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心室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对8例心功能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散≤35%,QRS波时限>0.12秒,伴有二尖瓣反流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三腔双心室起搏治疗,观察术后心功能改善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0天临床症状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二尖瓣反流消失或缓解,左心室内径缩小,QRS波时减少。二个月后随访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双心室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能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植入InSync Ⅲ(8042型)起搏器。全部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心功图检查、6min步行试验以评价基础心脏功能。左室电极经冠状窦置入心侧静脉或后侧静脉。术后1~6个月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起搏器植入术,随访6个月,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由0.23±0.07增至0.41±0.04。体表心电图QRS时限由(148±23)ms缩短至(112±10)ms。临床心功能分级水平提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明显改善了本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心室同步起搏对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例顽固性心衰患者[NYHAⅢ~Ⅳ级(LVEF<40%),QRS间期≥150m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65mm],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心衰,植入美敦力公司Insync起搏装置,经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观察起搏前后心功能、LVEF、LVED和6 min步行变化.结果右心室、右心房、左心室导线起搏和感知参数均符合要求.随访中发现1例冠状窦电极导线轻度移位引起呃逆,经调整位置后消失,未发现其他导线移位和功能障碍.植入后一个月双室起搏后QRS时限比单室起搏或未起搏明显缩短,LVEF提高,LVED缩小,6 min步行距离增加.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衰可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这可能与心室间电活动以及机械活动的再同步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Lu FM  Wu DY  Fu NK  Guan X  Xu 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987-989
目的 观察分析升级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右心室心尖起搏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右心室心尖起搏伴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EF)≤35%的患者更换三腔起搏器,观察术后12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于术后6、12个月行超声检查,对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2个月死亡2例,临床症状改善7例,存活的8例患者平均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B型利钠肽下降[(184±73)ng/L比(545±286)ng/L],左房直径缩小[(43±5)mm比(46±7)mm],肺动脉压力下降[(42±6)mm Hg比(54±13)mm Hg],平均左心室EF提高[(32±4)%比(35±5)%],组织多普勒显示12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差[(136±28)比(97±18)ms]和室间收缩时间差[(52±5)ms比(31±6)ms)]均有改善(均P<0.05).结论 CRT能改善右心室心尖起搏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对于右心室心尖起搏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CRT是可靠的治疗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 through biventricular pacing in chronically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ed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Ten chronically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ed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EF)≤35% underwent CRT upgrading. And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over 12 months. Seven of them report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ir symptoms. Two patients died and one patient had no response. As compared with pre-CRT, CR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YHA classification, decreased left atrium diameter [(43 ±5) mm vs (46 ±7) mm],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42 ±6) mm Hg vs (54 ±13 ) nnn Hg] and BNP [( 184 ± 73 ) ng/L vs ( 545 ± 286 ) ng/L] ( P < 0. 05 ), improved left ventricular EF [(35 ± 5 ) % vs ( 32 ± 4 ) %]. Tissue Doppler imaging revealed the maximal difference of time to peak myocardial systolic contraction of 12 left ventricular segment shortened [(136 ± 28) ms vs (97 ± 18 )ms],interventricular mechanical delay shortened [(52 ± 5 ) ms vs (31 ± 6 ) ms)] after upgrading. Conclusion CRT upgrading from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 may improv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心室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对8例心功能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5%,QRS波时限>0.12秒,伴有二尖瓣反流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三腔双心室起搏治疗,观察术后心功能改善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0天临床症状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二尖瓣反流消失或缓解,左心室内径缩小,QRS波时减少.二个月后随访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双心室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能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岳瑞华  沈均乐 《四川医学》2000,21(3):212-214
我院心内科自 1989年 6月至 1989年 12月 ,共置入VVI型起搏器 146例。其中 6 4例为右心室非心尖部起搏。为了解心尖部与非心尖部起搏的远期效果 ,本文对上述两种不同起搏部位进行了比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6例右心室VVI起搏治疗患者均符合埋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指南规定〔1〕。其中男 81例 ,女 6 5例 ,平均年龄 6 1.5± 10 .9(2 6~ 86 )岁。冠心病 4 7例 ,特发性窦房结和 (或 )传导束硬化—退行性变33例 ,高心病 2 4例 ,风心病 14例 ,扩张型心肌病 10例 ,肥厚型心肌病 6例 ,原因不明 12例。按心电图特征分为病窦综合征 71…  相似文献   

7.
美托洛尔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CHF)的有效基础药物之一,本文总结我院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患常见的终末期临床表现。本文总结了我院 1 997年 6月— 1 998年 2 2月短期静脉应用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 (NY HA)的诊断标准选择临床症状、体征符合心功能Ⅲ级~Ⅳ级的住院患者 ,包括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共 5 6例。分为两组 :观察组 2 8例 ,男2 0例 ,女 8例 ,年龄 35岁~ 78岁 ,平均年龄 6 7.6岁 ;对照组 2 8例 ,男 1 8例 ,女 1 0例 ,年龄 33岁~ 80岁 ,平均年龄 6 7.4岁。两组在年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多部位心脏起搏(MCPT)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初步效果。CHF是一常见、难治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中,1994年法国Bakker第1次将双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难治性心衰患者应用三腔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三腔起搏器治疗及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的心胸比例、QRS波时限、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返流量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3~12个月,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随着随访期的延长有持续改善的趋势,而2种起搏方法在改善心衰患者心胸比例、二尖瓣返流面积、LVED及LVEF等4个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缩短QRS波群时限方面,双心室起搏优于右室双部位起搏.结论 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是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有效方法,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而2种起搏方法对心功能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难治性心衰患者应用三腔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三腔起搏器治疗及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的心胸比例、QRS波时限、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返流量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3~12个月,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随着随访期的延长有持续改善的趋势,而2种起搏方法在改善心衰患者心胸比例、二尖瓣返流面积、LVED及LVEF等4个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缩短QRS波群时限方面,双心室起搏优于右室双部位起搏。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是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有效方法 ,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而2种起搏方法对心功能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有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D)≥55mm,有反复心功能不全病史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右室双部位起搏分别植入右室流出道电极、右室心尖部电极、右房电极,术中测试各项参数,术后观察12个月心脏功能。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2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DD、心胸比率改善较术前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多部位心脏起搏 ( Multisite Cardiac Pacing)是近年来问世的一种全新起搏技术 ,旨在通过起搏器调整心脏除极路径 ,恢复心房或心室的电机械同步 ,以获得良好的抗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效果。可用于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 DCM)、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 HCM)、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难治心脏疾病[1 ] 。虽然到目前为止其临床实践不长 ,但有限的临床资料已显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此项技术国内起步较晚 ,临床应用不到 3年 ,现将 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5岁。因发作性心慌、胸闷 3年 ,加重2月入院。 ECG示心房纤颤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实施双心室起搏 (BVP)治疗 ,观察BVP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7例经反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CHF患者接受BVP手术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1例 ,年龄 4 8- 6 5岁 ,平均 (5 1± 6 )岁 ,扩张性心肌病 5例 ,缺血性心肌病 2例 ,心功能NYHA分级 ,Ⅲ级 6例 ,Ⅱ级 1例 ,病史 >1年。结果 所有病人均成功植入起搏器 ,平均随访 2 8周。心功能术前 (2 .9± 0 .3)级 ,术后 2 8周 1.4± 0 .5级 (P <0 .0 1) ;ECG示QRS波术前 (14 9± 35 )ms,术后 (98± 2 8)ms(P <0 .0 5 )。左室舒张末内径术前 (6 7± 7)mm ,术后 2 8周 (6 6± 7)mm(P>0 .0 5 )。左室射血分数术前 (2 2± 5 ) % ,术后 2 8周 (31± 4 ) % (P <0 .0 1)。二尖瓣反流分级 ,术前 (2 .4± 0 .5 )级 ,术后 2 8周 (1.1± 0 .6 )级 (P <0 .0 1) ,其中 1例术后二尖瓣返流消失。Tei多普勒推导指数 ,术前 0 .86± 0 .15 ,术后 2 8周 0 .6 2± 0 .0 7(P <0 .0 1)。结论 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改善病人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左心功能严重受损的窦性心律患者,在无心脏起搏的传统适应证时,采用缩短AV间期的双室起搏方法,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其机制是左室获得最佳充盈状态及收缩前期反流二尖瓣减轻。收缩前期二尖瓣反流特别见于心衰伴Ⅰ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这些病人心室充盈时间缩短及二尖瓣反流时间延长。尽管这些变化对心功能正常患者无明显短期影响,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急症 ,常常危及患者生命。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是抢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的有效手段之一。我院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11月共完成心脏临时起搏 2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 2 4例 ,其中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34~ 81岁 ,平均 5 2岁。其中高血压病 9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 6例 ,心肌病 4例 ,不明原因引起的窦性停搏、高度 (3∶1)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3例 ,电解质紊乱引起的长Q -T症并发频发的尖端扭转型室速 3例。1.2. 方法  2 4例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硝…  相似文献   

17.
王景峰 《广东医学》2003,24(6):572-573
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是常见而难治的心脏疾病 ,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尽管药物治疗 ,尤其是ACEI和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已使CHF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但对心功能NYHAⅢ~Ⅳ级患者预后仍差 ;心脏移植由于供体的缺乏和排斥反应限制了它的应用 ;人工心脏仍处于实验和计划阶段 ;近年来双心室起搏的应用 ,为治疗CHF提供了新的途径 ,取得了初步成果。CHF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常常不正常 ,充盈受限很常见。在彩色多普勒检查时可见二尖瓣E峰增高而A峰降低。在一些严重的患者 ,当心房收缩时 ,…  相似文献   

18.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李飞  李晓莉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4):478-479,484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术后随访10.2±6.3个月,观察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6例CHF患者植入CRT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心功能NYHA分级,从~级改善为~级,QRS时限从158.6±31.8ms缩短至129.5±30.2ms(P<0.05),LVEF从0.28±0.05提高至0.35±0.05(P<0.05),LVEDD由术前71.93±10.79mm降至术后65.55±12.35mm(P<0.05)。结论:CRT结合药物优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笔者以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38例,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