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2.
周子业 《安徽化工》2008,34(2):44-45
介绍了造气吹风气余热回收的工艺过程及运行效果,达到了保护环境,余热回收利用,节能降耗的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介绍新型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设计情况,合理选择工艺流程、燃烧炉、燃烧器及余热回收设备,并介绍三种工艺流程的装置投资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始建于1967年,原设计年产合成氨60kt。经过技术改造,现年产合成氨120kt、尿素200kt。造气车间有7台煤气发生炉(3m2台,3.6m5台),以焦炭或白煤为原料,采用固定燃料层间歇制气法。流程为:煤气发生炉→燃烧室→废热锅炉→洗气塔。这种流程由于需维持较高的炉上温度来保证燃烧室的燃烧,且有效能利用率低,煤耗高,吹风气直接放空,白白浪费。为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公司决定新上一套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集中回收吹风气的显热和潜热,生产过热蒸汽,提高经济效益。1 工艺流程根据吹风气余热回收的典型流程和我公司吹风…  相似文献   

5.
周子业 《安徽化工》2012,38(2):55-56
针对某化工集团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的现状,提出合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试运行证明改造后实现了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柴玉萍 《甘肃化工》2001,15(4):185-187
介绍造气炉吹风余热回收装置设计的特点,运行状况及运行中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白福明 《化工设计通讯》1995,21(2):23-25,45
介绍了造气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投运两年多的经验和教训。对装置工艺流程的选择;设备的选型及其安装;原始开车到正常生产的过程以及装置所存在的问题等予以了论述。文章认为:装置的设计、安装是成功的,投运后对提高产气量和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效益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薛春茂 《安徽化工》2009,35(3):54-55
对造气吹风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基础数据、产汽方案、技术参数、工艺流程进行了设计,通过投资概算和经济效益分析可知,该项目节能降耗,对环境友好,符合文明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杜兴阳 《中氮肥》2001,(4):62-63
1990至1993年化工部组织了全国数十名有关专家,对化工部小合成氨设计技术中心站和上海化工设计院编制的“日产70t合成氨节能通用设计”(以下称通用设计)进行了多次严格审查,肯定了“通用设计”的增产节能效果及其可靠性,在全国按“通用设计”实施了四百五十多个厂的“两改一”改造工程,并为每个厂提供250多万元无息贷款作为改造资金,使小化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中造气吹风余热回收使造气二段实现了蒸汽自给。  相似文献   

10.
邢一德 《氮肥技术》2000,21(2):12-14
本文对吹风余热回收的流程选择,燃烧炉和余热锅炉的选型,引风机的设置,装置积灰原因分析和吹灰器的设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中氮厂吹风气回收的必要性,结合本厂情况阐述了以焦炭为原料的中氮厂进行吹风气回收时方案的选定、装置的设计和选型,并指出具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万源  聂兴臻 《无机盐工业》2007,39(10):43-44
六偏磷酸钠尾气温度较高,所含成分复杂,杂质含量高、腐蚀性强。为回收其中的热量,设计采用余热锅炉与列管式换热器进行二次换热,产生蒸汽与高温热水提供给其他生产装置使用。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运行正常,系统废热回收效果良好,整套系统蒸汽产量约5 t/h(0.4 MPa)。该系统的成功运行,表明对复杂成分的高温废气回收做出针对性设计,回收利用是完全可行的,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燃烧炉的设计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磺回收装置中酸性气燃烧炉在高温、腐蚀性介质、燃烧温度波动等苛刻工况下运行,对酸性气燃烧炉设计和制造提出严格要求。设计制造中要加强炉壳椭圆度的控制并对接口处采取防变形措施,建议炉内设置一道花墙并选用空心筒砖砌筑结构。根据燃烧炉规格和工艺要求,合理选用耐火砖、耐火浇注料和砖混等结构耐火衬里,建议耐火砖迎火面选用刚玉莫来石材质,耐火浇注料迎火面采用刚玉莫来石材质锚固砖,并严格控制迎火面材料的Fe2O3、Cr2O3等杂质含量。  相似文献   

14.
顾旭波  廖传华  王常青 《化工进展》2022,41(9):5094-5102
超临界水氧化(SCWO)工艺非常适用于高浓度废液的处理。针对目前SCWO处理系统能耗大、能量回用方式单一的问题,介绍了传统工艺流程的能量回收方式,分析了系统能量利用效率,创新性地采用透平和有机朗肯循环(ORC)串联的方式分别对压力能和热能进行回收。利用Aspen Plus建立SCWO系统能量回收模型,研究不同工艺流程对系统能效、(火用)效及输出功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透平的入口温度和出口压力、ORC的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反应产物依次进行压力能和热能回收为系统最佳能量回收方式;提高透平的入口温度和出口压力均可提高系统的性能,并同时提高透平输出功率的稳定性;降低ORC的蒸发温度会提高系统蒸汽产量,但同时也减少了可直接利用电能的产生量。  相似文献   

15.
胡亚飞  吕杰  韩涛  宋文吉  冯自平 《化工进展》2022,41(7):3553-3563
燃气热泵(GHP)是一种先进的低碳节能清洁供暖技术。针对当前GHP技术研究中普遍使用的R134a冷媒制热环境温度下限偏高及活塞式压缩机能效偏低等局限,本文创新性地搭建了基于使用R410A冷媒涡旋式压缩机的高能效GHP实验平台,在实验台上进行了不同出水温度(tw,out)、发动机转速(Neng)、进水流量(Gw)及是否余热回收下的高温制热特性研究,得到了制热量(Qh)、耗气功率(Pgas)、压机功率(Pcomp)、一次能源利用率(PER)及性能系数(COP)的变化规律,并对关键性能参数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tw,out由41℃增至50℃时,Qh、PER和COP分别减小了3.12%、13.17%和18.92%,PER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COP;Neng从1200r/min增至1800r/min时,在50℃出水下Qh、Pgas与Pcomp  相似文献   

16.
黄磷燃烧热能的回收与利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磷酸需求的分析 ,从环境及经济的角度提出了黄磷燃烧热能的回收与利用的课题 ,并就该课题的国内、国外技术进行了综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天然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超  徐进良 《化工学报》2013,64(11):4223-4230
引言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质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热点,清洁能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天然气的大量开采,使得天然气锅炉凭借其节能环保的优势在城市供暖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天然气锅炉同样存在排烟温度高引起的一次能源浪费问题。目前大多数热水锅炉的排烟温度为140~200℃,一些蒸汽锅炉则高达250℃。同时,由于  相似文献   

18.
海水淡化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RERD)高、低压流体间的泄漏主要在转子与端盘的配合间隙中发生,这种泄漏直接影响到装置的能量回收效率水平。本文通过在平面端盘上引入阻尼孔和静压支承槽,构建了静压支承端盘方案,将静压支承技术应用到自主开发的电驱RERD装置中,以解决其运行过程中泄漏量大、能量回收效率低等问题。在转子与上、下端盘配合总间隙为0.04mm、转子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RERD分别使用平面端盘和静压支承端盘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4.5MPa和处理量为13m3/h的工况下,与平面端盘相比,采用1#静压支承端盘(静压支承槽槽宽为2.0mm)时,装置的泄漏量从0.45m3/h减小至0.28m3/h,能量回收效率从91.3%提升至92.7%。采用2#静压支承端盘(静压支承槽槽宽为3.0mm)的RERD在相同工况下,装置的泄漏量可降低至0.11m3/h,能量回收效率提升到95.0%。上述研究显示静压支承技术对于减小RERD装置泄漏量、提高装置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对RERD装置密封结构设计与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One of the methods with the most potential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n grain drying is heat recovery from the dryer exhaust air. A parallel plate heat exchanger to recover heat energy from the exhaust air of a recirculating batch grain dryer was examined by theoretical assessments as well as by measurements in a scaled-down research dryer and experimental heat exchanger. In addition to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he operability in dusty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 was introduced by the aid of the calculation models and practical measurement. The heat exchanger performed satisfactorily, providing an average energy saving of approximately 18%.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performance could be achieved by increasing the air velocity. No severe dust accumulation was observed, and a heat exchanger of this type could provide remarkable energy saving possibilities in grain drying. Further tests are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operability in long-term use.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型氨厂吹风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操作状况,分析了系统的选择与组合直接影响到节能效益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