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吉林省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分析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采样原则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样本采样要求,对2011-2019年吉林省9个市的肉及肉制品采集5683株样品,依据GB/T 4789的标准方法,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出阳性食源性致病菌314株, 总体检出率为5.53%, 其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依次为1.47%、5.51%、9.41%。在不同地点采集的标本中,农贸市场、酒店和超市检出率较高,集体食堂和学校周围小商铺均未检出。结论 吉林省各市不同场所的肉及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污染程度实施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有效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采集5类市售肉及肉制品共10 927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9种食源性致病菌检验。结果 10 927份样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5.0%(548/10 927),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按样品种类依次为调理肉制品(33.3%,33/99)、生畜肉(24.5%,73/298)、生禽肉(24.2%,67/277)、冷冻肉糜制品(14.4%,14/97)、熟肉制品(3.6%,361/10 156)。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禽肉中未检出弯曲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调理肉制品中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熟肉制品中未检出志贺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0.9%~4.9%。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受到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且污染持续多年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吉林省3121份水产品及其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 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样品共3121份,包括鲜活产品、生食产品、冷冻鱼糜制品和熟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全部3121份样本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2.3%(72/3121)。检出率最高为生食产品(4.6%,25/540), 其次是冷冻鱼糜制品(2.5%,23/938)和鲜活产品(1.5%,24/1556)。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生食产品和鲜活产品,检出率分别8.9%(16/180)和6.0%(18/299)。单增李斯特菌主要污染冷冻鱼糜制品,检出率为8.6%(21/244)。熟制品致病菌检出率为0%。其他致病菌检出率很低,甚至为0%。结论 吉林省市售的水产品及其制品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 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海市市售生禽肉和调理肉制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2022年1~8月,从上海市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等环节采集样品348份,其中生禽肉240份,调理肉制品108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别对样品中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测。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可疑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并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生禽肉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8.33%(68/240)、5.00%(12/240)和0.83%(2/240);调理肉制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56%(6/108)、28.70%(31/108)和1.85%(2/108);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生禽肉中68株沙门菌分布于14种不同血清型,其中科瓦利斯沙门菌(35.29%)、鼠伤寒沙门菌(16.18%)和肠炎沙门菌(13.24%)占比较高,调理肉制品中6株沙门菌分布于3种不同血清型,分别为肠炎沙门菌(66.67%)、肯塔基沙门菌(16...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7年温州地区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香港海鸥菌的污染状况,提高温州地区食源性疾病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有效地预防、预测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7年度工作手册进行。结果检测生鸡肉、生猪肉、生牛肉、生羊肉、散装熟肉制品、海水鱼、淡水鱼、冷菜等八大类,共检出各类病原菌74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总检出率为最高,检出20株,检出率达15.04%;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39株,检出率为9.7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沙门菌分别检出9株和6株,检出率分别为3.77%和2.51%,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香港海鸥菌。结论温州地区各类食品存在一定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冷菜、海水鱼、散装熟肉制品是主要污染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并对肠杆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耐药特征分析。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等21个监测点的1 934份肉与肉制品,参考《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河南省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产气荚膜梭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空肠弯曲菌等7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致泻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耐药率和耐药谱等特征。结果 1 934份样品中检出478株致病菌,其中沙门菌96株,共26个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致泻大肠埃希菌82株,以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为主;产气荚膜梭菌6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8株,空肠弯曲菌3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40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4.72%,调理肉制品检出率最高达到89.00%,其次为生禽肉(36.79%)和生畜肉(22.35%)。96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71.88%)、萘啶酸(63.54%)及四环素(58.33%)高水平耐药;82株致泻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84.38%)、...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的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微生物质量控制考核,以评价其对6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验能力。方法 6种质控考核菌株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阪崎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2011和2012年设计的组合,将新鲜培养的致病菌增菌液混合后滴加于灭菌奶粉载体中制成样品。2011年考核制备了6种样品(I~VI),2012年为10种样品(A~J)。运用点分数法对两年结果分别进行满意率评价,率的比较用Pearsonx~2检验或对数似然比x~2检验。结果 2011和2012年考核总体满意率分别为86.5%(268/310)和84.3%(375/445),2011年样品满意率最低的是空白样品VI(68.0%,17/25),2012年满意率最低的是G样品(0.0%,0/8)。2011和2012年考核结果主要漏检的是大肠埃希菌,其中2012年大肠埃希菌漏检率占漏检总数的85.7%(60/70)。2011年非考核菌中漏检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2012年考核结果主要多检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多检总数的36.8%(7/19)。两年的结果均显示大肠埃希菌和阪崎肠杆菌组合样品中,大肠埃希菌的漏检率明显增高。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分型正确率较低,分别为41.5%(95/229)和45.1%(105/23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易错误鉴别成英诺克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易错误鉴别成蕈状芽胞杆菌,阪崎肠杆菌易错误鉴别成河生肠杆菌。结论 80%以上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6种致病菌的定性检验能力较好,可以满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需求。其中对沙门菌的检验能力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漏检率较低但易出现多检;大肠埃希菌的检验能力有待提高;阪崎肠杆菌的检验水平较2010年结果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米面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米面制品食物中毒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供线索。方法 根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对2011—2019年吉林省九个地(市)级所采集到的米面制品食品样本中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测。结果 2011—2019年共检测米面制品3967份,其中阳性菌株313株,总检出率为7.89%,2015年检出率最高(14.68%);蜡样芽孢杆菌在白山市检出率最高(44.44%),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白城市检出率最高(44.44%),单增李斯特菌在白山市检出率最高(6.21%);餐饮服务环节总阳性检出率为9.72%,流通环节总阳性检出率为5.38%;蜡样芽孢杆菌在炒的米面制品中检出率最高(43.42%),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速冻面米生制中检出率最高,单增李斯特菌也是在速冻面米制品中检出率最高(14.29%)。结论 吉林省各地市米面食品污染的情况普遍存在,白山市最严重,但是近年来污染情况正在逐步好转速,餐饮服务环节需加强管理,小吃店,零售加工店和百货商场应该给予更严格的把控,速冻米面制品生制污染相对严重,需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21—2022年博罗县生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结果,为博罗县生肉制品的安全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1—2022年抽检博罗县在售生肉制品,每季度抽检30份,每年120份,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检测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按照国家标准判定检测结果。结果:2021年的致病菌总检出率为8.33%(10/120),2022年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50%(3/120),2022年致病菌总检出率显著低于2021年(P <0.05)。从采样地点来看,各类超市的检出率为3.75%(3/80)、批发市场的检出率为5.00%(4/80)、肉菜市场的检出率为7.50%(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从包装类型来看,散装的检出率为6.25%(10/160)、定型包装的检出率为3.75%(3/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021—2022年博罗县生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程度较低,但仍需高度重视,始终严格把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生肉制品。  相似文献   

10.
了解2012年河南省境内市售生制速冻面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检测及血清分型参照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测定参照mini-VIDAS试剂使用说明。结果 344份速冻面米制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共计55株,总检出率为15.9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9株(14.24%),沙门菌6株(1.74%)。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结果为0.2~110 cfu/g。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阳性率为44.90%。6株沙门菌血清分型分属4个血清型:肠炎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印第安纳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6株沙门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均耐药,3株沙门菌对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头孢曲松、氨曲南、呋喃妥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为33.33%,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6.67%。结论 河南省市售生制速冻面米制品存在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其中沙门菌的检出率较低,但其安全风险较大;金黄色葡萄球菌虽未超标,但其检出率和肠毒素的阳性率均较高,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婴幼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和趋势,为有效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采集婴幼儿食品,按照GB 4789系列标准和《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规定方法分别进行4种致病菌检验。结果 共检测7 956份样品,其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阳性率为6.1%(249/4 084),婴幼儿配方食品阳性率为4.7%(183/3 872)。不同年度监测结果显示,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阪崎肠杆菌阳性率范围为2.7%~5.6%,蜡样芽胞杆菌为2.3%~8.4%(除2011和2015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为0.0%~0.4%;婴幼儿配方食品中,阪崎肠杆菌阳性率范围为0.2%~1.8%,蜡样芽胞杆菌为10.2%~12.4%(除2011和2015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为0.0%~0.3%;沙门菌检出1份,产地为内蒙古自治区。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国内阳性率为6.1%(248/4 077),7份国外样品检出1份阳性样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国内阳性率为4.7%(177/3 758),国外为5.3%(6/114)。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婴幼儿食品中阪崎肠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持续存在,对婴幼儿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应加强对国内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3—2020年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特点.方法 2013—2020年共采集631份生食动物性水产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检出食源性致病菌阳性样品90份,总检出率为14.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散装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方法根据GB 4789.30-201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规定的方法对散装熟肉制品的加工用原料、生产环境、各加工环节中产品以及不同销售环境下产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原料肉的总体带菌率达到21%;生产环境中第三区(远离食品接触面的区域)检出率为2%,其余区域未检出;各加工环节中产品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结果均小于10CFU/g;不同销售环境下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结果小于10 CFU/g的比例为93%,处于10~50 CFU/g之间的样本占比6%,大于50 CFU/g的占比为1%。结论原料散装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主要来源,蒸煮等加工环节能有效地杀灭单增李斯特菌。销售环境也关系到散装熟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程度,对于未包装的产品,专卖店优于农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冻鱼糜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从全国范围内采集冻鱼糜制品4 516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相应标准的规定,对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检验。结果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6.02%(272/4 516),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0.84%(38/4 516),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率0.84%(38/4 516),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0.91%(41/4 51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在4种食源性致病菌中较为突出,且不同产地的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差异较大。除副溶血性弧菌以外,其余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散装样品中的检出率均高于预包装样品。结论 市售冻鱼糜制品存在致病菌污染,需要关注其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0~2016年云南省市售熟肉制品和餐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方法 在全省16个州市县中选取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及餐饮环节等为采样点, 随机采取熟肉制品1465份和餐饮食品3674份, 按照GB 4789.3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及《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 1465份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2.18%(32/1465), 3674份餐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率为1.44%(53/3674)。在不同流通环节中, 熟肉制品和餐饮制品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便利店和超市, 分别为9.09%(5/55)和1.67%(3/180)。在不同的监测地区, 熟肉制品和餐饮制品检出率最高均为昭通地区, 分别为7.8%(11/141)和7.17%(18/251)。结论 单增李斯特菌在熟肉制品及餐饮食品中均有检出, 说明云南省的食品中存在一定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对消费者的安全有潜在风险, 相关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强监管,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