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将具有抗菌防螨功能的艾蒿和苦楝提取物以及活性白土微粉加入黏胶纺丝液中共混,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抗菌防螨消臭黏胶纤维,并测试分析纤维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摩擦系数以及该纤维所制针织面料的抗菌、防螨、消臭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黏胶纤维相比,抗菌防螨消臭黏胶纤维的纵向沟槽更多更深,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稍降低,摩擦系数增大;所制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螨、消臭功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8%、86%、88%,对螨虫的驱避率为65.29%,对氨气、醋酸、异戊酸的减少率分别为80.3%、95.3%、79.3%。  相似文献   

2.
将具有吸湿发热功能的聚丙烯酸钠作为吸湿发热功能剂添加到黏胶纺丝液中共混,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吸湿发热改性黏胶纤维,并测试纤维的形态特征、结晶度、取向度、力学性能、红外光谱和吸湿发热功能。结果表明,与普通黏胶纤维相比,吸湿发热改性黏胶纤维横截面的锯齿状更加明显,纵向沟槽更密集且较深,结晶度降低,取向度无明显变化,断裂强度有所下降,断裂伸长率略有增加,吸湿发热功能明显优于普通黏胶纤维。经红外光谱图分析可知,吸湿发热黏胶纤维中含有聚丙烯酸钠的基团。  相似文献   

3.
将具有防蚊、抗菌功能的薄荷精油微胶囊和甜罗勒提取物水溶液添加到黏胶纤维纺丝液中共混,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防蚊抗菌黏胶纤维,并测试纤维的基本性能和防蚊性能、抗菌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黏胶纤维相比,防蚊抗菌黏胶纤维横截面的锯齿状更明显,纵向表面沟槽加深,纤维表面有许多微小颗粒,干、湿态断裂强度分别降低0.22、0.14 cN/dtex,干、湿态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0.87%、1.48%,回潮率增加1.51%,结晶度、取向度无显著变化;水洗25次后,防蚊率达到60.80%,未水洗以及水洗2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6.50%、99.12%、79.35%和93.42%、91.53%和76.43%。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兼具抗菌、防螨、防霉功能且耐久性的功能性粘胶纤维,利用水溶解制备的植物中药山苍子和小茴香提取物溶液,以及由百里香精油制备的微胶囊与粘胶纤维纺丝液进行共混,通过湿法纺丝制备抗菌防螨防霉功能改性粘胶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单纤强力仪以及抗菌防螨防霉相关测试仪对改性粘胶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粘胶纤维相比,制备的改性粘胶纤维的晶胞结构没有改变,结晶度和取向度分别为41.3%、77.1%,与普通粘胶纤维基本一致;改性粘胶纤维纵横向形态无显著变化,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但断裂强度略有降低,由该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螨、防霉功能及耐水洗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物质石墨烯和聚酯切片通过聚合物熔融共混纺丝方法制备0.1 tex(0.9 D)、9 mm的生物质石墨烯改性聚酯超短纤。并测试纤维的拉曼光谱、偏光性能、力学性能、抗菌性能、远红外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聚酯超短纤中含有石墨烯成分;改性后的聚酯超短纤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抗菌效果及远红外性能,纤维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8.00%,远红外辐射升温值达到2.2℃,远红外法向发射率为0.88。  相似文献   

6.
采用植物中药党参、板蓝根提取物水溶液与黏胶纺丝溶液共混,根据黏胶纤维湿法纺丝工艺纺制抗菌护肤黏胶纤维。并对抗菌护肤黏胶纤维的纵向形态、分子结构、结晶度、取向度、力学性能、有效成分以及由该纤维制成的混纺针织面料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普通黏胶纤维相比,抗菌护肤黏胶纤维的晶胞结构没有改变,结晶度略有提高,取向度略有降低,纤维纵向形态结构并无显著变化,纤维断裂强度略有增强,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抗菌护肤黏胶纤维的党参炔苷含量为0.976 8%,蛋白质含量为0.460 0%,而且该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的抗菌功能超过国家抗菌标准。  相似文献   

7.
采用植物中药党参、板蓝根提取物水溶液与黏胶纺丝溶液共混,根据黏胶纤维湿法纺丝工艺纺制抗菌护肤黏胶纤维。并对抗菌护肤黏胶纤维的纵向形态、分子结构、结晶度、取向度、力学性能、有效成分以及由该纤维制成的混纺针织面料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普通黏胶纤维相比,抗菌护肤黏胶纤维的晶胞结构没有改变,结晶度略有提高,取向度略有降低,纤维纵向形态结构并无显著变化,纤维断裂强度略有增强,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抗菌护肤黏胶纤维的党参炔苷含量为0.976 8%,蛋白质含量为0.460 0%,而且该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的抗菌功能超过国家抗菌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纳米铜抗菌剂在纤维中分散性、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采用油酸对纳米球形铜抗菌剂进行包覆处理,并与聚酰胺6(PA6)基体共混挤出造粒制得抗菌防螨PA6切片,再经熔融单组分纺丝和熔融复合纺丝制得铜改性抗菌防螨PA6纤维。对铜抗菌剂的形貌结构和界面相容性,抗菌防螨PA6切片的热稳定性和可纺性以及纤维的铜含量、力学性能和抗菌防霉防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酸包覆球形铜抗菌剂的分散性较好,且与PA6基体相容性良好,抗菌防螨PA6切片的热稳定性、可纺性良好;铜改性抗菌防螨PA6纤维的颜色均匀性一致,纤维制成率高达88%,铜改性PA6拉伸变形丝的断裂伸长率为29.95%,断裂强度达到4.43 cN/dtex;洗涤50次前后铜改性抗菌防螨PA6纤维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其织物防霉等级达到0级,螨虫驱避率达到89%,抗菌防霉防螨性能高效耐久。  相似文献   

9.
选用黄柏提取物、艾蒿提取物和单宁酸对棉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制备具有抗菌、防螨功能的改性棉纤维,测试抗菌防螨棉纤维的纤维形态、力学性能、表面摩擦性能、抗菌性能、防螨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棉纤维相比,抗菌防螨改性棉纤维的断裂强度略微下降,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且纤维摩擦系数增大;改性棉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相似文献   

10.
将具有抗菌功能的苦参提取物水溶液和具有护肤功能的维生素E微胶囊添加到黏胶纺丝液中共混,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抗菌护肤黏胶纤维,并测试纤维的形态特征、结晶度、取向度、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和维生素E含量。结果表明,与普通黏胶纤维相比,抗菌护肤黏胶纤维横截面的锯齿状更加明显并且存在微胶囊颗粒,纵向表面粗糙且沟槽较深,结晶度降低,取向度无明显变化,断裂强度略有下降,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未水洗和水洗2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5.50%、99.12%、79.35%和95.00%、91.53%、80.43%,纤维中维生素E含量为69.15 mg/kg。  相似文献   

11.
文摘荟萃     
《针织工业》2012,(9):71
椰炭改性涤纶纤维性能分析对椰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外貌、组成、强伸性能、吸湿性能、弹性指标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椰炭改性涤纶纤维横截面近似为四叶形,纵向有明显的沟槽;红外光谱与普通涤纶纤维、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2.
将具有抗菌功能的淡竹叶提取物水溶液加入黏胶纺丝液中制备共混纺丝液,根据普通黏胶纤维的生产工艺,制备淡竹叶抗菌再生纤维素纤维,并测试其形态结构、力学性能、抗菌性等基本性能。结果表明,淡竹叶抗菌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形态结构与普通纯黏胶纤维相似,断裂强度略大于普通纯黏胶纤维,断裂伸长率与普通纯黏胶纤维相比差别不大,吸湿性增强,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4.8%,具有优异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13.
将具有抗菌止痒功效的复方植物中药提取物水溶液与黏胶纤维纺丝液共混纺丝,制备具有抗菌止痒功能的黏胶纤维,并对纤维的基本性能及抗菌止痒功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植物中药抗菌止痒黏胶纤维干态下的断裂强度为2.08 cN/dtex,比普通黏胶纤维略有降低;干态断裂伸长率为22.4%,比普通黏胶纤维增加9.2%;结晶度无显著变化。此外,抗菌止痒黏胶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98.78%,其提取液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为88.5%,无纺布斑贴试验结果为45 min后皮肤红值指数降低20%,而普通黏胶纤维无纺布的皮肤红值指数只降低13%,表明植物中药抗菌止痒黏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止痒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探讨椰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可纺性。对椰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外貌、组成、强伸性能、吸湿性能、弹性指标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椰炭改性涤纶纤维横截面近似为四叶形,纵向有明显的沟槽;红外光谱与普通涤纶纤维、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红外光谱峰形、峰位一致;干态、湿态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均低于普通涤纶纤维;断裂伸长率与普通涤纶纤维相当;回潮率和质量比电阻高于普通涤纶纤维。认为:应对椰炭改性涤纶纤维进行适当预处理并采取一定工艺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5.
探讨椰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可纺性.对椰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外貌、组成、强伸性能、吸湿性能、弹性指标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椰炭改性涤纶纤维横截面近似为四叶形,纵向有明显的沟槽;红外光谱与普通涤纶纤维、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红外光谱峰形、峰位一致;干态、湿态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均低于普通涤纶纤维;断裂伸长率与普通涤纶纤维相当;回潮率和质量比电阻高于普通涤纶纤维.认为:应对椰炭改性涤纶纤维进行适当预处理并采取一定工艺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6.
将生物质石墨烯聚乳酸母粒与聚乳酸切片混合纺丝,制备生物质石墨烯含量不同的改性聚乳酸纤维,详细介绍原料选择及所用设备、生物质石墨烯聚乳酸母粒的制备、改性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流程以及生产工艺参数,并测试纤维的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和远红外性能。结果表明,生物质石墨烯聚乳酸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性和远红外功能,可应用于远红外保健内衣、抗菌面料等纺织品领域。  相似文献   

17.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将生物质石墨烯浆料与黏胶原液共混纺丝,制备生物质石墨烯改性黏胶长丝,并对其横截面形态、红外光谱、力学性能、抗菌性能、远红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石墨烯添加量为2.5%时,纤维的干、湿断裂强度分别为1.85、0.90 cN/dtex,干断裂伸长率为22.33%,达到国家标准一等品要求;纤维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远红外辐射升温值为3.2℃,远红外发射率为0.89。生物质石墨烯改性黏胶长丝光滑舒适、柔软亲肤、绿色可降解,是纺织面料的优选原料。  相似文献   

18.
测试分析了竹浆纤维、莱赛尔纤维、莫代尔纤维和黏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竹浆纤维和黏胶纤维纵向有明显的沟槽,莫代尔纤维纵向沟槽较少,莱赛尔纤维纵向表面平滑无沟槽;4种纤维显示出纤维素Ⅱ晶型特征,与莱赛尔纤维相比,竹浆纤维、莫代尔纤维与黏胶纤维的结晶度较低;纤维红外谱图显示4种纤维的化学结构和基团大体相同;干态条件下竹浆纤维和黏胶纤维的断裂强度小于莱赛尔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湿态条件下4种纤维的断裂强度均有下降,断裂伸长率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19.
李昌垒  颜晶 《针织工业》2020,(11):18-20
制备锗矿石粉体分散体系,并加入纤维素纤维纺丝原液中,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锗纤维素纤维,并对纤维的形态结构、释放负离子性能和远红外性能、微量元素含量、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以六聚磷酸钠碱溶液为分散剂对锗矿石粉体的分散效果最好;锗纤维素纤维横截面呈锯齿状,纵向表面有沟槽,锗矿石粉体在纤维中分布均匀;锗纤维素纤维具有较高的激发空气负离子和远红外发射性能,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随着锗矿石粉体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将甜橙精油、薰衣草精油、桔子精油按照5.0∶1.5∶1.0混合后制成复合香味精油微胶囊,艾草提取物和白鲜皮提取物按质量比为3.0∶2.0制成20%水溶液,复合香味精油微胶囊添加量占纺丝液总体积2%,提取物水溶液按总的质量为纺丝液中甲纤质量的10%添加与黏胶纺丝液共混,采用湿法纺丝方法制备线密度为1.67 dtex、长度为38 mm的植物中药复合香味防螨黏胶纤维,并对其性能和功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植物中药复合香味防螨黏胶纤维的结晶度、力学性能均能满足后续纺纱织造对纤维的要求;功能纤维香味浓郁,经12次洗涤后,留香率为27.30%,螨虫驱避率为73.53%,该功能纤维在针织服装、针织床品等方面具有较大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