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及脑损伤标记物S100β和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分别于CPB开始前(T1)、鼻咽温降至稳定期(T2)、复温至36℃(T3)、CBP结束后30min(T4)、CPB结束后6h(T5)和CPB结束后24h(T6)抽取桡动脉血和颈静脉球部血检测血气并测定颈内静脉血S100β和NSE蛋白的浓度。结果:CPB前两组患者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氧摄取率(CERO2)、脑损害标记物S100β及NSE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降温逐渐加深,两组SjvO2升高,Da—jvO2和CERO2降低(P〈0.05);复温开始后两组SjvO2较CPB前降低,而Da-jvO2、CERO2则升高(P〈0.05);CPB开始后两组血浆S1008和NSE蛋白浓度逐渐升高,复温期达到峰值;S100β蛋白浓度在停机24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NSE蛋白浓度仍略高于CPB前水平;两组各指标比较,丙泊酚组的变化幅度要明显低于异氟烷组。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可满足CPB下瓣膜置换手术的需要,与异氟烷比较,丙泊酚麻醉更有利于CPB下患者脑氧代谢的改善和脑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探讨AHH是否改变脑氧代谢的平衡。方法选择44例行肝叶部分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H组,n=22)和对照组(C组,n=22例)。测定血气值和乳酸(LA)值,计算脑氧摄取率(CEO2)、桡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颈内静脉-桡动脉血乳酸差(VADL)。结果H组在稀释后SjvO2升高,CEO2和Da-jvO2降低(P〈0.01),其中有3例患者在稀释后SjvO2〉90%;其余患者SjvO2均在正常范围内,而C组中所有患者SjvO2均未超过80%。稀释后与C组比较,H组SjvO2升高,CEO2、Da-jvO2降低(P〈0.05)。结论AHH可以改善脑氧代谢,不会发生脑氧供不足,但有小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脑血流灌注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3.
七氟醚或异氟醚对神经外科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1.5 MAC七氟醚和相同浓度异氟醚联合靶控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患者术中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脑动静脉血氧分压(Da-jvO2)、脑氧摄取率(COER)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50例幕上占位患者随机分为S组,I组,每组25例于切开硬膜即刻(T0),开硬膜1 h后(T1)、2 h后(T2)以及关硬膜即刻(T3)各个时点,同时采集桡动脉,颈内静脉球血行血气分析 测定SjvO2并计算Da-jvO2及COER值.结果 S组T1、T2、T3各个时点的SjvO2值均较T0升高(P〈0.05或〈0.01),而AjvDO2值、COER值均较T0明显降低(P〈0.05或〈0.01)S组在T1、T2、T3时点的SjvO2值较I组相应时点明显升高而AjvDO2值、COER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1.5 MAC七氟醚较同浓度异氟醚,能有效降低脑氧代谢,起到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硫酸镁行控制性降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和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手术开始后,泵注硫酸镁行控制性降压,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幅度在30%左右,保证MAP不低于60mmHg,术毕停止降压。B组不行控制性降压。两组于术前1d、术后4d测定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min(TO)、降压后15min(T1)和术后15min(T2)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动脉一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i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结果两组共有9例术后4d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其中A组5例(16.7%),B组4例(13.3%)。A组在降压15min后Da-jv0:和CERO:轻度增加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两组患者各时点CaO2、CjvO2、Da-jvO2和CERO2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镁行控制性降压不增加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在控制性降压期间对小儿麻醉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某院收治的择期进行手术的80例患儿纳入本组研究中,病例资料选取时间自2018年2月~2019年6月,按照随机信封法将所有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麻醉中采用异氟醚降压,而研究组40例麻醉中采用丙泊酚复合异氟醚联合降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穿刺成功后(T1)、BIS值达到50时(T2)、手术开始后15 min(T3)、手术结束时(T4)四个时间段的脑氧代谢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T2、T3、T4时期的脑氧摄取率(CERO2)与动脉-颈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指标均显著低于T1时期(P<0.05);并且研究组患儿在T2、T3、T4时期的CERO2和Da-jv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儿在T4时期的CERO2和Da-jvO2均明显高于T2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丙泊酚与异氟醚均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但与丙泊酚相比较,异氟醚对患儿的脑损伤较大,而采用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则更有助于降低脑氧代谢,改善降低脑组织缺氧状况,减少神经细胞损伤,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王舒  刘蕊  高风  王国林 《天津医药》2001,29(8):469-471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患者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脑血流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开颅肿瘤切除术病人27例,行颈内静脉逆行插管,切开硬脑膜后,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吸入0.8-1.3最低肺泡麻醉药浓度(MCA)的异氟醚,Ⅱ组静注异丙酚100-150μg(kg.min)。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aO2)、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颅内压(ICP)和桡动脉、颈内静脉血气、计算脑动静脉氧含量差(Da-jvO2=CaO2-CjvO2)脑氧摄取(CEO2=SaO-SjvO2)。:柄 颅内压(ICP)变化不明显,而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灌注压(CPP=MAP-ICP)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吸入异氟醚后,颈静脉饱和度(SjvO2)增加4.5%,而Da-jvO2和CEO2分另下降10.5%和7.85;静注异丙酚后,SjvO2降低5.3%,而Da-jvO2和CEO2分别增加19.2%和18.95,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可降低脑需氧量,减少脑血流,并可保持脑血流(CBF)与脑氧代谢率(CMRO2)的良好匹配,适用于颅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15):2084-2086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TIA患者随机分均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片100 mg,口服,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75 mg,口服,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脑氧代谢指标[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动脉氧含量(CaO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Da-jvO2、CaO2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jvO2、CjvO2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短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较单用阿司匹林疗效更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纳洛酮、丹参注射液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对患儿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仅接受纳洛酮及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量表( NBNA)评分和反射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结果2组接受治疗前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了1个疗程治疗后,2组NBN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接受治疗后反射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辅助纳洛酮及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更易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症状恢复时间,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测定和随访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率(94.5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7、14 d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神经系统症状,降低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在对症状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使用纳洛酮,能有效阻断病情发展,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老年颅脑手术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对脑水肿和脑氧合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颅内病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稀释组(A组),A组在麻醉诱导前以25 mL/min的速度输注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的预期目标为红细胞比容(Hct)达0.30.2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5 min(13)、10 min(T4)、15 min(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于AHH前后测定总血浆渗透压、动脉血氧含量(S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和动静脉乳酸含量,并计算出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DA-JVO2/CaO2)和动脉颈内静脉血乳酸含量差(DA-JVL).结果:A组AHH后Hb浓度和Hct降低(P<0.05).A组患者AHH前后血流动力学较C组稳定.2组患者AHH前后总血浆渗透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与AHH前比较,A组在AHH后SjvO2升高,DA-JVO2和CERO2均有降低(P<0.05).C组AHH前后SjvO2、DA-JVO2、CERO2和DA-JV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颅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实施适度的AHH可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引发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多巴胺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对比2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 治疗组神经行为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用纳洛酮联合多巴胺治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对于患儿的神经行为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新生儿科门诊收治的216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联合EPO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Gesell量表评分、血细胞计数、血清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4%)显著高于对照组(85.2%)(P<0.05),且观察组中度有效率和重度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1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儿治疗后2周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3月龄、6月龄神经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esell量表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区能区、社会适应能区发育商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au、内源性激活素A、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纳洛酮联合EPO注射液治疗HIE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术中低温在小儿烟雾病患者脑-硬膜-动脉贴敷术(EDAS)联合颅骨多点钻孔术中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择期行 EDAS 联合颅骨多点钻孔术的儿童烟雾病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 组)和右美托咪啶联合术中保温组(C 组)。2组术中均使用右美托咪啶,而 C 组给予术中低温处理,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即刻(T3)、硬膜开放即刻(T4)、硬膜开放后1 h(T5)、关闭硬膜即刻(T6)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测定 T3、T4、T5、T6时间点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及脑氧摄取率(CO2 ER)。结果 C 组 T4、T5、T6时刻 Sj-vO2值均较 T3时刻升高( P <0.05),而 AV-DO2及 CO2 ER 值均较 T3时刻明显降低( P <0.05),与 D 组比较,C 组SjvO2值明显升高( P <0.05),而 AV-DO2及 CO2 ER 值明显降低(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术中保温在降低烟雾病患儿脑氧代谢方面更有优势,其术中降低脑氧代谢的程度大于单用右美托咪啶组,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8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血压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术中常规输液,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在5~12cm H2O之间;Ⅱ组患者在肝实质切除前控制输液、适当加深麻醉以及静脉输注硝酸甘油0.02~0.2pg/(kg·min)使CVP在1~5cm H2O之间,同时维持MAP〉70mmHg,肝实质切除后采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D)。分别干开腹后降CVP前(T1)及肝实质完全离断后升高CVP前(T2)抽取桡动脉血样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进行血气分析,测定乳酸盐浓度,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氧代谢率(CER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和脑动-静脉乳酸盐浓度差(D3v—aBL)。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时CaO2和CjvO2均下降(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内;CERO2、Ca—jvDO2和Djv—a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NvO2)、CaO2、CjvO2、CERO2和Djv—a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科收治的4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机体、神经功能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和神经行为测定(NBNA)分数。结果观察组机体和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和神经行为测定(NBNA)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老年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使用咪达唑仑麻醉,比较2组患者应激反应、脑氧代谢和谵妄发生率。结果在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30min(t2)和手术结束时(t3),观察组血清肾上腺素(E)、去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明显低于对照组(t=27.041~40.02,P<0.001);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t2、t3)和脑氧摄取率(CERO2)(t1、t2、t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734~17.855,P<0.001);术后谵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9.427,P<0.05),谵妄发生率为26.32%,明显低于对照组46.61%(χ~2=4.609,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助于减轻胸科老年手术患者应激反应,降低脑氧代谢,减少术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支持治疗、镇静、降颅压、纠正酸中毒及应用脑细胞代谢药物等综合治疗,加用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十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予以颅脑外伤合并出血者早期气管切开对脑氧代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颅脑外伤合并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均予以急诊处理,对照组在急诊处理24h后实施气管切开操作,观察组在急诊处理24h内实施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氧代谢指标变化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24h、48h两组CjvO2、CERO2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Da-jvO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是在治疗后的各时间点各指标水平上则是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h与7天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评分在治疗后各时间点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颅脑外伤疾病且合并脑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急诊行对症处理后于24h内尽早地实施气管切开操作,对改善患者脑氧代谢及神经功能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