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成人中位硬膜外阻滞初量的使用规律。方法成人中位硬膜外阻滞患者100例,记录初量中的逐次给药量、阻滞节段,计算相对应时点产生阻滞神经范围内的每节段平均需药量(DA/N)以及增加的阻滞神经每节段绝对需药量(V/IB),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量给药次数均在4次以内,DA/N随时点的增加而增加,依次为(0.96±0.41)ml,(1.42±0·48)ml,(1.54±0.38)ml,(1.63±0.53)ml,尤其相邻时点之间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相关方程依次为y=0.89 0.55x,y=0.87 0.42x,y=0.36 0.85x;而不同时点V/IB无明显的规律。结论在成人中位硬膜外阻滞时,初量的分次量可依据不同时点DA/N的均值计算或前次给药时点的相关方程推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人中位硬膜外阻滞初量的个体使用规律。方法≥65岁的中位硬膜外阻滞患者65例,依病人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分次注入初量,记录前3次(试验量、分量2、分量3)药量、阻滞平面,计算出相应时点阻滞范围内每个神经节段所需药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邻时点前、后阻滞范围内每个神经节段所需药量存在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相关方程依次为y=0.23 1.02x,y=1.61x-0.38。结论老人中位硬膜外阻滞初量的给予中,可依据前次给药时点产生阻滞范围内的每个神经节段所需药量用相关方程推算。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老年人中位硬膜外阻滞初量个体化方程。方法≥65岁的中位硬膜外阻滞患者61例,在初量中的试验量后用药量依据前次阻滞每个神经节段需药量(DA/N)的相关方程计算得到,对比其相对应时点的预计与实际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量的给药次数在2次以内为58/61例。用药量、阻滞神经节段数及DA/N的预计与实际值在第2时点一致(P〉0.05)。结论利用相关方程实现老年人中位硬膜外阻滞初量个体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浦明昇  董波  马颖琳  秦薇 《西部医学》2009,21(6):975-97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硬膜外阻滞局麻药初量用量,为临床麻醉提供依据。方法总结400例低位硬膜外阻滞,100例20~50岁患者为对照组即Ⅰ组,300例老年病例,按年龄段分为3组,每组100例,即Ⅱ组60~69岁,Ⅲ组70~79岁,Ⅳ组大于80岁。所有患者均选择腰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结果Ⅰ、Ⅱ、Ⅲ、Ⅳ4组患者硬膜外阻滞局麻药初量分别为:(16.8±3.3)ml、(13.8±2.8)m1、(11.3±3.0)ml和(8.5±2.3)ml。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局麻药初量较对照组及各年龄段之间均有差异。结论低住硬膜外阻滞,Ⅱ、Ⅲ、Ⅳ组老年患者初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2%、67%和51%。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0岁,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颁布的标准,患者术前全身健康状况评估为Ⅰ级。因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前肌注阿托品0.5ng鲁米那钠0.1g。入室血压126/78mmHg.心率80次/min,脉搏血压饱和度(spQ2)99%。穿刺前建立静脉通道,平衡盐液500ml静滴。侧卧位,用16号硬膜外穿刺针经T12~L1间隙正中入路穿刺,突破黄韧带后落空感明显,注气无阻力,向头部直管顺利置入4cm,拔出穿刺针,固定导管,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流出,证实在硬膜外腔。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腔阻滞药液异常扩散11例报告祁泽生,刘正德(附属弋矶山医院麻醉科)硬膜外腔阻滞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但是,硬膜外腔穿刺术实属盲性操作,赁主观感觉和客观试验判别真伪,再加解剖学上的个体差异,故穿刺失误和失败也属难免。现将我...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体重65kg,学生,无不良嗜好。人院前1h进餐后突发腹部剧烈疼痛,患者曾有胃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为:(1)弥漫性腹膜炎;(2)空腔脏器穿孔。急诊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穿孔修补术。  相似文献   

9.
林开文 《四川医学》2007,28(4):431-431
患者,男,52岁,61kg。诊断为膀胱结石,拟在局麻下行膀胱镜经尿道膀胱取石,手术时感疼痛难忍,取石无法进行,BP 160/90mmHg,P 100次/min,R 22次/min。随后进行硬膜外麻醉,选腰3~4间隙穿刺向下置管4cm,注入试探剂量2%利多卡因3ml,6min后追加7ml,追加剂量后5min麻醉平面胸12以下双膝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自1986年至1989年在48例学龄儿童腹部和下肢手术中采用冬眠1号(简称M_1)强化硬膜外阻滞取得满意效果,初步体会如下: 临床资料及方法本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6~13岁间,手术种类见表1。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持续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剖宫产患者20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平面达T10后、胎儿娩出后30min采集静脉血3ml,枸橼酸钠抗凝,用国产SA-B型多功能电脑血液流变学监测仪监测低切变率、中切变率及高切变率的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结果 麻醉后各切变率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且持续到胎儿娩出后。结论 持续硬膜外麻醉有助于降低产妇血黏度,改善其微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2.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 80例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CSEA组(n=40)和持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n=40),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局麻药用量以及对循环影响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CSEA组较CE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效果满意度高。硬膜外用药量小,两组对循环影响无明显差异,CSEA组1例术后出现轻微头痛,自行缓解,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 CSEA用于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效果完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全胃切除手术时的麻醉质量 /价格比 .方法  38例择期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 ,ASA I~ II级 ,被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 (GA组 )和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 (CGA组 ) ,每组 19例 ,分别接受气管插管全麻和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 .记录麻醉诱导期、手术期及苏醒期血压、心率的变化 ;记录术后拔管时间、是否合作或主诉刀口疼痛及术后恢复记忆时间 ;计算两组间可变项目费用 .结果  1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 ,所有患者回到病房后才有记忆 ;2 CGA组患者术中收缩压 (16 .4±1.8) k Pa、心率 (77.8± 9.7) m in- 1的变化与 GA组 (17.5±2 .2 ) k Pa和 (84 .5± 10 .4 ) min- 1 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P>0 .0 5 ) ;3两组患者诱导插管时及苏醒期的血压、心率变化差异不显著 (P>0 .0 5 ) ;4 CGA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 (12± 4 )min与 GA组 (10± 8) min比较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5CGA组无一例术后 12 h内主诉刀口疼痛 ,而 GA组所有患者在术后 12 h内均主诉刀口疼痛 ,其中 12例在术后 2 h内安装镇痛泵 ;6 CGA组两组间可变项目费用总计 (2 86 .6± 10 .2 )RMB(人民币 ) ,与 GA组 (6 18.0± 12 1.9) RMB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 ,胸段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42例择期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rmannⅠ~Ⅱb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A组,n=20)和单纯全麻组(GA组,n=22).监测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劈胸骨时(T4)及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全麻药的用量;并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至拔管、完全清醒时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T2、T3、T4、T5与T1比较,MAP和HR均升高;GA组患者MAP和HR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GEA组患者(P<0.05);G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高于GEA组(P<0.01);GEA组术毕拔管和清醒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1).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够保证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是目前可行且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接受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治疗组患者行腰一硬联合硬膜外麻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起效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一硬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的硬膜外麻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在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30例ASAⅠ~Ⅱ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罗哌卡因组(R组,n=15)和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组(T组,n=15)。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L2-3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2%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0.75%罗哌卡因10 ml,R组复合生理盐水1 ml,T组复合曲马多50 mg(1 ml)。于单次剂量麻醉期间对镇痛效果、运动阻滞及镇静程度予以分级评定,记录感觉阻滞达T12,T10及最高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T组感觉阻滞达T12,T10及最高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 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和镇静程度二组无差异(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曲马多可以增强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