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李铁军  岳宏  蔡鹤皋 《机器人》1998,20(2):133-137
提出采用电流变流体(ERF)填充在弹性皮肤下作为指端柔顺材料的机器人指端的设计.此指端不仅具有足够的柔顺性,而且借助电流变流体的阻尼可控性,可实现稳定接触与抓握的控制.建立了机器人手指抓握接触过渡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此模型中接触力、位移及稳定时间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2.
蠕动微机器人的电流变结构智能化与运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苑伟政  胡晓江 《机器人》1997,19(4):287-289,305
本文根据仿生学原理,提出了在电致伸缩陶瓷致动条件下借助电流变技术实现蠕动微机器人结构智能化的方法,并讨论了其运动模型及机制。  相似文献   

3.
电流变流体(ERF)是一种新型智能物质,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能快速实现液—固的转变,且响应速度快。研究了圆盘式电流变传动机构的动态特性,并采用NI虚拟仪器对机构进行分析、检测和控制,通过实验得出数据,进而分析了输入转矩、输出转矩、转速与所加高压电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多层挤压式电流变阻尼器理论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多层挤压式的电流变阻尼器模型,首先基于电流变Bi-Viscosity塑性模型,对挤压式电流变阻尼器进行了数学建模及讨论,然后对其动态特性进行研究,输入采用正弦波激励,模拟分析了阻尼器在不同外部条件下输出的阻尼力.仿真结果表明,阻尼力是激励振幅、频率和外加电压的增函数,阻尼力分为粘性阻尼和电致阻尼两部分,阻尼器的阻尼可控部分是其电致阻尼力,可以通过外加电压对其调节,同时模型也可应用于挤压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流变阻尼器的履带式车辆悬架振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一种基于电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建立了某履带式车辆悬架的1/4车体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悬架系统的运动方程和状态方程,分析了某种剪切模式电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并作为悬架系统半主动控制的制动器.将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应用到车辆悬架的控制中,以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的加权二次型最小为控制性能指标,设计了线性二次型高斯(LQG)控制器,通过被动悬架与LQG控制悬架的仿真比较,在轮胎动位移基本相同的情况下,LQG控制能有效的降低车身加速度,充分利用悬架的工作空间,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电流变技术是一门新的技术,电流变效应是一种奇特的效应。电流变液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粘度的连续变化,可以在液体和固体间快速并可逆地转化。本文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外加电场,大大减少了手工调压所引起的误差,同时增加了实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虚拟现实和遥操作机器人技术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变液体力反馈装置的设计方法.该装置的核心材料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电流变液体,在施加电场的情况下,其流变特性如粘度会发生剧烈的变化.着重叙述了装置的实现原理、结构模型,分析了装置各参数对反馈力的影响,设计出装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装置进行了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文章所提出的力反馈实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信息流变结构控制方法实现对系统的信息结构进行实时切换的问题.提出信息流变结构控制系统所要满足的条件,提出、论证和实现了一种满足信息流变结构控制基本条件的控制系统框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信息流方向的切换可以定义不同的信息处理关系,重组信息处理网络,获得不同的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9.
过程控制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过程工业的特点并对过程技术的发展做了简单的回顾,特别对过程控制技术今后的发展作了较详细的叙述。指出了过程建模、控制策略、软测量技术、过程优化、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等将是二十一世纪过程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电流变材料是近年出现的能够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改变改性性能的新材料,本文讨论了一种先由多个光纤传感器协同工作判断电流变材料振动模式,然后由计算机控制改变外加电场,进而制结构振动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过程控制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过程工业的特点并对过程技术的发展做了简单的回顾,特别对过程控制技术今后的发展作了较详细的叙述.指出了过程建模、控制策略、软测量技术、过程优化、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等将是二十一世纪过程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胃电检测分析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胃电检测分析系统的研制。该系统由通用PC机、模块化功能硬件和测控分析软件构成,软件平台为Windows9X,用户只需操作PC机显示器上的虚拟仪器软面板即可控制仪器的运行,完成测试分析任务。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使系统测试精度高、功能完善、使用方便、造价低廉。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直流极保护中换流变阀侧中性点偏移保护的原理,分析了高岭换流站换流变阀侧中性点偏移保护动作的原因,指出其动作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根据一次设备的设计参数,对换流变阀侧中性点偏移保护的参数设定进行了修改,并对相应的换流变一次和二次设备进行了检测,未发现异常。最后指出,末屏电压在闭锁后波形出现畸变为电容电感耦合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智能材料的概念、定义,介绍了智能材料的特征,重点评价了智能材料与结合用基础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流变流体材料、磁致流变体材料、电致伸缩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光导纤维和功能凝胶等;论述了智能材料的战略意义;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最后阐述了智能材料与材料科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自动化信息》2005,(4):14-1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现已形成电测技术研究及专用仪器研制、高功率脉冲技术研究、特种电真空器件研制、微电子技术研究、辐射效应与加固技术研究、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无线电计量研究等多学科的科研体系。进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6.
<正> 电色显示是基于某些物质在电化学反应后因吸收光谱发生变化,造成颜色改变达到显示目的的一种显示技术。电色显示技术开始于1973年,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美国和日本都已有商品化的产品出售,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显示器件。电色显示种类很多,从材料上划分,一般可分为  相似文献   

17.
直流输电工程中,换流变保护区内阀侧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存在保护灵敏度低、可靠性差的问题。分析了换流变阀侧故障的故障特征,对比换流变与传统交流变压器的运行工况的差异,结合波形分析结果,验证了基于差分滤波、工频基波有效值的差动保护计算方法不适用于换流变保护,提出取消差分滤波并采用全波电流有效值计算差动保护的改进措施,利用实际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仿真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证实改进后的差动保护解决了阀侧单相接地故障灵敏度低、可靠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矿用高压电缆在实际使用中易受电、热、机械应力等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加速绝缘老化,易导致电缆漏电、短路或放电等故障。目前,介电响应法被引入矿用电缆绝缘性能及老化状态的分析、评估和诊断中。针对基于介电响应法的电缆绝缘性能及老化状态评估问题,以常用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绝缘矿用移动软电缆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介电响应法中回复电压法、极化/去极化电流法和频域介电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特征量,对比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扩展Debye模型提取的老化因子、修正介电驰豫模型提取的弛豫特征量、介质损耗积分谱等基于介电响应模型的电缆绝缘性能评估特征量。从基于回复电压法和极化/去极化电流法的矿用电缆电痕腐蚀程度判别,以及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法和等温松弛电流、基于介电驰豫模型、基于介质损耗积分值的EPDM绝缘多应力老化状态评估等方面,综述了介电响应法在矿用电缆绝缘性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针对基于介电响应法的矿用电缆绝缘性能评估存在的在线监测技术无法适应煤矿工况、评估用数据不足、绝缘劣化程度与特征量关系未知等问题,提出应重点研究电缆绝缘状态感知、绝缘劣化程度与特征量关系构建这2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25(2):I0003-I0004
随着3G移动通信网络在中国商用的步伐日益加快,深圳宏电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通信技术,立足于移动数据通信技术的行业应用的研究于开发,积极参与3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研究,特别是TD—SCDMA技术的行业应用。为此,1月18日,深圳市宏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被批准加入TD—SCDMA技术论坛,是论坛成员单位中专业研究开发移动通信行业应用技术与产品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将是网络的世纪”。这几年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这句话成为现实。网络的遍地开花,无疑对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对其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无法克服其弱点,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如信息难辨、性格孤僻、精神上瘾等。如何避免网络的负面效应,搞好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