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PCNL)与输尿管软镜(FURS)治疗肾下盏小鹿角形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43例肾下盏小鹿角形结石,其中PCNL治疗20例(PCNL组),FURS治疗23例(FUR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和术后住院天数等。 结果4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PCNL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长于FURS组(P<0.05);术后1~4 d PCNL组结石清除率85.0%,显著高于FURS组52.2%,术后4周及术后半年两组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URS组的二次干预率更高(P<0.05);两组在术后发热、出血及石街形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NL组的血红蛋白丢失量及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更高(P<0.05)。 结论PCNL与FURS在治疗肾下盏小鹿角形结石均安全、有效,两者远期疗效相当,但FURS比PCNL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肾中盏为目标肾盏,采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方式治疗鹿角形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俯卧位,采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的方式,以肾中盏为目标肾盏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患者145例184侧,其中不完全性鹿角形结石115例侧,完全性鹿角形结石69例侧。观察结石的排除率及并发症。结果:144例侧行一期单通道碎石(中盏),7例侧行一期双通道碎石(中盏及下盏5例,中盏及上盏2例);2例侧残留肾盏结石未进一步处理,自动出院;31例侧行二期碎石,单通道者29例,其中4例先行ESWL再行PCNL碎石;双通道者2例(中盏及上盏1例,中盏及下盏1例)。151例侧排尽结石,其中完全性鹿角形结石54例侧,不完全性鹿角形结石97例侧,结石清除率82.1%。手术时间120~330min,平均(147±23)min。血红蛋白下降1~4g/L,平均下降(2.0±0.6)g/L,术中输血22例,术后输血5例;术后肾盂内感染3例,合并肾周感染、单侧分肾功能受损1例。平均住院时间(13.0±3.5)天。结论:以肾中盏为目标肾盏行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是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对鹿角性结石的清除率较高,治疗时问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联合顺行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处理鹿角形肾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12年3月~2013年6月采用微创经皮肾镜联合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处理鹿角形肾结石患者16例,其中完全性鹿角形结石3例,不完全性鹿角结石1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单通道碎石,1例因术中出血,输尿管软镜无法有效碎石,改行二期顺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余15例患者一期联合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成功处理残留结石。平均手术时间(117.5±15)min,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7.6%(15/16)。术中未出现大出血、尿源性脓毒血症、肠道损伤、胸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镜联合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在熟练掌握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一期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3月,采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一期治疗78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其中一侧输尿管结石合并另一侧肾结石24例,双侧输尿管结石合并一侧肾结石8例,单侧输尿管结石合并同侧肾结石46例。结果 78例均一期成功碎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0~20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30~400ml(平均90ml),术后住院时间6~10d(平均7d)。结石清除率91.1%(71/78),3例残余结石直径≥0.6cm,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4例残余结石直径0.6cm,口服药物排石。78例均随访3个月,复查彩超无明显结石残留。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一期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效率高,创伤小,残石率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顺行输尿管软镜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肾结石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87例因肾多发结石及鹿角形结石行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PCNL治疗46例(对照组),行PCNL联合顺行输尿管软镜治疗41例(观察组),比较2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通道数目、二期手术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8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 d结石清除率[68.3%(28/41) vs 45.7%(21/46),P<0.05]和手术时间[(76.6±10.2) min vs (83.1±18.9) min,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发热发生率、Clavien-Dindo分级、二期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多通道比例(9.8%)低于对照组(2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3 d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时间短。结论:PCNL联合顺行输尿管软镜治疗鹿角形结石及多发肾结石具有一期清石率高、手术时间短的特点,并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16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9年5月~2012年9月对35例复杂鹿角形肾结石一期行F16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5~7 d行二期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结石粉碎后由一期通道冲出,术后KUB提示结石仍有残余者3~5 d后行三期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结果 21例二期输尿管镜碎石后结石完全清除,12例三期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后结石完全清除,2例少量残余结石给予药物排石,术后1个月随访结石排出。均无大出血、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35例术后3~6个月随访,均无结石残留或复发。结论单通道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是处理复杂鹿角形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脓肾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年来42例一期PCNL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脓肾患者(观察组)以及40例行二期PCNL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石清除率、严重并发症(发热、中度以上贫血、感染性休克等)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若能具备围手术期充分的评估、恰当的药物诊治及娴熟的手术操作,一期PCNL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导致的脓肾是经济、安全、有效的,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针状肾镜联合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的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65例鹿角形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例,女24例。年龄(53.5±8.9)岁。体质指数(25.1±2.9)kg/m2。结石最大径(10.9±3.1)cm。双侧鹿角形结石3例,完全鹿角形结石38例。术前无积水或轻度积水36例。既往有同侧肾结石手术史12例。孤立肾9例。65例均行超声引导下针状肾镜联合标准通道PCNL。手术采用全麻,患者取俯卧位。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扩张后建立F24标准皮肾通道,肾镜下应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负压吸引清石系统处理鹿角形结石主体。针状肾镜由F4.2针状金属外鞘和通过螺旋接口相连接的三通管针柄组成,三通管的3个接头可分别置入0.6 mm视频光纤、200μm钬激光光纤和连接液体灌注装置。标准通道肾镜碎石后残留的平行盏结石采用超声引导下针状肾镜穿刺进入目标盏后,连接钬激光光纤进行碎石。结果本研究65例中,3例为双侧结石,共68侧手术。中位手术时间为79.8(45~129)min。通道建立时间中位值为4.8(2.5~9.6)min。术中标准通道建立中位值为1.5(1~3)个,针状肾镜穿刺中位值为1.0(1~3)次。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中位值为10.6(0~25.9)g/L。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5.5(4~7)d。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3%(7例),其中ClavienⅠ级5例,包括术后发热2例,镇痛剂使用3例;ClavienⅡ级2例,均为输血。一期结石清除率79.4%(54/68)。14例有残石者中,9例行二期手术治疗,其中7例残石被清除,最终结石清除率为89.7%(61/68)。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针状肾镜联合标准通道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术后早期清石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flexible ureteroscopy,FURS)治疗鹿角状肾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我院应用输尿管软镜治疗鹿角状肾结石43例的临床资料,术中留置输尿管软镜鞘,引入输尿管软镜进行钬激光碎石,术后1个月一期统计结石清除率,结石未清除则采取再次FURS或体外冲击波碎石。结果一期手术均能成功碎石,其中36例一期FURS,6例需行二期FURS,1例三期FURS。手术均成功置入镜鞘且寻及结石。手术时间43~136 min,平均67 min。术后住院时间2~18 d,中位数4 d。术后1个月一期结石清除率72.1%(31/43),总结石清除率88.4%(38/43)。3例联合术后ESWL成功清除结石。1例孤立肾合并鹿角状结石术后因输尿管石街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肾周尿性脓肿,均治愈。术后发热2例。均无需输血,无输尿管穿孔、撕脱等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9.3%(4/43)。结论对于大部分鹿角状肾结石,输尿管软镜安全、可靠、有效,但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及降低感染发生率,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提倡应用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9年6月,采用一期或二期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手术成功处理245例上尿路结石,其中肾结石195例(鹿角形结石30例、铸形结石55例、多发性肾结石60例、孤立肾结石5例、开放取石手术后复发8例、结石合并肾积脓21例、结石合并肾功能不全1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50例。结果195例肾结石中一期清除178例,清除率为91.3%,二期清除17例(均为鹿角样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50例均一期清除,清除率为100%。243例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无肾盂输尿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高效,结石清除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0月,采取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67例,气管插管全麻,先行经皮肾镜处理结石,向下移位结石再行输尿管镜将移位结石碎石并经工作通道冲出。结果67例手术均一次完成,手术时间46~106 min,平均76 min。一次结石清除率92.5%(62/67),结石残留5例,配合ESWL 2周后结石完全清除。均无大出血、输尿管撕脱、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具有体位舒适,避免术中体位变换带来的不便,手术时间短,有利于术中麻醉监护,碎石取石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治疗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斜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采用斜卧截石位行PCNL术治疗肾结石患者75例,结石位于左侧40例,右侧35例.67例为肾盂肾盏多发结石,8例为铸型结石,结石最大径平均18.6( 15 ~65 mm).合并输尿管结石27例,结石平均最大径约12.2(9~15) mm.该体位将患侧肩部及臀部分别用沙袋垫高,使患侧向上倾斜45°,患侧下肢内收屈曲抬高置于脚架;健侧下肢屈曲置于外展的水平板上.摆放完成后患者整体成一斜卧截石位.均采用全身麻醉,B超引导下穿刺肾盂或目标肾盏成功后,依次扩张通道至F18,用钬激光碎石. 结果 本组7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0.4 ±35.6) min.术中出血平均( 130.2±12.6) ml,均未输血.术后7例发热,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无肾盂穿孔、输尿管损伤、胸腹腔脏器损伤、败血症、休克等并发症.术后2~5d拔除肾造瘘管,术后4周拔除双J管.术后平均住院7 d.肾结石Ⅰ期取净率为93.3%.术后复查KUB,5例残留肾结石,1周后行Ⅱ期PCNL手术取净结石2例,1月后行ESWL治疗3例,结石完全清除.27例输尿管结石均Ⅰ期取净.术后75例均随访3个月,彩超复查结石排净,无明显结石残留. 结论 斜卧截石位下PCNL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超声联合弹道EMSⅢ代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1年6月收治18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单发肾盂或肾盏结石25例,多发性结石135例,肾鹿角形或铸型结石20例;其中双肾结石35例,结石合并脓肾3例。B超引导下穿刺并扩张建立F24经皮肾镜操作通道,采用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结石合并脓肾患者先用超声吸附装置清理脓液和脓栓,并在低压下超声碎石后吸出脓液,再行碎石清石术。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穿刺成功。8例鹿角形巨大结石行双通道取石,余均为单通道取石,全部一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50~300ml,平均120ml。结石一次性取净率91.1%(164/180),残留小结石16例,结石直径<0.7cm,术后1个月行ESWL治疗,结石完全排净。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超声联合弹道碎石清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高效,是临床微创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报告输尿管软镜联合微创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鹿角形肾结石患者26例,术前常规检查双肾多排CT平扫加增强扫描,三维重建。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微创经皮肾镜治疗。统计手术时间,结石残余率。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输尿管穿孔、气胸、肠道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KUB示一期手术结石取净率为81%(21/26),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95±13 min。7例结石残余,术后第5~7天行二期手术,结石取净率为92.3%(24/26),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45±11 min。2例结石残留患者行术后1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完全排出。术后住院5~12 d,平均6.5 d。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肾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管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治疗上尿路结石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采用无管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67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肾结石24例,多发肾结石13例,不完全性鹿角形结石8例,连接部及输尿管上段结石22例,结石最大直径0.9~3.0cm。我们对于非复杂型上尿路结石,肾皮质厚度≥1cm、无严重尿路感染、无活动性出血、无集合系统穿透性损伤及满意的清石病例,术后仅留置双J管而不放置肾造瘘管。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6.7±2.3min;术后第l天疼痛评分为2.9±1.5m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0.8)d;术前、后平均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0±0.5)μ/L;结石清除率100%。无输血病例及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病例;无感染性休克和肾周积液发生。结论在经过严格筛选病例基础上,无管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移植肾尿路结石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移植。肾尿路结石的效果和策略。方法采用腔内技术治疗13例移植。肾尿路结石,其中。肾结石3例,金属支架结石1例,输尿管结石9例,合并输尿管口狭窄2例。结石最大直径8~48mm,接受肾移植的时间1个月~8年。结果3例。肾结石和1例金属支架结石行经皮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成功取石。4例输尿管结石行逆行输尿管镜取石治疗;3例行经皮顺行输尿管镜取石成功,其中1例合并移植输尿管口狭窄者同时行内切开取石;1例移植输尿管口狭窄合并下端结石者,改行开放手术;1例输尿管结石直接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2次后排净结石。术后随访1~8年,人肾存活均良好,12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无结石复发。结论移植肾尿路结石处理应选择创伤小、效果好的腔内微创治疗,尽可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李氏肾镜与标准经皮肾镜及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高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水平.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三种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32例,其中包括肾结石87例(包括肾脏单发及多发结石56例,鹿角型结石3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5例.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34例,年龄34~78岁,平均57岁;结石大小2.3~5.8 cm,平均3.5 cm;鹿角型结石14例.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52例,年龄31~77岁,平均51岁;结石大小2.1~5.0 cm,平均3.3 cm;鹿角型结石8例.经皮李氏肾镜取石术46例,年龄29~81岁,平均55岁;结石大小2.0~5.5 cm,平均3.0 cm;鹿角型结石9例.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留置造瘘管时间、I期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出血进行比较.结果:李氏肾镜治疗输尿管上端结石(L4)手术时间(56±5)min,治疗上尿路结石I期手术清除率为80.43%,出血量为(156±38)ml,输血率2.17%,与标准经皮肾镜及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李氏肾镜治疗6例肾盂单发结石患者实行"无管化",均恢复较好,无一例发生出血、漏尿及感染.结论:李氏肾镜在微造瘘经皮肾手术中较标准肾镜和输尿管镜代肾镜具有操作更简化、手术效率更高、剩余结石更少、并发症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复杂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复杂肾结石PCNL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二期PCNL取石的35例复杂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有开放手术史17例,2例因术中出血影响视野改二期手术,合并肾盏憩室内结石2例.结果:除2例需辅助ESWL治疗外,其余33例在B超和输尿管镜辅助下,行二期PCNL全部成功取净残留结石.其中3例因残留结石所在肾盏位置远离经皮肾通道或在与皮肾通道平行的肾盏内,重新建立另一通道取石;1例行3通道取石.结论:术中出血、肾盏憩室内结石、既往开放手术史和肾内集合系统解剖异常,是PCNL术后结石残留的主要原因;术中B超及软镜的应用,可以清楚显示有无残留结石及其所在肾盏的位置;了解结石与经皮肾通道的位置关系,帮助引导最大限度地清除结石.  相似文献   

19.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通道建立技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术中穿刺点、穿刺径路的合理选择及扩张、通道建立的技巧。方法:总结在X线定位下PCNL治疗36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经皮肾通道建立与治疗效果。结果:Ⅰ期手术穿刺、通道建立、成功碎石率100%;Ⅰ~Ⅲ期结石完全清除率83.33%;单通道26例(72.22%),双通道7例(19.44%),三通道3例(8.33%);无大出血、感染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第一个穿刺点首选中后组盏,径路应与目标盏长径相吻合;带鞘扩张时扩张器应进入集合系统内约2cm,退出扩张器直接完成通道建立;Ⅰ期建立单通道处理。肾盂、中组肾盏结石为主,Ⅱ期先经Ⅰ期通道处理上下盏残留结石,慎重建立第二、三条经皮肾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