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思想渊源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治理国家紧密结合 ,系统地阐述了法治的本质、地位、方针、原则和方法 ,清楚地表明了他在治理国家的方式、目标、系统、理念和途径方面的战略思考与抉择。本文力图从这一新的视角探讨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思想渊源。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治理国家紧密结合,系统地阐述了法治的本质、地位、方针、原则和方法,清楚地表明了他在治理国家的方式、目标、系统、理念和途径方面的战略思考与抉择。本文力图从这一新的视角探讨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江泽民是我党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的法治思想各具特色,对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江泽民法治思想理论具有继承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共同构成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4.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从“法制”到“法治”的理论发展进程,着重阐述了邓小平依法治国的思想内涵和特征:社会主义的法治方向性、战略性,民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以及法律至上性,提出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法治思想应当采取时代性与开放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发展。研究邓小平法治思想,对于认清我国现时期法治发展规律,明确法治建设方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比较“法制”和“法治”的异同,阐述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分析探讨我国法治发展的规律,从而进一步阐明邓小平法治思想是我国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对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社会主义法律模式指明了方向.研究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形成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加全国人民的法治观念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这一思想的来源、形成发展阶段及主要内容三方面分析,说明了邓小平法制思想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最终提出:邓小平法制思想是对中国长期建设和发展的沉思和展望,是对党和国家发展进程的战略性贡献,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民主法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民主法制化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核心,改革党和国家制度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是对邓小平法治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邓小平关于法治治腐思想的重要论述开始探讨,提出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要求,主要是要靠法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也是邓小平关于"两手抓"的法治思想、党风廉政建设法治思想、反腐败必须依靠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思政课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每一位思政课老师都应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思政课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的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建设民主法制,保障社会稳定——为和谐社会奠定政治基础;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和谐社会指明科学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政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成要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中国共产党对政治和谐的探索历程,逐步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人治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一是要解决好高度集中的人治与政治和谐的矛盾;二是要充分发挥民主法制的政治和谐功能。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实现当代中国政治模式现代化转型的理论指南,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党的领导和法治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关系。这些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说的理论宝库,指导我国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法治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在法治原则下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平正义的宪法、立法、司法和执法实现路径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独特法治景观。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由以人治为基准的传统法制逐步稳定地转变为以法治为基准的现代法制,法治理念不断深化,民主法制建设地位不断提高;立法工作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司法制度不断健全,司法改革稳步进行;依法行政不断推进,政府法制建设持续发展。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成就。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 ,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和第二代核心邓小平 ,对走共同富裕道路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索。邓小平在坚持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正确成分的同时 ,抛弃了其错误的部分 ,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的共同富裕观 ,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国家治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思想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国家治理思想主要有效率论、改革论、服务论三项内容,并显现出人民性、法治性、民主性的特点。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深入研究和探讨邓小平国家治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他认为,中国要实现法治,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社会主义的民主与社会主义的法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既要加强经济立法,又要注重用法律手段去调整和解决经济关系。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全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在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在我国工业化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从主政大西南到"文革"爆发、第一次被打倒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萌生时期,从第二次复出到中共十三大是这一思想的形成时期,十三大之后至1992年南行则是这一思想的成熟时期。邓小平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相结合、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新型工业化思想的先导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当代中国的法治思想既要继承古代法治思想的优秀成果,又要结合中国国情,最终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传统的法治思想内容庞杂,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而且古代的"法治"和今天我们提倡的"法治"社会建设完全不同。封建社会毕竟是皇帝说了算,因此古代的"法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人治"。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区别。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刻不容缓。为了更好地吸收传统法治思想的精华,理性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才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