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同盆地朔州地区晚第四系划分及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盆地自形成以来,学者们对其西南部的朔州拗陷盆地的第四纪地层特征、气候及环境变化研究甚少。通过对大同盆地朔州市区实施的两个地质钻孔和收集的钻孔资料分析,结合22个土样的电子自旋共振及光释光测年结果,对研究区晚第四纪地层时代进行了划定,厘定了上、中、下更新统的地层界线。研究表明,区内上、中更新统以河流、洪积相沉积为主,下更新统以河流、湖相沉积为主;通过对12个样品的孢粉测试结果,揭示了研究区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特征。在早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晚期气候湿度相对较大,其余时期气候偏干,同时从早更新世晚期开始,朔州盆地内古湖泊开始收缩;最终建立了晚第四纪地层剖面,对本区地层划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滨海新区北塘施工的第四系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岩石学、AMS~(14)C测年及微体生物特征综合分析,详细研究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该区地层的岩性特征、沉积相及其空间分布形态,认为本区晚更新世以来发育了一套海相—陆相—海相—陆相交互沉积的地层,成因类型包括冲积、湖沼沉积以及海积;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由滨海近岸浅海至河口湾、潟湖、滨海平原再至冲积平原的演变,总体上该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属于海陆交互作用及海进—海退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驻马店市控制性钻孔BK2的古地磁测试分析、ESR样品测试、孢粉分析,对该孔第四系进行研究。结果认为:BK2孔沉积了早更新世冲湖积地层、中更新世中期冲洪积地层,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中更新世早期沉积地层以及中更新世晚期(含)以来沉积地层。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沉积的地层分界位于深度48.0 m处。其中,深度48.0—156.2 m属于早更新世中期、晚期沉积地层,深度1.5—48.0 m属于中更新世中期沉积地层。钻孔总体记录了早更新世中期(深度119.7—154.6 m)温干气候、晚期(深度48.0—119.7 m)冷干气候;中更新世中期(深度3.7—48.0m)温干气候,缺失中更新世早期的冷干气候记录。BK2孔第四纪地层沉积速率的变化是由该区域第四纪沉积气候环境演化和第四纪震荡性构造(升降)运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贡嘎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及冰期划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对贡嘎山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位观测分析,对该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划分出三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以及全新世的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所以未发育冰川;中更新世早期的冰期冰川为半覆盖式冰川类型,规模不大;中更新世晚期的冰期冰川是本区最大冰川作用时期,形成网状山麓冰川,东坡冰川曾达磨西台地;晚更新世冰期冰川以山谷冰川为主,以后规模逐次缩小。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上海地区三个钻孔更新世沉积物的孢粉研究,首次结合最优分割、对应分析等计算机数量统计手段,划分出了九个孢粉组合带,反映了该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九个阶段;丰富了本地区的孢粉学资料,为上海地区进行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6.
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媛  程捷  辛蔚  昝立宏 《现代地质》2013,27(4):949-958
以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钻孔ZK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钻孔沉积物的光释光年代、粒度、磁化率等研究,揭示了该湖泊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环境变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中更新世晚期经历了干冷→暖湿两个阶段,晚更新世经历了湿暖→干冷两个阶段,与深海氧同位素的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气候旋回特征吻合,全新世主要经历了干冷→暖湿的气候波动。反映了腾格里沙漠西北缘晚第四纪的气候波动变化特征,特别是为本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平原上海浦东机场孔(PD钻孔)沉积物的化学元素分析,结合判别函数和因子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元素富集规律随时间的演变特征,揭示了该区物源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PD钻孔沉积物可以划分为Ⅰ~Ⅴ带:Ⅰ带(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主要富集Pb,Th,U,Ba,La和Ce等元素,此时长江三角洲逐渐由区域性台地向沉降盆地转变,较封闭的局地物源控制了该区沉积特征;Ⅱ带(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中期)中Fe,K,As和Rb含量增高,表明此时长江中游物质加入进来,镇江峡口被切穿;Ⅲ带(早更新世末期—中更新世)由Ti,Ⅴ和Cr等主导,这些元素代表了上游峨眉山玄武岩,也表征该区物源进一步扩展至长江上游;Ⅳ~Ⅴ带(中新世末—更新世—全新世)元素特征与Ⅲ带类似,但以Br高含量为特征,表明此时该区地势进一步降低,并遭受多次海侵。PD钻孔的地球化学资料很好地揭示了在我国东西地势倒转的大背景下古长江溯源侵蚀,逐级切穿峡口的演化历程。结合测年资料,推断长江贯通东流至现今河口地区的时间不晚于1.0~1.2 Ma(Ⅲ带底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岩石地层学、年代学、古地磁学、孢粉学、生物学和矿物学等综合分析方法对HR88-1钻孔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确立了北京怀柔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层序,并阐明了自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末期不同阶段的沉积物类型和地质演化史。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一九八四年山东石臼港区供水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地质、地貌调查资料及山东省地矿局地质二队钻孔资料,对测区的新构造运动的表现、类型、强度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识到测区新构造运动由新第三纪—第四纪中更新世的间歇式掀起运动转化为晚更新世—早全新世的相对稳定,至全新世晚期转化为颤动性单陷运动的演化过程,并且其活动强度由老至新处于加强的趋势。这种运动特征对石臼港的发展建设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阳盆地的2个控制性钻孔样品进行精确的光释光定年、ESR定年和孢粉分析,结合现代表土植被概貌,重建了该区更新世以来的植被和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早更新世,该区以草原和森林植被的草本植物为主,略大于木本植物,后期随着森林植被的发育,沉积环境相对稳定;中更新世主要表现为木本植物快速减少,蕨类也减少,其次是水生和陆生草本植物的相应增加;晚更新世,主要表现为次生的松属植被明显增加,水生植物明显减少;全新世,钻孔最上部藻类植物的大量增加,反映了水体面积较大,表明该时期该区水量丰沛。区域对比显示,该区从更新世到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变化不大,未出现过冰期气候,各时段的气温差异不大,但干湿变化比较明显。气候环境演化特征与典型的东亚季风影响区有着明显差异,这与南阳盆地局部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湘西北保靖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主要发育一套砂、泥质沉积。探井岩心观察发现,小河坝组部分层位具有震积岩的典型特征——阶梯状微断层、串珠状构造、球-枕状构造、重荷模和火焰状构造、液化粉砂岩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震裂缝和角砾状构造等。通过对区内保参1井、保参2井和保参3井纵向震积岩特征的统计,共识别出74层古地震层,根据地震幕的概念,总结出小河坝组地震幕。从3口探井间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地震幕主要集中在小河坝组的2段地层中,从而划分出小河坝期2次地震活跃期和3次平静期。分析了震积岩特征与地震强度和震中距离的关系,结合大地构造背景综合研究发现,该区震积岩的发育受保靖—慈利断裂带构造演化所控制。研究结果对恢复研究区构造背景、地层对比与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半球大陆及岛屿的分布与地球自转长期减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维宏 《地质科学》1992,(3):305-308
从南半球大陆的海岸边缘关系,说明南半球古大陆曾位于南极附近。在地球自转减慢的附加力和 Coriolis 力的共同作用下,南半球古大陆发生了向赤道的漂移。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人对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利用最新的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系统论述了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四川盆地在陡山沱组沉积前呈现隆坳相间地貌格局,汉南古陆构造高点从陡山沱期到早寒武世持续向北东方向迁移;开江-宣汉古隆起灯一、灯二段沉积期为主要发育时期,古隆起核部出露水面,灯三、灯四段沉积期古隆起规模减小,转为水下隆起,到早寒武世与川中古隆起合并.通过连井剖面、典型井元素测井、野外露头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德阳-安岳古裂陷槽内发育灯三、灯四段深水沉积.在此基础上总结古裂陷发育模式:古裂陷具有明显的多期发育特征,东侧台地边缘不断向北东方向迁移,灯二段沉积期台缘位于双探地区,灯四段沉积期台缘位于元坝西地区;同时古裂陷具有"北早南晚、先断陷后坳陷"的发育特征,灯影组沉积期在川中-川北发育,具有断陷发育特征,早寒武世裂陷槽转为坳陷发育特征,川南地区开始大规模发育,川中-川北地区持续向北东方向迁移,川北元坝-仁和场-马路背地区转化为深水沉积,发育厚层筇竹寺组烃源岩层系,至早寒武世晚期,古裂陷消亡、被填平补齐.   相似文献   

14.
为精确刻画孔店南部地区枣Ⅲ油组物源体系的展布,预测枣园开发区与王官屯开发区之间的砂体展布,进一步促进勘探的突破,必须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沉积学的方法对孔店南部枣Ⅲ油组物源体系进行精确刻画。通过对黄骅坳陷孔店南部的区域重力异常、地震属性特征、重矿物聚类分析、轻矿物分析、岩屑特征分析、砂体分散体系展布的综合研究,精确描绘了来自西部沧县隆起、北部孔店凸起、东部徐黑凸起3个物源方向的6个扇体。通过物源体系与地层、古地貌、构造之间的综合研究,认为黄骅坳陷孔店南部孔店组枣Ⅲ时期物源的展布受古地貌特征、同生断裂和盆缘基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先秦考古遗址地理分布的分析和郭井子贝壳堤的发掘和调查,复原了6.5~5.0kaB.P. ,4.5~4.0kaB.P.和3.4~2.1kaB.P.的3条海岸线,它们大致与现代海岸线平行分布,年代自南向北逐渐年轻,揭示了山东北部地区全新世海侵和海退过程的主要环节,恢复了全新世海岸变迁的具体历程。对寿光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盔形器内壁凝结物的XRF和XRD分析证明,本区沿海商周时期遗址出土的盔形器应是制盐器具,而沿海盔形器密集分布区与6.5~5.0kaB.P.的海岸线基本重合,表明商周时期海盐生产地域应在6.5~5.0kaB.P.和3.4~2.1kaB.P.的两条海岸线之间。本区的海盐生产与海岸变迁密切相关,人类适应环境和开发资源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事海盐生产。在6.5~4.0kaB.P. ,人类在滨海地带有了初步的海盐生产,开始了适应环境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最早尝试,在3.4~2.1kaB.P. ,人类又开始开采地下卤水生产海盐,使现今海拔9~10m以下的广阔地区成为产盐区。本区内陆的山前平原地带则是海盐的主要消费区,也是产盐区所需粮食和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供应区。这一分析对研究本区先秦时期的聚落功能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本区全新世人地关系演变的关键视角。  相似文献   

16.
国内震积岩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事件。震积岩是在地层中具有古地震事件纪录的一类岩石的总称。对其研究可为地壳构造演化提供动力学解释。在地震过程中,震积作用可以形成特殊的标志性特征:如震动液化泥晶脉;微褶皱;层内阶梯状断层;自碎角砾岩(震塌岩);液化均一层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学者建立的几种陆相和海相震积岩序列:如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海相序列);大陆边缘震积岩序列;萨布哈震积岩序列(海陆过渡带序列);陆相碎屑岩地震液化序列(陆相序列)。同时,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由震积岩、海啸岩和震浊积岩组成的四种地震沉积组合;并指出了震积岩在构造演化解释、石油储层地质及全球古地震节律方面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Tectonic activity occurred 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Enpi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Baiyun Sag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with a series of synsedimentary faults and a set of large fan delta reservoir bodies developing.There is no data from drilling,cores,etc.for this area,so this paper applies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style of the steep slope zone,the seismic 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fan deltas,and the source-sink system and sedimentary model of the Enping Formation.The control action of tectonic activity on fan deltaic sedimentary systems is studied by combining interpretation of fault systems,dissection of structural styles,seismic reflection structure,seismic facies geometry,and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together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source-sink deposition process.The Baiyun Sag has experienced tectonic activity since the Eocene,and a series of synsedimentary faults are developed in the southern steep slope zone.Under the common control of multiple large synsedimentary faults,a large ancient gully formed in the steep slope zone in the south,which gradually widened from south to north.The uplift are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ag was exposed for a long time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Enping Formation and consequently suffered weathering and erosion.The resulting sediments were transported through a system of provenance channels composed of slopes and an ancient gully to the depression area,where they were deposited and eventually converged to form a large fan delta.The fan delta presents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NS strong wedge reflection and EW strong domal reflection—thick in the middle part and thin in the wings.It displays a lobe-shaped distribution on the plane,with the fan root pointing to the south slope.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in reflection intensity from bottom to top,it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f progradational sedimentary bodies—the southern uplift and denudation zone,the large ancient gully,and the fan delta—which together constitute a complete source-sink system.This represents a sedimentary model of progradational fan delta under the overall joint control of the re stricted ancient gully and syndepositional faults.  相似文献   

18.
任纪舜  徐芹芹 《地球科学》2022,47(11):4093-4097
魏根纳的大陆漂移设想起源于“对大西洋两岸吻合的直觉印象”.这种“吻合”是指大西洋两侧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的吻合.然而,近数十年的海底地球物理和地质调查确已发现,大西洋及其两岸大陆的磁异常、地震层析图像、地震探测剖面以及洋中脊岩石中锆石年龄的测定都说明大西洋是大陆裂谷作用裂陷形成的海洋,两侧大陆并没有发生显著的水平位移,而世界各大陆块深达300~400 km大陆根的存在,似乎已基本否定了大陆发生大规模移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四级层序划分及界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单井沉积旋回对比,结合地震反射特征分析,本文将青山口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8个四级层序.四级层序界面主要有:1)河道冲蚀底界,表现为砾石层或砂砾岩层、内碎屑泥砾、钙砾或生物成因的灰质河道滞留物,测井曲线多为钟形;2)地表暴露面,表现为根土岩、古七壤层、紫红色泥岩或杂色泥岩、岩相突变带以及钙质结核层,测井曲线多为漏斗形;3)沉积物卸载区和滨岸带,出现钙质砂岩层、介形虫层等特殊沉积,测井曲线多具指形特征.层序界面的地震响应特征有:1)近物源的上坡折区.地震波组表现为削截或冲刷充填;2)坡折带发育区,地震波组表现为上超,亦见下超和顶超;3)强振幅反射同相轴所示的上、下地层的截然差异;4)地震波阻抗反演剖面波组上、下的截然差异等.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的四级层序的划分及界面识别,为进一步建证四级层序格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港油田中部滩海新近纪古湖泊发育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中部滩海新近系层系是重要的油气后备勘探领域和战略接替区.前人普遍认为新近系层系发育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借鉴渤海海域浅层油气勘探经验, 基于遗迹组构、微古生物、生物有机化合物、碳氧同位素以及地震等地质资料分析, 认为中部滩海东部发育开阔的古湖泊, 其证据为: 发育见于国内外浅湖环境的典型的Palaeophycus遗迹组构; 发现丰富的见于正常浅湖环境的浮游绿藻化石; 发现较多的仅分布在古代和现代湖泊中的介形类——Candona、Cypris; 干酪根类型、生物有机化合物、碳氧同位素以及地震等地质资料也证明了古湖泊的存在.馆陶组中、晚期至明化镇组沉积早期为湖泊逐渐扩张达到鼎盛发育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