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以下简称海诉法)在第十章债权登记与受偿程序中规定了确权诉讼这一新的诉讼方式,并赋予这一诉讼方式一审终审,这对我国民事审判两审终审的基本制度,是一个有创见性的突破,在法理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减轻了当事人的讼累,为海事法院迅速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将拍卖船舶的价款(以下简称价款)或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迅速分配给债权人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该法对这一诉讼方式规定得非常简单、原则,共计一条二款93个字,使人们对确权诉讼的性质、内容、目的、条件等等都很难把握,缺乏可操作性,于是,在法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审判实践中,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做法,造成了一些混乱。  相似文献   

2.
确权诉讼程序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确权诉讼程序之法理作出初探的基础上,根据审判实践,讨论了确权诉讼程序所涉及的五个法律问题:即确权诉讼的性质及审理范围;确权诉讼的管辖制度;《海诉法解释》第90条的理解与适用;确权诉讼适用《民诉法》引发的问题;海上保险人提起确权诉讼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3.
海事诉讼法登记债权的确权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相关条文和海事诉讼司法实践,分析探讨了海事法院裁定强制拍卖船舶公告发布后或海事法院受理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公告发布后,登记债权的确权程序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指出了法律规定中的矛盾和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立法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确权诉讼不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的特殊程序,确权诉讼可以适用调解,从尊重诉讼契约的角度分析,本案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调解协议也应予以确认。海上保险人在被保险人进行债权登记后提起确权诉讼前进行赔付,取得代位求偿权提起诉讼,其是否能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法无明文规定,本案确认在上述情况下海上保险人有权提起确权诉讼,从实践层面完善了《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下称《特别程序法》)正在立法过程之中,到1996年底已形成第八稿,即对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的送审稿。笔者就《特别程序法》的有关问题归纳如下,以期引起海商法界人士的关注,使《特别程序法》的立法趋于完善,制定出符合中国海事审判实际,又与国际海事处理惯例接轨的、科学先进的海事诉讼程序法律。一、一般原则问题1.《特别程序法》的立法宗旨《特别程序法》的立法宗旨,应当是从中国海事诉讼的特点出发,为保护海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证海事法院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海…  相似文献   

6.
7.
一起特殊的确权诉讼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金实际设立并不是启动确权诉讼的先决条件,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即使基金尚未设立,债权登记和确权诉讼也必须进行。那么基金最终并未审理,已进入审理程序的确权诉讼该如何处理呢?法律对此并未作具体规定。通过对这起特殊确权诉讼案件的分析,详尽论述了这一问题的处理方式,指出了立法上的缺陷并对如何完善立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海事审判实践中,似乎有一种放松对当事人主体资格审查的倾向,也许海事法院觉得经过十余年的“锻炼”,当事人已有自我审查的知识,而且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阶段,仅有按《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至第111条的规定,作一般形式审查的义务。在发现诉讼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有问题时,如果诉讼时效尚未届满,原告或法院有时间安排重新起诉、追加或更换当事人来予以弥补,所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是,如果诉讼时效在不考虑已开始的诉讼的前提下,对拟更换或追加的当事人已经届满,此种更换或追加是否能够约束对方当事人或其他当事人?本…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航运和外贸事业的发展,国内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日益增多。为及时审理这些案件,行使我国海事司法管辖权,1984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在沿海主要港口城市设立了海事法院。12年来,海事审判从初创开始走上了成熟与发展的道路,在审判实践中海事法院造就了一批懂法律、懂航运、懂外语的优秀法官。通过大量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审判经验。按法律的规定,海事审判的程序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但海事案件的当事人举证、质证、法院的调查取证与其他民事、经济案件相比,有其显著的特殊性。特别在当前庭审改革中,海事审判方式要有…  相似文献   

10.
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是有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需要,是积极履行国际公约规定义务的需要,更是将中国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之一的需要。作为一部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公约接轨的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有力地推进海事法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海事审判程序的完善和海事审判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代位诉讼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辨析代位权诉讼与代位诉讼我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债权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来实现自己的权益。那么,由此而引发的诉讼,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9)19号]公告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最高院解释》)第11条称之为“代位权诉讼”。笔者认为这一称谓定位不够准确,准确的定位用语应为“代位诉讼”。  相似文献   

12.
13.
论债权人代位诉讼的诉讼标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菊花 《河北法学》2003,21(5):64-69
我国代位权制度对“入库规则”的放弃,对我国债权人代位诉讼的诉讼标的影响极大,现有的“一 诉讼标的说”和“二诉讼标的说”均难成立,应当采纳新诉讼标的理论和“争点效”理论来解决其诉 讼标的和判决拘束力问题,即债权人代位诉讼的诉讼标的是债权人提出的要求次债务人履行债 务的诉讼请求,而作为基础法律关系的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 关系,则因判决的争点效而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14.
案外人异议之诉在执行过程中有效地保障了案外人的权益,然而,要想更有效地发挥案外人异议之诉的作用,就必须解决好案外人先后提起的确权诉讼和异议之诉的关系问题。较为可行的方案是,在理论上建构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诉讼标的理论,在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全面解决两诉的重复起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对物诉讼法律制度对物诉讼法律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特有的一种法律制度,它起源于英国的海事法,原为海事法上特有的一种诉讼制度,但随着英国海事审判实践的发展,对物诉讼超出了海事法的范围,而被运用到其它民事法律关系中,形成了一种与对人诉讼并存的法律诉讼制度。所谓对物诉讼就是一种针对物的诉讼,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海事法院可以通过扣押被诉船舶或其它财产而取得管辖权,迫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现行代位权制度(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位权诉讼的条件 代位权作为合同的保全措施,并非自合同的关系发生之时就为债权人所享有,它仅在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时才能发生,因而并非每个具体的合同都有代位权的存在。《解释》第11、12、13条对代位诉讼的条件作了规定:(1)债权人对债务人债权合法;(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造成损害;(3)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同时《解释》第21条也确立了请求数额的规定,《合同法》及《解释》的规定构筑了代位权诉讼的基本框架,规范了代位权诉讼的基本条件,但存在着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回顾仲裁的历史以及不同发展阶段里学者对于仲裁性质的探讨,指出仲裁制度发展到现在就是一个诉讼化的过程,而未来仲裁制度的发展将会逐步摆脱司法因素,重现商人自治法的本色,此所谓“螺旋式的上升”。当事人意思自治是仲裁的特征,也是仲裁的生命力所在,仲裁的制度化应把握好尺度,不能置当事人意思于不顾照搬法院诉讼的程序,否则会给仲裁招致“恐龙的命运”。遗憾的是中国仲裁法给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加以过多的不当限制,因此新的仲裁法应对此作出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05年以来,河北已有两起省属重点大学学生状告母校事件。事实上,自从1998年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田永因作弊退学事件状告母校以来,大学生诉讼浪潮便此起彼伏,诉讼理由更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苏绍靖 《法制与社会》2013,(24):108-109
我国2001年颁布的《信托法》第11条以列举的形式规定了六种信托无效的类别。其中诉讼信托的效力就被盲目否认。这一笼统的规定不仅使现代信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也剥夺了当事人的应有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因此应对诉讼信托的效力予以承认,对公益诉讼信托加以充分利用,本文将介绍公益诉讼信托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形式,提出构建公益诉讼信托制度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新刑诉法有关被害人诉讼地位的新规定 传统理论认为,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不是诉讼当事人,而仅是控诉一方的诉讼参与人,享有法律赋予的极为有限的诉讼权利。而新《刑诉法》的公布,打破了传统理论的界限,将被害人纳入了“当事人”的范围,并赋予其较现行法律更为广泛的诉讼权利。法律的这一变化,不仅使被害人成为了独立的控方当事人,而且也极大地增强了被害人与被告一方当事人抗衡的能力。特别是法律的变化,更促成被害人以下特点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