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碳纤维长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确定碳纤维混凝土(CFRC)中纤维的最佳长度.基于试验研究了四种不同长度的碳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效果,得到不同长度碳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曲线,不同碳纤维长度的试块的荷载与变形曲线;在加载过程中,不同碳纤维长度试块的横向应变和纵向应变的比值随荷载的变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抗压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纤维长度为10mm时,其提高较为明显,并且长度为10mm的纤维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脆性破坏,当长度超过30mm时,纤维对混凝土的变形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硅灰对碳纤维导电混凝土电阻率和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硅灰来改变用于融雪化冰的碳纤维导电混凝土的性能,通过体现显微镜对纤维的分散性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电阻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分析,可以发现,硅灰能有效降低碳纤维导电混凝土的电阻率,适当提高导电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故可有效降低碳纤维导电混凝土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碳纤维解决塑料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缺陷与不足,并根据预应力碳纤维增强塑料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特点,对粘结长度内碳纤维增强塑料应变的分布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碳纤维应变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砂胶比、水灰比、纤维掺量和分散剂掺量对碳纤维水泥砂浆的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砂浆的电阻率和抗压强度除了受到纤维掺量的直接影响外,还受到与基体相关的另三个因素显著作用,其中水灰比是主要因素,其次是分散剂掺量、砂胶比、纤维掺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碳纤维掺量、长度对水泥净浆电阻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功能材料替代碳纤维水泥净浆电阻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水泥净浆的电阻率下降,并存在导电渗流现象,渗流阈值在1.0%左右;碳纤维掺量一定时,在3~9mm范围内水泥净浆的电阻率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功能材料(石墨、炭黑)分别替代10%、25%、40%、50%和60%时,电阻率呈现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石墨最优替代比例在40%左右,石墨和炭黑在25%到40%之间,炭黑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短碳纤维乱向分布增强混凝土(CFRC)抗拉强度的一种预测模型,并对其影响因素作出了分析,以期在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研究和工程运用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选取直径为20 mm和25 mm直螺纹套筒钢筋各15对,分三组研究有效连接长度对套筒钢筋力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技术规程中关于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的规定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工程现场进行质量监督与监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CFRC机敏混凝土中碳纤维的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硅灰等分散剂对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中碳纤维分散性的影响。由分离出来的碳纤维质量变动系数和试件电阻率变动系数来评价碳纤维在CFRC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在各种CMC掺量下,硅灰均能显著改善碳纤维的分散性。随着CMC掺量的增加,碳纤维的分散性提高。当CMC掺量为0.8%、硅灰掺量为15%时,CMC和硅灰的共同作用使碳纤维质量变动系数最小,此时碳纤维在水泥基体中分散性最佳,且当CMC掺量为0.8%时,CFRC的电阻率变动系数也最小。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布加固钢结构有效粘结长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由于腐蚀、疲劳和机械损伤,在役的钢结构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损伤.为了弥补传统钢结构加固方法的缺点,寻求高效的钢结构加固方法迫在眉睫.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具有优异的性能,在钢结构的损伤部位粘贴FRP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到目前国内外(尤其是国内)对粘贴FRP加固损伤钢结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涉足甚少.本文对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损伤钢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碳纤维布与钢结构之间的粘结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测量和分析,最后得出了碳纤维布加固钢结构时的有效粘结长度.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的玄武岩残积土具有结构性强、孔隙比大、塑性指数高等不良工程特征,其原位地基承载力较高,但遇水后强度降幅较大。依托在建的贵州省毕节一威宁高速公路工程,运用现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手段,测试了玄武岩残积土的电阻率和工程特性指标,讨论了以玄武岩残积土电学特性评价其工程特性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对比现场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实测结果,证实了以玄武岩残积土的电阻率评价其工程特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四电极法,研究了PVA可再分散性乳胶粉对混凝土电阻率和抗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VA可再分散性乳胶粉对混凝土的电阻率和抗渗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随着乳胶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电阻率增加,抗渗性能提高,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当乳胶粉掺量为3%时,强度下降非常明显。综合考虑,1%~1.5%为PVA可再分散性乳胶粉在高阻抗高抗渗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12.
林锋 《重庆建筑》2010,9(11):26-28
通过对14个试件的试验研究,测定BFRP箍筋的抗剪性能,确定锚固长度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从而得出BFRP箍筋抗剪强度和锚固长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碳纳米管、钢纤维、碳纳米管+钢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碳纳米管和钢纤维均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单掺钢纤维较单掺碳纳米管对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提升效果更大;混掺碳纳米管与钢纤维混凝土的韧性和延性较单掺钢纤维混凝土得到再次提升;复掺1%钢纤维+0.30%碳纳米管对混凝土性能的增强效果最显...  相似文献   

14.
为利用电阻率特征反演酸污染原状黄土的强度指标特性,以评价不同程度污染黄土场地的工程性能。以蒸馏水为基液制备了不同污染状态的黄土试样,通过二相电阻率法测试了盐酸、硝酸和硫酸污染黄土的电阻率特征,并采用直剪试验得到了污染黄土的抗剪强度变化规律,进一步联系了电阻率与抗剪强度指标间的定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酸污染原状黄土的剪应力■剪应变曲线总体呈现应变硬化型变化;随着盐酸和硝酸污染浓度的增加,污染土抗剪强度弱化,电阻率减小;随硫酸污染浓度的增加,污染土抗剪强度增加,电阻率增加。同时,以污染浓度为中间变量进行关联,发现抗剪强度与电阻率呈较好的正相关性。建立酸污染土电阻率及黏聚力和污染浓度的模型关系,可以较好地表征3个参数的正相关关系。最终在硬化型曲线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酸污染溶液浓度影响的剪应力■剪应变曲线预测公式,并通过对抗剪强度黏聚力指标及电阻率参数的分析,初步建议了利用电阻率特征评价原状黄土受酸污染程度的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硅粉水泥石中微孔孔径分布及其对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X射线小角度散射(SAXS)技术,对硅粉水泥石中微孔孔径分布(孔半径小于50nm)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讨论了孔径分布对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所测硅粉水泥石的孔径均呈多峰分布,其平均孔半径约在4.5~9.0nm,最可几孔半径约在4.0~6.5nm;硅粉含量、水灰比对孔径分布有显著影响,随着硅粉含量的增加以及水灰比的减小,孔径分布向小孔方向移动;孔径分布与抗压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孔径分布(孔半径小于50nm)与抗折强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不同水泥净浆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及相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研究表明,在相同水灰比条件下,高标号水泥净浆电阻率先低于低标号水泥净浆电阻率,而后迅速高出.采用幂函数回归建立了同种水泥1 d电阻率与水灰比的关系.建立了水泥净浆立方体2 d抗压强度与水泥净浆1 d电阻率的线性关系,建立了7,28 d抗压强度与水泥净浆1 d电阻率的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电阻率法研究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进一步开发利用矿物掺合料潜在的水化活性一直受到关注。有文献表明:水泥浆体的早期水化与其电阻率有着一定的关系.但用电阻率法对水泥浆体早期水化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掺矿物掺合料浆体的水化过程,并采用一种新型仪器——非接触式电阻率测量仪。试验还通过强度测试和XRD作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电阻率曲线不仅表现了掺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浆体的水化过程,也表现了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活性的大小。强度试验和XRD对矿物掺合料的活性作了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18.
土的电阻率理论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的电阻率相关参数与土的工程力学指标紧密相连,并可反映土的一些特殊性质,如污染特征、可液化性等。本文详细介绍土的电阻率理论及其研究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土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对土电阻率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探讨了土的电阻率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质量验收和结构性能评定中,往往需要确定结构实体中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混凝土强度一般采用抽样检测,根据样本数据得到结构实体中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回弹法等无损检测技术规程中一般都以样本均值减1.645倍样本标准差得到的值作为结构实体中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由于未考虑抽样检测必然存在的置信度的问题,这样的推定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考虑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规律,采用非中心t概率分布函数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这种推定方法与设计规范、验收规范和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得到的推定值可作为工程质量验收和结构性能评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