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预前护理计划之"让我说说"对养老院老人死亡及维持治疗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抽取武汉市16所养老院259名老人,根据楼层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预前护理计划之"让我说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老人对待死亡及生命维持治疗态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老人对待死亡及维持生命治疗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在对待死亡问题上,干预组(34.0%)比对照组(8.6%)更多地表现出恐惧,同时干预组(18.0%)比对照组(24.1%)较少表现出求死心态(P〈0.05)。在对待维持生命治疗上,干预组(49.0%)比对照组(29.3%)更愿意接受维持生命治疗(P〈0.05)。结论预前护理计划之"让我说说"可以给老人提供情感和行为支持,促使老人表达内心对死亡的真实想法,接受维持生命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并分析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及预前指示所含的生命维持治疗、死亡地点、诊断告知等态度的一致性。方法 便利抽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肿瘤科268对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采用预前指示态度及终末生命意愿量表调查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及生命维持治疗、死亡地点、诊断告知的态度。结果 59.0%的患者愿意做预前指示,有88.4%的家属愿意遵守患者制定的预前指示意愿,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态度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010。患者及家属对生命维持治疗、死亡地点及诊断告知态度的Kappa值分别为0.158~0.235,0.227,0.056,一致性较差。结论 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态度一致性较差,家属对生命维持治疗、死亡地点、诊断告知的态度不能代表患者本人的意愿。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态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养老院老年人预前指示现况,分析影响预前指示的因素.方法 抽取武汉市31所养老院的老年人429人,对其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质量(QOLC-E)、活动功能(I-ADL,P-ADL)、累积疾病状况(CIRS)、对临终医疗护理措施的态度等进行调查,分析各变量对是否愿意做预前指示的影响.结果 59.2%的老年人为女性,以丧偶为主(85.8%),平均年龄(76.86±8.59)岁;老年人QOLC-E平均得分3.22±0.49;I-ADL、P-ADL得分分别为12.97±4.25,20.66±4.89;累积疾病评分4.27±2.99;53.8%的老年人在病情严重时愿意接受CPR等急救措施,79.0%的老年人会选择儿女做自己的代理人;57.3%的老年人愿意在养老院度过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4.9%的老年人听说过预前指示;愿意做、不愿意做预前指示及不愿回答的老年人分别为31.4%、37.1%、31.5%;是否听说过预前指示、是否愿意接受急救、疾病总分是预前指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养老院老年人对预前指示的知晓率较低,少部分老年人愿意做预前指示;应对老年人加强有关预前指示的宣教,为愿做预前指示的老年人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综合课程对改善本科护生预立医疗认知及职业态度的效果。方法对167名护理本科生开设临终关怀综合课程,在上课前和结束后2周分别进行预立医疗认知及职业态度评估,比较前后变化,同时探讨影响护生预立医疗认知水平的因素。结果课程结束后2周,护生的预立医疗认知及职业态度水平较课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影响授课前学生认知水平的因素为性别、对护理专业喜爱度、死亡接触经历、抚养人。影响职业态度水平的因素是对护理专业喜爱度、死亡接触经历、年龄、性格、宗教信仰。结论护生预立医疗认知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终关怀综合课程可提高护生预立医疗认知及职业态度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空巢老人舒缓照护志愿服务对本科护生临终关怀及死亡态度的影响。方法将2014级本科176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8名。对照组开展临终关怀课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空巢老人舒缓照护志愿服务。干预前后,采用临终关怀态度量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评估护生临终关怀及死亡态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临终关怀态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自然接受及趋近接受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开展空巢老人舒缓照护志愿服务有利于改善护生临终关怀照护态度及对待死亡的态度,为日后从事临终关怀工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家属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为姑息照护领域相关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17名晚期肿瘤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家属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提炼出4个主题:如患者主动提出,自己愿意支持;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本意较好,但不忍患者面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本身存在一定缺陷,效果令人质疑;目前实施有难度,将来有望推广.家属对晚期肿瘤患者终末治疗的选择提炼出2个主题:不忍患者受苦,选择放弃抢救;进退两难,抢救为无奈之举.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在认可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同时存在很多顾虑,知晓抢救的无效性但因外在压力和良心不安选择抢救;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健康教育,并协助家属与患者、家属与家属之间进行坦诚沟通,以推广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廖菁  毛靖  陈凤菊  闻曲  周雯  倪平 《护理学杂志》2019,34(15):78-80+94
目的调查晚期癌症患者对死亡地点的选择倾向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北省2所医院的肿瘤科晚期癌症患者775例,以肿瘤患者临终护理意愿量表(End of Life Preferences Interview,ELPI)调查晚期癌症患者对死亡地点的选择倾向及其他终末意愿。结果晚期癌症患者倾向于家里死亡的占79.61%,其他地方占20.39%;医生是否告知终末治疗和护理问题、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居住地、性别为患者对死亡地点选择倾向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多数晚期癌症患者倾向于家中死亡,其他地点分别为医院、养老院等。医护人员应适当与患者沟通其疾病情况,让患者在充分了解自身病情的情况下,作出自己临终意愿的选择;普及和发展家庭护理是保证家庭临终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整合终末期肾病患者及家属参与预立护理计划的质性研究,为预立护理计划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sycINFO、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及家属参与预立护理计划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提炼出45个研究结果,形成16个类别,进一步归纳为4个整合结果:终末期肾病患者及家属对预立护理计划的态度,参与预立护理计划的体验,参与预立护理计划的影响因素,对预立护理计划的建议。结论 患者及家属存在预立护理计划认知缺乏、感知障碍,希望与现实存在差异,实践受多种因素影响等体验;医护人员应提供多方面支持,以满足患者参与预立护理计划需求。  相似文献   

9.
沈克军  林平 《护理学杂志》2013,28(13):47-48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婴幼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206例雾化吸入治疗惠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31例)和观察组(6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优化雾化室环境,改良雾化吸入治疗方式(诱导式治疗、吸入式治疗、睡眠式治疗),采取预约服务.结果 观察组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优质护理可增加婴幼儿在雾化吸入治疗中的舒适度,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中医埋线减肥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 3月-2023年5月选取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中医埋线减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有效率、护 理满意度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依从性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 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 的70.83%(P <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中医埋线减肥患者 中,采取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其不良情绪状况。  相似文献   

11.
介绍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概念内涵,综述养老机构开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必要性、实践现状(包括介入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讨论的时机、讨论牵涉人员及内容、干预策略及效果)、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在我国养老机构中开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促进与阻碍因素,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推广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发表的关于社区居民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Meta整合。 结果 纳入12篇文献,提炼53个结果,经分析汇总成14个类别,最终进一步归纳成4个整合结果,即社区居民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识、社区居民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社区居民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影响因素及对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建议。 结论 社区居民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不足,社区医务人员需加强社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推广宣传,同时丰富社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方式,促进“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社区有就医需求患者提供及时方便的上门护理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方法 在医院微信服务号建立子系统“护理服务到家”,设基础护理17项、专科护理6项、母婴护理5项、检验服务11项共4类39项服务项目;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后正式运行(线上下单,上门服务)。 结果 “护理服务到家”运行128 d,上门服务652单;上门护士1 196人次、医生108人次;患者满意度为100%;上门服务项目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投诉和不良事件,未发生医生护士相关安全问题。 结论 基层医院实施“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同时有助于体现护士职业价值感,以及缓解看病难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升护理人员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认知,促进ACP的顺利实施。方法基于Comskil沟通模式和ACP理论模型及系统文献回顾,制订ACP相关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并借助杏林晚语视频、ACP知识教育册子、我的晚期生活册子等对11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ACP沟通培训。于培训前后评估护理人员的ACP认知、态度及自我效能。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对ACP认知正确率均有所提高,且培训后ACP沟通内容和实现治疗意愿被尊重2个条目的正确率显著提高(P0.05,P0.01)。护理人员对ACP态度中2个条目得分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我效能有6个条目得分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ACP沟通培训在一定程度可提升其对ACP的认知,促进ACP态度的正向改变,有利于推进临床护理中ACP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In Sweden, the official policy is that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should not be denied because of chronological age. This policy is also emphasised in a recent official report on priority setting in health care. But is this policy accepted among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Do they consider chronological age relevant when decisions to forgo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are to be made?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physicians, registered nurses and enrolled nurses at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University Hospital MAS, Malmö, Sweden. Results: More than 65%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of the opinion that chronological age per se influenced decisions about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Fewer, a little more than 40%, answered that it would make a difference to their own judgment about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whether the patient is 25 or 75 years old. The respondents were also confronted with 10 different factors characterising patients in need of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According to a majority, advance directive, decision-making capacity, and chronological ag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se situation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ronological age is used as a criterion when decisions to forgo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are to be made in the ICU. Many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lso believe that chronological age should be used as a criterion. This is clearly discordant with the official policy in Sweden and other countries, which is that age-based rationing is never justified.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