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治疗233例病人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并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流速.结果:断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为91.06%,且均有脾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占其中25.89%,联合手术后血栓形成率为10.91%.与术前相比,血栓组术后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流速下降显著,无血栓组术后PV和SV的流速无显著下降.术后血栓组SV的流速与无血栓组病人比较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在术前和术后的相同时间,病人血小板无显著性差异,PT延长时间两组手术前后及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高达91.06%,且均有脾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系统血液流速减缓在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脾切除后病人血小板升高并非是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在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中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转流术治疗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可靠性.方法:分析近2年手术治疗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病例8例,结果:8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形成病例中,5例行Palma手术,2例作大隐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另1例Cockett综合征病例行异体血管股-腔静脉转流术,获满意效果.结论:外科手术在治疗髂股静脉安全性血栓形成仍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或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形成.其病因复杂,可以是自发性的,也可以是医源性的,还可能原因不明.根据病变发展速度及受累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快速发展的门静脉高压及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处理起来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接受PICC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从置管处静脉向近心端追踪,显示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及颈内静脉,观察导管在血管内的位置及走向、导管壁是否呈规整的平行线状回声、置管部位是否受压、静脉管腔内径及血流状态,尤其注意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及血栓形成的部位、累及范围、血流通畅情况。结果 87例中60例清晰显示平行管状回声,管腔通畅,无血栓形成,27例不同部位管腔内有血栓形成,静脉增宽,内可见低回声充填,管腔部分或完全闭塞,血流信号变窄、不规则或完全无血流信号。其中3例伴有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管腔完全闭塞。结论 PICC置管术后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的并发症,超声可对PICC置管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及早发现导管脱落或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一个疾病的两个方面,近来人们倾向于将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静脉以上(含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为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指股静脉、股深静脉和髂静脉血栓形成,静脉以下深静脉血栓形成为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腓静脉、腓肠肌深静脉、胫骨后静脉和踝静脉血栓形成。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西方国家有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统计学资料多来源于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美国每年大约有200万人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有60万人发生肺栓塞,其中6万人死于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门静脉或属支血栓形成,其临床结局不尽相同,取决于血栓形成的诱因,血栓的部位和范围.本文报告5例门静脉血栓形成,均为腹部CT和超声检查时意外发现.病例1因怀疑腹腔脓肿行腹部CT检查,发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采用抗生素和抗凝治疗,痊愈出院,感染和血栓的原因不详.例2是急性阑尾炎手术后怀疑腹腔脓肿,CT检查见肝内,肝外门静脉血栓形成,并扩展到肠系膜上静脉,超声检查结果与CT一致;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出院诊断化脓性门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发生在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主干、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栓,是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在肾病综合征中各种凝血异常已有所描述。Addis首先注意到血栓形成并发症的倾向,他报道了在肾小球肾炎“变性状态”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生率。自那时起报道在肾病综合征中各种血栓性栓塞的并发症累及不同的器官。这些包括肺血栓性栓塞,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伴小肠和网膜坏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股动脉血栓形成,腋和锁骨下动脉血栓形成,髂静脉血栓形成,右心室壁血栓形成伴大片肺栓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足缺血性坏死和较常见肾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这些观察,肾病综合征被认为有高凝状态。虽然一般伴高凝固性,但在此情况下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两种溶栓方法对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将72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分别给予尿激酶50万U注射;对照组通过外周静脉血管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通过观察动-静脉内瘘再通发生率评价治疗效果并对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糖尿病血管病变、造瘘血管内径细小、透析后按压不当、高凝、透析后低血压、穿刺后血肿形成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治疗组内瘘再通率为86.1%,对照组内瘘再通率为63.9%,治疗组内瘘再通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发现内瘘血栓及时应用尿激酶是内瘘再通的关键,尿激酶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内注射溶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防肾病综合征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按照血栓形成的风险程度,采取饮食、认知、行为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形成情况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4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能够为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是指由于胰腺疾病及其并发症致使脾静脉受压、扭曲、管壁炎性增厚或管内堵塞,脾静脉血栓形成,影响脾静脉回流,导致脾静脉压力增高,最终脾脏肿大和脾胃区静脉压增高.在门静脉高压症中,仅有5%患者系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一、病因 胰腺疾病引起脾静脉血栓形成(splenic vein thrombosis,SVT)所致脾静脉回流受阻是导致PSPH的主要原因,引起PSPH的胰腺疾病可大致分为3类:炎症、肿瘤及其他胰腺疾病.胰腺炎症包括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家族性胰腺炎及创伤性胰腺炎等.胰腺炎症渗出,胰蛋白酶释放、血液高凝状态、脾静脉发生痉挛、血流受阻、血管内皮细胞表型改变、相对低灌注、纤维化挛缩等多种因素参与了胰腺炎引起SVT的病理过程.胰腺肿瘤尤其是生长在体尾部的肿瘤,脾静脉容易受到侵犯、压迫,从而导致脾静脉血栓形成,回流受阻.其他引起PSPH的病因包括: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先天性囊肿等.  相似文献   

12.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Cockett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5-2004年对180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进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无血栓形成组(A组)100例,91例建立静脉通道,其中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PTA),88例行内置支架术(PTA+stenting);血栓形成组(B组)80例,70例建立静脉通道,其中55例行单纯PTA,15例行内置支架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肺动脉栓塞发生,A组3例,B组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B组4例血栓复发.随访A组74例(随访率74%),B组56例(随访率70%),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8年,平均37个月.A组64例中2例支架内血栓形成,8例髂静脉闭塞;B组31例中10例发生血栓综合征,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血栓复发,7例髂静脉闭塞.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4例进行肠切除吻合术,1例仅行剖腹探查。结果3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保持高度警惕性和尽早明确诊断是提高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均存在髂静脉狭窄、闭塞的因素,所以单纯行静脉取栓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静脉流出道的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性步骤.我们应用耻骨上大隐静脉转流法重建患肢流出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栓术中应用成功,为下肢深静脉血诠的治疗提供.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声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血栓形成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在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血栓形成因素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患者根据有无血栓形成、血栓累积范围、置管角度及置管留置时间不同进行分组,评价上述因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双侧锁骨下静脉血栓的累积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置管与血管壁夹角角度的增大、置管留置时间的延长,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大。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角度和留置时间是影响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导管所在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时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HD)患者上腔静脉及其属支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 方法 以我院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新留置临时颈内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颈内静脉导管所在的上腔静脉及其属支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 结果 (1)43例患者中21例的上腔静脉及其属支静脉内有血栓形成(100%),患病率为48.8%。(2)在有血栓形成的21例患者中,颈内静脉内均有血栓形成(100%),6例(28.6%)为无名静脉,5例(23.8%)为锁骨下静脉,4例(19.0%)为上腔静脉。⑶在有血栓形成的21例患者中,10例出现临床症状,其中同侧上肢水肿者5例,发生憋气、胸闷,确诊肺栓塞者2例,透析时血液从导管皮肤入口处溢出者3例。⑷ 与无血栓形成的患者比较,有血栓形成者并发糖尿病、恶性肿瘤、血清脂蛋白a增高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优势比(OR)值分别为5.758、4.750、6.967和8.533。 结论 颈内静脉留置临时透析导管后,上腔静脉及其属支静脉内血栓形成的患病率较高,症状隐匿且严重。糖尿病、恶性肿瘤、血清脂蛋白a增高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栓形成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7.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82,自引:1,他引:81  
目的探讨左髂总静脉狭窄程度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对1991年9月~1997年3月的63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DVT)病例的一般资料、血栓形成诱因、手术方法及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左髂总静脉直径较正常狭窄≥47.1%时血栓形成的病例数骤然增加。结论左髂总静脉直径狭窄接近一半时,随时可能发生血栓形成,但因侧支代偿而不发病。一旦血栓形成的诱因出现,将可引起血栓发生。因而,遇有血栓形成的诱因时,应行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及并发症情况.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留置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经左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置管后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35例经左锁骨下静脉置管全部成功,导管置入后X线下复查全部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置管成功率为100%.血流量均大于200ml/min,导管连续使用12月以上10例,6月以上18例,超过3月7例.共发生导管内血栓形成9例(占25.7%),其中合并其它部位血栓形成3例(占8.5%),左锁骨下静脉内血栓形成3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上腔静脉内血栓形成和左颈内静脉内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5.7%).结论: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的置入可解决许多不适合进行造瘘手术且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锁骨下静脉置管同样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经脾静脉置管抗凝治疗对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脾切除断流术的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置管组和对照组,采用超声多普勒和(或)强化螺旋CT 扫描监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全部随访3个月,对照组累计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6.7%,置管组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脾静脉置管以200U/h的剂量输入肝素溶液对体循环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影响.结论 断流术后经脾静脉置管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门脉高压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因妇科病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88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456例,对照组431例,实验组实施了积极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率0.9%,对照组下肢静脉栓塞率4 9%.实验组的血栓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妇科行腹腔手术患者护理干预后能有效的预防和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住院天数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