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患者70例,研究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中的微乳头结构(MPP)含量和肿瘤是否发生转移有着密切关联,大部分患者的肺部影像表现为周围型,较少患者出现中央型。结论病理和临床医师应该充分了解患者肿瘤的形态和影像学特征,对及早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乳头结构肺腺癌患者的具体临床病症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肺腺癌患者60例,对其具体的临床特点进行科学分析。结果:患有微乳头结构肺腺癌病症的患者,其具体的临床表现为频繁咳嗽、胸痛且肺部存在占位现象。相应的组织学观察结果为:患者身体中的血管轴心出现部分细胞簇,且其形状呈现为乳头状,具体比例不等。结论:肺腺癌患者病症所呈现出的乳头状结构表明其肿瘤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转移现象,极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且会对病症今后的实质预后效果及生存时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c-Me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含微乳头结构肺腺癌(MPPAC)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搜集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肺腺癌患者116例,按微乳头结构(MPP)是否大于5%将116例肺腺癌病例分为MPPAC组(56例)和MPP阴性组(60例),50例癌旁肺组织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标本中c-Met及VEGF的表达.结果 c-Met阳性表达率在MPPAC组、MPP阴性组、对照组分别为69.64%(39/56)、51.67%(31/60)、6.00%(3/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阳性表达率在MPPAC组、MPP阴性组、对照组分别为66.07%(37/56)、50.00%(30/60)、8.00%(4/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MPPAC组中c-Met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783,P<0.01);且c-Met、VEGF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及TNM分期Ⅲ~Ⅳ期患者中表达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Ⅰ~Ⅱ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t、VEGF在MPPAC中高表达,它们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c-Met、VEGF共同参与了MPPAC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且两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c-Me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含微乳头结构肺腺癌(MPPAC)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搜集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肺腺癌患者116例,按微乳头结构(MPP)是否大于5%将116例肺腺癌病例分为MPPAC组(56例)和MPP阴性组(60例),50例癌旁肺组织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标本中c-Met及VEGF的表达.结果 c-Met阳性表达率在MPPAC组、MPP阴性组、对照组分别为69.64%(39/56)、51.67%(31/60)、6.00%(3/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阳性表达率在MPPAC组、MPP阴性组、对照组分别为66.07%(37/56)、50.00%(30/60)、8.00%(4/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MPPAC组中c-Met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783,P<0.01);且c-Met、VEGF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及TNM分期Ⅲ~Ⅳ期患者中表达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Ⅰ~Ⅱ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t、VEGF在MPPAC中高表达,它们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c-Met、VEGF共同参与了MPPAC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且两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微乳头型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AC)属于一种具有高度恶性潜能的独特组织学亚型的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常伴早期淋巴结转移及广泛的淋巴管瘤栓,具有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是肺腺癌患者预后差的一项重要因素。MPP是指中央缺乏纤维血管的位于肺泡间隙或包围在结缔组织薄壁内的细胞簇[1-4]。1997年Silver和Askin首次描述了肺癌的MPP[5]。2011年2月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协会(IASLC/ATS/ERS)发表相关文献,把MPPAC列为肺腺癌新的组织学类型[1]。  相似文献   

6.
彭燕  何杰  尹玉  李传应 《安徽医学》2017,38(7):840-843
目的 探讨肺微浸润性腺癌(MIA)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6年1~12月确诊的23例MIA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等,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3例MIA患者16例女性,7例男性,患者多为不吸烟人群.CT显示病灶为混杂/混合密度结节,平均直径1.2 cm,结节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可见实性区域,边缘出现胸膜凹陷和血管集束征.肉眼观,MIA是一个境界清楚的灰白色、灰褐色结节,直径0.5~2.0 cm,质地较正常肺组织韧.镜下,癌细胞紧贴支气管壁或肺泡壁排列,局部出现乳头状、腺泡状结构的微浸润灶,微浸润灶直径0.2~0.5 cm.结论 MIA通常为直径小于3 cm的孤立性小腺癌,且微浸润灶的最大直径≤0.5 cm,无间质、血管和胸膜侵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10例肺原位腺癌,观察大体、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采用En Vision二步法。结果 10例肺原位腺癌病变最大径0.4~2.0cm。均为非黏液性原位腺癌。肿瘤细胞完全沿肺泡壁呈贴壁样生长,均无间质、脉管或胸膜的侵犯,均无淋巴结转移。TTF-1、Napsin A、CK7阳性,CK20阴性。结论根据诊断标准准确诊断肺原位腺癌,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13年9月8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8例肺母细胞瘤中成人占6例,其中经典的双相型肺母细胞瘤4例,由原始上皮成分和原始间叶成分共同组成;上皮型肺母细胞瘤2例,由分化较好的形态类似于子宫内膜样的腺体构成。其它2例为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由恶性胚胎性间叶成分构成。对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EGFR基因突变检测。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原始上皮成分广谱CK、EMA、TTF1、β-catenin阳性,原始间叶成分Vimentin阳性,桑葚体结构CgA和Syn阳性。所有病例EGFR基因突变检测显示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无突变,均为野生型。 结论 肺母细胞瘤是罕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结构(MPP)肺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免疫组织结构。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结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该疾病的病理学形态与免疫组织结构。结果该疾病临床表现是痰中带血、咳嗽、胸痛,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肺部占位情况;肿瘤细胞构成微乳头结构,具体而言就是4~10个肿瘤细胞排列,构成乳头状簇样结构,在乳头中心部位并没有纤维血管轴心,和肺泡壁分离亦或相连,肿瘤细胞能够构成环样腺样结构;本组病例癌细胞EMA、CK7、β-catenin、E-cadherin以及TTF-1都显示为阳性,另外,Ki-67呈现高表达。结论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结构肺腺癌当中所包含的微乳头结构成分,有着比较高的侵袭性,将对该疾病的预后造成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结构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结构的肺腺癌临床特点,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结构的肺腺癌,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影像学发现肺部占位;组织学观察肿瘤组织中均可见比例不等的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的游离乳头状细胞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癌细胞上皮膜抗原、上皮性钙黏附蛋白、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均为阳性,核增殖指数高表达,细胞角蛋白20、雌激素受体均为阴性。手术后平均随访2年,其中2例手术后6个月发现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另2例术后存活,至今未见肯定远处转移。结论: 伴有微乳头状结构肺腺癌中其微乳头状结构提示肿瘤的侵袭转移行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并探讨肺肠型腺癌(PEA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诊断为PEAC的24例患者,并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4例PEAC患者中男9例(37.5%),女15例(6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原发性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荧光PCR法对59 例(维吾尔族15例,汉族44例)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原发性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的突变检测,同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新疆地区原发性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维吾尔族低于汉族,分别为20%(3/15)和54.5%(24/44),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维吾尔族2例,汉族9例,外显子21L858R突变维吾尔族1例,汉族12例,外显子18G719X突变汉族2例,外显子21L861Q突变汉族1例。在病理组织学类型上,腺泡状为主型腺癌EGFR突变率为71%(22/31),高于实性为主型EGFR突变率6.7%(1/15)和黏液腺癌EGFR突变率20%(1/5)。EGFR基因突变与维吾尔族或汉族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吸烟指数及临床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原发性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在维吾尔族与汉族有不同,可能反映民族遗传差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EGFR基因突变常见于高 中分化腺癌,或以腺泡状为主型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形态、组织化学和免疫表性型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复习8例官颈微偏腺癌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粘液组化。结果 微偏腺癌患者白带增多呈水样。子宫颈肥大呈桶状,切面见子宫颈纤维肌层增厚质地硬'有多个不规则微小腔囊形成。腺体大多星不规则的囊状扩张、扭曲。有鸡爪样触角形成.肿瘤组织易侵犯脉管和神经组织。AB(pH2.5)/PAS染色证实,腺体腔内为混合性粘液,唾液酸粘液,硫酸粘液较少,中性粘液较多。CEA(8/8)阳性、vimentin、SMA浸润性腺体周围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㈣阳性。结论微偏腺癌是一种较罕见的、细胞学异型性极轻微、易被诊断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为恶性的宫颈腺瘤。AB/PAS阳性、CFA阳性及腺体周围反应性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临床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表现症状和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间接诊的46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理的组织学类型将其分为15例混合型和31例单纯型。分析所有患者的ER、NSE、PR阳性表达率和淋巴结的转移状态。结果混合型患者的ER、NSE、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66.67%、53.33%,均明显低于单纯型患者的80.65%、87.10%、7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概率为6.45%,显著低于混合型患者的33.33%;单纯型患者一年内的生存率100.00%,显著高于混合型患者的73.33%;单纯型患者的肿瘤直径(1.42±0.21) cm,显著低于混合型患者的(3.12±0.38) cm;以上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ER、NSE、PR阳性表达率越高,肿瘤直径越小,患者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越少,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硬化性血管瘤合并肺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分析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合并肺腺癌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HE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合并肺腺癌均表现复杂的组织学图像,硬化性血管瘤区可以见到乳头状结构、“血管瘤”样结构、实性区、硬化性改变,腺癌区纤维组织增生,其问见癌细胞排列呈腺管样结构,2例肿瘤细胞免疫组化TTF-1、EMA、CK均(+),Syn、MC、Vimentin均(一)。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合并肺腺癌是罕见肿瘤,其预后难以评估。  相似文献   

16.
宫颈微偏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宫颈微偏腺癌进行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宫颈微偏腺癌临床多表现为水样白带,宫颈肥大,组织学表现为腺体形态不规则、异型性不明显,浸润宫颈纤维肌层。结论:宫颈微偏腺癌早期确诊率低、预后差,对中老年妇女出现水样白带及宫颈肥大者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DAP)少见,是前列腺癌(acinar adenocarcinoma of prostate,PA)形态学上独特的亚型,发病率较低,单纯型 DAP约占全部前列腺恶性肿瘤的1%.目前对DAP来源、诊断及预后仍存在争论,其形态易与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导管内癌(IDC-P)及转移性腺癌混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DAP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其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黏液腺癌发病例数占同期乳腺癌的1.08%,肿瘤长径1.0~5.0 cm。单纯型10例,占40.0%,混合型15例,占60.0%。单纯型黏液腺癌无淋巴结转移,混合型转移率为26.67%(4/15),ER、PR阳性率在两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型间C-erb B-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黏液腺癌单纯型较混合型淋巴结转移率低。C-erb B-2是判断乳腺黏液腺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杨晋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9):178-179
目的:子宫颈微偏腺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极少见的肿瘤,探讨其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诊断要点、免疫表型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现报道5例诊断为宫颈微偏腺癌,对其临床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及大量稀黏液性白带,宫颈肥大和糜烂。部分病例合并黑斑息肉综合征、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病理特征为腺体轻度增生,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轻度异型性,腺体侵入宫颈壁8mm以上并有特殊间质反应癌胚抗原有肯定的阳性反应。结论:诊断宫颈微偏腺癌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提出宫颈腺体有无不典型增生,多取材并尽量深取组织(〉5mm)或高频电刀锥切宫颈活检,可早期及时诊断,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20.
侯绍章  张婷  贺茂涛  李媛 《西部医学》2017,29(12):1637-1640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原位腺癌合并微小偏离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 提高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的病理学认识。方法 对1例宫颈原位腺癌合并微小偏离型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47岁, 无阴道不规则流血, 月经量及经期无明显改变。宫颈部分腺体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合并原位腺癌和微小偏离型腺癌改变。肿瘤主要由呈浸润性生长的分化较好的粘液性腺体组成。腺体分布大多密集、紊乱, 呈多种形状。瘤细胞可有轻度不典型增生。免疫组化结果:微小偏离型腺癌CEA(灶性+)、P53(-)、Ki67 index5%、P16(-)、Calponin(平滑肌+)SMA(平滑肌+)、ER(+)、PR(-)、CA125(-)。结论 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分化粘液腺癌, 分化程度高, 容易漏诊。在病理学诊断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 免疫组化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