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相关比值对儿童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儿193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32例)和死亡组(61例)。收集患儿入院24 h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Lac)及血清ALB。记录患儿入PICU 24 h内小儿死亡危险(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Ⅲ,PRISM Ⅲ)评分。分析确定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计算ALB相关比值NEU/ALB、CRP/ALB、Lac/ALB;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ALB、NEU/ALB、CRP/ALB、Lac/ALB、PRISM Ⅲ评分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 结果 死亡组PRISM Ⅲ评分高于存活组,ALB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与PRISM Ⅲ评分、NEU、CRP、Lac呈正相关(P<0.05)。死亡组NEU/ALB、CRP/ALB、Lac/ALB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ALB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最高,敏感度最高,特异度仅次于CRP/ALB;CRP/ALB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不及Lac/ALB,敏感度较低。以脓毒症患儿28 d预后为结局,ALB、PRISM Ⅲ评分、NEU/ALB、CRP/ALB、Lac/ALB正常水平组存活率高于相应指标的异常水平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相应指标的异常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EU/ALB、CRP/ALB、Lac/ALB是很容易获得的预后指标,可以识别预后较差的脓毒症患儿。Lac/ALB提高了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白蛋白(ALB)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为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早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8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照其入院后28 d预后,将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n=136),病死患者纳入病死组(n=47)。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ALB水平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单独预测、联合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183例患者中,47例于入院后28 d内病死,病死率为25.68%。病死组与存活组年龄、性别、病因、合并症等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而ALB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以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为因变量,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联合ALB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 5,其AUC高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或ALB水平单项分析。结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联合ALB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结局的预测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外周血自噬基因Benlin-1表达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价值。 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238例作为脓毒症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根据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情况分为存活患者和病死患者,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ROC曲线分析Beclin-1表达及APACHEⅡ评分对28 d病死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影响因素。 结果 脓毒症组外周血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中病死患者外周血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低于存活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患者(P<0.05);经Kaplan-Meier曲线和ROC曲线分析,Beclin-1表达、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具有预测价值;经COX分析,Beclin-1表达、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影响因素;在Logistic模型中生成Beclin-1联合APACHEⅡ评分的新指标-0.566-2.238×Beclin-1+0.065×APACHEⅡ评分,该指标预测28 d病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6452、优于单一指标。 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Beclin-1表达及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影响因素,beclin-1联合APACHEⅡ评分对28 d病死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蛋白(albumin,ALB)、胰石蛋白(pancreatic stone protein,PSP)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3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126例、严重脓毒症组105例、脓毒性休克组91例,另选取健康儿童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ALB及PSP水平,分析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PCT、ALB及PSP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4组血清PCT、ALB及PS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CT、PSP水平高于对照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PCT、PSP水平高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ALB水平低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PCT、PSP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ALB水平低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8 d,322例患儿中死亡48例(14.91%),存活274例(85.09%)。严重脓毒症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CT和PSP水平高于存活组,ALB水平和PCIS评分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ALB、PSP及PCIS评分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ALB、PSP对脓毒症患儿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41、0.783、0.784,P<0.01),三项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7.5%、91.6%,预测价值较高(AUC=0.953,P<0.01)。 结论血清PCT、ABL、PSP水平对脓毒症患儿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者联合预测的特异度、敏感度较高,对预后的预测更加准确,临床可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对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脓毒症治疗指南行常规治疗30例(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CVVHDF治疗28例(CVVHDF组)。比较两组患儿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3、5d后外周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28d存活情况等,并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严重脓毒症患儿28d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CVVHDF组患儿入住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FDP、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PCIS、SOF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儿外周血FDP、D-二聚体、CD8+细胞比例及SOFA均逐渐下降(均P<0.05),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CD4+/CD8+及PCIS均逐渐升高(均P<0.05)。CVVHDF组治疗5d后外周血FDP、D-二聚体均低于常规治疗组,CD4+/CD8+、PCIS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28d死亡40例,病死率为69.0%;治疗方式、治疗5d后PCIS及D-二聚体水平是严重脓毒症患儿28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采取CVVHDF治疗是保护因素(OR=0.007)。结论CVVHDF能进一步纠正严重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异常,减轻免疫抑制状态,促进免疫平衡恢复,对短期预后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脓毒症28 d死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分析PCT、PLR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价值。结果:130例患者中死亡36例,存活94例。死亡组PCT、PL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PLR、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联合PLR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PCT、PLR单独应用,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95%CI(0.772,0.951)。结论:PCT、PLR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患者28 d死亡预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且二者联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个体化预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A-AKI)短期不良预后(30d病死)的列线图模型。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的318例SA-AK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0d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225例和存活组9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SA-AKI患者30d病死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SA-AKI短期不良预后的列线图模型。结果年龄、真菌感染、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抗凝血酶-Ⅲ、AKI分期是SA-AK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以这些因素为变量建立SA-AKI短期不良预后列线图。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初始AUC为0.943,经1000次模型内部验证后为0.945,区分度良好;校正曲线提示观察值与预测值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6个影响因素(年龄、真菌感染、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抗凝血酶-Ⅲ、AKI分期)构建的列线图,能较为准确地预测SA-AK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发生的风险,有助于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闵婕  陆建红  姬晓伟  谢波 《浙江医学》2022,44(21):2256-2259,2264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0例,依据患者28d内的生存及死亡情况,分为生存组(76例)和死亡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进一步评估PLR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效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LR、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与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PLR、降钙素原(PCT)、血乳酸、APACHEⅡ评分以及SOF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淋巴细胞低于生存组(均P<0.05),其他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PLR、高血乳酸、高APACHEⅡ评分以及高SOFA评分均为脓毒症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对预测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率有较重要的价值,AUC为0.745,95%CI:0.645~0.845,P<0.01,最佳截断值为216.85,灵敏度为0.659,特异度为0.84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LR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0.185、0.278,均P<0.05)。结论PLR升高是脓毒症患者短期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明禄  邢柏  周森 《浙江医学》2020,42(17):1837-1842
目的探讨液体平衡调整血肌酐(Scr)水平与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住院并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113例。根据患者CRRT后28d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75例和死亡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CRRT前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液体平衡调整Scr水平。按液体平衡调整Scr水平的中位数分为高调整Scr组(≥354滋mol/L)与低调整Scr组(<354滋mol/L),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28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接受CRRT治疗的脓毒症相并AKI患者28d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CRRT启动时Scr、调整Scr及碳酸氢根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调整Scr组患者28d累积生存率高于低调整S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OFA评分为影响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2,95%CI:1.129~1.618,P=0.001),而高调整Scr为独立保护因素(OR=0.989,95%CI:0.979~0.999,P=0.026)。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28d预后的AUC调整Scr明显大于Scr(0.754比0.656,P=0.006)。结论CRRT启动时液体平衡调整Scr水平与接受CRRT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高调整Scr水平是其28d存活的独立保护因素,而与未调整Scr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7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病房、出院诊断为脓毒症的2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CCI评分与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的关系及其对28d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204例患者中72例(35.3%)在28d内死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CI评分与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相关(rs=-0.349,P<0.01)。对不同CCI评分患者的病死率进行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随CCI评分升高(0~7分),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增加(χ2趋势=31.293,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CCI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8)、(4.1±2.5)分,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I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81,95%CI(1.067,1.538),P=0.008〕。CCI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8〔95%CI(0.635,0.782),P<0.01〕,低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0.816〔95%CI(0.758,0.874),P<0.01〕(Z=2.269,P<0.05)。结论 CCI与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相关,CCI评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评估价值逊于APACHEⅡ,但较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某院PICU收治的75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儿入院24小时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各检验指标的差异,24小时PCIS评分与各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患儿28天病死情况分为死亡组(23例)和存活组(52例),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一般资料、检验指标等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儿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早期相关检验指标检测对脓毒症患儿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程度脓毒症患儿24小时PCIS评分及外周血CD64、PCT、CRP、NL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入院24小时PCIS评分与外周血CD64、PCT、CRP、NLR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2组患儿在年龄、脓毒症严重程度、是否采取连续血液净化、入院24小时PCI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情况、外周血CD64、PCT、CRP、NLR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预后结局(PICU入住28天死亡和存活)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P<0.1的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严重程度加重、有MODS、入院24h PCIS降低、外周血CD64、PCT、NLR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儿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连续血液净化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单独检测时,入院24小时外周血CD64预测的AUC值、约登指数、灵敏度最高(0.855、0.625、0.913),PCT预测的特异度最高(0.788);而联合检测AUC、约登指数、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0.962、0.711、0.885)。结论脓毒症患儿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对入院24小时外周血CD64、PCT、CRP、NLR水平进行早期监测,对脓毒症患儿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而早期积极采取连续血液净化,有利于改善脓毒症患儿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及C反应蛋白(CRP)在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并结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63例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后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49例),比较PCT、WBC、N%和CRP在两组的变化,并分析其与APACHEⅡ评分及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血清PCT、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CT、CRP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PCT、APACHEⅡ、CRP、N%、WBC预测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0>0.925>0.826>0.576>0.55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90 ng/mL、20.0分、97 mg/L、85.80%、14.03×109个/L,敏感度分别为100%、90.9%、72.7%、81.8%、54.5%,特异度分别为87.8%、92.7%、78.0%、43.9%、75.6%,PCT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最强指标;在控制年龄、性别等其他危险因素后,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得出,PCT与APACHEⅡ评分均是影响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CT是评估ICU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与APACHEⅡ评分一起评估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联,为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及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入组时血浆3-DG水平;按照观察组患者入院28 d预后,将其分别纳入存活组、病死组,比较两组入组时、入院第3、7、14天血浆3-DG变化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Glasgow昏迷评分(GCS)、器官功能序贯衰竭评分(SOFA)、多器官损伤评分(MODS)变化,分析血浆3-DG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评分的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3-DG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死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入组时血浆3-DG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8 d,观察组120例患者中,存活81例,病死39例,病死率为32.50%。存活组与病死组入组时、入院第3、7、14天血浆3-DG水平均持续下降,存活组入组时、入院第3、7、14天血浆3-DG水平均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病死组入组时、入院第3、7、14天APACHEⅡ、SOFA、MODS评分均持续下降,GCS评分均持续升高,存活组入组时、入院第3、7、14天APACHEⅡ、SOFA、MODS评分均低于病死组,其GCS评分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浆3-DG水平与脓毒症患者APACHEⅡ、SOFA、MODS评分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示,入组时、入院第3、7、14天血浆3-DG水平均可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死风险(P<0.05),以入院第3天血浆3-DG≥326.59μg/L为截断值,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2.22%、80.35%,AUC为0.871。结论:血浆3-DG水平的升高伴随着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加剧与病死风险的上升,早期检测血浆3-DG水平有望指导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捂热综合征(MS)病死惠儿的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MS病死患儿(死亡组)和存活患儿(存活组)进行分析比较,对可能与MS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4例MS患儿中,病死63例,存活231例,病死率21.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温、存在脓毒症、缺氧、抽搐、休克、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清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心肌酶同工酶、钠离子、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血小板、氢离子浓度指数和功能不全器官数对MS患儿病死有显著影响(P<0.05);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时PT、PCIS和存在脓毒症可作为MS病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MS是一种高病死率疾病,入院时PCIS、脓毒症和PT是小儿MS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的表达水平对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脓毒症病人,测定其血清中HBP、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以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根据预后将病人分为存活组81例和死亡组27例。比较2组血清HBP和PCT浓度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分析脓毒症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死亡组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 < 0.01)。APHCHEⅡ评分≥15分的脓毒症病人HBP水平明显高于APHCHEⅡ评分 < 15分者(t=6.13,P < 0.01),SOFA评分≥5分的HBP水平明显高于SOFA评分 < 5分者(t=5.64,P < 0.01)。脓毒症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793、0.735、0.708,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PCT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HBP水平在脓毒症病人中明显升高,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一定程度地预测脓毒症病人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6.
郎冰  李孟飞  张磊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40-1042
目的探讨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入住重症医学科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测定入住时及入住6 h后的血乳酸浓度,并计算乳酸清除率。分6 h乳酸清除率〉10%组和清除率〈10%组,比较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其死亡率,并将死亡组及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6 h乳酸清除率进行对比。结果清除率〈10%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清除率〉10%组患者,存活组的6 h乳酸清除率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入住ICU并长期使用机械通气(LTMV)的患者的生存率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由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48例,其均使用有创多功能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连续治疗7d以上。根据机械通气后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PaCO2水平、血清钠离子浓度、白蛋白水平(ALB)、APACHEⅡ评分、是否发生败血症以及气管切开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血清白蛋白水平(ALB)、气管切开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7例(56.2%)患者生存,21例患者(43.8%)死亡,生存组的CVP、ALB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优于死亡组(P〈0.05),而败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生存组气管切开的例数明显高于死亡组,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和气管切开对LTMV的预后有显著影响,与生存率直接相关(P〈0.05)。结论:有创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率较高,ICU医生可根据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ALB水平在机械通气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情发展采取合适的通气策略和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 WIC)联合血浆凝溶胶蛋白( gelsolin, GSN)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方法收集2012-01~2014-06我院ICU收治的11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基础疾病、28 d预后、出院转归和住院天数等信息资料。分别于入院当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计算患者入院时WIC评分。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WIC评分、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等变量与患者预后结局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预测患者的预后。结果共纳入112例符合条件的脓毒症患者,28 d时存活82例(73.2%),死亡30例(26.8%)。脓毒症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WIC评分、严重脓毒症比例均高于存活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的初值和终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01);死亡组患者的致病因素中,肺部感染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腹腔感染;存活组患者多发伤最多,其次为肺部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WIC评分、凝溶胶蛋白初值、凝溶胶蛋白终值、严重脓毒症与患者28 d预后独立相关( P<0畅05)。ROC曲线显示,WIC评分、凝溶胶蛋白初值、凝溶胶蛋白终值及三者合并预测概率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依次为0.780(0.722~0.836)、0.785(0.729~0.841)、0.852(0.803~0畅900)、0畅889(0.847~0畅931)。结论 WIC评分联合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可以较好地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  相似文献   

19.
苏锡  徐圣君  钟丽莉 《浙江医学》2022,44(22):2424-2427,2431
目的探讨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预测ICU内脓毒症患者28d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62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所有患者入ICU时的OASIS评分和入ICU24h内SOFA评分,随访患者28d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ASIS评分、SOFA评分与患者28d预后死亡之间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计算OASIS评分和SOFA评分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存活组775例,死亡组287例,28d病死率为27.0%。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更大、OASIS评分、SOFA评分更高,机械通气时间更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ASIS评分(OR=1.331)和SOFA评分(OR=1.282)均为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OASIS评分越高、SOFA评分越高的脓毒症患者28d死亡风险也越高。OASIS评分和SOFA评分的AUC(95%CI)依次为:0.843(0.805~0.879)、0.764(0.714~0.807),灵敏度分别为0.724、0.702,特异度分别为0.869、0.722,两种评分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80,P<0.01)。结论OASIS评分和SOFA评分均能预测ICU脓毒症患者28d死亡风险,但OASIS评分的预测效能优于SOFA评分,OASIS评分在临床上具有更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平  郭伟  陈翠  陶小根 《安徽医学》2020,41(9):993-997
目的 探讨持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重症医学科接受CRRT治疗的70例脓毒症AK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CRRT治疗后随访28 d是否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22例)与死亡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CRRT启动时间及频率、平均动脉压(M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MAP、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是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RT是抢救脓毒症AKI的重要手段,APACHE Ⅱ评分与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对评估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