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铱原子量的标准新值IUPAC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简称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在今年发表的“1993年元素原子量”(PureAppl.Chem.66,1994)报告中,关于审定铱原子量新值的情况,原文如下:IridiumTheCommissionhas...  相似文献   

2.
锂同位素~6Li和~7Li由于相对质量差相当大,在自然界矿物形成时发生同位素分馏效应很明显。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元素的同位素丰  相似文献   

3.
通过用高浓缩同位素142Ce和140Ce配制9种混合样品,精确测定质谱计的系统误差校正系数,来校正用该仪器测定的天然铈的同位素丰度比,从而建立了准确测定铈同位素丰度的质谱分析方法,用这种绝对质谱法测定的铈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157±00008。该数值已于1995年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所采纳  相似文献   

4.
童卫粟 《大学化学》1995,10(5):64-64
1995年国际原子量的修订1995年8月,IUPAC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在英国Guildford会议上决定修订五项原子量如下:其中铕和铈两项原子量的新标准,是我国的贡献。铕的文献:张青莲、钱秋宇、赵墨田、王军,Int.J.MassSpec-tro...  相似文献   

5.
锂同位素分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志国  李在均  杨杰 《化学进展》2011,(9):1892-1905
锂的同位素在核能源中具有重要应用,锂同位素分离近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并在许多领域,尤其是非汞萃取体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目前主要的锂同位素分离方法如锂汞齐法、萃取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归类及评述。  相似文献   

6.
IUPAC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简称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在今年发表的“1993年元素原子量”(Pure Appl. Chem. 66,1994)报告中,关于审定铱原子量新值的情况,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青莲 《化学教育》1995,16(4):47-47
IUPAC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简称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在今年发表的“1993年元素原子量”(Pure Appl. Chem. 66,1994)报告中,关于审定铱原子量新值的情况,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锂/沸石电池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艳 《应用化学》1995,12(2):24-28
研究了沸石作为常温非水锂电池阴极材料的放电性能和循环特性。通过库仑滴定,三角波电位扫描,X-射线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了锂/沸石电池的阴极反应机理,发现在x<3、4mol时,阴极上发生的是锂的嵌入反应。测得锂嵌入NaA型沸石生成LiNaA的嵌入自由能为-231kJ/mol(25℃)。用电化学方法测得,常温下锂在LixNaA(x=0.17~0.69)中的化学扩散系数为1×10-9~1×10-10cm2/s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童卫粟 《大学化学》1999,14(6):48-48
IUPAC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在1999年8月8~10日柏林会议上,决定采用下列原子量的新标准(括号内的数指末位数的不确定度)。表中锗和铒的新标准值系北京大学张青莲教授等的测定结果。元素符号新标准值旧 值元素符号新标准值旧 值氮N14.0067(2)14.00674(7)氙Xe131.293(6)131.29(2)硫S32.065(5)32.066(6)铒Er167.259(3)167.26(3)氯Cl35.453(2)35.4527(9)铀U238.02891(3)238.0289(1)19…  相似文献   

10.
对血清中锂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FAAS)进行了研究,发现血清在0.24mol/LHNO3介质中,用3000×10-6Al3+作为碱土金属干扰的抑制剂,用FAAS法测定血清理,其回收率和精密度都很好,分别为104.7%和2.8%.本法1%吸收的灵敏度为0.033μg/mL。采用本法对服用碳酸锂治疗苯中毒的患者血清中锂进行了测定,其含量在0.75~4.64μg/mL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汪继强 《电化学》1995,1(3):264-269
重点介绍我国锂蓄电池及相关材料的研究及进展,在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全固态锂蓄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中,我国已掌握了制备大面积薄膜电极(面积≥100cm^2,厚度≤100μm)的工艺技术,并采用PEO,PAN等聚合物为主体的固体电解质薄膜,制备出各种结构(双极性、极群式和扣式)的原型蓄电池,进行了淙和初步性能评价,在液态电解质锂蓄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领域中,我国已研制了同圆柱型LI/V6O18a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锂皂石修饰碳糊电极测定痕量铜,在含0.001mol/L KCl Cu^+2的试液中,开路富集后介质交换到0.05mol/L KCl中,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检测限为7.0ng/mL。常见阳离子基本不干扰,可不经预先分离直接测定精金矿中铜的含量,结果良好。还探讨了Cu^+2在锂皂石修饰碳糊电极上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多齿络合法分离锂同位素的冠醚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黄祚刚  文珂  姜标 《有机化学》2014,(2):316-324
锂的两种天然同位素锂-6和锂-7在核能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众多锂同位素的分离方法和体系中,多齿络合法普遍具有较高的同位素分离系数.冠醚由于其对金属阳离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络合能力,被认为是多齿络合法分离锂同位素最有效的萃取剂.综述了冠醚及冠醚树脂在多齿络合法分离锂同位素中的应用,并简述新型金属冠醚与金属离子络合的进展,展望其在锂同位素分离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铈对2090铝锂合金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Ce对铝锂合金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对不同Ce含量2090铝锂合金织构进行了ODF(取向分布函数)测算,对合金不同方向性能进行了测量,分析了Ce对合金 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2090铝锂合金主织构类型为(225〈554〉,Ce不改变合金主织构类型,但造成主织构类型分布漫散;由于Ce降低了蛔屈服强度各向异性织构成分的含量,故Ce可改变2000铝锂合金理想织构成分的体积分数,减小屈服强度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5.
童卫粟 《化学教育》1996,17(1):33-33
1995年国际原子量的修订1995年8月,ICUPC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在英国Guildford会议上决定修订五项原子量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氢化铝锂和硼氢化钠还原醛酮成醇的反应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达荣 《大学化学》1997,12(4):53-54
关于氢化铝锂和硼氢化钠还原醛酮成醇的反应式蒋达荣(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641002)在中外不同版本的《有机化学》教科书和著作中,甚至在同一本《有机化学》教科书中[1],氢化铝锂(LiAlH4)或硼氢化钠(NaBH4)还原醛、酮成醇的反应式有两种不...  相似文献   

17.
牟兰  徐逸心  张长庚 《分析化学》1999,27(2):162-165
用汞阴极电解法制备锂汞齐和钙汞齐。用毛细管取-小滴汞齐挂洋电极上,以悬汞电极作荼电极,用计时安培法在-0.2V下测定了锂、钙在汞中的扩散系数。在25℃下其值为DLi=(8.65±0.17)×10^-6cm^2/s;DCa=(7.43±0.16)×10^-6cm^2/s。用Sutherland-Einstein扩散方程式计算了汞中扩散粒子半径,其值分别247pm和288pm。这些数值说明锂和钙都是以  相似文献   

18.
锂是一种战略性矿产资源, 青藏高原蕴藏着富锂地热水, 锂同位素可以用来示踪其物质来源和演化过程。本文采用AG50W-X8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地热水锂组分进行了快捷分离纯化, 建立了利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测定锂同位素的方法。移取适量的地热水样品加热蒸干, 转化成0.20 mol/L HCl溶液后上柱, 继续使用0.20 mol/L HCl纯化锂组分。当洗脱液中Na/Li比值≤1.2且锂的回收率超过99%时, 可以在MC-ICP-MS上直接测定锂同位素比值。应用该方法测定了标准物质L-SVEC、IRMM-016和标准海水IAPSO的δ7Li值, 结果分别为0.01±0.34‰、-0.02±0.46‰和30.75±0.35‰, 与推荐值相符合。利用L-SVEC配制的标准溶液检查了MC-ICP-MS的长期稳定性, 外精度要好于0.4‰ (2σ)。在测定青藏高原地热水样品时, 本方法获得了准确的δ7Li值, 可为青藏高原富锂地热水的成因机制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快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的关注日益增多。锂金属表面不均匀的剥落或沉积会导致锂枝晶生长,锂枝晶容易刺穿隔膜,存在引发电池短路的风险,而且高反应活性的锂金属会与电解液不断反应被消耗,生成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因此兼顾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是锂金属电池发展应用中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具有强吸电子基团(C≡N)的聚丙烯腈(PAN)聚合物与碳酸酯溶剂中C=O的相互作用能形成更稳定的SEI膜,PAN作为锂负极涂层还能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另外,PAN具有较低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较宽的电化学窗口,能作为锂金属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并匹配高电压正极,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故PAN聚合物在锂金属电池的电解质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从电解质的不同状态(液态、凝胶、固态)介绍了PAN聚合物在液态电解质中作为隔膜、锂负极保护层以及在凝胶电解质、固态电解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PAN聚合物在锂金属电池电解质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水热体系合成锂皂石结构的演化和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氟化锂、氯化镁、水玻璃、氨水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体系合成了锂皂石(Hectorite)。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TG-DSC)、激光纳米粒度分析等技术,考察了晶化时间、原料比、晶化温度对锂皂石产物结构演化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晶化体系合成锂皂石,6 h后体系中即能生成锂皂石。在实验的6~49 h晶化时间范围内,体系为锂皂石、硅酸锂、氟化锂、氢氧化镁等组成的多相共存体系。经72 h晶化后生成结晶好的锂皂石。在水热晶化体系增加锂盐的量,有利于提高锂皂石结晶性,并能促进Li取代片层上六配位Mg,导致产生更高的层电荷和更多的层间可交换离子。提高水热晶化温度,对提高锂皂石产物结晶性有利。晶化时间短,锂皂石产物粒径小,结晶性差,但颗粒分布窄。晶化时间长,锂皂石产物粒径增大,结晶性好,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