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传统和改进清洁灌肠法在肠道检查及术前准备效果的差异及病人舒适度的差异。方法将68例需行清洁灌肠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清洁灌肠法,即病人取屈膝仰卧位,插入肛管深度为20—25cm,观察2组灌肠效果及病人灌肠时的舒适度。结果实验组的灌肠时间、灌肠次数、灌入溶液总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不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法增强了灌肠效果,减轻了灌肠过程中病人的不适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 ,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灌肠效果。方法将 12 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6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 ,灌肠时间平均约为 5min ,实验组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连接 16号导尿管 ,插入肛门深度增加为 17~ 2 0cm ,灌肠时间延长为平均约 3 0min。观察灌肠效果及灌肠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灌肠液量多 (P <0 .0 1)、灌肠液保留时间长 (P <0 .0 1) ,灌肠效果优良率高(P <0 0 1) ,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改善了清洁灌肠的效果 ,并减少了清洁灌肠过程中病人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常规灌肠护理操作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萍 《护理研究》2004,18(1):51-52
灌肠是基础护理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通过灌肠可以明确一些结肠疾病的诊断 ,并且可以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近几年来 ,经对纤维结肠镜检查前已行清洁灌肠病人的肠镜观察中发现 :采用常规清洁灌肠方法灌肠后常会有直肠黏膜不同程度的出血损伤。为此 ,对常规清洁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进 ,并利用肠镜对直肠黏膜出血损伤情况进行了观察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 选取经口服导泻剂未达到目的而行清洁灌肠的肠镜检查病人 5 0例 ,其中女 2 8例 ,男 2 2例 ,年龄 2 5岁~ 80岁 ,平均年龄 5 3岁 ,病程最长 3a ,最短 6个月。将其随机分…  相似文献   

4.
右半结肠癌术前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右半结肠癌术前清洁灌肠的效果,减少灌肠次数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将15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实验组采取改进方法,评价灌肠效果,记录灌肠次数及患者主观感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灌肠效果明显改善(P〈0.05),灌肠次数显著降低(P〈0.01),患者主观感受显著提高(P〈0.05)。结论改进的清洁灌肠方法能提高右半结肠癌术前清洁灌肠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清洁灌肠方法的观察与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清洁灌肠方法,以减少灌肠液外流及强烈排便感,改善灌肠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做清洁灌肠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连接高分子导管(吸痰器)灌肠;对照组采用一次性使用肛门管灌肠,两组病人灌肠液量均为500~1000ml。根据两组病人灌肠液外流情况及有无强烈排便感,比较两组灌肠法的灌肠效果。结果一次性输液器连接高分子导管灌肠法出现灌肠液外流次数及强烈排便感次数明显少于一次性使用肛门管清洁灌肠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连接高分子导管进行清洁灌肠法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使用肛门管清洁灌肠法,是一种较理想的灌肠方法,尤其对于肛门括约肌松弛的老年便秘病人。  相似文献   

6.
肛肠病病人术前清洁灌肠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效的清洁灌肠方法.[方法]将60例术前清洁灌肠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2次生理盐水1 000 mL大量不保留灌肠后不能解出大便或只能解出少许大便后,继续用生理盐水1 000 mL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每次灌肠后均保留10 min后排便.实验组在2次大量不保留灌肠无效后用开塞露40 mL塞肛,保留10 min后排便.[结果]实验组病人灌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2次大量不保留灌肠后加用开塞露塞肛清洁肠道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 将90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改良清洁灌肠法,患者取膝胸卧位,肛管插入5 cm后边灌入灌肠液边继续插入肛管至20~25 cm;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根据医生手术时乙状结肠、直肠的充盈度及有无肛门排液、排粪评定.结果 观察组灌肠液量较对照组多,外溢少,肠道清洁效果较对照组好,两组差异行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可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老年人清洁灌肠的成功率.[方法]将100例清洁灌肠老年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输液式灌肠法,观察两组病人的灌肠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不适、灌肠液外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 输液式灌肠法效果优于传统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肛肠手术术前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观察.方法 将2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洁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对比2组在操作流程满意度,肠道清洁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操作流程满意度,肠道清洁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改良清洁灌肠法,灌肠效果满意,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次性吸痰管及输液器用于清洁灌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洁灌肠方法,减少灌肠液外流及强烈排便感,以改善灌肠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做清洁灌肠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肛管灌肠,根据两组病人灌肠液外流情况及强烈排便感.[结果]一次性输液器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清洁灌肠法效果明显优于使用一次性肛管清洁灌肠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输液器连接一次性吸痰管进行清洁灌肠法,减少了灌肠液外流情况,减轻了排便强烈感,提高了清洁灌肠的成功率,是一种较理想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吸痰管及输液器用于清洁灌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清洁灌肠方法,减少灌肠液外流及强烈排便感,以改善灌肠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做清洁灌肠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肛管灌肠,根据两组病人灌肠液外流情况及强烈排便感.[结果]一次性输液器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清洁灌肠法效果明显优于使用一次性肛管清洁灌肠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输液器连接一次性吸痰管进行清洁灌肠法,减少了灌肠液外流情况,减轻了排便强烈感,提高了清洁灌肠的成功率,是一种较理想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姣  胡书绳  李朝阳 《护理研究》2009,23(26):2383-2384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便秘病人有效清洁灌肠方法.[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便秘需清洁灌肠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法.[结果]观察组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灌肠方法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韦金花 《全科护理》2016,(8):823-824
[目的]探讨结肠造瘘病人清洁灌肠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5例结肠造瘘病人采用点滴输液法联合气囊导尿管进行清洁灌肠,并配合造口袋及男性尿壶接粪液。[结果]15例结肠造口病人清洁灌肠无粪液溢出,减少灌肠次数,肠道清洁效果好。[结论]结肠造瘘病人采用点滴式输液法联合气囊导尿管进行清洁灌肠,并配合造口袋及男性尿壶接粪液,灌肠效果好,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病人负性心理,是一种理想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建兰 《护理研究》2012,26(8):764-765
[目的]探讨输液式灌肠器在妇科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妇产科84例清洁灌肠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使用输液式灌肠器进行清洁灌肠,对照组使用搪瓷灌肠器进行清洁灌肠,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效果好,堵管发生率低,病人满意度高.[结论]输液式灌肠器简化了工作程序,避免了灌肠时的不适,从而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变换体位实施清洁灌肠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实施清洁灌肠病人60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灌肠采用变换病人体位,对照组采用左侧卧位灌肠,就两组清洁灌肠溶液到达肠腔的部位和左、右结肠清洁效果3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清洁灌肠后,左侧结肠清洁率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右侧结肠清洁率比较P<0.01,呈极显著意义。结论:变换体位清洁灌肠较常规清洁灌肠清洁范围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妇科患者应用改良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 将妇科手术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50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7例和对照组2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30~35 cm),肛管插入长度20~22 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7~10 cm.比较2组患者灌肠清洁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可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王传英  王淇 《护理研究》2012,26(20):1869
[目的]探讨钡剂灌肠造影后清洁灌肠预防钡石形成的效果。[方法]将60例钡剂灌肠造影病人按检查日期单双日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钡剂灌肠检查后不予清洁灌肠,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鼓励增加活动量、适当饮水、腹部环形按摩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理盐水加液状石蜡行清洁灌肠。[结果]造影完毕48h后实验组无一例发生钡石,对照组发生钡石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洁灌肠能有效预防钡剂灌肠后钡石形成,防止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灌肠法在清洁灌肠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将8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两组插入深度不同,灌肠时间不同,分别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灌肠液量多、灌肠液保留时间长,大便彻底排出,不良反应少。结论实验组使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的清洁灌肠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从临床清洁灌肠所用肛管的类型、插管深度和灌肠模式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临床清洁灌肠肛管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为需清洁灌肠的病人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20.
商书琴  李燕  王风云 《护理研究》2009,(10):2587-2589
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方法对灌肠次数、肠腔清洁效果、病人腹部疼痛、便意感程度的影响。因此,选择需清洁灌肠做直肠、结肠检查的100例病人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