为100 m L和温度为30℃的厌氧发酵条件下,混合发酵的产气速率和累积产气量出现最高峰。并利用产气后的沼渣做饲料毒性研究,以小白鼠为试验对象,进行长达65天的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当沼渣含量在10%范围内时,试验组小白鼠的生长发育情况与对照组相近。为紫茎泽兰和马铃薯深加工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四氯化钛为原料,采用凝胶-溶胶法和浸渍法制备纳米固体超强酸TiO2/SO42-。用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表征,粒径达到50~100nm。用红外光谱研究SO42-在金属氧化物固体表面上的存在形态与结构形式,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以纳米固体超强酸TiO2/SO42-为催化剂,研究由对羟基苯甲酸与异丁醇直接酯化合成尼泊金异丁酯。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尼泊金异丁酯收率的影响,并确定适宜工艺条件:醇酸物质的量比为4∶1、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3.5%、反应时间4h和反应温度120℃,尼泊金异丁酯的收率可达到62.1%。  相似文献   

11.
以富碳农业废弃物——玉米芯为原料,通过含盐氛围水热法制备了玉米芯碳基固体酸。考察了制备条件对碳基固体酸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表征分析,对含盐氛围水热法的制备机理及固体酸的构-效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该固体酸催化高酸值餐饮废油酯化降酸的条件和效果。结果表明:Zn Cl2能够有效促进玉米芯的水热碳化,将碳化速率提高一倍,为后继磺化提供理想的载体;含盐氛围水热法制备的碳基固体酸,磺酸基团密度大,油酸酯化率是同等条件下传统水热法的4.5倍。在最佳的酯化条件下反应4 h,玉米芯碳基固体酸催化餐饮废油中游离脂肪酸的酯化率可达90.23%。  相似文献   

12.
茶叶籽油甲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醇油摩尔比为9∶1、催化剂氢氧化钾用量占油重1.0%的条件下,研究了60℃和70℃下茶叶籽油甲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动力学,采用Origin软件拟合曲线方程,建立了茶叶籽油甲酯化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甲酯化反应为1.3级反应,活化能为29.22KJ·mol-1·K-1,频率因子为2.5×104mol·L-1·min-1。   相似文献   

13.
桐油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NaOH催化剂作用下,以桐油为原料,与甲醇经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通过分析催化剂用量、甲醇用量、反应温度且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反应条件下,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含量达到了86%,其主要性能指标符合我国生物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获取氧化钙催化小桐子油裂化制备燃料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以产率和酸值为试验指标,以反应温度、催化剂粒径和质量空速为试验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平衡分析,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490 ℃,催化剂粒径2.5~5 mm,质量空速为1.56 h-1,在此条件下液态烃类的产率可达64.38%,产物酸值为1.3 mgKOH/g。氧化钙作为催化剂得到的液体产物酸值较低,其主要成分为烯烃、烷烃和醇类,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Hβ分子筛在裂化反应中的特性,可以在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较好品质的生物基燃料油,分析不同温度、质量空速对小桐子油气相催化裂化效果的影响。试验以硅铝比为25∶1的Hβ分子筛作为催化剂,以小桐子油为原料,使用实验室自制固定床反应装置,开展了植物油脂催化裂化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催化温度为475 ℃、质量空速为8.72 h-1时,液体产品转化率为27.88%,液体产品酸值为9.49 KOHmg/g,密度为0.862 1 g/cm3,液体产品成分多为芳香族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生物柴油制备工艺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以及水份、游离脂肪酸、催化剂、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酯交换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选取油菜秸秆为试验原料,采用浸渍法对MCM-41分子筛进行不同负载量的La改性,利用La/MCM-41分子筛在两段式反应器上进行生物质真空热解在线催化提质制备生物油的试验研究。通过XRD、SEM、Py-IR等方法对MCM-41分子筛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金属La的引入对生物油有机相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La改性后的MCM-41保持了载体高度有序的六方型结构,且La/MCM-41表面B酸和L酸的酸量进一步增强;La/MCM-41分子筛能有效降低生物油有机相中酸、醛、酮类等物质的含量,提高烃类物质的含量;当La负载量为5%时,生物油有机相产率增加到18.83%,p H值显著提高并趋向中性,有机相热值高达33.69 MJ/kg,有机相中烃类物质相对峰面积达到34.59%,且以单环芳香烃为主。  相似文献   

18.
通过Lipozyme RM IM催化紫苏油与中链甘油三酯(MCT)进行酯交换合成富含α-亚麻酸的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研究了酶添加量、底物中MCT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MLCT得率的影响。40%MCT和60%紫苏油在6%的Lipozyme RM IM催化作用下,于60℃进行4 h的酯交换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平衡后,MLCT得率超过70%。采用两步法除臭工艺纯化酯交换产物,产品中的甘油三酯纯度达到97%,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可以控制在1%以内。此外,在纯化产物中存在超过40%的α-亚麻酸,超过85%的长链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sn-2位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蛋黄油甘油三酯脂肪酸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其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42.86%、亚油酸22.95%、棕榈酸19.91%、硬脂酸7.89%、棕榈油酸2.25%、亚麻酸0.94%,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69%。蛋黄油的功能成分表明,蛋黄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