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鲍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贝类,国内外对鲍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皱纹盘鲍及其他一些种的摄食生理、营养需要及疾病防治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对皱纹盘鲍在不同生长阶段摄食、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及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生理状况,皱纹盘鲍的营养需要与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以及皱纹盘鲍的主要细菌性、病毒性、寄生性病害的研究与防治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鲍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贝类,国内外对鲍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皱纹盘鲍及其他一些种的摄食生理、营养需要及疾病防治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对皱纹盘鲍在不同生长阶段摄食、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及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生理状况,皱纹盘鲍的营养需要与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以及皱纹盘鲍的主要细菌性、病毒性、寄生性病害的研究与防治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皱纹盘鲍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鲍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养殖品种,但随着养殖规模与密度的不断扩大,因种质退化等原因导致暴发性病害频发。因此,皱纹盘鲍的遗传改良研究对于皱纹盘鲍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生物学特征、微卫星标记、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皱纹盘鲍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近十多年来,随着北鲍南移规模化养殖试验的成功,皱纹盘鲍养殖已是我省海水养殖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伴随着皱纹盘鲍养殖面积与产量的急剧增加,其种质不断退化,不耐高温的性状也不断显现,导致近几年来病害不断增多,经常在高温季节大面积爆发病害、死鲍等现象,已严重威胁了我省鲍鱼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西氏鲍是日本、韩国鲍鱼产业的主要经济种类,属于温水性品种,较皱纹盘鲍耐高温、  相似文献   

5.
皱纹盘鲍的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就温度对皱纹盘鲍摄食,生长及代谢的影响,皱纹筋鲍在各生长阶段的消化生理变化,皱纹盘鲍的营养需要与人工饵料的配制,以及皱纹盘鲍的主要细菌性,病毒性,寄生性病害的研究与防治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皱纹盘鲍(H.diseus haunai)在我国的自然分布海域为江苏以北的黄渤海水海域?20世纪80年代后期,福建先后从北方引进皱纹盘鲍,与日本盘鲍进行杂交繁育,进行南方驯化养殖试验。试养的成功推动了皱纹盘鲍在南方浅海增养殖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以来,皱纹盘鲍及其杂交品种养殖达到规模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关于玛瑙鲍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变异个体--贝壳为红色的玛瑙鲍(Agate Abalone)作亲体,进行人工繁殖的培育。发现在性产物排放诱导率、孵化率、幼虫附着率和稚鲍生长等方面,玛瑙鲍与皱纹盘鲍大致相同。但稚鲍对不良环境(如赤潮)的抗性,玛瑙鲍明显强于皱纹盘鲍,32d存活率,前者为63.1%,后者为34.3%。LDH电泳图谱显示,玛瑙鲍内脏组织中LDH活性较高,而被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粤东地区工厂化高密度养鲍业病害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北方的的皱纹盘鲍及福建东山杂色鲍养殖业受到养殖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及病害的双重困扰,使这些地区的养鲍业处于举步维艰,甚至荒芜状况。为吸取兄弟省市的教训,使我省刚刚兴起的养鲍业在目前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1999年6月15日到20日,我们对粤东地区鲍病害情况进行较系统和全面的调查,以期从宏观上掌握鲍病的发生、流行和蔓延情况,提出相应防病、治病尤其是控制暴发性疾病蔓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皱纹盘鲍养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军 《水产科学》1995,14(3):33-34
皱纹盘鲍养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刘亚军(辽宁省海洋渔业开发中心大连1l6013)关键词:皱纹盘鲍,养殖,饵料皱纹盘鲍(H.discushannaiZno)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海产贝类。国内从育苗到养成已形成一定规模,网笼养鲍法正在推广,产量有逐年上升的趋...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南方鲍鱼工厂化养殖主要是从台湾省引进九孔鲍和中国南方杂色鲍两个品种组成。但由于种质退化和病害的蔓延,中国南方鲍鱼养殖损失惨重。皱纹盘鲍与日本鲍进行杂交繁育成功.推动着广东、福建皱纹盘鲍浅海增养殖的不断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有限的浅海水域已成为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盘鲍、皱纹盘鲍、两者的杂交子一代(F1)及本地多年养殖的杂交鲍的DNA进行RAPD分析,探讨鲍种质演变遗传学现象。结果表明杂种子一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并不对等,更偏向皱纹盘鲍:本地鲍的多态位比例最低,表明本地杂交鲍在遗传上发生了种质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杂交西氏鲍是日本优良养殖品种西氏鲍(厦门大学鲍遗传育种团队引进)和本土皱纹盘鲍杂交而来的品种,杂交受精率达到70%以上,养殖成活率比皱纹盘鲍提高20%,生长速度较快,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方法扩增了皱纹盘鲍(4个群体)和九孔鲍(1个群体)共5个群体(53个样本)16S rRNA基因片段(16S),测序获得了1000 bp核苷酸序列,其中669 bp核苷酸序列用于遗传差异分析,旨在评估我国皱纹盘鲍不同群体间及其与九孔鲍间的遗传差异。从52个序列中共检测到17种单倍型,其中皱纹盘鲍4个群体有13种单倍型,九孔鲍1个群体(9个样本)有4种单倍型。单倍型核苷酸序列比对显示,变异位点占比对位点的20.5%,基于单倍型的皱纹盘鲍4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11,平均为0.005;九孔鲍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两种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18;两种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 F‐统计量 FST平均为0.982,皱纹盘鲍4群体间的 FST值为0.0051~0.0065。本研究显示2种鲍群体内16S变异很小。系统发育分析鲍属11种鲍的聚类关系,显示皱纹盘鲍与盘鲍、日本鲍交叉聚为一支,九孔鲍与杂色鲍也交叉聚为一支,4个种类未聚成单系支。  相似文献   

14.
采用皱纹盘鲍大连群体与盘鲍日本群体进行杂交育苗试验和鲍苗种生产。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和盘鲍正、反交组合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低于两亲本自交组,而其苗种成活率高于两亲本自交组(提高达20%以上);皱纹盘鲍和盘鲍的正、反交组合鲍苗的生长情况是,其平均壳长明显高于两亲本自交组鲍苗的平均壳长,最长达2.01 cm ;皱纹盘鲍与盘鲍作为亲本进行鲍苗种生产,经160 d培育,共培育出鲍苗种2020.75万只(平均壳长2.01 cm ),鲍出苗量平均4345.7只/m2。通过鲍种内杂交的育种方法,可以达到改良和优化鲍种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与绿鲍(Haliotis fulgens)种间杂交的受精、孵化和苗种发育规律,对皱纹盘鲍和绿鲍进行种间杂交,检测了不同组合受精率和孵化率,并以同期培育的皱纹盘鲍与绿鲍种间杂交F1(DF)、自繁F1(DD、FF)及回交F1(DD×DF、DD×FD)为研究对象。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本文对皱纹盘鲍与绿鲍杂交、回交后代的生长、存活差异及相应的优势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皱纹盘鲍与绿鲍的杂交效果、准确评价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九孔鲍胚胎发育过程及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pertexta)是杂色鲍(H.diversicolor)的一个亚种,1993年从台湾“亚农中心”引入福建省,杂色鲍在福建省沿海有分布。目前我国人工养鲍北方主要是在大连、青岛一带以养皱纹盘鲍(Hdiscushannai)和日本黑鲍(Hdiscus)为主,东南沿海以养九孔鲍为主。本文介绍了一套行之有效、方法简便、生产上易于采用的九孔鲍工厂化育苗简易方法,以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一、育苗基本东件鲍鱼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九孔鲍育苗养殖场地的选择要特别注意,九孔鲍属我国南方鲍种,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冬季水温不应…  相似文献   

17.
用PCR技术克隆耳鲍(Haliolis asinina)、羊鲍(H.ovina)和多变鲍(H.varia)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片段,并将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得到长度530bp左右的片段。将这些序列与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九孔鲍(H.diversicolor supertexte)、大鲍(H.gigantea)、盘鲍(H.discus discus)、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等5种鲍的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鲍间16S rRNA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较高,同源性范围为87.36%~90.77%,这说明鲍的这段基因片段在遗传过程中比较保守。序列的A+T含量约为56.68%,G+C含量约为43.32%。8种鲍序列的主要核苷酸变异位点集中在1-25bp、240-290bp和320~370bp3个区域。在序列的变异碱基巾,碱基的转换大大多于碱基的颠换,转换与颠换之比达到2.33:1,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02-0.128。用UPGMA法和NJ法绘制出8种鲍的系统发育树。结论认为,大鲍、皱纹盘鲍和盘鲍之间的遗传差异水平为亚种间的差异水平,台湾产的九孔鲍与大陆沿岸产的杂色鲍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种群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皱纹盘鲍的人工育苗生产,在国内已进行了20余年。自1976年山东烟台和辽宁大连取得了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技术研究成功之后,经过多年的继续努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在80年代以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为主,编制了《鲍鱼人工育苗操作规程》。本规程较全面地规范了皱纹盘鲍人工育苗的技术、工艺,促进了我国的鲍鱼人工育苗生产的发展。 综观国内尤其是北方近十几年来的皱纹盘鲍人工育苗生产实践,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单位面积出苗量不稳定,且区域性出苗量低,仅在1000粒/m2左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部分工…  相似文献   

19.
皱纹盘鲍是重要的海产珍贵贝类 ,也是北方沿海鲍类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 ,因其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作为中药材等特点倍受人们重视。鲍在世界范围内的养殖面积也在不断增大 ,这就迫切需要对鲍进行人工育苗 ,以满足鲍类大批养殖的需求。因此 ,掌握鲍的受精作用及精卵结合机制将为其进行人工繁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提高育种效率。介绍了皱纹盘鲍的精子结构、卵子结构、受精过程、精卵结合机制 ,以求为皱纹盘鲍的人工育苗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皱纹盘鲍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峰 《水产学报》2001,25(5):398-401
从皱纹盘鲍雌性个体的足部肌肉提取总DNA后,通过聚合酶连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得到一个扩增产物。经克隆、筛选、确定重组子产物。测序得到了长度为511bp的启动子片段。分析测序结果发现,皱纹盘鲍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DNA序列与目前己知的红鲍相应序列的相似度为95%;GC碱基含量为38.93%,较红鲍的低(59.2%);所得序列含有高度保守的基本表达调控元件,即一个CAAT框和四个TATA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