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落零五穴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全部运用针刺"落零五"穴,同时配合龙氏正骨手法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天柱、颈夹脊、大椎等穴进行治疗.以上2组均每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病例中断与脱落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痛综合评定和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的详细记录.结果:①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无1例脱落.②治疗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8例,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疗效好(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PRI、VAS和PPI均降低(P均<0.01);治疗组治疗前后PRI和VAS差值较对照组的值大(P均<0.05).④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治疗后,无特殊不适.结论:针刺落零五穴配合龙氏正骨手法能够明显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项痛等症状,从而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病穴配合张氏点穴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顽固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椎病穴配合张氏点穴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椎病穴配合张氏点穴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温通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Hu ML  Zhang RP 《中国针灸》2011,31(7):622-624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探讨针刺手法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4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2例.两组均选穴肾俞、关元俞、腰阳关、委中,温通针法组肾俞、腰阳关采用温通针法,余穴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常规针刺组所取的穴位均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温通针法组的愈显率为65.6%(21/32),优于常规针刺组的40.6%(13/32)(P<0.05).结论:温通针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适当运用手法具有疗效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根三穴"配合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根三穴"配合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手法治疗,2组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76.7%,对照组为5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定级(VAS)、疼痛强度(PPI)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根三穴"配合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寸针平刺外关穴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粘连期(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肩周炎粘连期(冻结肩)患者,按1∶1比例随机单盲分成对照组45人和试验组45人。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试验组则运用三寸针平刺患侧外关穴配合手法松解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关节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和关节活动度( ROM)改善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寸针平刺外关穴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粘连期(冻结肩)较普通针刺配合手法松解疗法更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改善肩关节运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穴针刺配合推拿手法对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应用头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头穴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每组各30例进行治疗观察。ADL(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疗效评定标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时采用MA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性别、年龄、发病至参与临床观察时间及发病病因病机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与ADL评分的影响:治疗前两组的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其两组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治疗前两组肢体功能评定,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评定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头穴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较对照组的康复疗效好。说明头穴针刺配合手法推拿对ADL的影响,比对照组具有更好的康复疗效。结论:头穴针刺配合手法推拿对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患者ADL及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是肯定的。也证明以头穴针刺配合手法推拿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正>针刺运动疗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医者实施手法的同时,指导患者活动患处或相关部位,调动患者自身潜能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凡针刺期间配合运动的方法,称之为针刺运动疗法。因其强调医者和患者的配合互动,故又称互动式针刺法[1]。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如急性腰扭伤、肩关节炎、落枕、急性踝关节扭伤等急性痛症,针刺相应特定腧穴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机,加以辅助  相似文献   

8.
于川  申斌 《上海针灸杂志》2013,(12):1006-1007
目的评价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手指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以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法及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为指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及Fugl-Meyer评分均较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手指运动障碍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手部痉挛,改善手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杨晶  马德元 《光明中医》2016,(13):1932-193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针刺配合热敏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组(92例)和针刺组(62例),热敏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夹脊穴针刺治疗,每日1次;针刺组选用风池、天柱、大椎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每天1次,治疗14次。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法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热敏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热敏组治愈58例,显效32例,无效2例,针刺组分别为26例、28例、8例,热敏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热敏灸结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每星期各治疗3次,共治疗2星期。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VAS评分,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100.0%、73.5%,对照组分别为91.2%、52.9%,两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McGill量表评分、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孟杰  黄芳  杨柳城 《新中医》2012,(8):130-132
目的:观察针刺陵下穴配合意念运动加滞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陵下穴配合意念运动加滞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2组均治疗2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治疗前后肩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分和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81.6%,2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肩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分及肩部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陵下穴配合意念运动加滞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行针刺治疗,观察组行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5%,对照组为79.4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特定运动方法提高对胸廓岔气伤的疗效。方法:对56例胸廓岔气伤患者进行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同时要注意针刺手法与气至病所。运动方法为患者深呼吸、做咳嗽动作及扩胸、胸廓扭转、俯仰等步骤。结果:有效率100%。结论:针刺特定穴配合运动疗法对治疗胸廓岔气伤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三步定位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灶进行精确定位,董氏奇穴针法配合关节松动术,同时与普通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作对照。结果:董氏奇穴组80例中,痊愈38例,显效30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7.50%,其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组(P〈0.05)。结论:董氏奇穴针法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腕踝针治疗急性期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长乐区中医院门诊急性期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针刺夹脊穴配合腕踝针治疗,对照组用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均临床疗效、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腕踝针能更有效的治疗急性期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疗效。方法:90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和手法组各30例,综合组针刺配合微调等手法予以整复,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手法组采用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剌组及手法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CSR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肾关穴,双手行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干预组采用针刺阳陵泉、肾关穴后行双手运动针法,再给予常规针刺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阳陵泉、肾关穴双手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在首次有效率、止痛效果、关节活动范围增大方面均好于常规刺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短刺配合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针刺组、短刺组、烧山火组、短刺+烧山火组、中药组各32例,普通针刺组选取夹脊穴针刺,短刺组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选取阿是穴行短刺法,烧山火组则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选取阿是穴及大椎穴行烧山火手法,短刺+烧山火组则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选行短刺后行烧山火,中药组则予口服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汤剂,均治疗10次一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后临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差值各组之间差异不全相同(P>0.05),短刺+烧山火组在降低临床证候积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短刺+烧山火组在临床疗效的愈显率方面与其余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短刺配合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针法,并运用"留气法"针刺手法,同时内服中药,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按照"灵龟八法"针法取照海、列缺穴,并运用针刺手法中的"留气法"。同时配合济生肾气丸化裁口服,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21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愈18例,占85.7%;好转2例,占9.5%;1例因无针感而无效,占4.8%;总有效率95.2%。结论:针灸配合中药对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