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数据通信》2011,(19):95-95
据易观发布的《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1》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远程支付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运营商和银联对近距支付的推广力度也将不断增强。易观预测,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有望达到2.2亿户,市场收入规模将增长78.8%,达到52.4亿元。2013年则有望突破200亿元,达到235.1亿元。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通信》2011,(19):95
据易观发布的《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1》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远程支付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运营商和银联对近距支付的推广力度也将不断增强。易观预测,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有望达到2.2亿户,市场收入规模将增长78.8%,达到52.4  相似文献   

3.
《中国无线电》2013,(1):50-51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与之相比,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手机在微博用户及电子商务应用方面也出现较快增长. 网购的繁荣带动支付渠道的加速发展,网银、支付宝等成为人们在线购物的主要支付手段,而随着手机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手机支付将可能成为今天甚至未来网购支付发展的主流渠道,而银联、支付宝、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渠道正在移动支付领域跑马圈地,抢占更多的用户及市场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通信》2010,12(10):46-47
国电子商务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高速增长,网购用户稳定增长,电子商务渐成资本市场投资新宠.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额近2500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网购用户规模将突破1亿.展望未来三年,艾瑞咨询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极具增长潜力,行业发展热点将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通信》2010,(8):76-76
根据艾瑞咨询近期推出的报告显示,2009年国内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已达到3668.4万,同比增长117.7%;移动电子商务实物交易用户规模达到159.7万,较2008年增长187.0%,增幅高于移动电子商务整体用户规模的增长。预计未来2-3年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将步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6.
陈静  靳军 《中国新通信》2011,13(2):49-54
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2.12亿户,同比增长44.2%,2012年用户数将达到2.86亿户,同比增长率将达到34.9%。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国内移动支付行业近年来风起云涌,通信运营商、银行、手机厂商、设备商纷纷介入,但从当前产业现实来看,依托网络购物的远程支付更受青睐,而现场支付则由于前期投入过高,而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到5.91亿,近80%的互联网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另外,来自艾瑞网(iResearch)的数据表明,2013年第一季度移动购物的营业额达到了267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两者本来并无直接的关系,但是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购物开始与智能终端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正豪  倪兰 《通信世界》2009,(46):12-13
昀观国际的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第3季度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到1.75亿户,环比增长15.22%。同比增长128.22%。我国手机用户总数7亿户,这就意味着每4个手机用户中就有1个手机上网用户,国内移动互联网已进入现在进行时,且是快马加鞭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使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4亿人,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的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同时,电子商务与网上支付体系的完善也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
韩绍超 《通信世界》2005,(38B):18-20
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规模及其特征 1.移动通信市场整体规模情况 根据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2005年中期财报统计显示,在2005年上半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达到3.45亿户,其中G网用户为3.136亿户,C网用户3092万户;从运营商分类来看,中国移动今年上半年新增用户1948.9万户,累积总用户数达到2.24亿,新增用户比去年同期增长0.7%。中国联通今年上半年G网新增用户534.7万户,C网新增用户310.5万户,新增用户总量比去同期下降23.1%。联通累积总用户数达到1.2053亿户。用户市场份额比去年增长1%。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数据通信》2012,(7):96-96
易观智库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全年交易额达到742亿元,比2010年增长67.8%。而到2014年则有望突破3850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3.87亿。  相似文献   

12.
4G/5G、云计算、AR/VR、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固定宽带网络的普及,为视频产业带来了爆发式增长机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我国IPTV和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超过3亿户,在线视频用户和移动视频用户已分别达到6亿人和4 5亿人的规模.  相似文献   

13.
苏金生 《世界电信》2010,(11):47-48,54
当前,3G业务的逐步应用使移动互联网开始渗透和融合到社会、生活和产业的各个环节,其用户与业务规模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截至2010年9月,我国移动用户达到8.3亿户,净增8608.7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4.21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2.77亿。2009年1月3G牌照发放以来,我国3G在网络建设、用户发展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0年9月,我国3G用户达到了3498.6万,其中TD—SCDMA达到了1528万。3G正在从起步发展期迈入快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我国3G牌照发放以来,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截止2012年移动通信用户已达到11亿多户,其中3G用户超过2.34亿户,3G用户渗透率已经超过了20%,2013年3G业务快速增长与移动通信刚性需求等因素推动我国3G用户发展加速,预计2013年中国3G用户将增长1.5-1.8亿户,用户规模突破3亿户,用户渗透率超过30%。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引发信息通信产业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15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38.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同时,电子商务类应用在2011年也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其中的网络购物用户人数达到1.94亿人之多,较上年底增长了20.8%。网络的快速普及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云南省的各大行业带来了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云南的茶业一直是本省经济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传统行业开展电子商务能使其获得与其他行业平等竞争的机会、降低传统行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其经营效率,使其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云南发展茶业电子商务进行了SWOT分析,对云南茶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规模及其特征1.移动通信市场整体规模情况根据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2005年中期财报统计显示,在2005年上半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达到3.45亿户,其中G网用户为3.136亿户,C网用户3092万户;从运营商分类来看,中国移动今年上半年新增用户1948.9万户,累积总用户数达到2.24亿,新增用户比去年同期增长0.7%。中国联通今年上半年G网新增用户534.7万户,C网新增用户310.5万户,新增用户总量比去同期下降23.1%。联通累积总用户数达到1.2053亿户。用户市场份额比去年增长1%。上半年短信发送总量达到1390.亿条,其中中国移动占81.8%,中…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2.12亿户,同比增长44.2%,2012年用户数将达到2.86亿户,同比增长率将达到34.9%。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国内移动支付行业近年来风起云涌,通信运营商、银行、手机厂商、  相似文献   

18.
2013年,黑龙江省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1868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60万户,网民规模达到1514万人,较2012年增长195万人,增长率为13.9%,互联网渗透率提升至39.5%.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移动数据产业的演进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晔  梁雄健 《移动通信》2003,27(9):56-60
1 移动数据业务的前景预测 据统计,2003年上半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新增2338.8万户,达到2.38亿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9.6%;移动电话用户新增2846.8万户,达到2.34亿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2.9%。移动通信业务明显呈现出逐渐超越固定业务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市场火了。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繁荣,当年交易额就已经达到24000亿元人民币,在2009年这一数字继续飙升到35000亿元人民币。其中移动电子商务支付开始崭露头角,达到6.4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增长了2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