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的缝洞单元由于储集体规模和水体的发育程度不同造成天然驱动能量具有较大差异,部分油井天然能量严重不足、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注水替油作为塔河碳酸盐岩油藏一种新型开采方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注水替油后期,油水界面上升导致含水上升快的问题,对衰竭式开发、单纯注水替油机抽开发以及采用机抽-深抽开发等不同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明确了采用加大泵挂深度可以提高油藏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从而为矿场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油田轮古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很多单井由于钻遇封闭缝洞
体产量迅速递减。注水替油技术可以大幅度恢复停喷或低效油井的产能,是开发缝洞型油藏的有效新方法之一。注
水替油的注采参数是否合理对注水替油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以塔里木油田轮古井区注水替油典型井的地质、流体
资料为基础,建立单井注水替油的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注水时机、周期注水量、注水速度、焖井时间、
开井工作制度等注采参数,并将注采参数无因次化或拟合公式,以消除注水前油井生产动态差异对优化参数造成的影
响,使优化参数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将根据煤层注水过程实际上是水区逐渐扩大、瓦斯区域逐渐缩小的实际,对注水过程中,水在煤层中的流动状况进行研究,建立注水驱气(瓦斯)的基本理论,建立起渗流与煤层特性、注水工艺参数的定量关系,得到界面处欧拉观点的渗流速度和拉格朗日观点的质点实际速度的关系式,由此得到水前锋到达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从而建立了煤层注水驱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处理方法,为从理论上研究煤层注水预防冲击地压提供方法和途经.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7,(1):139-143
喇萨杏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阶段.针对该区块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得到实际开发过程中注水倍数与驱替效率的关系.计算结果显示,在水驱过程中,驱替效率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而增加;当注水倍数达到一定值时,驱替效率极度放缓甚至基本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替油提高采收率机理,开展了原油物性实验、相态分析和注气驱油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注氮气驱油为非混相过程,注二氧化碳驱油为混相过程;注氮气驱油的作用机理为降低原油黏度、体积膨胀补充地层能量、驱替微小孔径中的原油及重力分异形成人工气顶置换顶部剩余油;注二氧化碳驱油的作用机理为降低原油黏度、体积膨胀补充地层能量及降低油气界面张力;非混相注气驱油比混相开发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7.
石油工程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微观驱替机理。对活塞型驱替机理、海恩斯跳跃、爬行机理、卡断机理、小孔包围大孔机理、指进机理和绕流、粘附现象、部分膜流动机理、汇聚现象等驱替机理分别进行了综述和探讨。这些驱替现象能否发生、发生的相对重要性依赖于外部条件(如注入速度、注入压力)、孔隙介质的微观几何形状及结构形态、流体性质、储层特性以及两流体之间的界面张力等。结合薄片岩心动态驱替模型实验结果及相关文献,简要指出了各种驱替机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缝洞型油藏注水驱油可视化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可视化物理模拟方法直观研究了缝洞油藏的注水驱油机理,考察了不同注入流体、注入方向、注入角度等多方面因素对注水效果的影响,直观了解了缝洞油藏注水驱油前后的油水分布,并进行了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缝洞位置对水驱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重力分异在缝洞模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缝洞通道不规则性和重力捕集的影响,水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上部溶洞和下部溶洞顶部难以驱替的"阁楼空间"内,这部分剩余油也是注气驱替的主要驱替空间;实验发现,水驱油过程中一旦形成水流通道,孔洞中的剩余油就难以被驱替,改变注水方式或注入介质(如注气)等,有可能进一步驱替孔洞中的剩余油,提高采出程度。后续注气实验证明通过改变注气方式可以明显驱出"阁楼空间"中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超前注水在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中,相对于同步注水和滞后注水,已显示出其优越性,但目前在超前注水增产机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低渗透储层特性,推导出超前注水相关的一些经验公式和理论模型.从推导出的理论模型可以看出,超前注水可以增加低渗透储层驱替压力梯度,降低初期含水,提高单井产量和降低油田产量递减率.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从黑云母的化学结构和结晶形态出发,本质上分析了黑云母的水化机理,黑云母水化的实质是层间域中K+被其他大分子或离子替换,是一个释放K+的过程。水化过程可分为解理缝裂开、边缘断裂分散为特征的边缘水化阶段和解理缝消失、颗粒呈鳞片状为特征的完全水化阶段。黑云母一旦在储层中水化,晶体结构膨胀,部分边缘颗粒逐渐脱落,随水动力分散运移,堵塞孔喉,易造成储层损害。含黑云母储层在注水开发中应该提高K+浓度,防止云母水化产物产生的水敏和速敏损害,以保护储集层。  相似文献   

11.
油藏岩石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更为合理的实验条件,进一步确认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与油井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关系。从而为今后改进注水作业措施,提高注水采收率提供实验依据。在尽可能消除其它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使用Amott法,定量地评价了贝雷砂岩的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贝雷砂岩原有的强亲水性随原油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于经原油沥青质吸附的弱水湿岩样,其最终驱油效率均明显高于强火  相似文献   

12.
新疆塔河油田1区低含水期稳油控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油井生产形成压力降落大于油水密度差引起的重力差时,砂岩底水油藏锥进即会发生。塔河油田1区通过采取已有直井减小油嘴以降低生产压差约0.25MPa、新投产直井选用小油嘴工作制度、高含水井关井压锥、水平井陆续投产及TKl06H、TKl08H以略低于临界产量方式生产等措施,使油藏达到降低水油比、产量递减变慢目的,从而在低含水阶段末,采出程度达到4.85%,远高于采取控水措施较少的2区三叠系中油组的0.5%,起到稳油控水、提高最终采收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油藏岩石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更为合理的实验条件,进一步确认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与油井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关系。从而为今后改进注水作业措施,提高注水采收率提供实验依据。在尽可能消除其它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使用Amot法,定量地评价了贝雷砂岩的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贝雷砂岩原有的强亲水性随原油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于经原油沥青质吸附的弱水湿岩样,其最终驱油效率均明显高于强水湿岩样。当Amot润湿指数(Iwo)在0.2左右时,可获得最高的最终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4.
B239井区长6超低渗透油藏试验区块实施超前注水开发,开发效果未达到预定方案指标,为此开展了超前注水改善开发效果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在加密调整井网的基础上,采用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相应的研究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对井距达到有效作用距离的井网系统超前注水才更为有效。如果井距过大,即使采用超前注水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或者作用甚微,只能在井底形成局部高压,不能形成有效驱替,注入水不能有效向油井推进。该项研究对同类低渗、特低渗油田超前注水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于该类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对称不稳定注水广泛应用于强非均质和裂缝型砂岩油藏中,但由于大尺度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地质构造和流体流动规律的复杂性、特殊性,在大尺度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运用较少。笔者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周期性注水理论、注水机理和影响因素、吸入过程非平衡状态、砂岩油藏中非对称不稳定注水理论及示踪剂监测技术等基础上,从非对称不稳定注水作用机理出发,结合碳酸盐岩缝洞油藏地质构造的特殊性,针对由于地质、流体参数难以有效获取而导致的不能确切计算合理的注水参数的难题,先后对注入量和注水周期和示踪剂监测的原理和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对称不稳定注水,在注水初期可利用示踪剂监测峰值及衰竭时间来近似确定合理的停注时间,并进一步判断水窜风险;在注水后期,结合示踪剂突破时间和受效井生产动态进行动态调整可取的良好的效果。最后笔者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非对称不稳定注水对大尺度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乙酸为模型化合物,在裂解温度500℃,质量空速为5.0h-1,不同水含量条件下进行了催化裂解精制实验,并采用GC-MS分析了催化裂解液体产物.乙酸经过HZSM-5分子筛催化剂催化裂解后,产物中含有苯、萘、茚及其衍生物.根据乙酸催化裂解产物,推测了乙酸催化裂解精制反应途径,说明生物油催化裂解精制反应过程主要发生脱氧和芳烃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在前期缝洞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单元注水开发,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从递减曲线、水驱曲线、含水上升率及压力保持程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S80单元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四个开发指标的简单分析表明单元注水驱油具有一定成效,对指导下一步缝洞单元注水开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只要有煤炭开采,就会产生粉尘。而粉尘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为了减少采煤工作面的粉尘,采取了多种降尘措施,但收效甚微。本文研究了煤层注水防尘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煤层注水防尘技术的更好的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综采工作面注水防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煤层注水机理,它是注水压力、毛细管力和分子扩散的综合作用结果;研究了在2145综采工作面进行钻孔布置,其钻孔注水参数设计应考虑煤的渗透性、水压、流量和时间等因素;通过防尘效果检验、注水防尘系统及其监测监控,表明该研究提高了注水防尘效果.图3,表1,参11.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致密油藏注水吞吐渗吸驱油机理,评价各因素对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长7储层天然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心注水吞吐渗吸驱油实验,评价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原油黏度、渗透率、润湿性、裂缝发育程度、体面比和生产压差对吞吐渗吸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HYS-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提高渗吸效果最为明显,而DT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