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19-121+126+封三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乳腺癌的超声特征以及病理、分子分型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789 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 岁)、中年组(40~59 岁)、老年组(≥60 岁),分析乳腺癌病灶的超声、病理及分子分型。结果 不同年龄组的非肿块型病变占比青年组(37.96%)>中年组(19.44%)>老年组(11.65%)。不同年龄组的病理类型均以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为主,其中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占比青年组(21.30%)>中年组(16.39%)>老年组(12.41%)。分子分型中Luminal 型为多见,HER2 过表达、三阴性型(TNBC)少见,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 阳性率占比青年组(73.15%)>中年组(66.28%)>老年组(5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乳腺癌非肿块型病变占比、DCIS 占比较中老年组高,KI-67阳性率占比较中老年组高,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年轻乳腺癌的超声多模态的表现。方法: 探讨211个手术病理证实的年轻乳腺癌病灶,全部病例都采取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与弹性成像。分析病灶的形态、方位、边缘、内部回声、是否存在钙化、血流、冠状面情况、周围有无声晕与弹性评分状况,且结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予以评分。结果: 211个年轻乳腺癌病灶,导管原位癌44个(20.85%),浸润性导管癌167个(79.15%),其中浸润性特殊性粘液癌有7个。分子分型中的Luminal A型110个(52.13%),B型44个(20.85%),阳性型18个(0.47%),三阴性型39个(18.48%)。超声多模态影像表现:肿块型151个(71.56%),非肿块型60个(28.44%)。其中肿块型中形状不规则137个(90.73%),规则及浅分叶状14个(9.27%),内部呈低回声137个(90.73%),呈混合回声14个(9.27%);非肿块中腺体局部回声减低42个(70%),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中表现为冠状面结构扭曲、血流高阻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特征的比率均不高,范围10.0%-39.7%,而出现富血供及高弹性评分的比例较高,范围63.6%-72.2%,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病灶在冠状面结构扭曲、彩色血流、阻力指数、弹性评分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特征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中伴微钙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BI-RADS分类诊断为4B-5类145个,4A类60个,0-3类6个,诊断符合率97.1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BI-RADS)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在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4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44个乳腺病灶,分别进行超声BI-RADS分类及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BI-RADS分类、超声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价值。结果 超声BIRADS分类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8%、82.6%,Kappa值分别为0.72、0.63,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3.1%,Kappa值为0.82,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很好。超声BI-RADS分类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8.7%、81.1%,特异度分别为85.7%、83.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3%、74.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88.4%,联合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高于单一BIRADS分类或弹性成像检查。BI-R...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乳腺肿块患者穿刺活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行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的乳腺肿块患者(80例)的组织学、超声诊断资料,于穿刺活检后行开放手术,取病灶组织检查。超声结果按BI-RADS分类,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及其灵敏度、特异性。结果:80例患者中成功取材共78例,2例因无法制片而失败,与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符合率为92.25%,诊断乳腺病灶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100.00%、89.20%。BI-RADSⅢ类多达60.00%,较其他类型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患者穿刺诊断乳腺病灶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超声检查后BI-RADS分类能指导Ⅲ类患者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3、4、5级在乳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乳腺肿物超声诊断为BI-RADS 3、4、5级的患者170例,173个病灶,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研究超声BI-RADS 3-5级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BI-RADS3~5级对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8%、67.83%、58.89%、93.98%;超声3、4、5级病灶中恶性肿瘤的百分率分别为6.02%(5/83)、51.35%(38/74)、93.75%(15/16),各级之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中,年龄<40岁组患恶性肿瘤百分率为2.94%,年龄≥40岁组患恶性肿瘤百分率为53.33%。结论超声BI-RADS分级能够对乳腺肿块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估,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检查方式,为乳腺肿物选择手术时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在BI-RADS 3-5类乳腺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为BI-RADS 3-5类的病例303个,均取得病理结果,将超声BI-RADS分类评估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超声对BI-RADS 3-5类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303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者40灶,良性肿瘤263灶。3类病灶250个,其中良性肿瘤246个,恶性肿瘤4个,恶性肿瘤百分率1.6%;4类病灶39个,其中良性肿瘤16个,恶性肿瘤23个,恶性肿瘤百分率58.97%;5类病灶14个,其中良性病灶1个,恶性肿瘤13个,恶性肿瘤百分率92.8%。结论:超声对BI-RADS 3、4、5类乳腺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能够对乳腺肿块进行较准确的良恶性风险评估,对乳腺的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技术联合应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RADS 4类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5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BI-RADS 4类乳腺肿块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对造影表现进行综合评分,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单独应用CEUS、BI-RADS分类及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 60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灶34个,恶性病灶26个。良性组病灶与恶性组病灶在增强强度、边界、造影剂分布形式、充盈缺损、周边放射状增强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织造影前后面积比(AR)、时间—强度曲线(PT)高于良性组(t=4.20、3.31,P<0.05)。超声造影评分的诊断符合率为80.0%,BI-RADS分类的诊断符合率为78.3%,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符合率(90.0%),高于二者单独应用。结论BI-RADS分类联合超声造影技术比单独应用BI-RADS对乳腺不典型肿块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黄安茜  谭艳娟  包凌云  朱罗茜  阚光娟  刘坚 《浙江医学》2018,40(21):2380-2382,2387
目的探讨非肿块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超声特征。方法应用常规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及弹性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8例患者164个乳腺非肿块病灶。将138例患者按年龄分成<40岁组、40~60岁组和>60岁组,按病灶数量分成单灶组和多灶或双侧组,对各组间良恶性病灶的比例进行比较;将164个乳腺病灶按部位、分布特征、病灶内钙化数量、有无导管内低回声、有无结构扭曲、彩色血流分级和弹性评分分组,对各组间良恶性病灶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年龄组间良恶性病灶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40岁组与40~60岁组、>60岁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灶组和多灶或双侧组间良恶性病灶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非肿块良恶性病灶比例在不同病灶部位、有无导管内低回声、有无结构扭曲特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不同病灶分布特征、病灶内钙化数量、彩色血流分级和弹性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病灶内无钙化组与散在、多发簇状钙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灶内无血流(0级)组与有血流信号(I级、II级、III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级组与II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恶性非肿块乳腺病灶超声征象均有一定的特征,年龄>40岁、超声征象为单灶、节段性分布、内部出现钙化及血流信号、弹性评分质硬的病灶恶性概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在乳腺小肿块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13例乳腺小肿块(长径≤2 cm)高频多普勒彩色超声BI-RADS分级资料,比较BI-RADS 3~5级间的病灶在超声特征上的差异,并分析其与病理诊断间的关系。结果 BI-RADS 3~5级患者共99例。术后病理证实,21例BI-RADS 3级病灶中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1例;41例BI-RADS 4级病灶中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31例;37例BI-RADS 5级病灶中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34例。不同分级病变在病灶边缘、边界、回声、周围组织改变、病灶内血管生成、血流阻力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BI-RADS分级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阳性预测值为83.33%、灵敏度为98.48%、特异度为60.61%、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结论超声BI-RADS分级诊断乳腺恶性小肿块的准确性较高,在乳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指导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彩超图像特征分型与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了897例乳腺肿块患者超声检查资料,将其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乳腺肿块的彩超声像图特征改变有各自的分型,且各型病理结构各不相同.乳腺普查发现肿块者897例,其中良性肿块775例,占87%,多发生在20~40岁之间,以囊性增生,纤维瘤为多.恶性肿瘤122例,占13%,40~50岁之间发病率较高,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其次是浸润性小叶癌.超声对乳腺肿块的检出率100%,诊断与病理符合率91%,误诊率9%.结论 彩超对乳腺肿块,特别是早期乳癌普查有肯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病理分型与超声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型与超声分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型并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分型对照,分析各型超声特点及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107例乳腺癌患者中超声发现局灶性病变103例,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5型:Ⅰ型(团块型)79例,病理为浸润性癌77例(97.47%),早期浸润性癌2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47%;Ⅱ型(结节型)11例,病理为浸润性癌9例,早期浸润性癌1例和原住癌1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10例(90.9%);Ⅲ型(导管型)6例,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原位癌2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3例(50%);Ⅰ型与Ⅱ型、Ⅱ型与Ⅲ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囊样型)2例,病理诊断为原位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2例;V型(弥漫型)3例,病理诊断早期浸润性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2例。余2例超声未见局灶性病变未予分型。107例乳腺癌超声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0.65%(97/107)。超声对乳腺癌病灶内微小钙化灶显示率为39.25%(42/107),其中以导管型居多(3/6)。结论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超声分型密切相关;导管型声像图为乳腺癌的不典型声像之一。微小钙化灶是超声诊断导管型乳腺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2.
冯敏  俞丽芳  包凌云 《浙江医学》2019,41(16):1782-1784
目的探讨第二眼超声对仅MRI检查显示的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及分析首次常规超声检查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超声检查未发现,而MRI检查提示BI-RADS4类及以上的50例患者共56个病灶,再次行第二眼超声检查,计算并分析病灶的检出率、大小、二维超声特征及乳腺背景。结果56个MRI发现的病灶大小:直径<1cm19个,1~2cm12个,>2cm25个;病灶形态:肿块型21个,非肿块型35个;乳腺背景:均匀脂肪型7个,均匀腺体型28个,不均匀腺体型21个。第二眼超声检出40个病灶,检出率为71.4%(40/56),其中病灶<1cm14个(35.0%),1~2cm10个(25.0%),>2.0cm16个(40.0%);肿块型病灶15个(37.5%),非肿块型病灶25个(62.5%);6个(15.0%)病灶所在的乳腺背景回声均匀,34个(85.0%)病灶所在的乳腺背景回声不均匀。结论乳腺不均匀背景回声、非肿块型病灶以及较小病灶常规超声检查易漏诊,第二眼超声有利于该类病变的检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BI-RADS分级系统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微创活检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以探讨手术活检与BI-RADS分级、年龄段风险的相关性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3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诊治的500例超声诊断BI-RADS分级3级448例、4级52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例,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旋切活检术并行常规病理检查。分析超声BI-RADS分级在诊断乳腺肿块病变危险程度方面的诊断效能(诊断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析以35岁为分界线,观察年龄35岁与年龄≥35岁中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但病理恶性的差异。结果:超声BI-RADS分级诊断乳腺肿块高危病变的敏感度为70.83%、特异度为92.65%、阳性预测值为32.69%、阴性预测值为98.44%及诊断符合率为91.60%;年龄≥35岁恶性病变患者数多于3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04,P=0.001)。结论:年龄35岁BI-RADS分级3级及大部分4级患者,可选择定期复查,不需要急于行有创操作活检;超声BI-RADS分级3级且年龄≥35岁,可考虑活检;BI-RADS分级4级且年龄≥35岁,建议活检,以及时明确诊断,提高乳腺癌早诊早治率;年龄≥35岁的患者患乳腺癌风险系数增大;依据BI-RADS评估标准及结合年龄段选择活检的病例,减少盲目性。  相似文献   

14.
邹雪鸣  孙芳芳  徐立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08-110,1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检查中的准确度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7月在浙江省慈溪市坎墩医院就诊并做彩色多普勒乳腺超声检查的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做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种检查方式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对照.结果 对照组34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良性乳腺肿块20例,其中,乳腺囊肿9例,乳腺纤维腺瘤5例,乳腺脂肪瘤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恶性肿瘤4例,其中,髓样癌1例,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非肿瘤10例.观察组34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良性乳腺肿块20例,其中,乳腺囊肿9例,乳腺纤维腺瘤5例,乳腺脂肪瘤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恶性肿瘤5例,其中,髓样癌1例,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非肿瘤9例.观察组良、恶性乳腺肿块的大小、病灶边界、病灶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灶等超声声像图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乳腺钼靶X线初诊共诊断出良性乳腺肿块患者12例,确诊率为60.0%;恶性肿瘤患者7例,确诊率为57.1%;非肿瘤患者15例,确诊率为66.7%.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初诊共诊断出良性乳腺肿块患者21例确诊率为95.2%;恶性肿瘤患者5例,确诊率为100.0%;非肿瘤患者8例,确诊率为88.9%;两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乳腺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检查准确度,值得在乳腺疾病患者检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周丽  何志容  殷军 《西部医学》2012,24(4):726-727
目的提高对乳腺肿块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及病理检查资料完整的95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并评估乳腺肿块的内部回声、形态、边缘、血流信号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声像图特征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95例乳腺肿物的超声提示疾病81例,准确率85.2%,其中3例恶性肿瘤术前超声诊断为腺瘤,仅1例腺病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良恶性的判断符合率95.1%(77/81);13例未定性包括7例恶性肿瘤与6例良性乳腺肿块;1例原位癌漏诊。结论超声检查虽然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但仍有部分误漏诊患者,如能对超声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对乳腺肿块的超声征像达成共识,采取统一规范的报告,与临床及患者加强沟通,则更能体现超声检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16G及18G空芯针对不同声像学特征的乳腺病灶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准确性。方法行超声引导16G及
18G空芯针乳腺穿刺活检后外科手术切除的病例955例。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与手术切除病理结果对比,根据超声声像
学特征分组分析穿刺活检的符合率、敏感性、假阴性率、低估率。结果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中,恶性占84.1%,高危占8.4%,良性
占7.5%。16G及18G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2.4%及92.8%;完全敏感性及假阴性率均分别为98.6%及1.4%;
高危低估率及导管内癌低估率分别为16G:48.0%及46.2%;18G:53.3%及41.2%。两种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
对于两种方法,肿块型病灶的穿刺符合率均明显高于非肿块型病灶(P<0.01)。对于直径小于等于10 mm的肿块型病灶,穿刺符
合率明显降低(P<0.01)。含钙化病灶与不含钙化病灶间的穿刺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声引导16G及18G空
芯针穿刺活检对于诊断直径大于10 mm的肿块型乳腺病灶均是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筛选可行Mammotome手术的乳腺肿块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拟行Mammotome手术的乳腺肿块患者258例,乳腺肿块共573个。对所有肿块进行BI-RADS系统分类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BI-RADS系统分类、超声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在筛选可行Mammotome手术的乳腺肿块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BI-RADS分类灵敏度为56.67%、特异性为95.95%、阳性预测值为43.60%、阴性预测值为97.57%及诊断符合率为93.89%。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95.02%、阳性预测值为40.00%、阴性预测值为97.73%及诊断符合率为93.19%。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43.44%、特异度为99.45%、阳性预测值为81.25%、阴性预测值为96.95%及诊断符合率为96.51%。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BI-RADS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可以提高诊断乳腺肿块病变危险程度的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对筛选可行Mammotome手术的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估乳腺小叶原位癌与小叶非典型增生的超声特征,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研究31例乳腺小叶原位癌患者与8例小叶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采用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39例患者的46个病灶(38个小叶原位癌病灶,8个小叶非典型增生病灶)进行评估。 结果 乳腺小叶原位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小叶非典型增生患者(P =0.006 7)。大多数乳腺小叶原位癌和小叶非典型增生患者的病灶均位于外上象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检查特征上,两组患者病灶的形态特点(P =0.001 4)、边缘是否光整(P <0.000 1)、结构是否扭曲(P =0.006 5)、病灶有无钙化(P =0.009)在小叶原位癌与小叶非典型增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绝大部分的乳腺小叶原位癌的高频超声特征表现为不规则形(n =29),边缘不光整(n =34),结构扭曲(n =20),病灶内有钙化(n =19)。大部分的小叶非典型增生的高频超声特征表现为椭圆形(n =4),边缘光整(n =7),所有病灶均无结构扭曲及钙化。 结论 乳腺小叶原位癌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小叶非典型增生患者。相对于乳腺小叶非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高频超声表现具有更高程度的恶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应变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与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校正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3~5类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0例患者共110个肿块术前行常规超声BI-RADS分类并测量肿块应变弹性SR、肿块及肿块周边1 mm、2 mm的Emax、Emean及Emin,以每个肿块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位点,比较常规超声BI-RADS分类、SR联合常规超声BI-RADS分类、SWE联合常规超声BI-RADS分类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 110个病灶中病理诊断良性63个,恶性47个,乳腺良恶性肿块Emax、Emean、Emin、肿物周边1 mm Emax和Emean、肿物周边2 mm Emax和Eme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物周边2 mm Emax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2,最佳截断值为127.47 kPa;SR的AUC为0.811,最佳临界点为3.75;SR、SWE校正后BI-RADS分类的诊断效能有所提高.结论 两种弹性方法联合更准确的体现组织硬度,校正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5类乳腺肿瘤分类,提高临床符合率,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4、5级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乳腺超声诊断为BI-RADS 3、4、5级的患者237例,病灶265个,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BI-RADS 3、4、5级对乳腺恶性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77/81)、78.8%(145/184)、66.4%(77/116)、97.3%(145/149)。乳腺肿块超声BI-RADS 3、4、5级中恶性肿瘤的百分率分别为2.7%(4/149)、48.0%(36/75)、100.0%(41/41)。良性肿块中乳腺炎性病变、腺病瘤化、腺病伴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腺病伴大汗腺化生的灵敏度较低[0(0/7)~50.0%(2/4)]。恶性肿块中叶状肿瘤灵敏度较低[75.0%(3/4)]。将乳腺良性肿块分为不合并腺病组(141例)与合并腺病组(43例),进行超声BI-RADS分级,两组的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BI-RADS分级可对乳腺肿块进行较准确的评估,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肿块BI-RADS分级的灵敏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