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的女童乳腺和盆腔超声的影像学参数变化特征以及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单纯乳房早发育(premature thelarche,PT)女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选择青春发育阶段女童124例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拍摄骨龄片、测性激素、做盆腔及乳腺超声,并进行乳腺超声分级评估。根据性早熟的年龄(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界定,从中筛选出达到性早熟年龄界定的女童54例,最终确诊16例ICPP组和38例 PT组,比较2组间第二性征、盆腔超声参数及乳腺超声分级的差异。 结果24例受试女童按乳腺超声分级,A级34例(27.4%)、B级49例(39.5%)、C级18例(14.5%)、D级5例(4%)、E级18例(14.5%)。各级间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子宫体积、子宫长径、子宫前后径/宫颈前后径值(uterus/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 of cervix,FCR)、最大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壁厚度、≥4 mm卵泡数、最大卵泡直径、乳芽直径及乳芽体积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中ICPP 16例,PT 38例,2组间年龄、子宫体积、子宫长径、子宫内膜厚度、最大卵巢体积、≥4 mm卵泡数、最大卵泡直径、乳芽直径及乳芽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FCR值及阴道壁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ICPP受试者乳腺超声分级为:A级1例(6.3%),B级13例(81.2%),C级2例(12.5%)。38例PT受试者乳腺超声分级为: A级18例(47.4%),B级18例(47.4%),C级2例(5.2%),组间乳腺超声分级差异有统计学(P<0.05)。 结论乳腺超声分级可用于评估女童青春期发育。乳腺、盆腔超声和乳腺超声分级对于女童ICPP和PT间均有一定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0~4岁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单纯乳房早发育的0~4岁的女童作为试验组,并抽取100例发育正常的0~4岁的女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女童出现早乳房发育的相关因素。结果居住靠近污染地区,经常使用塑料制品,怀孕期间经常上网,经常食用动物性、高蛋白及含有防腐材料的食品等都影响0~4岁女童的乳房发育。结论影响0~4岁女童乳房早发育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居住靠近污染地区、经常使用塑料制品,食用高蛋白及色素类食品、较少的给予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3.
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的干预措施。[方法]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经饮食调理3个月后,部分辅以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治疗3个月,并与24例未经治疗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经饮食调理3个月后,治疗组乳房肿块消退率为57.14%,对照组乳房肿块消退率为4.17%。治疗组乳房肿块未消退者,再辅以知柏地黄丸口服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乳房肿块总消退率达82.14%,而对照组乳房肿块总消退率为8.33%。两组乳房肿块消退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适宜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延缓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  相似文献   

4.
女童乳房早发育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艺  梁珍花 《医学综述》2006,12(18):1108-1110
女童乳房早发育的病因不清,目前认为与多因素有关,肾上腺皮质功能早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不稳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遗传因素、环境激素与营养等均可能是女童乳房早发育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以中医理论阐述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总结出本病病机以肾的阴阳失衡为本,以肝火偏旺、痰湿凝聚为标;临床治疗以滋阴降火、疏肝泻火、化痰散结为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苍苓化痰抑早方治疗痰湿壅滞证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性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5~8岁痰湿壅滞证ICPP女性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苍苓化痰抑早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知柏地黄丸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9岁之内女童乳房及子宫卵巢早发育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医院实施乳腺、子宫卵巢B超检查的5岁到9岁女孩实施数据值指标调查,记载其乳腺、子宫卵巢B超检查结果,并调研女童早发育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接受乳腺检查的女孩共603名,其乳房已发育占比92.37%,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其乳房已发育占比分别为97.14%、97.01%、88.79%、92.31%、91.07%;接受子宫卵巢检查的女孩共792名,其子宫卵巢已发育占比57.95%,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其子宫卵巢已发育占比分别为55.56%、66.27%、55.00%、52.44%、62.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吃含激素食品、家庭收入较少、母亲孕期没有实行保健优生干预管理均为5岁到9岁女孩乳房及子宫卵巢早发育相关影响因素(OR=4.412、2.468、2.223,可信限范围是2.325-7.885、1.312-5.114、1.123-4.128)。结论近几年,9岁之内女童出现乳房及子宫卵巢早发育患病情况逐渐增加,9岁之内女童出现乳房及子宫卵巢早发育相关影响因素有多种,比如经常吃含激素食品、家庭收入较少、母亲孕期没有实行保健优生干预管理,其他(药物,塑化剂的摄入等),需要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符合ICPP诊断的女童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服用中药(滋阴泻火法,以大补阴丸为基础方加减),并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 RHa);西医治疗组采用常规Gn RHa治疗。两组均治疗1.5 a后评估疗效与经济负担,统计两组治疗ICPP的总有效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77.78%,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6%,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西医结合组的经济负担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且不良反应少于西医治疗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女童ICPP在临床疗效上和西医常规治疗相当,且对生长轴抑制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少、经济负担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女孩单纯乳房早发育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乳房早发育的危险因素的调查表,对2004-02~2009-08广西区人民医院儿科的187例乳房早发育的患儿进行1: 1的配对调查,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项指标单因素分析有7项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患儿血清雌激素水平、患儿血清水平FSH、母亲初潮年龄、乳房分期、患儿乳房开始发育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调查提示血清雌激素水平、患儿血清水平FSH、母亲初潮年龄、就诊时的乳房分期、患儿乳房开始发育时间可能为女孩乳房早发育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治疗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中成药对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中成药大补阴丸和知柏地黄丸对56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进行治疗,并且与未经治疗的20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组作对照。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乳房肿块消退率为87.5%,对照组总乳房肿块消退率为15.0%。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乳房肿块消退率为94.6%,对照组总乳房肿块消退率为25.0%。结论 用中成药治疗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胡姝雯  李佳  白改改 《海南医学》2020,31(7):885-889
目的检测中枢性性早熟女性儿童各项指标,探讨影响性早熟的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女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同龄的正常女性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性早熟各项指标检测[包括瘦素、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卵泡刺激性素(FSH)、睾酮(T)、雌二醇(E2)、垂体催乳素(PRL)及血清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及两组儿童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及卵泡数(直径>4 mm)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影响中枢性性成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40例儿童均完成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身高[(129.56±12.76) cm vs (118.31±12.46) cm]、体质量[(30.78±7.76) kg vs (22.23±4.54) kg]、BMI [(24.27±2.38) kg/m2vs (21.35±2.23) kg/m2]、骨龄[(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在低龄女童乳房早发育(premature thelarche,P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1~3岁PT女童308例,根据乳房Tanner分期将其分为A1组(Tanner分期为Ⅱ期,226例)和A2组(Tanner分期大于Ⅱ期,82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1~3岁女童45例纳入A3组。所有受试女童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SHBG,分析其在低龄女童中不同乳房发育阶段的差异。结果 A2组女童的SHBG水平显著低于A1组[(160.12±28.55)nmol/L vs. (167.44±23.12)nmol/L,t=–2.30,P<0.05]和A3组[(160.12±28.55)nmol/L vs. (169.84±15.26)nmol/L,t=–2.12,P<0.05],但A1组和A3组女童的SH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P=0.50)。结论 SHBG与儿童乳房发育进程有关,可作为辅助判断性发育进程的指标。当低龄女童SHBG降低,应密切随访监测性发育情况,警惕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谢雨  余涛   《四川医学》2022,43(8):820-823
<正>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是指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A)提前启动引起提前出现的青春期历程[1],因可能导致成年矮身材而受到医学界重视。国外研究CPP发病率在1∶10000~1∶5000[2],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为0.38%~1.96%,女童发病率为男童的5倍[3-4]。女童CPP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占大多数,而男童CPP以器质性病变更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枢性性早熟及外周性性早熟女童的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54例性早熟女童的临床资料,按照早熟性质分为中枢性组(中枢性性早熟,35例)与外周性组(外周性性早熟,19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所有女童的LH、睾酮(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LHRH激发试验中的LH、FSH水平,计算并比较两组女童的骨龄指数、子宫容积和卵巢容积。结果 中枢性组女童的LH、FSH水平分别为(4.35±1.54) IU/L、(7.28±2.11) IU/L,明显高于外周性组的(2.34±1.03) IU/L、(4.60±1.32) IU/L,T水平为(12.41±19.22)μg/L,明显低于外周性组的(84.46±123.2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性组女童的E2水平为(16.73±23.60) ng/L,与外周性组的(32.24±42.24) 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RH激发试验分别30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患者80例为观察组,非性早熟女童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盆腔超声检查的各项参数,分析超声检查诊断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正确性。结果: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子宫容积2.08±0.72 mL,卵巢容积1.28±0.58 mL,直径>4 mm卵泡数4.82±1.23个,分别大于非性早熟女童的1.42±0.59 mL,0.82±0.46 mL和2.60±0.92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例临床确诊的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中,有72例超声检查符合诊断标准,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为90.0% 。结论:对于与正常女童的鉴别,超声检查对女童中枢性性早熟诊断具有较高的正确率,且具有无创性,操作便捷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03名CPP女童(病例组)和行健康体检的53名健康女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女童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病例组女童测量体质量、身高。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及峰值、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及峰值、雌二醇(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PR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水平和甲状腺功能,计算LH峰值/FSH峰值。完善子宫附件B超检查,计算子宫容积和双侧卵巢体积。依据血清25(OH)D3检测结果将病例组女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比较两组女童的激素水平、子宫及卵巢发育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女童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出现乳房结节年龄小于维生素D正常组(P<0.05);维生素D正常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子宫容积和左卵巢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的右卵巢体积显著大于维生素D正常组(P<0.05);维生素D正常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的血清FSH、LH、PRL、HCG水平及FSH峰值、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的E2水平、LH峰值、LH峰值/FSH峰值显著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P<0.05)。25(OH)D3与LH峰/FSH峰呈负相关(r=?0.197,P<0.05),与甲状腺功能、FSH、LH、PRL、E2、HCG、FSH峰值和LH峰值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女童CPP的发生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性早熟发病年龄提前;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女童生殖激素指标可相应改变,卵巢体积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102例性早熟儿童的临床资料,探讨两种性早熟女童的性器官发育及血清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方便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童内分泌科收治的102例性早熟女童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诊断标准确诊中枢性性早熟(ICPP)52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IPT)50例。对两组患儿的LH、FSH基础值、E2,性器官发育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激素水平与性器官发育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行LH与FSH、LH/FSH、E2、子宫、卵巢容积的相关性分析,明确两种性早熟临床特征、性器官容积、激素水平的差异性。结果ICPP 组患儿的LH基础值、LH峰值、E2、卵巢容积、子宫容积比IPT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PP组LH基础值(0.380±0.291)mIU/mL。 LH基础值与LH峰值正相关,相关系数0.939, P﹤0.01。卵巢容积与LH峰值正相关,相关系数0.518,P﹤0.01。FSH峰值与LH峰值正相关,相关系数0.826,P﹤0.01。E2与骨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正相关。卵巢容积与骨龄、子宫容积、FSH峰值、LH峰值正相关。结论 ICPP组血清激素水平较IPT组高,性器官体积较IPT组大,中枢性性早熟与单纯性乳房可能有延续性进展与转化,血清基础 LH值超过0.38U/L时,建议提前干预,防止其向中枢性性早熟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确定特发性性早熟(IPP)女童从出生至诊断期间的生长模式。研究设计:47例IPP女童及35例对照女童纳入研究。诊断时测量每个受试对象的身高及体重,而出生至诊断期间的身高数据从患者的个人健康手册获得。计算身高标准差评分(H SDS)及体重指数SDS。结果:IPP女童的年龄x(s)为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