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利用RT-PCR、T-A克隆技术获得了藏绵羊H-FABP基因, 并对克隆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藏绵羊H-FABP编码基因全长402bp, 编码133个氨基酸. 将藏绵羊H-FABP基因及氨基酸序列分别与Gene Bank中公布的山羊、水牛、家牛、野牦牛、猪、马、狗7种动物进行序列一致率比对, 结果显示, 藏绵羊与所选的7种动物的H-FABP基因序列一致率在90.8%~99.5%之间, H-FABP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在93.2%~100%之间. 其中, 藏绵羊与藏山羊H-FABP基因存在2个位点核苷酸差异:114位碱基位点A→G和第129位碱基位点T→C, 但两个位点的核苷酸差异均为同义密码子, 藏绵羊与山羊H-FABP氨基酸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猪生长激素基因启动子区的序列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方法,对猪生长激素基因(pGH)5’-侧翼区(启动子区)序列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共分析了6头临高猪、3头玉山黑猪和5头蓝塘猪.结果表明:在猪生长激素基因启动区,共有10处碱基替换,它们分别位于:72位C→T,238位G→T,343位A→G,274位A→G,721位G→C。722位T→C,723位G→C,728位C→T,784位G→C,787位G→T.2处碱基插入,依次是180位插入碱基G。416位插入碱基C.新发现了3处碱基置换,分别是721位G→C,722位T→C,723位G→C和1处碱基插入,416位插入碱基C.  相似文献   

3.
针对倾向错误的PCR技术中不同目的、不同长度基因的诱变种类一直缺乏准确参考的问题,以酵母spt15基因为研究对象,在标准的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Mn2+摩尔浓度(0.125,0.250 和0.500 mmol·L-1)进行倾向错误的PCR,扩增spt15不同长度(分别约为200, 500和700 bp)的DNA片段,研究其突变频率,突变碱基数目及突变类型,以分析不同种类的突变所需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长片段DNA的PCR突变率对Mn2+摩尔浓度更敏感;模板的长度对DNA PCR突变碱基个数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低Mn2+摩尔浓度有利于单突变;Mn2+驱动的突变有明显的倾向性,其中A→G和T→C的突变居多.  相似文献   

4.
从马氏殊母贝(P.martensif)足的SMARTcDNA文库中得到了一个与肿瘤抑制子QM基因同源的克隆,测序获得了757bp的全长cDNA序列,推测的开放阅读框位于23-673bp,编码217个氨基酸,由20种氨基酸组成,最少的为色氨酸,仅占1.4%,最多的为精氨酸,有24个,占11.1%;同GenBank数据库中查找到的马氏珠母贝(P.fucata)QM基因仅在末尾有4个氨基酸存在差异.P.fucata缺少P.mariensii在开放阅读框的第637处对应的碱基C,导致P.fucala的QM蛋白在3′端多了13个氨基酸和缺乏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AATAAA.因而,已报道的P.fitcataQM基因很可能由于测序等原因导致在开放阅读框第637处缺失了碱基C.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国特有的三个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激活子1基因第8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点,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以三个品系小型猪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测序,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在小型猪PGC-1基因外显子8有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为:Ala354Val(450C→T),Gly363Gly(478C→T),Arg369Arg(494C→A),Leu570Leu(913G→A),Ser551Ser(1039A→G),其中,只有450位C→T的杂合突变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小型猪品种不同PGC-1基因外显子8的多态性分布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抗菌肽成熟肽的cDNA克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RT-PCR、嵌套PCR(Nested PCR)和3’-RACE等方法,从中国对虾血细胞中克隆到1种抗菌肽基因片段,称为中国对虾肽(Chp)基因。此基因片段长543bp,开读框共有156个碱基,编码52个氨基酸。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对应于凡那对虾抗菌肽成熟肽的序列,与其一致性为52-59%,相似性为61-73%,分子量为5652.4Da,理论等电点为9.76,带正点荷的氨基酸(Arg-Lys)为8个,不含带负电荷的氨基酸。上述这些特征(分子量较小,带正点荷)均为抗菌肽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streptomycin,SM)耐药性,分析耐药基因突变,探讨DNA测序分析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采用方法:1、用传统的比例法药敏试验对49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链霉素耐药性检测。2、用DNA测序分析技术对49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链霉素耐药相关基因Rpsl和rrs的突变位点分析,筛查耐药相关突变位点。3、探讨DNA测序分析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链霉素耐药性检测的效率。结果:1、传统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9株实验菌株中16株为链霉素耐药株,33株为链霉素敏感株。2、Rpsl基因DNA测序。结果显示:Rpsl基因只存在一个突变位点,为第43位密码子AAG的突变,突变形式为AAG→AGG,氨基酸由赖氨酸(Lys)变为精氨酸(Arg)。rrs基因DNA测序结果发现:rrs基因共存在5个突变位点,分别为第513位碱基A突变为G、第523位碱基A缺失、第598位碱基A突变为G、第599位碱基A缺失、第612位碱基A缺失,其中第513位碱基突变只存在于链霉素耐药株中,其余4个突变位点在耐药株和敏感株中均存在。即初步认为Rpsl基因第43位密码子的突变及rrs基因第513位碱基的突变与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性有关。3、分析Rpsl基因和rrs基因突变与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6株链霉素耐药株中13株存在Rpsl基因第43位密码子的突变,1株存在rrs基因第513位碱基的突变。以传统的比例法药敏结果为参照,以DNA测序分析Rpsl基因或rrs基因发现Ppsl基因发生第43位密码子或rrs基因第513位碱基突变为判断菌株耐药的标准,DNA测序分析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性检测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6.97%。由此可知,初步认为Rpsl基因第43位密码子的突变及rrs基因第513位碱基的突变与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性有关。用DNA测序分析结核分枝杆菌Rpsl基因和rrs基因链霉素耐药相关突变,判断结核杆菌链霉素耐药性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耗时短,在链霉素耐药结核病的快速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成都麻羊NSTN基因的克隆测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得克萨斯山羊MST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克隆成都麻羊肌肉生成抑制素(MSTN)基因exon1、部分intron1、exon2、部分intron2、exon3及部分intron3,通过DNAman生物软件分析获得MSTN完全编码序列.研究结果,成都麻羊MSTN编码序列含1128个碱基,编码含375个氨基酸的蛋白,编码序列最后三个碱基为终止密码子.exon1全长372bp,翻译第1~124个氨基酸;exon2全长375bp,翻译第125~249个氨基酸;exon3全长381bp,翻译第250~375个氨基酸.成都麻羊MSTN基因exon1变异程度最大,次之为exon2,exon3变异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9.
根据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oc)hrp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JXOⅢ和PXO99A菌株中扩增得到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的hrpG基因.以该基因为探针与JXOⅢ/pUFR034基因组文库中含有hrpX克隆pUHRX245(36.8 kb)的4个亚克隆进行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确定在亚克隆pB1中1.3 kb大小的片段和AE4(3.0 kb)片段中存在hrpG同源序列.测序结果表明,在pB1中有586个碱基序列,在AE4中有206个碱基,共同构成完整的hrpG基因,且与已知的hrpX基因是毗邻的.以同样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A菌株的hrp-突变体M16中扩增得到hrpG基因对应位置的同源突变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其有意义突变为541位的C→T的突变,从而导致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Leu→Phe).将hrpG基因和突变序列分别导入突变体M16中,转移结合子M16/hrpG(PXO99A)恢复了其在烟草上的过敏反应和在水稻上的致病性,而突变序列的结合子M16/hrpG(M16)则不能使其恢复功能,从而确定M16是由于单个碱基的突变所引起的功能突变.经过对基因及其产物的比对发现,对于第Ⅱ组hrp调节基因hrpG的变异,种间变化明显高于种内不同致病变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肉用绵羊的产羔数量低是制约新疆绵羊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绵羊产羔数的分子标记研究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了新疆本地品种哈萨克肉用羊、引进品种萨福克肉用羊和德中杂交肉用羊为实验对象,以抑制素βA基因为产羔数性状的候选基因设计了5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技术(PCR-SSCP)检测该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产羔数的关联.结果表明:3种绵羊外显子5'调控区引物0-2扩增区域存在多态性位点,有3种基因型,分别定义为:AA、AB和BB.测序发现,基因型AA在外显子1的一43 bp和-44 bp处存在C→A和G→A的连续碱基突变,-38 bp处存在C→A的单个碱基突变,一25 bp处存在C→G的单个碱基突变.显著性分析显示,哈萨克羊基因型AA比基因型AB和BB产羔数分别多0.20个(P<0.05)和0.26个(P<0.05),德中杂交基因型AA比基因型AB和BB产羔数多0.25个(P<0.05)和0.34个(P<0.05),而萨福克羊3种基因型产羔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绵羊抑制素βA是影响新疆哈萨克羊和德中杂交肉用羊产羔数的重要基因,可作为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从大腹圆蛛主壶腹腺组织的基因组DNA和RNA中分别扩增获得编码拖丝蛋白基因的3'端基因序列,克隆PCR产物到pDrive载体,经PCR、限制性酶切筛选和序列分析后证明获得了蜘蛛拖丝蛋白基因两个克隆AvDS1和AvRS2.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vDS1和AvRS2具有拖丝蛋白基因序列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特有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序列中存在4个motifs-(A)n(GA)n(GFGX)n以及(GGX)n.AvDS1与基因库中已报道的蜘蛛拖丝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较低,而AvRS2与已经报道的Nephila clavipes拖丝蛋白基因组分-1的同源性可达91%,推测AvRS2是编码大腹圆蛛拖丝蛋白基因组分-1基因片段.比较这两个克隆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发现它们之间没有同源性.推测它们是同一基因的不同片段,或是编码大腹圆珠拖丝蛋白的两个基因组分. 明AvDS1和AvRS2具有拖丝蛋白基因序列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特有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序列中存在4个motifs-(A)n(GA)n(GFGX)n以及(GGX)n.AvDS1与基因库中已报道的蜘蛛拖丝蛋 基因序列同源性较低,而AvRS2与已经报道的Nephila clavipes拖丝蛋白基因组分-1的同源性可达91%,推测AvRS2是编码大腹圆蛛拖丝蛋白基因组分-1基因片段.比较这两个克隆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发现它们之间没有同源性.推测它们是同一基因的不同片段,或是编码大腹圆珠拖丝蛋白的两个基因组分. 明AvD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E.coli和Yeast基因编码区内碱基关联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单碱基构成与基因表达水平有一定的关系;2)紧邻、次紧邻碱基间的关联(t≤2)与基因表达水平有较好的线性关系;3)密码子第1位碱基的构成与基因表达水平有关系;4)密码子内1、3位和2、3位碱基之间的关联熵与基因表达水平有很强的关系;5)密码子内各位碱基与相邻密码子第1位碱基的关联熵与基因表达水平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共刺激分子B7-1/CD80胞外编码区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法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克隆了编码共刺激分子B7-1/CD80胞外区的cDNA,并用Snager链终止法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所cDNA片段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人B7-1/CD80 cDNA序列的对应部分仅有两个碱基存在差异(658位A→T,773位A→G),这为探讨B7-1/CD80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3种鲍16S rDNA基因片段序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引自日本的盘鲍(Haliotis discus discus)、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和大鲍(H.gigantiea)3个自然群体的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析了528bp的碱基序列,结果显示:3种鲍的基因序列中A+T含量为56.74%-57.12%。3个自然群体间碱基片段序列差异不显著,盘鲍与皱纹盘鲍、大鲍彼此均仅有1处核苷酸检测到变异,皆为碱基转换,同源性为99.81%;皱纹盘鲍与大鲍有2处碱基转换,同源性为99.61%。16S rRNA基因在鲍属内表现出很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甘蓝型油菜S-GT(thiohydroximate S-glucosyltransferase)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海甘蓝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S-GT基因全长.克隆的海甘蓝S-GT序列与甘蓝型油菜序列相比,除74 bp的内含子部分外有92个碱基的差别,相似性高达93.4%.分析显示该序列均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并表明所克隆的海甘蓝S-GT序列编码465个氨基酸,在第10个位点上比甘蓝型油菜序列少一个丙氨酸(A),总共有23个氨基酸不同,相似性为95.06%.根据获得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同一基因序列相同但是带有不同酶切位点的两个片段,将两个片段反向插入到已构建的带有种子特异表达载体内含子的两端,成功构建了海甘蓝S-GT基因的种子特异性hpRNAi载体,为特异性降低海甘蓝的种子硫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无花瓣与正常甘蓝型油菜幼嫩花蕾(长度小于0.2 mm)建立的差异表达文库中发现的异胡豆苷合成酶基因(STR)的一个cDNA片段为基础,利用RACE方法获得了甘蓝型油菜的STR基因cDNA全序列BnSTR.序列分析表明BnSTR全长1408 bp,开放阅读框从第20个碱基到第1291个碱基,推导的蛋白序列与Arabidopsis thaliana,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Oryza sativa, Rauvolfia manni, Catharanthus roseus和Oph  相似文献   

17.
通过基因组克隆和测序技术,研究人类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glycerol 3-phosphatedehydrogenase 1,简称GPD1)第三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简称SNP)情况.发现成都地区人类GPD1的第三外显子上存在4个SNP位点,分别为G69A,G81A,A121C和A127T,其中G81A和A121C为已经报道过的SNP,G69A和A127T为新发现的SNP.在这些SNP中,A121C和A127T会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分别为Thr113Pro和Ile115Leu.通过分子建模的方法分析这两个错义突变对GPD1蛋白分子结构的影响,发现113位氨基酸残基的替换为极性氨基酸苏氨酸和非极性氨基酸脯氨酸之间的转换,而且113位氨基酸残基暴露于蛋白分子表面,所以该突变可能会对蛋白分子的性质和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很多microRNA (miRNA)基因在基因组上紧密排列形成miRNA基因簇,mir-430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大miR-NA基因簇,但其起源和进化方面却是未知的.为了揭示mir-430基因簇的起源及其在相关物种的进化关系,文中基于miRNA序列同源保守的特点,采用BLAST程序在NCBI基因数据库中搜索mir-430序列,在14个物种中共搜索到35个mir-430基因序列,这14个物种都为硬骨鱼类.多序列对比发现mir-430基因簇成熟序列的第2到第8位碱基以及第16到第22位碱基为保守序列.进化分析表明七鳃鳗的pma-mir-430基因可能是此基因家族最早出现的基因形式,并且pma-mir-430e可能是其他物种mir-430基因的祖先基因.祖先基因经过个别碱基的缺失及突变、串联重复和大片段重复等方式形成了mir-430基因簇.该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物种中mir-430基因簇的特征,揭示mir-430基因簇的分子进化规律,为其调控网络和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7个萘降解菌株和5个苯酚降解菌株中经PcR扩增得到12个儿茶酚2,3-双加氧酶(C23O)基因,大小均为924 bp.根据DNA序列的类似性,可将这12个C23O基因聚类为3组,此结果与分离菌株的样本来源基本一致.这12个基因均编码307个氨基酸残基的儿茶酚2,3-双加氧酶,序列中都含有9个严格保守的氨基酸残基(Gly30、His153、Leu172、His199、His214、His246、Tyr255、Pro259、Glu265),均属于外切双加氧酶的I.2.A亚家族.通过盒式PCR,用各种萘和苯酚降解菌的C23O基因中心区替换恶臭假单胞菌ND6菌株pND6-1质粒中nahH基因的中心区,得到5个杂种C23O基因,这些基因在pET-E.coli BL21(DE3)系统中表达以后,均能检测到C23O活性,其中中心区来自假单胞菌ND24菌株C23O基因的杂种酶C23O-ND24,其比活力高于对照恶臭假单胞菌ND6菌株的野生型C23O.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中国明对虾(Fennerpenaeus chinem如)线粒体DNA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得到16S rRNA和COI 2个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其中16S 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为515bp,碱基A+T,G+C的组成分别为66.47%和33.53%;COI基因片段的大小为472bp,碱基A+T,G+C的组成分别为62.50%和37.29%.在2种基因片段中,AT的组成明显高于GC的组成,这与果蝇、虾类、蟹类等无脊椎动物的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研究结果相似.通过对中国明对虾16S rRNA和COI 2个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16S rRNA只有8处核苷酸的碱基在4个群体间表现出差异,COI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出24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其种内变异较低。另外,将本研究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对虾科5个种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其聚类关系与传统分类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