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6S护理管理对构建眼科安全病房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眼科病房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方法均相同,研究组加用6S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住院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住院整体环境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6S护理管理用于眼科病房护理中,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期间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互联网+”背景下人文病房创新护理模式在医院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在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高新医院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受试者对象,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并纳入21名护士。依据老年患者所在病房是否为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及“互联网+”情况,分为创新组(n=30例)与普通病房组(n=30例)。普通病房组实施传统护理服务,创新组实施“互联网+”背景下老年人文病房创新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科室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创新组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较普通病房组的高,而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普通病房组的低(P<0.05);创新组科室护理质量的总分为(94.62±3.15)分,较普通病房组的(91.60±3.44)分高(P<0.05)。结论:在医院老年病房中实行“互联网+”背景下老年人文病房创新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显著,在改善护士、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明显,且能大幅度提升内科科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付萍 《上海医药》2017,(18):38-40
目的:分析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科室常规护理管理;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实施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前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100),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12/1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9%,对照组为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评估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从而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病房安全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价值。方法:将某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泌尿外科接诊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自愿接受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病房安全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用护理标识处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与安全隐患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核对错误、患者识别错误、查对执行不力、意外伤害、院内皮肤压疮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病房安全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不仅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与安全隐患,而且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持续性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前后各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50名护士对比分析质量持续改进实施前后护理水平,统计质量改进实施前后当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纳入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35%下降到0.9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95.21%提升到98.6%,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房管理和护理文书方面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P<0.05)。结论持续性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提升护士护理水平,降低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管理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选取某院呼吸科收治的12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情况。结果:研究组非计划拔管率、护患沟通不良率、精细化管理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科危重症患者采用精细化管理,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护患矛盾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优化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某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实施优化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措施,调查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某院门诊输液的患者110名(对照组)和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实施流程管理措施同期来某院门诊输液的患者110名(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记录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该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性、岗位设置合理性、等候时间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实例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实施实例教育后的护理不良事件20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实例教育前的护理不良事件2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 实施实例教育前,主动上报率97.27%、护理差错发生率16.4%、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89%;实施实例教育后,主动上报率100.00%、护理差错发生率6.9%、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97%.与实施实例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例分析法生动、直观、可行的教育方法,促进了护士对发生的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提升护理团队安全行为,为患者创建了安全高效的护理环境,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关预防对策与预防效果。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新生儿科住院患儿2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并结合患儿特点,对影响新生儿病房护理不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按随机分组方式,将纳入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则根据不全因素实施预防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影响新生儿病房安全的主要因素有环境、人员、管理以及技术等因素,通过采取预防性护理后,研究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5.45%)低于对照组(13.64%)(P0.05)。结论:影响新生儿病房安全的因素很多,环境、人员等因素均可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对不良因素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周萍 《北方药学》2012,(11):62-62
目的:在病房风险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在2012年上半年开展CQI,落实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持续监控护理质量。结果:与2011年下半年相比,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结论:CQI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因素,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