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活性氧化铝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铬(Ⅲ)和铬(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内装活性氧化铝的微型柱流动注射富集分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FAAS)测定水体中μg/L级的Cr(Ⅲ)、Cr(Ⅵ)。用0.2mol/L氨水将活性氧化铝转为碱式以吸附Cr(Ⅲ),1mol/L硝酸洗脱;用0.01mol/L的硝酸将活性氧化铝转为酸式以吸附Cr(Ⅵ),0.2mol/L的氨水洗脱,洗脱液直接送到喷雾器中。进样30s,浓度富集25倍。两种价态离子的校正曲线浓度范围在1~50μg/L之间,检测限分别为0.6和0.7μg/L,样品分析速率为60样/h。研究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实际水样中的加标回收率在85%~105%之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磷酸介质中,Mn(Ⅱ)和吐温20协同作用下,二安替比林邻溴苯基甲烷和Cr(Ⅵ)生成橙色产物,λmax=480nm,ε=9.19*10^5L.mol^-1,Cr(Ⅵ)含量在每50mL0-3.0μg内符合比尔尔律。  相似文献   

3.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刘峥  王学燕 《分析化学》1996,24(2):164-167
作发现铬(Ⅵ)在pH4.7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邻苯二酚紫的褪色反应,研究了影响催化褪色反应速度的最佳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铬(Ⅵ) 的新方法,方法的检测限为1.28×10^-6g/L,测定范围为0~32μg/LCr(Ⅵ)。本法已用于测定环境水样,钢样以及电镀废水中痕量的铬(Ⅵ)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王建华  何荣桓 《分析化学》1993,21(11):1289-1292
依据诱导反应原理,提出了同时测定多组份的动力学方法,并以停流流动注射分析研究了Fe(Ⅱ),Ti(Ⅲ)及V(Ⅳ)诱导的Cr(Ⅵ)-I^-反应体系,建立了铁,钛和钒同时测定的条件。对铁,钛和钒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2μg/ml,0-3.1μg/ml及0-1.8μg/ml,检测限分别为0.012,0.020和0.018μg/ml。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二苯卡巴肼(DPCI)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为浮选剂研究了分离浓缩(Cr(Ⅵ)的最佳条件,建立了水中痕量络的形态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检测限0.03μgL^-1,变异系九小于4%,200mL水样中含NO350,Na^+,Mg^2+40,Cl28,D,Ca^2+,SO410,CO39,Al^2+,Co^2+,Ni62+5,Mn^2,Pb^2+2.5,Fe^3+0.2mg不影响测定。方  相似文献   

6.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同时测定废水中的三价铬和六价铬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张海松  杨秀岑 《分析化学》1995,23(10):1148-1150
首次将镀铜锌粒作成优良的还原柱,在线还原Cr(Ⅵ)成Cr(Ⅲ),以鲁米诺-H2O2(KBr)体系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同时测定废水中两种价态的铬。分析速率为60试样/h;线性范围为1.0×10^-5-1.0×10^-9mol/L;测Cr(Ⅲ)及Cr(Ⅵ)的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0.37%-4.0%及1.2%-4.4%;测定Cr(Ⅲ)的检出限2.3×10^-11mol/L。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无显差  相似文献   

7.
在磷酸介质中,吐温-60和Mn(Ⅲ)存在下,二安替匹林-(对甲氧基)苯基甲烷与Cr(Ⅵ)生成橙色化合物,λmax为440nm,ε为1.4×10^5,Cr(Ⅵ)量在0 ̄9μg/25ml间符合比耳定律,用于水中微量Cr(Ⅵ)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Cr(Ⅵ)与N,N-二乙基-1,4-苯二胺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铬与N,N-二乙基-1,4-苯二胺的显色反应,提出光度法测定微量Cr(Ⅲ)和Cr(Ⅵ)的新方法。用环己二胺四乙酸掩蔽Cr(Ⅲ),显色测定Cr(Ⅵ);Cr(Ⅲ)不掩蔽并氧化成Cr(Ⅵ),显色测总铬。方法显色迅速,显色稳定时间长,在3-45℃范围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线性范围的质量浓度为0-50μg/25mL,λmax=550nm,ε550=4.9×10^4L·mol^-1·cm^-1,相对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9.
利用Tl(I)对Cr(Ⅵ)氧化碘化钾反应的催化作用,以碘-鲁米诺化学发学反应指示反应的进程。建立了测定铊的化学发光新方法。线性范围为Tl(I)0.001 ̄1μg·ml^-1,检出限为Tl(I)0.0006μg·ml^-1。  相似文献   

10.
李强  徐其亨 《分析化学》1994,22(4):393-395
合成了二安替比林基-(对二甲氨基)苯基甲烷(DADM)。在Mn(Ⅱ)和吐温-60存在下,Cr(Ⅵ)与DADM反应生成生色化合物,λmax为550nm,ε为1.03×^5L.mol^-^1.cm^-^1。Cr(Ⅵ)量在0-10μg/25ml间符合比尔定律。用于天然水和电镀废液中微量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纳米二氧化钛分离富集和ICP-AES测定水样中Cr(Ⅵ)/Cr(Ⅲ)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ICP-AES研究了纳米TiO2材料对Cr(Ⅵ)/Cr(Ⅲ)的吸附性能,并将其用于水样中铬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对10mL试样测定Cr(Ⅵ)和Cr(Ⅲ)的检测限分别为61ng/mL和45ng/mL,其浓度在0.1~10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50倍量的Cr(Ⅵ)对Cr(Ⅲ)的检测不产生干扰。本法测定Cr(Ⅵ)和Cr(Ⅲ)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和4.2%(c=2.0ug/mL,n  相似文献   

12.
本将化学修饰石墨探针选择性预分离富集和石墨炉探针原子化学测定的高灵敏度结合起来,建立了用TOPO修饰的石墨探针络合富集Cr(Ⅵ),Nafion修饰的石墨探针交换富集Cr(Ⅲ)的双饰石墨探针顺序分富集,石墨炉探针原子化法测定水体中Cr(Ⅵ)和Cr(Ⅲ)的方法。Cr(Ⅲ)的检出限为1.03ng/mL,线性范围为0-51ng/mL。Cr(Ⅵ)的检出限为0.37ng/mL,线性范围为0-81ng/mL。  相似文献   

13.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Cr(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弱酸性介质中,以2,2‘-联吡啶作活化剂,Cr(Ⅲ)强烈论过氧化氢氧化中性红褪色反应,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9.88kJ·mol^-1。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Cr(Ⅲ)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方法的检出限为2ng·ml^-1,线性范围为0 ̄0.1μg·ml^-1。通过测定模拟 1、矿井水样及电镀废水样中痕量Cr(Ⅲ),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化学修饰石墨探针选择性预分离富集和石墨炉探针原子化测定的高灵敏度结合起来,建立了用TOPO修饰的石墨探针络合富集Cr(Ⅵ)、Nafion修饰的石墨探针交换富集Cr(Ⅲ)的双修饰石墨探针顺序预分离富集、石墨炉探针原子化法测定水体中Cr(Ⅵ)和Cr(Ⅲ)的方法。Cr(Ⅲ)的检出限为1.03ng/mL,线性范围为0~51ng/mL。Cr(Ⅵ)的检出限为0.37ng/mL,线性范围为0~81ng/mL。用Cr(Ⅲ)与Cr(Ⅵ)合成样品进行回收实验,回收率对Cr(Ⅲ)与Cr(Ⅵ)分别为95%~98%与98%~102%,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清华运河水样和实验室自来水样,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铬(Ⅵ)-苯基荧光酮(PF)-+六烷基二甲基氨基乙酸(CDMAA)体系的分光光度特性和最适宜的显色条件。在两性表面活性剂CDMAA存在下,于pH5.5~7.4的缓冲介质中铬(Ⅵ)与pF形成1:3的紫红色配合物,显色体系在576nm处有最大吸收,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46×10 ̄5L·mol ̄(-1)*cm ̄(-1),铬(Ⅵ)含量在0~8.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变异系数为1.03%~4.33%。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在混合掩蔽剂存在下,可直接测定水中铬(Ⅵ)。  相似文献   

16.
铬(VI)与5—溴水杨基荧光酮的显色反应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r(Ⅵ)与5-溴水杨基荧光酮(5-Br-SAF)的显色反应。在pH6.0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Cr(Ⅵ)与5-Br-SAF、CTMAB形式稳定的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2×10^5L·mol^-1·cm^-1。Cr(Ⅵ)浓度在0 ̄2.5μg/10mL间服从比耳定律。用此法测定了环境水样中微量Cr(Ⅵ),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7.
测定电镀废水中痕量Cr(Ⅵ)的高灵敏光度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偶氮胂Ⅲ与Cr2O72 - 的褪色反应, 对含Cr6 + 电镀废水中痕量铬( Ⅵ) 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在硝酸介质中褪色反应具有高的灵敏度, 反应产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3 .9 ×106 L·mol - 1 ·cm - 1 。铬( Ⅵ) 含量在0 .0 ~40 .0 μg/L 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该法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的铬( Ⅵ) ,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酒石酸-乙二胺为淋洗液的单柱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磷酸中痕量钠(Ⅰ)和铁(Ⅲ)。淋洗液最佳浓度为4.0mmol.L ̄(-1)、酒石酸/1.0m mol·L ̄(-1)乙二胺。最低检测限为Na ̄+0.05μg/mL、 Fe3+ 0.45μg/mL。电导检测灵敏度为2.0μg/cm。线性范围Na ̄+、Fe3+0.2~1.5×103μg/mL、2.5~1.0×103μg/mL。相对平均偏差Na ̄+为2.03%、Fe3+为0.83%。平均回收率Na ̄+为98.26%、Fe3+为97.62%。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磷酸介质中,Mn(Ⅱ)和吐温20协同作用下,二安替比林邻溴苯基甲烷(DAoBM)和Cr(Ⅵ)生成橙色产物,λmax=480nm,ε=9.19×105L·mol-1·cm-1,Cr(Ⅵ)含量在每50mL0~3.0μg内符合比尔定律。结合离子交换分离,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Cr(Ⅲ)及Cr(Ⅵ)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宋俊峰  高雅芳 《分析化学》1995,23(4):438-441
本报道一种测定哌仑西平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在0.1mol/LNH4Cl-NH3.H2O(pH8.0±0.1)缓冲液中,哌仑西平有一极谱还原波,其峰电位为-1.51V(vs.SCE),其一阶导数峰高与哌仑西闰浓度在6.6×10^-7-4.6×10^-6mol/L(r=0.9981)和6.6×10^-6-1.6×10^-5mol/L(r=0.9991)范围内有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4×10-7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