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互联网+慢病连续性健康管理模式及信息化平台模式建设过程中关于平台框架设计、功能设计及应用效果的成效与经验。方法:通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上线部署等软件开发方法,开发互联网+慢病连续性健康管理模式下的信息系统平台,并应用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各临床科室。结果:该平台上线后得到全院各临床慢病项目组一致好评,共计应用23个临床科室,134个服务包,超450名医护,服务人次5400余次。结论:信息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施给医患双方、管理人员提供了新型智慧化管理模式,起到了优化慢病管理服务方式和提高慢病管理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钟帆  杨为中  高宗银 《中国病案》2010,11(10):31-33
目的调查某综合医院眼科住院患者的来源、病种分布及变化趋势,为眼病防治和学科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2009年7997例眼科住院患者按疾病分类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患者来源越秀区1231例(15.4%),本市外区4798例(60.0%),本省外市1424例(17.8%),外省538例(6.7%),港澳台5例(0.06%),外国1例(0.01%)。其中前5位病种晶状体病3019例(37.8%),屈光不正1107例(13.8%),青光眼827例(10.3%),视网膜病680例(8.5%),眼外伤533例(6.7%);晶状体病和屈光不正住院人数近2年增长很快。结论加强眼病预防,提高诊疗水平,减少和预防晶状体病、屈光不正和眼外伤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信息化使专业化老年医护技术服务应用于医养结合服务中,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方法调查200例老年及慢病人群的健康、养老及医疗状况,为100例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的老年及慢病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医养结合医护技术服务平台实时动态管理老年及慢病人群的健康问题,对有专业化医护技术需求的人群提供医护服务。结果医养结合组老年及慢性病人的专业化医护技术需求解决结果比普通服务组更有效(χ2=208.995,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专业老年医护技术服务模式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应用,其优势在于充分地利用了三级综合医院的优质医疗护理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的老年及慢病人群对专业化医护技术需求的问题,此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158-161
目的 探讨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在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8 年1—12月未开设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时设为对照组,将我院2019 年1—12 月开设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后设为试验组,统计两个时间段院内感染总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目标性检测与防控情况及医务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情况,分析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在院内感染中的预防与控制效果。结果 ①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0.66%,试验组发生率为0.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为0.61%,高于对照组的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比较,在限制级抗生素送检率和特殊级抗生素送检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的ICU 目标性监测感染率和新生儿病房感染监测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试验组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设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尤其是对ICU 和新生儿病房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平台开设还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预防和控制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文新  陈红芸  黄雯 《中外医疗》2011,30(25):186-186
目的探讨加强偏远地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偏远地区基层医院生物安全管理的现状,探讨生物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结果偏远地区基层医院生物安全管理的现状:(1)行政机构认识不足;(2)管理不到位;(3)医务人员认识不到位;(4)工作避重就轻;(5)滥用抗生素。改进措施:(1)规范行政部门的职责;(2)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全员培训;(3)规范感染性垃圾处理流程;(4)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结论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关系到患者、社会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软件方面来说明如何实现医护分开、核算分组的方法。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跨护理单元收治,提高床位利用率.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病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慢病管理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慢病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慢病管理。观察患者生活方式、疾病认识、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慢病管理组对疾病认识达标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84.8%(P〈0.01);慢病管理组患者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慢病管理组血压控制率92.86%(65/70),优于对照组的56.06%(37/66)(P〈0.01);慢病管理组生活质量评价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展高血压患者的慢病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率,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且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谐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医院已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型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使用,各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管理系统正在普及。医院信息化使医院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和创新,并使医院得到了全面发展。医疗信息化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HMIS)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HCIS)阶段和局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随着我院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ManagementIlfformationSystem,HMIS)应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临床管理信息化(HCIS)已成为我院信息化发展的重中之重。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被引入了我院的信息化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管理策略。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病区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患儿319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病例,总结分析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管理策略。结果:3194例患儿共发生医院感染150例,发生率约为4.70%,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胃肠道与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儿本身(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无菌操作意识不强等)、环境因素(新生儿病区内医疗仪器与固定装置消毒不彻底如暖箱、治疗车、呼吸机、操作台等)等。结论: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除了与新生儿自身、医务人员有关外,还和病区内的医疗仪器与固定装置消毒不彻底等有关,必须加强护理管理,才能尽可能减少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感染管理科监控、护士长严管、医务人员自觉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门诊护理管理探析附院教学科(046000)秦砚池,温涛长治卫校王钟俐医院的门诊是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对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就诊患者的特点是:初诊患者多,转诊患者多,危重患者多,患者普遍对医院的期望值较高,对医护人...  相似文献   

11.
脑猪囊尾蚴病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脑猪囊尾蚴病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脑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方法:收集近8年来的我院诊治的35例脑猪囊尾蚴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年龄构成以18-45岁为主(80%,28/35),性别构成男性高于女性(26:9),城镇居民病例数超过农村。35例患经抗囊尾蚴(吡喹酮或阿苯达唑)及脱水、激素治疗,治愈21例(60.0%),好转10例(28.6%),无效4例(11.4%)。结论:吡喹酮、阿苯达唑是治疗脑猪囊尾蚴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云技术搭建自助管理平台,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加速医院信息化建设。让临床护理工作与行政审批制度分离,使医务人员能全身心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同时开发基于安卓系统的移动客户端来进行审批验证,保障患者住院过程中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为科室无人坚守服务打下了基础,增强临床用户的信息化体验,管理平台作为HIS应用的补充也可以维护医护工作站日常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整合智能终端健康监测设备、无线通讯技术、云平台数据库和医护端APP应用构建基于移动医疗技术的家庭医生慢病管理系统。阐述系统架构、工作流程及云端数据交互管理、用户端实现,指出该系统对各类慢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小针刀组(治疗组)30例和骶管封闭组(对照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0%,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36.7%,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具有手术刀及针刺的作用,其疗效优于骶管封闭,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移动信息化平台健康管理模式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行SCIT治疗的AR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管理,2019年3月—2020年2月行SCIT治疗的AR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门诊管理基础上采取移动信息化平台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SCIT治疗依从性、过敏性鼻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SCIT治疗依从率94.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AR疾病知识(31.56±4.82分vs26.37±4.51分)、过敏原及检测方法(9.46±2.23分vs 8.61±1.94分)、免疫治疗知识(19.78±2.88分vs 16.42±2.56分)、三级预防知识(21.46±2.03分vs 18.48±2.92分)的掌握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过敏性鼻炎相关知识总分82.26±6.17分,高于对照组的70.24±5.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产房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双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73-1874
目的了解产房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以便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采取随机观察+细菌培养的方法对我院产房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随机调查结果显示,产房医务人员在接触产妇前洗手8例,占53%;接触产妇后洗手14例,占93%;洗手时间≥15 s者5例,占33%;手卫生细菌监测合格约44%(按标准≤5cfu/cm 2)。结论医院应加强产房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降低医院产房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数据环境下真实世界研究平台,评估真实世界中吡咯替尼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安全性。方法: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适合真实世界研究的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乳腺癌专病库以及吡咯替尼用药分析科研课题库。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接受以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各类实验室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建成适合真实世界研究的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乳腺癌专病库已覆盖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乳腺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的临床数据。吡咯替尼用药分析科研库共纳入60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55.5岁(35~76岁),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相关不良事件依次为淋巴细胞减少(36.7%)、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33.3%)、贫血(31.7%)、白细胞减少(23.3%)、低钾(18.3%)、中性粒细胞减少(16.7%)、尿酸升高(16.7%)、高血糖(15%)、高甘油三酯血症(13.3%)。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以血液学毒性为主,未见4级不良事件。结论: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患者全生命周期临床数据的实时...  相似文献   

18.
探讨进行细菌检测分析前样本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及可能提高进行细菌检测分析前样本质量的方法。方法:在我院抽取1000份需进行细菌检测的标本,检查其合格率。在我院随机抽取100名参与临床工作且长期进行样本采集和送检的医务人员,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1组和2组,分别在其知情与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临床操作合格率的评估,将其评估结果记录为不合格、良好、优。结果:我院采集送检样本的合格率仅为14.4%。对1组医务人员临床检验操作的合格率进行评估后发现,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医务人员有17例(占34%),评估结果为良好的医务人员有19例(占38%),评估结果为优的医务人员有14例(占28%),其总合格率为66%。对2组医务人员临床检验操作的合格率进行评估后发现,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医务人员有4例(占8%),评估结果为良好的医务人员有12例(占24%)、评估结果为优的医务人员有34例(占68%),其总合格率为92%。两组医务人员临床检验操作的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进行样本采集和送检操作方面的合格率较低。在加强相关管理或知道要做调查的情况下,负责样品采集和送检的医务人员可以将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9.
张维  秦俭 《中国病案》2013,(2):52-53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也是最易发生医疗纠纷和投诉的科室。本文结合各医院急诊科已发生的医患纠纷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了由于医患之间、医护之间沟通不到位、医务人员自身沟通能力缺乏等因素导致了医患纠纷时有发生,急诊科应注重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通过畅通沟通渠道、培养沟通技能、完善诊疗记录、落实规章制度等方法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董海燕  黄晓磊  梁辉  纪凯  陈任 《安徽医学》2024,45(1):100-105
目的 探讨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做实。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皖中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皖北宿州市立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皖南池州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核心医院的511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和满意度情况,并采用二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因素。结果139名(27.20%)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表示满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称、是否了解双向转诊、所在单位对双向转诊宣传力度、双向转诊制度必要性认知是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P均<0.05)。调查的511名核心医院医务人员中有397人(77.69%)认为患者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338人(66.14%)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有限、222人(43.44%)认为医疗机构间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衡、341人(66.73%)认为没有统一的双向转诊标准和指南、323人(63.21%)配套的政策支持不到位、301人(58.90%)认为医疗机构间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