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惠尔血)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用rhG-CSF治疗10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Ⅳ度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小于1.9×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小于0.9×109/L时开始用rhG-CSF150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等白细胞回升5.0×109/L以上或ANC大于2.5×109/L时停药.结果rhG-CSF能使化疗后Ⅳ度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回升至正常范围,平均时间为6.8天,感染发生率为60%(6/10).结论rhG-CSF可有效治疗化疗所致的Ⅳ度白细胞减少症,减少感染机会,有利于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格拉诺赛特(rhG-CSF)的不同用法对卵巢癌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43例的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共66疗程)不用rhG-CSF;B组(共57疗程)为白细胞计数<2.0×109/L时给予rhG-CSF,C组(共73疗程)自化疗结束后48小时起给予rhG-CSF,剂量均为50μg/日,皮下注射。结果:C组白细胞最低值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A和B组,分别为白细胞计数10日;中性粒细胞计数11日(P<0.01),平均最低值分别为3.01×109/L和0.986×109/L。B和C组rhG-CSF的作用并不随年龄、体重和化疗次数而改变。结论:rhG-CSF可以维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早期应用G-CSF可能会增大化疗剂量或缩短化疗间歇时间,从而提高化疗强度。  相似文献   

3.
Tian H  Zhou SY 《癌症》2002,21(8):896-899
背景与目的:总结广东省干细胞多中心研究协作组自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间55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的资料,对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用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动员及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全部病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4例,其他4例)采用化疗+重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格拉诺赛特)联合动员方案,其中白血病患者主要采用EA方案,恶性淋巴瘤患者主要采用以CTX为主的方案。rhG-CSF用量为250μg/d,WBC升至>4×109/L后,连续1~2天采集PBSC。移植后+3天开始使用rhG-CSF250μg/d,并观察造血重建情况。结果:动员所需的时间即自化疗开始至采集的平均时间为(18.08±3.63)天,rhG-CSF平均应用剂量为4.15μg·(kg·d)-1,应用时间平均7.12天。55例患者平均采集1.38次,采集到的MNC细胞数为(4.09±1.69)×109/kg,CD34+细胞平均值为8.5×106/kg,CFU-GM平均为(6.1±5.8)×105/kg。WBC恢复至>1.0×109/L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的中位天数分别为10天和10.5天,全部移植患者均获满意的造血重建。结论:我们采用的EA和以CTX为主的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单一剂量rh  相似文献   

4.
汪晓洁  寿涛  胡静 《中国癌症杂志》2015,25(10):823-827
背景与目的:肿瘤化疗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骨髓抑制,其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最为常见。骨髓抑制不但使化疗药物的剂量提高受到限制,而且影响了化疗的正常进行。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不仅具有刺激粒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也有促进粒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的能力,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具有明显疗效。本研究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接受化疗后预防性应用低、中、高3种不同剂量的rhG-CSF升白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该药合理的应用策略。方法:126例经病理证实为晚期NSCLC化疗的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B、C共3组。3组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 h给予rhG-CSF。其中A组(低剂量):rhG-CSF300 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1天;B组(中剂量):rhG-CSF 300 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2天;C组(高剂量):rhG-CSF 300 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3天。观察患者用药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以及rhG-CSF的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中、高剂量rhG-CSF可以使近60%的患者白细胞高于4.0×109个/L;对于Ⅲ级白细胞减少的患者,低剂量组白细胞水平回升天数更长,高剂量组白细胞回升天数明显缩短,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情况来看,化疗后加用高剂量rhG-CSF可以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平均水平,能明显缩短化疗引起中性粒细胞低下的持续时间。126 例患者中感染发生率为4.76%,其中低剂量组为9.52%,中剂量组为4.76%。rhG-CSF引起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耐受。结论: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不同剂量rhG-CSF 均可促进化疗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恢复,降低感染发生率。在相同化疗剂量下选用高剂量的rhG-CSF可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快速上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国产G-CSF治疗门诊化疗患者的白细胞减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rhG-CSF(国产瑞白)治疗门诊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52例患者,均为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肿瘤。在化疗后白细胞计数<2.9×109/L时给予rhG-CSF(国产瑞白)10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5天。结果:rhG-CSF(国产瑞白)100μg,每日1次,连续5天。治疗后可明显增加门诊患者化疗后的白细胞计数,使化疗按期完成,不同原发肿瘤、转移部位、既往是否化疗以及不同化疗方案之间均无显著差别。结论:rhG-CSF(国产瑞白)10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用5天是门诊化疗患者有价值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国产rhG-CSF(特尔津)以按白细胞下降程度逐级递增给药法对癌症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以探讨其新的给药方法。方法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者根据骨髓毒性分度每日皮下注射特尔津,Ⅰ度75μg;Ⅱ度75~150μg;Ⅲ度150~225μg;Ⅳ度225~300μg。白细胞回升至≥4.0×109/L停药。结果共治疗66例,显效58例(87.9%),有效8例(12.1%),总有效率100%。治疗前白细胞平均2.53×109/L,治疗后平均9.08×109/L(P<0.01)。中性粒细胞治疗前平均1.55×109/L,治疗后平均7.15×109/L(P<0.01)。白细胞升至≥4.0×109/L所需剂量、天数分别平均为:Ⅰ度:95.45μg/例,1.18d;Ⅱ度:196.88μg/例,1.69d;Ⅲ度:693.75μg/例,5.25d;Ⅳ度:975.0μg/例,5.50d。结论国产rhG-CSF每日较适合的剂量为随白细胞减少程度的加重而逐级递增用量的给药方法,对癌症患者多种方案化疗后不同程度白细胞减少均有较好疗效,副作用甚少;所需剂量不大,疗程较短,费用远较进口产品低,该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低剂量格拉诺赛特预防消化系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格拉诺赛特(GranocyterhG-CSF)高低剂量预防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观察效果.方法用药参照原来白细胞下降的程度,在化疗后48小时先给予格拉诺赛特,待白细胞正常用量减半,停药设对照周期观察.30例消化系癌在第一周期化疗后,白细胞<4.0×109/L时,对照给格拉诺赛特治疗用药升白,作为对照周期.于第二周期化疗结束后48小时预防给药,每日皮下注射格拉诺赛特100μg,用3~5日后,当白细胞升至>10.0×109/L,剂量减半,再用5~7日,总用药10日.结果30例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食管癌1例,胃癌12例,肠癌9例,肝癌3例,胰腺癌5例.全部30例,总有效率100%(有效率100%,无效率0).全组只有1例用药第2天出现不良作用.结论参照对第一周期化疗的患者白细胞下降程度,于第二周期化疗结束后48小时用高低剂量的格拉诺赛特,可有效防止白细胞下降,升白疗效好,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8.
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小剂量短疗程国产rhG-CSF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短疗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化疗儿童白细胞(WBC)下降的防治作用.方法:34例恶性肿瘤化疗儿童,采取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每例同方案化疗3个疗程.其中一个疗程不用rhG-CSF作为对照组;一个疗程化疗结束后48小时起给予小剂量短疗程rhC-CSF 3~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5天,为治疗1组;另一个疗程化疗结束后,WBC<4×109/L时给予同样疗程和剂量的rhG-CSF作为治疗2组.比较各组间WBC及中性粒细胞(ANC)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WBC下降(<4×109/L)、ANC下降(<2×109/L)持续的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但治疗1组的疗效优于治疗2组.WBC和ANC下降的最低值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2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小剂量短疗程国产rhG-CSF的早期应用可以缩短WBC、ANC下降的持续时间及减轻其下降程度,缩短化疗间歇,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EG-rhG-CSF预防晚期癌症患者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92例晚期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2组患者均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开始后常规监测血常规.在前一周期化疗过程中出现Ⅰ度及以上骨髓抑制并及时处理后,在下一周期化疗用药结束48 h后观察组予PEG-rhG-CSF皮下注射,5μg·kg/次/周期,隔天化验血常规1次,如果骨髓抑制继续加重达Ⅳ度则补充rhG-CSF皮下注射5μg·kg/次/天;对照组则予rhG-CSF皮下注射,5μg·kg/次/天.2组患者均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和(或)白细胞计数≥4.0×109时停用rhG-CSF.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则2组患者均按照诊疗常规予抗生素防治感染.详细记录用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43.48%)明显低于对照组(63.04%)(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11例(23.91%)、白细胞下降18例(39.13%)、胃肠道反应16例(34.78%)及肾毒性16例(34.78%)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17例(36.95%)、白细胞下降29例(63.04%)、胃肠道反应23例(50.00%)及肾毒性19例(41.30%)](P<0.05).结论PEG-rhG-CSF可有效减轻以顺铂为基础联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程度,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短疗程格拉诺赛特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改善白细胞减少状况的疗效.方法56例肿瘤患者(设自身对照)于常规化疗后,应用小剂量短疗程格拉诺赛特(50μg/天,3~4天)皮下注射,并观察血象变化.结果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天数为7.2天(平均),最低值为2.15×109/L;对照组为20天(P=0.025)和1.19×109/L(P>0.05).结论小剂量短疗程格拉诺赛特的应用可缩短骨髓造血恢复时间,减少白细胞降低天数,但是不能改善白细胞降低的幅度.  相似文献   

11.
解决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问题.是白血病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对20例急性白血病,中位年龄39岁.ANLL 18例,ALL 2例,在化疗后外周血WBC明显下降时(WBC0.15~0.5×10~9/L13例,0.55~0.9×10~9/L6例,14×10~9/L1例)开始用rhG-GSF治疗,剂量为:75μg/d 2例,150μg/d 13例.225μg/d4例;300μg/d1例,除1例外,余均为皮下注射,13/20例在完成化疗后1~7天用药,用药3天5例,4~7天11例,8~14天4例.结果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治疗组中位天数14(7~28)天,对照组中位天数20(8~38)天(p<0.05);化疗后发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适合的应用时间。方法入选对象均为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在TACE后96h即开始皮下注射rhG-CSF;对照组42例,TACE后血常规WBC<4.0×109L-1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下降的最低值分别是(2.67±0.75)×109L-1和(2.17±0.76)×109L-1,t=3.053,P=0.003;白细胞低于4.0×109L-1的持续时间分别是(3.46±1.25)d和(4.35±1.42)d,t=3.069,P=0.003;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的发生率分别是20.9%和47.6%,χ2=6.73,P=0.009。每例患者rhG-CSF平均应用总量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850±107)μg和(885±103)μ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6,P=0.125。结论肝癌TACE后96h开始应用rhG-CSF可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为进行再次介入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低剂量粒生素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采用每天皮下注射粒生素 75μg一次治疗 45例因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患者 ,他们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平均值为 ( 1 .85± 2 .66)× 1 0 9/ L。结果  45例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上升达显效( 1 8例 )或有效 ( 2 4例 )所需时间为 5.5± 4.8d,有效率 93.33% ;无效 3例 ,占 6.67%。结论 每天皮下注射低剂量粒生素 ( 75μg/ d,可以明显减轻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下降程度、缩短白细胞在4.0× 1 0 9/ L以下的持续时间及恢复到 4.0× 1 0 9/ L以上的时间 ,且毒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费用较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InstitutoSidusS.A.生物公司生产的若美斯(rhG CSF)对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34例患者分为AB组和BA组。AB组第一周期(A周期)化疗48h后加用G CSF ,第二周期为空白对照周期(B周期) ,仅单独使用化疗 ;BA组与上相反。rhG CSF在化疗药物末次给药后48h起 ,5μg/kg,皮下注射 ,每日1次。同时观察患者血中白细胞(WBC)值及中性粒细胞(ANC)值变化。[结果]运用rhG CSF支持后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 ,化疗后WBC值<1×109/L,2×109/L,3×109/L ,4×109/L的持续平均天数明显减少(P<0.05,P<0.01)。ANC值<0.5×109/L,1.0×109/L,1.5×109/L ,2.0×109/L的持续平均天数也明显减少(P<0.05,P<0.01) ,并能减少感染和运用其他抗生素的几率 ,用药后白细胞值及中性粒细胞值在d2 出现第1个高峰、d8 出现第2个高峰。rhG CSF对血小板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表现为 :30%的病人出现轻中度的骨骼肌疼痛 ,6%出现轻度乏力 ,6%出现轻度局部注射痛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易于耐受。[结论]rhG CSF可以促进化疗病人WBC和ANC的恢复 ,安全性好 ,可作为化疗提高剂量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行紫杉醇动员的26例乳腺癌患者,紫杉醇(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 h)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L左右时使用rhG-CSF 5 μg /(kg·d) 动员至采集结束。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采集前各类血细胞数,术后分期以及既往化疗等因素对采集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CD34+细胞数的影响。结果白细胞计数于紫杉醇化疗后中位7d降至1.0×109/L 左右,皮下注射rhG-CSF中位4d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总MNC平均(7.89±1.45)×108/kg,采集总CD34+细胞平均(4.88±1.54)×106/kg。年龄与采集CD34+细胞数显著相关。而其他因素对MNC及CD34+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h)联合rhG-CSF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动员的有效安全方案。患者年龄显著影响CD34+细胞的采集数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益气补血汤辅助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肿瘤患者既往经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经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患者53例,并根据随机原则设立对照组39例。治疗组化疗结束后第1天开始服用益气补血汤加减治疗,化疗结束后72 h开始rhG-CSF 1.0~2.0 μg·kg-1·d-1,皮下注射,1次/d,7~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则在化疗结束后72 h开始用rhG-CSF皮下注射,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同时,动态观察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以及临床症状。结果 在疗程第14、17、20天,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分别为26例(49.06 %)、12例(22.64 %)、5例(9.43 %),对照组分别为28例(71.79 %)、17例(43.59 %)、13例(33.33 %),两组白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益气补血汤辅助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具有降低白细胞减少程度、提高骨髓耐受性以及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化疗,其中治疗组化疗前24 h给予rhG-CSF 150 μg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不给予rhG-CSF。结果 入组52例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WBC<4.0×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19.23 %和53.85 %(P<0.05),白细胞减少发生率Ⅰ度分别为7.69 %和19.23 %,Ⅱ度7.69 %和15.39 %,Ⅲ度3.85 %和1.54 %,Ⅳ度0和7.69 %; 持续时间分别为1.27 d和4.04 d(P<0.05);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69 %和26.92 %(P<0.05);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85 %和26.92 %(P<0.05)。rhG-CSF的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头晕等。结论 化疗前应用rhG-CSF能有效控制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降低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对肺癌合并癌性胸水的治疗中我们发现GM-CSF胸内注射不但有利胸水吸收也对外周血白细胞有升高作用,为此本组作了对比观察,从1996年8月~1998年12月对本院肺癌合并癌性胸水病人38例进行观察.全部病人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证实为肺癌合并癌性胸水,病人均经序贯化疗(胸内置管排空胸水后注射DDP 100~120mg,水化2d经股动脉插管至胸主动脉灌注CTX 800~1000 mg,VP-16 300mg MMC 8~10mg)并隔日及查外周血象,肝肾功能.发现白细胞低于4.0×10~9/L后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胸内注射GM-CSF组(胸内组)和皮下注射GM-CSF组(皮下组),前组胸内注射GM-CSF 300mg/隔日1次共2次,后组皮下注射GM-CSF 100mg/日共6次,用药期间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及全身状况,结果:①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情况;外周血白细胞恢复到4.0×10~9/L,以上所需时间,胸内组是(5.8±1.2)d,皮下组(8.4±1.8)d,两者差异显著(P<0.05).中性粒细胞恢复到2.8×10~9/L的时间胸内组(5.2±1.0)d,皮下组(8.0±1.6)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施普瑞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施普瑞在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作用 ,我科于 1994年 11月至 1998年 5月间对化疗病人予以施普瑞口服 ,取得一定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 :本组病人共 90例 ,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 ,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脑胶质瘤、鼻咽癌、恶性黑色素瘤等 ,分别应用不同方案化疗。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 ,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组共 30例 ,女性 12人 ,男性 18人 ,年龄 15~ 73岁 ,平均年龄 44岁 ,外周血白细胞<1.0× 10 9/L 1例 ,1.0~ 2 .9× 10 9/L 7例 ,3 .0~ 3 .9× 10 9/L2 2例。药物对…  相似文献   

20.
高中度  刘凡等 《现代肿瘤医学》1998,6(4):222-223,231
目的为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同期住院接受介入化疗发生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共36人(外周白细胞计数小于3×10~9/L),在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第1~3天内肌注rhGM-CSF100μg,第5天行血常规检查,如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则停用rhGM-CSF,如还低于正常值,则在第6-8天再肌注100μg,第10天复查血常规。结果本组36例用药后显效率58.2%(21/36),有效率为83.3%(10/36)。共有30例治疗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数的平均值均高于治疗前(P <0.01)。本组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rhGM-CSF在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治疗中,采用较文献偏低剂量完全能够维持白细胞的正常水平,且用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