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向职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2008年毕业生需求计划中,未注明要求的专业其条件均为男性、博士学历、1人。1.经济作物研究所(5名)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棉花)、蔬菜遗传育种、蚕桑(家蚕育种)、园艺或生物化学(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棉花,硕士)。  相似文献   

2.
林木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遗传育种是研究森林遗传和林木良种选育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其因林木地理变异规律研究而萌芽,伴随着遗传学基本理论体系形成完成奠基,在不断推动遗传改良以满足人工林高效培育的良种急需中实现林木遗传育种现代理论和技术体系构建,并在进入21世纪之后开启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深入发展阶段。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创新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形成了一个适合树木生物学特点、遗传基础研究与育种创新应用紧密结合并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其中,基于轮回选择不断推进以选择、交配、遗传测定为核心的育种循环,完成更高轮次的基本群体、育种群体、选择群体和生产群体建设,是可持续遗传改良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或通过远缘杂交选育杂种优势突出的林木品种;或基于有性多倍体化开展多倍体育种,综合利用杂种优势和倍性优势,实现林木多目标性状改良;或采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分子育种技术,进一步改良已有林木品种或优异种质等。而林木良种生产仍然依赖传统的种子园制种和无性系制种,其中体胚发生技术实用化将是进一步实现种子繁殖树种遗传改良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推动林木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提高育种效率和效果,选育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逆性更强、适应性更广的林木良种并应用于生产,保证用更少的人工林面积生产更多的木材及林产品,以减少对天然林的依赖,林木遗传育种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激光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发展和成就,激光的种类、剂量及辐照处理方式对作物遗传育种的影响;以及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激光诱变遗传变异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赵茂林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林学专业,硕士期间师从我国著名林木遗传育种专家、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室的张培杲教授;博士期间又师从我国作物品种资源学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董玉琛院士.……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2,(3)
促进小麦遗传改进的高效诱变技术及其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大豆耐盐性研究与应用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肉牛主要生产性状的生化和分子遗传标记畜牧研究所无公害蔬莱诊断施肥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兴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昌平区土肥站北京山区荒溪分类、山洪泥石流危险区制图及灾害时预报系统研究北京市林业局中国气象科学院中尺度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  相似文献   

6.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领域取得进一步发展,在作物分子育种、种质资源、植物保护与病虫害防治、动物遗传育种、畜禽疾病防治、园艺科学、分子生物技术、耕作栽培与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新成果和新技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加快。本文对2017年中国在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国家级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克隆、牛羊等畜禽育种、口蹄疫和禽流感等疾病防治、番茄风味解析、遗传转化和DNA测序技术、机械化种植管理和加工、马铃薯加工技术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做一简要盘点。  相似文献   

7.
2000年的农业     
再过14年人们跨入了21世纪。到那时,农业发展情况将怎样?就农作物的种植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与现在大致一样。但由于计算机技术、遗传改进、生长调节剂和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农业将更加发展、更加进步。在过去的50年中,遗传改进每亩作物年产量增加了1.4蒲式耳,美国衣阿华大学的最近研究表明:人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作物产量仍能继续提高,特别是遗传工程和作物育种在农业上的应用将使产量提高得更快。新杂交品种或本世纪末所种植的各种作物将更能抗庄稼疾病,籽苗将更加充满活力而更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影响。农作物的抗生力  相似文献   

8.
TRIZ理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冰欣 《创新科技》2015,(12):45-46
本文详细分析了TRIZ理论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情况,分别从种质资源保存、作物遗传育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农业机械、生态农业等几个方面展开介绍,以期将TRIZ理论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中,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柳树是我国重要的乡土树种,具有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变异丰富、生长迅速、易于繁殖等特点,可作为园林景观、速生用材、生态防护、生物质能源、生物修复、柳编工艺等多功能树种。柳树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近年来,我国柳树研究发展迅速,通过常规育种选育了一大批良种和新品种,在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笔者从柳树的分类与分布、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重要性状评价、遗传改良、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对近60年来我国柳树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目前我国柳树遗传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柳树遗传育种工作的水平,也为其他木本植物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海渤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2):100-106
分子标记是随着遗传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基于DNA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主要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实践证明,分子标记技术为作物育种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必将在作物育种领域开拓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无融合生殖,是用作物种子进行无性繁殖的一种方法。据有关资料报导,无融合生殖体的利用将成为今后农作物良种培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无融合生殖体在一般栽培作物中自然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已在许多作物的野生种和近缘种中发现。本文简述了无融合生殖的鉴别和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将无融合生殖特性转移到主要栽培作物中,可进一步促进作物育种工作的发展,改变目前生产上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等生产杂种种子的传统方法。这样不仅可以简化育种程序,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正戴松恩(1907.1.6-1987.7.31)江苏常熟人,遗传育种学家。1931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36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1938年在中央农业实验所贵州工作站,开展玉米、烟草和油菜的育种工作。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秘书长、研究生院副院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13.
围绕中国马尾松遗传改良从20世纪50年代末的起步,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全面发展,到21世纪后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融入提升,较全面回顾了60多年3代人坚持不懈的科研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着重总结南京林业大学马尾松课题组牵头或参与的优良种源筛选、优树选择、母树林与种子园营建、无性系选育、材性遗传改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等相关研究工作,及其创新与引领性作用、对社会的贡献和遗传改良经验。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马尾松树种特点、现有研究基础及社会需求、结合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该树种的相关研究展望,认为未来该树种的遗传改良应围绕种质资源、多目标选育、家系与无性系林业需求、常规与现代生物技术融合等方面展开,同时需侧重抗松材线虫病、纸浆材、高产脂良种选育,将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融入常规育种等领域,从而使该树种的遗传改良推向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正"植物数量遗传学"研究团队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黄学辉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开发并利用基因组学、数量遗传学及计算生物学领域的最新技术手段,在作物群体遗传学分析、复杂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基因互作和调控网络构建,以及分子育种技术开发等领域为高产优质高抗作物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已在水稻、谷子、芝麻等作物的全基因组遗传变异鉴定、复杂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解析、杂种优势机理的分析和起源驯化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主要  相似文献   

15.
张天真教授是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作为该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力领导实验室的建设,并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成功组织申报了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学科。主编《作物育种学总论》等面向21世纪统编教材2部.参编多部。已累计培养硕士生25名,博士生16名。从事的棉花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领域整体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微卫星DNA作为遗传标记在动物遗传育种上研究进展,阐明了微卫星标记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对今后微卫星DNA标记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的历史表明,育种上的突破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飞跃。杂交玉米和高粱、矮秆水稻和小麦的育成和应用,都在世界范围内大幅度提高了作物产量。水稻本身蕴藏着巨大的产量潜力,从育种科学的角度来看,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正不同复杂性状间的耦合是分子设计育种的关键科学问题。作物的产量、品质等大都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由于受到一因多效和遗传连锁累赘的影响,使某些性状在不同材料和育种后代中协同变化,呈现耦合性相关。解析复杂性状间耦合的遗传调控网络,明确关键调控单元,对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大豆原产中国,是人类和动物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新体系的研究对于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的培  相似文献   

19.
剖析了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对育种科技与装备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分析了作物育种科技与装备发展的成效与趋势。当前中国作物育种科技与装备创新水平已步入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新阶段。但是锚定农业强国目标,中国作物育种科技与装备发展距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赋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还有较大差距,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前沿育种核心技术研发、先进适用的育种装备研制、种业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弱项。提出应从加快构建中国式新型育种创新体系、推动种质资源开放共享和保护利用、攻克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加强育种装备研发与应用创新、开展育种创新政策试验等5个维度,全方位推动育种科技与装备创新发展,切实筑牢农业强国建设的根基。  相似文献   

20.
 2015 年世界农业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在多个领域中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为追踪农业科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展现农业科学取得的杰出成就,本文回顾2015 年植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育种与动物医学、植物保护与病虫防治、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农业考古等农业科学领域取得的部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