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章采用C-D生产函数的扩展形式,引入教育、健康人力资本因素,将山东省17地市按农业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实证分析山东省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教育、健康人力资本能持久而显著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效果最大的是中GDP地区;土地和机械等传统要素投入依然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无显著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产业的增长应归功于要素投入还是全要素驱动值得思考。文章基于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规模报酬不变的产业特征明显,其再增长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TFP);成熟的农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出弹性较大,对农业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土地流转制度影响力还较小;要素边际效率递减凸显,灌溉、化肥、机械化与农业增长正相关,而农业劳动力、资金及土地与农业增长成负相关。基于此,提出农业增长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农村互联网技术应用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息息相关。本文利用2002年~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互联网、人力资本变量在内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地区探讨了二者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①互联网普及率、农村人力资本对于农业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各地区的贡献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东部的影响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②化肥施用量、种植面积、农村用电量以及乡镇文化站数量等传统要素的投入仍能带动地区农业经济的增长;③当前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配置的不合理对农业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重视农村劳动力和农用机械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农业未来的可持续增长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以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为衡量标准,将异质性人力资本纳入传统生产函数,利用2001—2013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初、中、高等人力资本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是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且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效果不同,三种人力资本对全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是初等人力资本、高等人力资本和中等人力资本;目前中国仍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靠传统要素投入的增加来实现;自然灾害和外贸开放程度不会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城市化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及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对林业宏观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应用边际资本产出比率、投资率、贡献率等指标及结构效应模型,研究浙江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及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林业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林业产业结构效应。因此,浙江省应加大对林业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6.
要素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要素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有一定意义。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探讨了资本、劳动、土地、国家对林业的投资强度等因素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土地托管影响粮食产出的内在机制及效率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上揭示了土地托管影响粮食产出的内在机制及效率制约因素,并基于2014-2016年安徽、河南和山东3省10县调查形成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土地托管对促进粮食产出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土地托管模式下,通过整合粮食生产中的要素资源,有助于增加物质资本投入、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实现粮食生产过程中资本替代劳动以及高技能人力资本替代低技能人力资本,进而提高粮食产出水平。但在实践中,土地托管对粮食生产的促进效应还会受到土地资源条件和服务费支付方式等约束条件的影响。因此,在助推土地托管提高粮食产出水平的同时,不仅要注重要素投入的多样性,而且应关注要素投入的均衡匹配。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增长理论表明 :现代农业增长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是生产要素的投入 ,即是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其次是农业技术的进步 ,现代农业的传统农业得以向现代农业转化 ,其内核就是以农业技术的进步为标志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三是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即经济制度效率的提高。相对于投入和技术而言 ,理论界对经济制度变量效率的研究要滞后的多。是以诺斯和托马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在研究技术变迁的基础上第一次从制度本身及其结构的变迁研究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傅殷才 ,96年 )。而现代增长理论也已经把…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增加人力资本将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较强的外部效应.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分析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发展人力资本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贡献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要素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影响的定量评估方法.研究方法在Cobb-Dauglas生产函数方程中加入土地要素,就土地要素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的贡献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以1996-2003年二三产业总产值与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和建设用地数量等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249.511>F(0.01)(4,3),R=0.998>R(0.01)(4,3)).上述三个要素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27、0.995和1.038,说明土地投入每增加1%,二三产业总产值增长1.038%,是土地、资金和劳动力三要素中对二三产业投资弹性最大的一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最小,说明资金投入仍是中国二三产业发展最稀缺的资源;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量和土地投入对1996-2003年二三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16.15%、21.51%和14.79%.同时,α+β/γ=1.081≈1,说明土地作为基本的投入要素目前难以被资金和劳动力要素有效替代.在资金和劳动力两个要素中,劳动力要素的弹性系数远远大于资金要素的弹性系数,说明,如果一定要以其他要素替代土地要素,以劳动力要素最经济.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国三大垦区之一——黑龙江垦区为研究样本,以1991-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为基础的JJ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VEC)检验了我国垦区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与短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垦区农业科技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看,垦区农业科技总额投入、教育投入、农业机械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化肥投入与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从短期看,垦区农业科技总额投入、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显著,农业机械投入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化肥投入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表明我国垦区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农业科技总额投入、教育投入的效果存在时滞性,机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潜力较大,农用化肥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果虽然比较显著,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垦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投入要素与生产率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刀切模型平均法,综合考虑5种生产率分析模型,并根据各模型解释能力赋予不同权重,旨在得到更全面而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增长核算表解析了1990—2015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内部结构。结果显示,中国农业增长中投入要素的贡献率已经减弱,其中,劳动力和土地的贡献率低于化肥和农机;而生产率的贡献率却在增强,其中,技术贡献率日趋提高,特别是效率还有提升空间。本文研究表明,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持续增长,前提是需要保证投入要素的稳定供给,重点是要促进农业效率的不断提高,而长期动力应该是增加农业科研的持续投资。  相似文献   

13.
大量施用化肥提高了中国农业产出,但长期存在的化肥投入低效问题也加剧了农业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利用199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文章对化肥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进行了测度,并分析其对中国农业化肥投入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化肥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在时间上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空间上存在差异性,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和西部地区扭曲程度相对更高;中国农业化肥投入效率也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西部次之、中部低的分布格局,且这一格局与化肥投入强度之间不存在必然性;尽管化肥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对中国农业化肥投入效率存在负向显著影响,但其造成的化肥投入损失并不高,在相对值仅占化肥无效率投入总量的2.4%。因此,解决中国农业化肥投入效率低下问题不能仅靠化肥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作用,而应寻求其他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78-2012年湖南省农业统计资料为样本,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扩展的C-D生产函数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受灾面积和农业财政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用电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而化肥施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负向作用。由此,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确保农村电力供应、控制化肥量施用量等措施来促进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1988—2003年间农业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除考虑已有文献普遍采用的中性技术进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外,还考虑了有偏技术进步的CD函数,进而分析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988~2003年农业GDP的增长54.37%的份额是依靠投入的扩张获得,剩余45.63%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份额。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并且对农业的作用仍在增加,劳动力、土地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在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一、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 农业增长方式包括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两种。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是指主要靠生产总量的增加,即通过土地、劳动和资本等投入要素的增加实现农业增长,不注重品种的质量,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造成高投入、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发展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从地区差异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不明显;另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财政支农等因素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是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承担区和受惠区,通过对人力资本模型加以修改,构造适当的计量经济模型对黑龙江省参与中俄经济合作的长期增长效应进行分析,发现黑俄经济合作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有长期的增长效应,长期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在短期中,黑俄经济合作的增长效应也是存在的,并且其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投资、贸易来影响产出。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增加人力资本将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较强的外部效应。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分析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发展人力资本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48-2011年美国人口增长了1倍以上,同时农业产出也翻了一番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1.49%,而农业投入的年均增长率仅为0.07%。美国农业在投入增长极为缓慢的情况下取得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年均增长率为1.49%。促进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则是技术创新。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对农业研发的投资,是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