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新型护理管理模式 防范护理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正确识别现有与潜在的护理风险,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正确识别现有与潜在的护理风险,加强护士素质教育与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结果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015%下降至0.002 8%,住院患者满意率保持在96.0%以上。结论利用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培养护士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减少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培训。3、提高护士业务素质。4、加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关系。结果住院病人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护理差错发生率由原来2.2%下降至1.2%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PDCA循环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莉 《黑龙江医药》2011,24(1):159-160
目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了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通过P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D实施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规定,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C建立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的严密监控系统;A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住院病人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护理差错事故由原来的0.03%降为零。结论: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有效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预防护理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综合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诸多隐患因素,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方法将护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应用到外科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护士护理安全文化意识,及时识别护理安全隐患,健全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结果严抓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文化教育,排除隐患,严格护理核心制度的实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零,护理投诉率为零,护理缺陷发生率由2009年的0.8%明显下降至2011年的0.5%。结论合理应用护理安全文化,有助于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满意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5.
浅谈如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预防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方法建立建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加强护士岗位技能及业务能力培训,强化“三基三严”;规范护理物品、仪器及药品的应用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执行护理工作流程时更加科学、规范。结论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有利于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利  涂素华  何利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84-3785
目的:探讨护士记事本在临床护理细节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护士记事本加强临床细节护理,护理缺陷发生率,病人对护理工作总体的满意度,以及应用护士记事本后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问卷调查显示:100%的护士认为增加了工作的计划性与预见性,可减少工作中的护理缺陷,能提高护理工作细节,增加护理安全:100%的护士长认为通过护士记事本能提高护理管理能力;92%护士认为增加了护士之间的团结与协助.结论:护士记事本增加护士工作的计划性与预见性.增加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彭懿 《中国医药科学》2012,(14):149-150
目的分析手术室相关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为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风险意识,减少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科内护理质量及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在手术室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院新生儿病区是一个无陪护病区,采取24h护士全程护理,收治出生后28d内的患儿。针对新生儿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时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方法,通过总结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加强组织与管理,执行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结果各项护理制度得到落实,避免了工作中差错失误,有效控制护理缺陷及减少了护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重视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林丽勤  叶稚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67-1467
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避免护理缺陷及事故的发生.现谈谈作者近20年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手术室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强化安全观念,加强安全教育,分析手术室的常见风险因素,并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制订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建立护理差错主动报告制度,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和防范意识。结果手术室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后,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率均得到了降低,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降低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能力,保证了手术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强PDCA循环管理以提高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骨科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分析骨科护理工作中易导致安全隐患的行为及骨科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点,并制定单病种的护理操作流程及相关管理制度。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专注于个别事件,质量控制对过程结果的检验,事后检查有错误,侧重于对责任人的处罚,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安全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缺陷、投诉情况、患者满意度及骨科专科护理期间发生安全风险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显著提高骨科患者安全管理成效,确保患者住院安全,同时,可起到减少护理缺陷、投诉和医疗纠纷,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李媛媛 《肿瘤药学》2011,(6):557-559
目的观察基于风险管理策略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应用与评价。方法根据我院乳腺癌化疗患者住院时间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护理方案,观察组根据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早期分析、预防并设计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化疗相关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1.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投诉情况以及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风险管理策略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王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58-159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98例(127指)断指再植的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包括心理护理、环境要求、药物治疗、对症处理、严密观察血液循环、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成活率为96.06%。结论:再植成功的关键取决于高超的显微外科手术,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指血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及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促进早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黄盈碧  梅慧红  徐洁  杨孝军 《中国药房》2013,(46):4392-4394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静脉化疗及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妇科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妇科肿瘤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静脉化疗及腹腔热灌注治疗的患者行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并与2011年1月-2011年12月同一病区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前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文书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1例(3.3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6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化疗基础知识知晓率、并发症预防知晓率、生活方式管理知晓率、化疗不良反应知晓率、心理疏导知晓率、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静脉化疗及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妇科肿瘤的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异位妊娠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并探讨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78例发放调查问卷并对交谈方式进行术前心理状况评估,针对患者出现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并应用医院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测定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78例患者中有94.8%(74/78)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84.6%(66/78)患者有紧张、恐惧心理,20.5%(16/78)患者出现孤独心理,需进行护理干预;术前焦虑评分为(11.5±4.1)分,抑郁评分为(10.5±4.3)分;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评分为(6.6±3.9)分,抑郁评分为(6.4±3.3)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分析表明大多数患者术前存在心理问题,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认知程度和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引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及护理质量.方法 全院通过动员、培训、示范、推广,以互助组互助形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落实"五常法"管理,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士行为,并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结果 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助推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86.9%上升至96.0%.结论 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真正实现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魏芳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39-140,14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血液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风险管理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6%,显著低于对照组为50.0%(P〈0.05);风险管理组的满意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6%(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贯穿在患者住院期间,能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今后临床研究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精神科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男女两个试点病区实行小组责任制护理,在实施前及实施一年后各抽取120例患者(男女各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比较,并于实施后调查医生、护士对小组责任制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一年后,2个试点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或P< 0.01),护士总满意率为93.2%,医生总满意率为95.8%.结论 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能密切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精神康复,有效提高了护士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树立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该院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护理文书、护理操作、病房管理质量考评方面明显改善(P〈0.05),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自身对工作的满意情况明显提高(P〈0.05).结论 实施护理层级管理能够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