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肝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是非常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断流术和分流术是外科治疗该综合征出血的主要手段。断流手术的要义是彻底。门静脉高压症时,门静脉系统处在淤血、水肿的环境,这样的状态下实施断流手术,组织可能粘连再生,沟通门体静脉循环之间的联系,形成再出血的组织基础。为此,笔者对6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骨骼化断流加壁内断流"术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症,后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治疗目的。但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内镜治疗、断流术还是分流术,都不能完全解决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虽然肝移植是最佳治疗手段,由于供肝、医疗条件等所限,断流术仍是我国比较可靠的防止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段,而对于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以及术式选择等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及术后再出血的序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消化道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内科治疗仅部分病例可以暂时控制出血。外科施行分流、断流手术长期以来一直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并发展出多种术式。尽管如此 ,目前所施行的各种手术均有一定的再出血率。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各种手术术式和各家的报告不一 ,大约在 10 %左右。术后再出血一旦发生往往可反复发作 ,处理十分棘手。因此 ,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处理已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 ,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病因是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和肝癌是肝硬化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外科医生一直是走在前列的。据文献记载,分流术的概念诞生于1877年,断流术甚至可追溯到1857年,在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内科治疗方法出现和成熟之前一直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虽然肝移植术是一种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是由于供体短缺、手术风险高、经济负担重等原因,最终接受肝移植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仍有大量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需要接受分流或断流等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5.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内科治疗仅部分病例可以暂时控制出血 ,外科施行分流、断流手术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并发展出多种术式供临床医师选择。近年来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TIPS)的迅速发展和肝移植效果的明显改善 ,分流、断流手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正受到挑战。但到目前为止 ,分流和断流手术仍然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到目前为止 ,无论分流还是断流手术尚无一种理想的术式既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出血 ,降低病死率 ,又能…  相似文献   

6.
门奇断流并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奇断流并食管下段横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以来施行门奇断流并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 18例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择期手术 6例 ,急诊手术 12例 ,无手术死亡。术后均获随访 ,死亡 3例 ,肝癌 1例 ,肝性脑病 2例 ,无继续出血病例。结论 门奇断流并食管下段横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之一 ,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概念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方法可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两大类 ,在同一术野中既作分流术 ,又作断流术 ,称为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这主要是我国学者提倡的一种术式。当前 ,该术式正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成为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一个研究热点。2 在研究联合手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时 ,首先要了解断流术和分流术的优、缺点2 .1 断流术又称门奇断流术 ,是手术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 ,以达到预防和止住门静脉高压症所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断流术以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疗效最为满意 ,其他手术由于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方法,而传统的分流术和断流术各有利弊,因此推荐结合断流和分流的联合手术。本文介绍并分析了Warren手术这一经典联合术式的手术方法及其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应重视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是常见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建国后,我国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经历了从“以分流术为主”到“断、分流术并存,断流术占主导地位”的转变。这一点与国外情况差异较大。国外目前仍以分流手术为主,终末期则行肝移植。究其原因,可能与两者肝硬化病因不同有关。近年来,关于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临床研究较活跃,特别是在我国肝移植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又出现了一些新趋势。一、断流术目前国内断流术以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主。杨镇报道贲门周围血管…  相似文献   

10.
吴志勇  陈炜 《消化外科》2013,(11):814-819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其伴随腹部疾病的外科治疗仍是当前的医学难题之一。为了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术前必须对肝脏储备功能、门静脉高压症程度以及伴随腹部疾病,如胆道结石、胃肠道肿瘤、肝癌及腹壁癌等进行准确评估。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选择必须依据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各种门体静脉分流术、断流术和分流+断流的联合手术均有各自明确的适应证。在治疗伴随腹部疾病时,需兼顾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只有掌握了手术原则、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顺序、分期手术适应证以及术中关键技术等基本原理,才能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术式,并尽可能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为13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由于术中出血难以控制而中转开腹,12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50~270min,平均(195.9±24.4)min;术中出血量150—1000ml。平均(346.1±112.2)ml;术后住院5—9d,平均(6.3±0.6)d。2例由于术后腹腔出血行二次手术,1例术后腹腔出血非手术治疗。术后发生胰漏1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3—18个月,均无近期消化道再出血。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确定等优点。术前认真选择患者,固定手术组人员,根据术者经验灵活处理各种情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选取65例2013-06-2015-06间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腔镜组36例采用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术,开腹组29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65例均成功手术。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Portal systemic shun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bleeding oesophageal varices in non-alcoholic patients is thought to have a better outcome than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portal hypertension.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wenty-five non-alcoholic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portal systemic shun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bleeding oesophageal varices, the perioperative and long term mortality was found to be unacceptably high. Therefore, an analysis was made to define the factors which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high mortality.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sence of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 patient's demise: presence of active liver disease at the time of surgery, previous abdominal surger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hunting as an emergency in order to stop bleed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patients having one or more of these risk factors, currently available non-operative means of treating bleeding oesophageal varices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1月初至2016年11月末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施行腹腔镜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患者有21例(LS组),其中包括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11例患者。并随机选取我院同期门脉高压症实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OS组),其中包括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对比。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以(±s)表示,两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结果 LS组在手术时间方面较OS组长(P0.05),LS组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拔除胃管及引流管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术中出血量较OS组短、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时间为1~4个月,均生活良好。结论腹腔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无需扩大腹壁切口,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丰富的经验与娴熟的手术操作技术是该类手术成功的关键,随着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此种微创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Adult-to-adul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 has become an established treatment option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small-for-size graft syndrome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affecting transplant outcomes. Excessive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overperfusion have been shown to play a causative role in this graft injury. Recently, portal hypertension per se has been considered detrimental to graft function, and thus to be avoided for successful outcomes after LDLT. We constructed a mesorenal shunt with anastomosis of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and left renal vein in the case of an LDLT recipient who showed high portal vein pressure after graft reperfusion.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is close to the left renal vein, and the anastomosis was obtained with relative ease. The shunt was effective in decreasing portal vein pressure, and postoperative graft function was satisfactory. This new method represents an option for attenuating portal hypertension when elevated portal vein pressure is observed in adult LDLT after graft reperfus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共手术治疗的28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腹腔镜下先行脾动脉主干结扎、然后再行肝癌的切除,其中局部不规则切除19例、左肝外叶切除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及随访结果进行。结果2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时间(102±40)min,术中出血量(71.07±79.41)mL,术后平均住院日(6.93±2.90)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无脾脓肿及肝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有5例腹水、2例胸腔积液、1例胆瘘、1例肺炎,均经非手术治疗后好转出院。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术后1周恢复正常,至术后12个月仍维持在正常范围。截至2021年2月,门诊及电话随访12~36月,肝脏肿瘤再发3例次行射频消融治疗,多发肝内外转移死亡1例,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失访1例。结论腹腔镜下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术治疗肝功能相对较差的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已从单一学科经验式诊疗模式转变为目前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诊疗模式。其外科治疗将与药物、消化内镜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以及肝移植治疗共同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在MDT诊疗模式下,重新审视与定位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地位非常必要。外科医师应直视门静脉高压症所面临的问题,注重发展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努力推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与微创化。应努力规范外科手术适应证,甄别最适合行外科手术的病人,掌握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最大程度优化诊疗方案,使病人临床获益最大化。我国学者应在正确认识与推动门静脉高压外科治疗的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开展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指南与共识,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腹腔镜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巨脾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33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s)表示,行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蠕动时间、引流量和住院时长方面均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时较开腹组长(P<0.05);(2)腹腔镜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24.2%vs.54.5%),P<0.05;(3)腹腔镜组术后2周肝功能改善且优于开腹组(P<0.05);(4)术后2周两组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直径、流速及流量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史)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施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0min,术中平均出血340ml,平均住院12d,术后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PH)非常罕见,其特点是有门静脉高压,但没有肝硬化,有门静脉小分支堵塞或狭窄,却没有肝静脉和门静脉主干的堵塞。该疾病尚有其它命名,如: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非肝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等。IPH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上IPH以脾功能亢进、胃食管静脉曲张为主,而少有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诊疗上尚有不少争议,目前IPH的诊断为排除性诊断,治疗上多参考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指南。IPH预后资料不多,目前认为较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者预后更佳,只有少数患者进展至肝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