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30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5例)与死亡组(27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6、12、24 h的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CHEⅡ)评分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后6、12、24 h,存活组患者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而死亡组明显升高(均P 0. 05);且存活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 0. 05)。治疗后6、12、24 h,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依次降低,死亡组患者依次升高,且存活组患者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 0. 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 563、0. 895、0. 701、0. 627,均P 0. 05); SOFA评分与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值依次为0. 547、0. 753、0. 916、0. 708,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2. 163,95%CI:1. 271~3. 697)、SOFA评分(OR=1. 594,95%CI:1. 035~2. 268)、PCT (OR=2. 429,95%CI:1. 764~3. 271)、CRP(OR=1. 568,95%CI:1. 023~2. 734)、c Tn I (OR=1. 871,95%CI:1. 315~3. 498)、NTpro BNP(OR=1. 435,95%CI:0. 932~1. 942)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 05)。结论: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较高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较严重,生存情况较差。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PCT、CRP、c Tn I、NT-proBNP水平均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肌钙蛋白Ⅰ(c TnⅠ)联合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浆NT-pro BNP、c TnⅠ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浆NT-pro BNP及c Tn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严重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均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NT-pro BNP、c TnⅠ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脓毒症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与c TnⅠ水平呈正相关性(r=0.732,P0.05);血浆NT-pro BNP水平及c TnⅠ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646,0.579,P0.05)。结论血浆NT-pro BNP及c TnⅠ水平可有效反映患者心肌受损程度,早期血浆NT-pro BNP及c TnⅠ水平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116例,根据入院时超声心动图(UC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LVEF≤50%) 66例和非心肌损伤组(LVEF50%) 50例;所有患者于入院时抽取静脉血10 ml,检测H-FABP、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 Tn) I及NT-proBNP水平变化,采用相关检验分析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H-FABP及NT-proBNP水平与患者病情、LVEF及其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心肌损伤组H-FABP、Myo、c Tn I和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0. 05);入院时老年脓毒症患者血H-FABP和NT-proBNP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 840、0. 814,P=0. 000、0. 000);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H-FABP和NTpro BNP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r=-0. 474、-0. 945,P=0. 000、0. 000),与LVEF呈负相关(r=-0. 571、-0. 262,P=0. 000、0. 033)。结论H-FABP和NT-proBNP动态监测在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绍兴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70岁以上脓毒症休克患者70例作为C组,同期脓毒症未休克患者70例为B组,健康体检者70例为A组。测定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P<0.05)。C组死亡患者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者(P<0.05)。C组患者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为脓毒症休克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与脓毒症休克的预后关系密切,为脓毒症休克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免疫、内皮细胞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90例,按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CBP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CBP组在此基础上加用CBP治疗72 h,比较2组患者促炎/抗炎免疫、内皮细胞功能及预后的情况。结果:治疗72 h后,CBP组患者的IL-10、Th1/Th2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 0. 05),IL-1、TNF-α低于对照组(均P 0. 05); CBP组患者的活化蛋白C(APC)高于对照组(P 0. 05),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 ICAM-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低于对照组(均P 0. 05); CBP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P 0. 05),血乳酸、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HR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采用CBP治疗能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免疫功能及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COVID-19危重症(117例)和重症(3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血氧饱和度(Sp O2)、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COVID-19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果:COVID-19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43. 9%,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依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右束支阻滞、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及房性早搏;危重症组与重症组患者中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Sp O2≤93%、c Tn I、NT-proBNP、D-二聚体及hs-CRP水平升高、危重症与COVID-19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相关(P均0. 05)。年龄、脑卒中、Sp O2≤93%、c Tn I、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升高、危重症与COVID-19患者发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相关(P均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c Tn I水平升高、危重症是COVID-19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 05);年龄、NT-proBNP水平升高是COVID-19患者发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 05)。结论:COVID-19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常见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心肌损伤、高血压病史及危重症是引起COVID-19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年龄及NT-proBNP水平升高是COVID-19患者发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人源性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88例。根据60 d后患者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探讨Kal水平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相关性及影响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例数、脓毒性休克例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Kal水平、CRP水平方面差异显著(均P 0. 05)。Kal水平与年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创机械通气、脓毒性休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RP水平呈负相关(均P 0. 05)。APACHEⅡ评分高、SOFA评分高、Kal水平偏低、CRP水平偏高是影响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均P 0. 05)。其中,入住ICU时血浆Kal水平4μg/mL提示患者预后差。结论:入住ICU时血浆Kal水平4μg/m L提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血浆Kal水平可作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钙蛋白(p NGAL)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对接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重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行CRRT的212例重症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28 d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所有患者血浆p NGAL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浆p NGAL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8d内,212例患者中死亡64例(30. 19%),死亡组患者血浆p NGAL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性(r=0. 374、0. 381,P均0. 01)。血浆p NGAL、SOFA评分是28d内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血浆p NGAL水平联合SOFA评分的AUC为0. 919(0. 897~0. 938),特异度为72. 85%,灵敏度为100. 0%。结论:在行CRRT的重症AKI患者中,SOFA评分联合血浆p NGAL水平对28 d内病死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尿量、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心肌酶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DH、c Tn I、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DH、c Tn 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脓毒症患者133例。收集患者入院24h及72h相关化验指标,并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患者入院28d后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92例)和死亡组(41例),比较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试验分析NLR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24h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及降钙素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血pH、血乳酸、APACHEⅡ、SOFA评分及入院72h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72h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及APACHEⅡ、SOFA评分预测能力较强,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9、0.728、0.731、0.739、0.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2hNLR及APACHEⅡ评分是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72hNLR、淋巴细胞及APACHEⅡ评分3个指标预测脓毒症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24h NLR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0.262,0.193,均P<0.05)。结论:入院时NLR可以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的病情;72hNLR和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72hNLR、APACHEⅡ评分及72h淋巴细胞计数3个指标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APACHEⅡ、ISS、SOFA评分对创伤继发ARDS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创伤继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RDS柏林定义按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组:轻度组86例,中度组43例,重度组39例;根据患者受伤后28天内是否死亡对患者进行分组:死亡组65例,生存组103例。计算患者入院24小时内APACHEⅡ、ISS、SOFA评分,比较三种评分预测重度ARDS及死亡的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中度ARDS组患者APACHEⅡ、ISS、SOFA评分均高于轻度ARDS组(P=0. 011、0. 040、0. 006),重度ARDS组患者APACHEⅡ、ISS、SOFA评分均高于中度ARDS组(P=0. 045、0. 023、0. 001)。死亡组APACHEⅡ、ISS、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 000、0. 000、0. 000)。APACHEⅡ、ISS、SOFA评分预测重度ARDS的AUC分别为0. 759、0. 757、0. 836(P 0. 001),APACHEⅡ、ISS、SOFA评分预测死亡的AUC分别为0. 778、0. 823、0. 777(P 0. 001)。结论SOFA评分预测创伤继发ARDS严重性的效果较好,ISS评分预测创伤继发ARDS患者预后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心脏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南京第一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 Tn I、NT-pro BNP水平及心脏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 Tn I、NT-pro BNP水平及心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 Tn I、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 Tn I、NT-pro 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心脏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c Tn I、NT-pro BNP水平,提高患者心脏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血清胆碱酯酶(CHE)、降钙素原(PCT)水平对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2例,按照转出ICU或出院时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组(53例)与恶化组(39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与血清CHE、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等指标,采用Spers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CHE、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院时,好转组患者MODS评分、C反应蛋白(CRP)以及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恶化组(P均0. 05);好转组住ICU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机械通气及留置导尿管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恶化组(P均0. 05)。入院后3、7 d以及转归前,好转组CHE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P均0. 05);恶化组CHE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P均0. 05);入院时、入院后(24 h、3 d、7 d)及转归前,好转组CHE水平明显高于恶化组,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恶化组(P均0. 05)。血清CHE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 531,P 0. 05),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 725,P 0. 05),血清CHE水平与PCT水平呈负相关(r=-0. 564,P 0. 05)。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清CHE、PCT、CRP、空腹血糖以及机械通气为ICU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ICU重症肺炎患者血清CHE水平明显降低、PCT水平明显升高,动态监测血清CHE、PCT水平有助于ICU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脉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脓毒性心肌损伤(acute septic cardiomyopathy,AS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AS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对照组左西孟旦静脉滴注,观察组左西孟旦联合生脉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7天后的急性心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变化、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改善情况,血清学指标肌钙蛋白I(c Tn I)、B型脑钠肽(BN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者患者的APACHEⅡ评分、LVEF、SV改善情况、c Tn I、BNP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生脉联合左西孟旦较单用左西孟旦改善ASC患者心功能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2(Ang-2)和(1,3)-β-D-葡聚糖(BG)水平变化,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 选择66例脓毒症患者,其中深部真菌感染11例(A组)、二重感染(G-杆菌合并真菌感染)36例(B组)、G-杆菌感染19例(C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D组).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血浆Ang-2、BG.结果 脓毒症各组血浆Ang-2均高于D组(P均≤0.05),而脓毒症各组间血浆Ang-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毒症各组血浆BG均高于D组(P均≤0.05);A、B组血浆BG均高于C组(P均≤0.05),而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9、0.723,P均≤0.05),Ang-2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独立相关(β分别为0.468、0.626,P均≤0.05).除C组外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与BG呈正相关(r=0.371,P≤0.05);血浆BG与Ang-2独立相关(β=0.393,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BG水平升高,Ang-2是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BG是影响真菌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炎症因子变化,并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86例,其中脓毒症患者93例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患者93例为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5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脓毒症患者的病原体种类、分布特点及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8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标本共分离出235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152株,占64.68%;革兰阳性菌49株,占20.85%;真菌25株,占10.64%;病毒9株,占3.83%。56例脓毒症患者存在多重病原体感染,占30.11%。ELISA检测血清PCT、CRP、IL-6、内毒素、TNF-α水平,严重脓毒症组患者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脓毒症休克、院内感染、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数及PCT、CRP、IL-6、TNF-α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相关(均P0.05);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内毒素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休克、年龄、APACHEⅡ评分及PCT和CRP水平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组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脓毒症休克、年龄、APACHEⅡ评分与PCT、CRP水平升高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8例为重症肺炎组,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分为心肌损害组(21例)与非心肌损害组(47例),以同期本院诊治的普通肺炎患儿50例为普通肺炎组,另以4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EGF、ET-1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MB、肌钙蛋白Ⅰ(c Tn I)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重症肺炎患儿血清VEGF、ET-1、CK-MB水平与心肌损害指标(c Tn I、SOD、MDA、NT-proBNP、CRP)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VEGF、ET-1、CK-MB对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普通肺炎组与重症肺炎组血清VEGF、ET-1、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且重症肺炎组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P 0. 05);心肌损害组患儿血清VEGF、ET-1、CK-MB、MDA、CRP、c Tn I、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肌损害组(P 0. 05),而SOD水平显著降低(P 0. 05); Pearson法显示VEGF、ET-1、CK-MB均与SOD呈显著负相关(P 0. 05),而均与c Tn I、NT-proBNP均呈显著正相关(P 0. 05); ROC分析显示VEGF、ET-1、CK-MB的AUC面积分别为0. 832、0. 786、0. 876,敏感性分别为76. 19%、85. 71%、80. 95%,特异性分别为78. 72%、65. 96%、91. 49%,截断值分别为4. 98ng/m L、1. 86ng/m L、47. 44u/L。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VEGF、ET-1、CK-MB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心肌损害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重症肺炎患儿疾病进展及判定心肌损害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入院时不同基础心率与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78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后心率水平分为三组:心率55~70次/min组(A组)、71~90次/min组(B组)和心率 90次/min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分析入院后不同心率的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入院和出院CK、CK-MB、c Tn T、c Tn I水平均较A组同期显著增高(入院时t=3. 11~30. 24,P 0. 01;出院时t=9. 87~15. 07,P 0. 01);心肌坏死标志物CK、CK-MB、c Tn T、c Tn I显著增高的患者中,心率较高者(C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再梗死、猝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心率较低组(A组/B组)(χ2=5. 72~9. 72,P 0. 05)。结论 STEMI患者入院心率是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尤其对于入院心率较快( 90次/min)患者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注意病情变化,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功能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TBA)及前白蛋白(PA)及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APACHEⅡ评分将其分为三组,15分者为A组,15~20分者为B组, 20分者为C组,对比各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再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比各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并将肝功能指标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ROC曲线分析肝功能指标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GGT、P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ALT、AST、TBiL及TB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 B组 C组(P 0. 05);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ALB与CHE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B组C组(P 0. 05)。不同预后情况患者GGT、P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生存组ALT、AST、TBiL、TBA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生存组ALB与CHE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GT、PA与APACHEⅡ评分不具有显著相关性(P 0. 05),ALT、AST、TBiL及TBA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0,P 0. 05); ALB及CHE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 0,P 0. 05)。ROC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中除GGT、PA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预测价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外,ALT、AST、ALB、CHE、TBiL及TBA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预测价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P 0. 05)。结论 ALT、AST、ALB、CHE、TBiL及TBA对脓毒症患者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敏感度及特异性,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以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清c Tn I浓度分为阳性组(c Tn I≥0.5μg/L)和阴性组(c Tn I0.5μg/L),分析两组心脏功能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阳性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脑钠肽(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血清c Tn I浓度与LAD、LVEDD及BNP均呈正相关(r=0.190、0.362、0.50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03,P0.05);阳性组住院期间死亡、顽固性心衰及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随访3个月内再入院率和复合终点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 Tn I浓度为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c Tn I浓度与心脏结构功能密切相关,随着血清c Tn I浓度升高,心脏结构功能逐渐下降,且血清c Tn I可作为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