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再生工程机械化施工系统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再生工程中机械化施工系统的运行状态分析和施工机械的基本配置原则,给出了铣刨机、搅拌设备、摊铺机和压实机械等主导机械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各工作面施工机械的数量和初配机群参数的确定提供了计算依据。以设备台班费综合利用率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机群配置优化模型,并结合广佛高速公路大修工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2.
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机群的选型与优化配置在路面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对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主要机械群配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机群选型与优化配置的一种模型建立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机群选型与优化配置需要我们不断建立模型去探索,以达到将这些机械群联合起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煤矿巷道底鼓安全高效修复治理的需求,提出以巷道修复机为主导设备的机群施工思路,通过对巷道底鼓治理机群施工工艺流程的分析,以排队论为基础,建立了巷道修复机治理-胶轮运输车转运工艺模式的M/M/1/∞/m数学模型,计算得出了该模型的主要参数和特征指标,分析了巷道修复机群内部设备的动态优化配置问题。以禾草沟煤矿为例,与人工施工相比,采用巷道修复机群的施工成本降低了56. 3%,施工周期缩短了65. 6%,进一步以施工总成本最低对胶轮运输车数量进行了优化配置,并得到了不同施工长度下人工和巷道修复机群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巷道底鼓施工长度大于517 m时,宜采用巷道修复机群施工方式。研究结果为巷道底鼓治理机群施工的优化配置与调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提升相关巷道工程机械化施工水平提供了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排队理论研究预拌混凝土泵送施工系统的综合性能与配置优化.运用仿真工具建立混凝土泵送施工系统排队仿真模型,探讨混凝土泵车数量变化对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随着泵车数量的增大,系统性能逐渐变好,泵车繁忙率降低,排队队长和排队时间降低,可服务的混凝土运输车数量增多,且存在一个最优泵车数量值.通过构建混凝土泵送系统最优配置模型,探讨泵车数量、泵车效率、混凝土运输车间隔时间之间的关系,指出提高混凝土泵送施工系统性能的措施.该排队系统仿真模型与实验结果对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宏松 《科技资讯》2009,(13):112-112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行工况的分析,介绍了12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上装部分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主要参数的确定,以及各液压元件的选型,并对整个系统的扭矩和功率进行了计算校核,确保了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赵伟 《科技信息》2006,(1):107-108
本文对以搅拌机、摊铺机、压路机为主导机械组成的机群作业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作业的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当前沥青路面施工实际,提出了机群配套原理,希望能够为当前的沥青路面施工机群配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机群状态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一种机群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构建.通过利用传感技术、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等,实现机群中各分散单机的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实现实时评估当前机群总体运行情况及各单机的运行状况,并将诊断结果以报告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给用户.系统数据由SQL Server 2000建构与维护,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机群信息的交换与共享.通过在某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实验表明,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工程机械运行状况,提高了施工机群的施工效率.该技术的运用开辟了网络技术与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综合应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考虑碳排放约束条件,基于水工隧洞施工机群配置优化和碳减排双赢的改进路径,构建基于工期-成本-质量-碳排放量的多目标优化函数;选择模拟退火算法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参考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和《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计算施工机械的台班碳排放量;将新型机械配置纳入碳排放因素,建立以工期、成本、质量和碳排放为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水工隧洞施工机群配置目标偏好权重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考虑碳排放的机群配置优化模型,以滇中引水工程万家隧洞3号支洞为例开展多目标约束下的施工机群配置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水工隧洞施工机群配置目标偏好权重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全面地考量施工机群对环境的影响性;计算得出该施工机群主要碳排放源为隧道多功能作业台车和混凝土搅拌站,碳排放量(以CO2计)达到1 000.kg/台班。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可以有效增强全局寻优的搜索能力,识别施工机械中碳排放关键风险源,模型优化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靳淑慧  成红平 《科技信息》2012,(15):218-218
沥青搅拌子系统是指由搅拌站和运料汽车组成的一个系统。在此系统中,视搅拌站为服务员,而运料汽车为顾客。在时间段[t,t’]内进入搅拌站并被装载的汽车数是一随机过程,可记为X(t),并且服从泊松分布。通过对该搅拌子系统建立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模型进行分析,进而有效的安排汽车数量,从而提高系统效率,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复杂系统可靠度和冗余数分配优化问题,给出了子系统单元件可靠度指标和冗余个数一体化并发设计问题的提法;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求解系统可靠度优化配置问题,建立了优化配置子系统单元可靠度和冗余数的优化方法,具体设计优化了一复杂系统的可靠度分配问题,结果表明本文的问题描述合理,算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GPS的原理和其三大子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着重阐述了GPS系统在道路工程测量和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材料复合理论的老化沥青再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复合材料的性能模型及相关沥青组分调合模型的研究,从理论上说明了再生沥青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及其材料复合效应.以老化沥青和新沥青及再生剂为基质组分,设计复合再生试验,通过常规物理指标、SHRP指标和感温指标分析新沥青、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复合再生规律,并推导了再生沥青的复合性能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沥青与新沥青掺量在针入度、软化点、高温车辙因子、低温劲度模量及针入度指数指标方面具有良好的对数线性或线性复合关系;再生剂与旧沥青的复合针入度符合Grunberg方程,且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再生规律与新沥青对老化沥青的再生规律基本相同;尽管在低温延度方面,新沥青及再生剂与旧沥青的复合规律均较差,但再生剂对旧沥青延度及其他性能的改善远优于新沥青.  相似文献   

13.
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在新郑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采用该技术对沥青路面进行维修。通过对旧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检测,分析旧沥青路面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和集料的性能衰减,并通过不同掺量的性能试验,确定合理的再生剂和新沥青结合料掺量,使沥青性能得到有效再生。通过添加新集料对旧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进行配合比设计,使集料级配得到有效恢复。工程实践表明,旧沥青混合料经过掺加再生剂和新沥青及新集料后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破解沥青再生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障碍,以扬州地区公路沥青路面再生利用为例,对近3年扬州地区公路废旧沥青产生的数量、废旧道路沥青再生利用率以及沥青再生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在技术、科研、资金、社会大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在相关文献研究以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障碍从制度完善、科研投入、技术革新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改造中沥青混凝土罩面工程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德州市东风路旧路改造为例,从旧路裂缝处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摊铺及压实方面详细阐述了沥青混凝土罩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文章以新疆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第 10合同段沥青路面的施工为例 ,详细阐述沥青路面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试验路段的试拌试铺、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的质量控制及接缝的质量控制等几个重要环节 ,提出沥青路面的标准施工方法及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重点 ,用以指导沥青路面的施工。  相似文献   

17.
呙润华  张海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5):11203-11211
为研究不同层间接触状态的沥青路面力学性能,借助ABAQUS构建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路面温度场下不同的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考虑层间接触状态的疲劳性能预估模型。研究表明:当深度路面在0.68 m以上,路面温度与深度呈三次多项式关系、路面深度在0.1 m以上时路面温度与外界环境气温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拉应力影响最大、剪应力次之、对竖向变形影响最小,低速、重载的车辆能使路面最大拉应力、最大剪应力、最大竖向位移分别增大90.0%、70.0%、63.2%;与完全连续状态相比,随着层间接触状态的劣化,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最大降低了75.6%。可见为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施工时应连续铺装压实,严格控制层间粘结质量。  相似文献   

18.
转运车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中的试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工艺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转运车的新机械化施工工艺,并从材料离析、温度离析和路面平整度三个方面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了该工艺在国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早期建设的大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逐渐步入服役后期,力学性能降低,急需对其进行大规模养护维修。在众多养护维修技术中,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旧料利用率高、节能减排效益好、工程成本低,是半刚性基层维修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分析了泡沫沥青和水泥掺量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劈裂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泡沫沥青掺量的增加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峰值。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强度逐渐升高,且增长速率逐渐减慢。通过综合比选,确定了最佳水泥掺量为1.5%,对应的最佳泡沫沥青掺量为3.3%,此时干劈裂强度为0.6MPa,抗压强度为3.53MPa,抗压回弹模量为1354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