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传统温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控制精度,设计一个基于PLC的智能化换热机组PID模糊系统。首先,对PID模糊控制和smith预估控制原理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再对智能化换热机组进行整体结构设计,重点对温度控制进行设计;之后分别对该系统的PLC结构、系统硬件部分以及软件部分进行具体设计。最后,为验证设计的系统是否可行,将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各参数设置后进行系统机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效果较好,温度控制准确度有所提高,具备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温度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集热管热损测试系统温度控制过程的物理模型,推导出集热管温控系统的传递函数表达式,得知集热管热损测试系统为非线性系统。针对集热管热损测试系统的非线性,研究了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阐述该算法原理,设计控制器相关参数,结合集热管热损测试系统对该算法和常规PID算法进行系统性能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设计的测试系统温度控制过程响应速度更快,控制精度达到±0.5℃,适用于相关温度控制场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压油泵测试回路的油温控制问题,以混水阀为核心搭建温度控制系统,推导建立了温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将PID算法和模糊控制技术结合,设计控制算法,采用MATLAB/Simulink对温度控制器实施仿真验证。研制了高压油泵测试台温控系统并进行一系列温度控制实际工况实验,对PID参数进行在线调整,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表明该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高精度和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石油闭口闪点仪的工作原理以及为实现仪器的功能而采偶闪点检测、四线法的温度测量和采用模糊控制技术来进行温度的控制等.样机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样机满足石油产品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于某型战斗机发动机温度控制电路的智能测试系统的研制过程, 重点介绍该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设计思想。可以为其它类似测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零偏稳定性指标,确保惯性导航系统定位定向精度,需要石英挠性加速度计长期工作在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内,相应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尤为关键;针对某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对温度控制精度指标的实际需求,首先设计了以DSP为核心控制器的温度控制硬件电路;同时以加速度计组件为控制对象,建立温控模型,采用PWM波控制策略及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利用MATLAB仿真工具获得较优的控制参数;在DSP中开发了温度控制程序,并进行参数整定、指标测试,最终使加速度计工作环境温度稳定在55±0.2 ℃范围内;通过实际应用验证表明,该方法针对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工程应用特点,实现的温度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能够为惯性导航系统的高精度使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石油井架结构无线应变传感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石油井架结构测试中普遍采用传统应变电测法,针对这种方法在测试中存在的问题,以CC1110无线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种用于石油井架结构检测的无线应变传感器.重点介绍了无线应变传感器的组成、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以及对所研制的无线应变传感器进行的标定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无线应变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体积小、功耗低、传输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合在井场测试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ADN8831的高性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光电领域中,有许多无源光器件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很高,基于这一点设计了一个高性能、高精度的温度控制系统。介绍了温度控制原理,讨论了基于ADN8831的温度控制电路的设计,通过试验对所设计的温度控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完全符合光电领域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智能发动机温控电路测试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于某型战斗机发动机温度控制电路的智能测试系统的研制过程,重点介绍该测试 软、硬件结构和设计思想。可以为其它类似测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说到温度控制人们很自然想到空调和冰箱的温度控制,那种控制的特点是间歇式控制。在日常生活经常需要连续恒温控制,这对于温度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里专门为其设计了一套恒温控制系统。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配以控制简单、运行可靠的双向二极管、双向可控硅、固态继电器作为驱动部件。并采用新型的接近开关和温度传感器作为系统的检测部件,检测精度高,为系统提供准确的反馈信号。人机对话采用简易的小键盘、单色数码管和蜂鸣器让系统的操作方便、人性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机舱消防应急救援模拟训练系统中的训练环境控制问题,设计一种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多点温度烟雾测控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模拟系统中消防环境(如烟雾、温度等)的实时测量和控制,为更精确地对训练环境进行控制,将基于算术平均值与分批估计的数据融合方法与PID控制算法相结合,从而提高温度、烟雾采集的精度,改善因传感器失效引起的误差等问题。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详细分析了系统的硬件结构电路,讨论了环境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以及消除这种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介绍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加温系统。该系统硬件上以MCS-51系列STC89C52芯片为核心,利用Pt100电阻结合桥式电路和仪用放大电路对温度进行高精度感知作为系统输入信息,加温电路为多分枝自组织电路;通过构建模糊自组织模式的控制算法,系统将温度感知信息经智能控制算法分析处理后,选择加温电路的构成方式,实现对物体加温精度和速度优化的智能控制。研制系统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这样的系统可获得高的温度控制精度,也能优化加热速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程实际应用中,PLC多模拟量测量系统在干扰和设备温度漂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测试的不准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回归数学模型的PLC模拟量标定方法.根据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推导了适合于PLC标定的具体计算过程,并给出了具体应用实例.实验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的拟合精度优于拉格朗日线性插值法,而且基于最小二乘法的PLC模拟量标定精度很高,从而保障了后续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一种以自调整模糊控制算法为核心的液体温度双模态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两种控制模式,能够对液体温度进行高精度的实时控制,通过软件的参数设定,可以按既定的控制曲线实现匀速降温、升温和恒温等多种温度控制要求。根据不同的控温阶段,采取不同的控温模式:在控温精度要求低的阶段,采用开关控制模式,以节省控制时间;在控温精度要求高的阶段,采用自调整模糊控制模式,以得到很高的控制精度。应用本系统构建高精度的测试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光栅传感网络的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分布式光栅传感网络中由于制作工艺和预应力等因素导致的中心波长不匹配问题,设计了基于半导体制冷器(TEC)的温度控制系统,提高了解调系统的解调范围和精度。基于ARM+LTCl923+高精度DA的系统构架实现了同时对多路TEC温度的精确控制,达到了调节分布式光栅传感网络中作为参考的每路光纤Bragg光栅(FBG)中心波长的目的,使得各参考光栅与其相应的传感光栅中心波长得以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重复性良好,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有较高的调控精度。  相似文献   

17.
刘燕  周耿烈  夏建全 《测控技术》2006,25(10):37-40
以羰基合成模式评价装置的温度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加热系统存在的惯性、纯延迟、非线性、热耦合等特性,提出将模糊控制、PID控制及纯滞后控制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加热系统的模糊自整定PID参数的Smith预估控制策略,以实现温度的高精度控制.并运用MATLAB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自适应能力、控制品质和鲁棒性明显优于常规Smith预估控制.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隧道风速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基于鉴相技术的超声波隧道风速测量方法,建立了风速测量模型。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时差法电路复杂、信号处理较难的缺点,实现了隧道风速的高精度实时检测。测量系统采用一个传感器连续发射,两对传感器同时接收的结构实现不同风速段的测量,在保证测量范围的同时提高了低风速段的测量精度。系统以单片机ATMEGA128为核心,采用CPLD进行高精度数字鉴相,提高了处理精度;利用温度补偿技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该系统测量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当前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技术的气体分析仪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干扰源,这些干扰源对检测精度影响的轻重程度各有不同,其中,红外池中,温度的稳定性对气体的吸收影响大,此外,对于特定的吸收气体,恒温点同样重要。设计了一种基于增量式PID算法的高精度温控系统,选择对气体吸收影响最小的恒温点,并控温范围为±0.1℃,相比现有同类温控系统,精度提高近10倍。通过试验比较不控温情况下的结果和应用在本恒温系统中的测试结果表明:高精度恒温系统下,NDIR气体分析仪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改善。该成果将直接应用到国家"十二·五"计划项目中。  相似文献   

20.
根据GB214-2003库仑滴定法原理设计的自动测硫仪,是以MC68H908GP32单片机为核心的高精度仪表,其片内的Flash程序存储器,使编程方便快捷。系统正常操作监视模块和合理的抗干扰设计保证了仪器的可靠性。通过选用高精度压频转换单片集成电路AD652、自动控制电解滴定终点和含硫量线性校正编程技巧,提高了煤中含量测量精度。温度控制采用了控制算法使控温更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