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侧脑室置管尿激酶持续灌洗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5月~2004年5月我们采用双侧脑室穿刺置管,尿激酶持续灌洗引流治疗13例重症脑室出血病人,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男10例,女3例;年龄32~72岁。入院时GCS 3~5分8例,6~8分5例。出血原因:高血压病6例,外伤4例,动静脉畸形1例,原因不明2例。CT示原发脑室出血5例,基底核区血肿破入脑室6例,丘脑血肿破入脑室2例;血肿量30~60 ml。发病后8~72 h手术。局麻下行双侧脑室额角锥颅穿刺置管,成功后尽量抽吸脑室内积血。生理盐水灌洗证实两侧引流管经脑室相通后,自积血较少一侧引流管持续缓慢滴注生理盐水500 ml +尿激酶10万U,生理…  相似文献   

2.
在CT导引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自 1 996年 7月至 1 998年 1 2月 ,对 3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在 CT导引下锥颅穿刺抽吸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 2 9例 ,女 7例。年龄 46~ 80岁 ,平均 60岁。手术距发病时间小于 7h的 30例 ,7~ 2 4 h的 6例。入院时体检 ,意识朦胧 4例 ,浅昏迷1 5例 ,中度昏迷 1 3例 ,深昏迷 4例。其中一侧瞳孔散大者 1 2例 ,双侧瞳孔散大者 2例。有偏瘫者 2 8例 ,四肢肌张力增高者 4例。所有病人均行颅脑 CT检查。血肿位于基底节区 2 9例 ,皮层下 7例 ,其中破入脑室者 6例。血肿量34~ 90 ml,平均 56ml。2 .…  相似文献   

3.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我院1999年12月至今在CT下定位应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8~79岁,平均53.2岁。其中高血压病史2~30年,平均22.3年。GCS评分3~5分4例,6~9分8例,10~12分24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30例,皮质出血2例,丘脑出血3例,顶枕叶出血1例;破入脑室者14例。2手术方法发病后5h~4d手术,其中发病后6~24h内手术者25例,占69.4%。在CT片上确定血肿量最多的层面,标记出头皮钻颅点,测出钻颅点到血肿中心的垂直距离,根据缩小系数得到实际穿刺距离,即为选择所用穿刺针的长度。一次钻颅成功,针体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血肿外引流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锥颅穿刺术对5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其中4例锥颅引流术后中线仍明显移位者,后再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术后生存49例,其中恢复良好20例,轻残19例,中残7例(含4例后来改为开颅手术者),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均为术后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增加,家属拒绝开颅者。结论锥颅穿刺术治疗GCS评分8分以上的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以减轻病残率,提高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部CT检查确诊,根据不同的出血量(多田法计算),分别采用局麻或强化麻醉下锥颅软通道引流血肿,或锥颅血肿引流配合脑室外引流,或单纯行脑室外引流术。结果引流2~6d后复查头部CT,示血肿完全消失38例,血肿减少90%以上74例,血肿减少85%以上86例,减少50%以上16例,血肿减少30%~50%有4例;未发生切口及颅内感染;术后死亡21例。结论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生存率,减少病残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1996年6月至1998年4月对2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用经皮锥颅穿刺抽吸术(下称手术组)治疗,并与2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保守治疗(下称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手术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活病人生存质量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两组病例均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组22例,年龄42~71月岁,平均59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对照组24例,年龄40~70岁,平均58.5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1.2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两组病人CT扫描所见,手术组基底节区血肿18例,皮层下血肿4例,其中破入脑室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锥颅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对60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CT定位后病房内一次性锥颅钻孔后放置F12脑室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袋,抬高固定。术后次日行尿激酶5万U治疗,第2天复查CT,最多共需注入尿激酶2~3次。结果 60例均锥孔置管顺利,经过2~4 d引流,血肿清除理想。出院4周复查头颅CT 55例无复发;5例复发,予以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结论 锥颅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易行,老年患者容易接受,清除血肿理想。  相似文献   

8.
1 对象与方法近年来我们对20例高血压脑室出血采用早期腰大池尿激酶持续灌注,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52~75岁,平均6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10~20年。原发性脑室出血5例,继发性15例。出血量30~80 ml。7例第三、四脑室及双侧脑室均有积血,余以一侧脑室积血为主。手术均在出血后1~2 h内进行。局麻下行额角侧脑室穿刺,直接经头皮钻颅并置较粗引流管,腰大池穿刺置管,接输液器,用林格液或生理盐水加尿激酶缓慢滴注,同时开放侧脑室引流管,缓慢引流。双侧脑室交替注入尿激酶5万U加4 ml生理盐水,夹管4 h后放开。两侧脑室引流管互通时,健侧脑室引流管…  相似文献   

9.
锥颅加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锥颅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CT确定位置.徒手锥颅,置入引流管抽吸血肿,并灌注尿激酶溶解血块。结果46例中6h内手术10例.死亡1例;6-24h手术24例,死亡5例;1~3d手术6例,死亡2例;3~5d手术6例,死亡1例。结论超早期锥颅手术,采用粗口径引流管及大剂量使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一、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锥颅引流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5~70岁,平均37岁.就诊时GCS评分9~12分10例、13~15分22例.血肿位于额部6例,颞部16例、顶部10例.血肿量20~30ral者4例,>30~50ml者23例,>50~70ml者5例.治疗方法:在CT引导下标记出血肿在体表的投影及最厚点、局部麻醉、锥颅、置入带侧孔引流管一根于血肿腔,吸除少量血肿、固定引流管.术后2-4h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2~5万U,夹闭2h后开放,每日2~3次,引流2-5d.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CT定位锥孔抽血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科自1984年12月~1988年11月,利用CT 脑扫描对血肿定位,采用骨锥锥孔穿刺抽出血肿,在急性和亚急性期病人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使血块溶解,抽出积血的方法,共治疗60例病人,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41例,女19例,年龄31~81岁,平均56.5岁。其中49岁以下16例;50~59岁26例;60岁以上18例。临床表现: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32例,最短2年,最长20年,平均为6~7年;否认有高血压病史者15例;有无高血压病史叙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小脑出血占脑出血总量的10%,病情凶险,一般采用颅后窝开颅术,但有时由于患者体质等原因无法耐受手术,且手术准备时间较长,不适合开颅术。而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清除自发性小脑血肿,可在床边快速实施,操作简便。我科1997-2007年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对象:20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均为1997年7月至2008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为48~76岁之间,平均为58±2.5岁。其中5例有卒中病史,5例有冠心病病史,8例有糖尿病史,2例有心肺功能不全病史。均经头部CT检查证实为小脑出血。血肿按文献[1]分型,其中中型11例,重型6例,极重型3例。血肿量以多田公式计算,均>10ml,其中5例有第三、四脑室积血铸型,并有双侧侧脑室腔扩大。术前意识障碍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者8例,6~9分者6例,10~12分者4例,13~15分2例。方法:20例患者均通过CT做小脑薄层扫描,即以眶耳线为基线,其下2cm至其上2cm作5mm薄层平扫。以CT片显示的血肿最大平面作为穿刺平面(最好在CT下...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高血压脑出血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42~80岁。平均63.5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5例是再次出血。1.2临床表现发病时血压均增高(22.5~33/10~17kPa)。嗜睡5例,浅昏迷17例,中度昏迷16例,深昏迷9例。1.3头颅CT检查均为幕上出血,血肿量30~90ml,出血位于基底节区36例,其中25例破入脑室,双侧脑室铸形6例,脑叶出血11例。1.4手术方法及结果20例病人发病7h内手术,16例7~12h内手术,11例在发病24h后手术。根据CT定位锥颅置管抽吸血肿量的60%以上,注入尿激酶引流,置管时间最短3d,最长11d。47例病人40例存活,7例死亡。存活…  相似文献   

14.
1 对象与方法我院自2001年5月~2003年12月采用YL-1型一次性微创碎吸针治疗颅内血肿205例,其中男132例,女73例;年龄6个月~83岁,平均67岁。高血压脑出血9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74例,硬膜外血肿40例。出血部位:丘脑51例,基底核区45例,脑室41例,颞顶叶45例,枕叶23例。出血量30~150 ml。入院后在床头或换药室实施手术。根据急诊头颅CT片进行测量定位,采用YL-1型一次性碎吸针穿刺,术中引出陈旧性血液15~30 ml。对颅内固态和半固态的血肿于术后每天以生理盐水等量冲洗引流,必要时采用尿激酶2~4万U加生理盐水5 ml血肿内灌注,闭管保留3~4 h后开放…  相似文献   

15.
双管引流和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0年11月~2002年12月采用CT定位,床边锥颅双管引流术治疗5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7例;年龄33~76岁,平均51.6岁。入院时收缩压20~33kPa,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41例。CT示血肿量15~180ml。其中幕下7例,血肿量为15~60ml;破入脑室系统31例。嗜睡13例,浅、中度昏迷32例,重度昏迷11例。单侧瞳孔散大32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缩小4例。1.2手术方法:采用CT定位,用卡尺测出血肿在头部的体表投影,标记血肿量最多层面的中心部位和患侧侧脑室前角两点,单纯性血肿则取前后…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CT定向穿刺治疗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应用 CT扫描定位穿刺术 ,对 3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及时施行血肿清除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男 2 1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6岁 (45~ 71岁 )。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 8小时 ,最长 3天 ,平均 1 2小时 ,出血量最大 90 ml,最小 2 1 ml,平均43ml。位于左侧基底节区 1 8例 ,右侧者 1 0例 ,双侧基底节同时出血 2例。其中破入一侧脑室者 1 5例 ,两侧者 5例 ,第 、 脑室铸型者 6例。术前意识清醒者 5例 ,其余为昏迷 ,2例伴有脑癌。手术及治疗方法 :根据 CT扫描 ,选择血肿最大CT层面 ,计算下定位 ,并测量穿刺深度 ,局麻下用…  相似文献   

17.
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内血肿破入脑室系统的微侵袭手术方法.方法CT扫描定位脑内血肿和侧脑室前、后角,钻颅置入引流管抽吸排空血肿,冲洗引流.对手术病人进行随访.结果22例血肿消失时间分别为2 d 5例,3 d11例,4 d 4例,5 d 2例.均临床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2年,ADL分级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8例,Ⅳ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均采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引流术后的血肿清除率、颅内压值、甘露醇使用病例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住院天数及预后。结果脑室探头血肿穿刺引流23例,血肿穿刺联合对侧脑室探头脑室引流9例。平均手术时间28.3 min,术后24 h内CT复查平均血肿清除率65.25%,NICU病房平均住院天数6.3 d,使用甘露醇治疗7例,术后颅内压<20 mmHg 30例,≥20 mmHg 2例。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20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能指导控制引流量,避免颅内压波动和再出血风险,指导药物治疗来降低并发症,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改善预后,两者有效结合是高血压脑出血重要的微创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定位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小血肿(30 ml左右)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基底节区高血压小血肿患者46例,其中26例采用CT定位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观察组),20例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观察组90%血肿吸收时间、水肿带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而发病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基底节区小血肿,锥颅血肿引流术可快速地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增高,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计算机辅助定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穿刺点,利用血肿低重力位行血肿引流的经验。方法分析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多排螺旋CT诊断图像,行头颅皮肤、颅内血肿三维重建,确定皮肤穿刺定位基点和平卧位时血肿低重力部位,建立定位基点与血肿皮肤穿刺点的空间关系。术后行尿激酶治疗,采用单孔定向血肿引流管进行反重力方向引流。结果6例病人皮肤实际穿刺点位置均与术前设计基本吻合,定向引流孔均指向血肿反重力方向。全部病例血肿引流充分。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T诊断图像,可实现高血压脑出血穿刺手术的计算机辅助定位,提高皮肤穿刺点定位和置管精度,术后利用液化血肿重力引流可避免血肿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