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庆元条法事类》(以下简称《事类》)是宋朝法典之一,宁宗嘉泰二年(1202)七月由右丞相谢深甫监修编成。全书分职制、选举、文书、榷禁、财用等16门。《文书门》尚存两卷,对宋代公文官书制度作了详细具体规定,其中某些原则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一、文书的类别和格式为了加快公文官书的往来运转,提高办事效率,《事类》对于采用何种公文以及文书格式都作了统一规定。皇帝颁发的命令文书有册书、制书、诰命、敕书、御札、敕榜等7种。如册书用于立后妃,封亲  相似文献   

2.
公文是一种实用的,具有特定对象和惯用格式的文体。它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生单位输各种公务时所使用的书面文字工具,它包含了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林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等六个主要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政策性、法定权威性。严格的规范性和较强的时间性。它起的作用在于法规的约束作用,领导与指导作用,知照联系作用,宣传教育作用以及凭证依据作用。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公文有多种分类。根据公文权威性大小来划分,可分为正式公务文书与日常事务文书。前者如命令、令…  相似文献   

3.
《最新公务文书写作全编》存在着明显的疏漏与不足 ;行政公文的概念定义不准确 ;行政公文的格式内容未加具体介绍 ;诸多公文的具体写法交代过于简单、笼统 ;所引例文大多不符合《办法》与《格式》的要求 ;部分文种的界定与《办法》不符 ,对此 ,本文提出了具体的指摘。  相似文献   

4.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充分利用先秦直至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献档案,对历代文书的发展演变、公文写作理论以及文书工作制度的概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初步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古代文书学理论体系,其研究成果在中、外整个封建社会的文书学史上是罕见的。可以说,刘勰树立了利用历史文献档案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典范。他对于古代文书学的研究,对于现代文书理论的研究与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国家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体。 公文直接形成于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活动中,并对该活动发挥指挥、制约等效用。可以说,现行公务活动是公文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现行公务活动,也就没有公文。由此可见,公文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产生于现实、服务于现实(部分公文立卷存档可做历史资料,有依据和凭证作用)。其内容、格式等都必须符合现代公务活动的需要,而且有很强的规范性和规定性,撰写和处理公文时,应遵循国家对公文的最新规定。 尽管我国的公文产生较早,使用的历史悠久,历代公文中也有很多优秀篇章,例如:李斯的《谏逐客书》、李密的《陈情表》、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等,流传至今,堪称典范。其精华仍值得今人借鉴。正如周恩来同志指出的:“中国的档案历史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6.
公文是行政工作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传达大政方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公文有统一性的特点,它的格式、种类、行文规则、办理等都是全国统一的,一般遵照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发布、1993年11月修订并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96年5月3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也就是说公务文书只有中国才有,其他国家很少或者没有。本文从现代公文写作的特点、创新性和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公务文书,简称公文。它是有了社会公务活动后最早产生的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联系工作的工具之一,是中国文章史的先河。魏文帝曹丕把包括应用文章在内的各种文章的写作,称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梁代刘勰说它是“政事之先务”(《文心雕龙·书记》)。历代对公文写作都非常重视,认为它是公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对其要求极为严格。正因为如此.历史上产生了许多辉煌灿烂的公务文章。《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散文文章集,也是我国第一部公文汇编。诸葛亮的《出师  相似文献   

8.
请示和报告互相混淆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一九八一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对这两类公文的使用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后,报刊上发表的这方面的文章多达百篇以上,论及这方面的专著有几十本之多,但是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这两类公文互相混淆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特别是中下层机关更多。  相似文献   

9.
论古代公文     
处理公务的文书叫做公文。这一类文章后来程式化了,就有所谓“公文程式”。程式化了的公文属“文书学”范围。但是公文又并非全部程式化了的,尤其在古代。古代的公文,常以深刻的思想,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记载着某一时期的历史脚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为了批判继承这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进行探讨。一公文的发生很早,但做为一个含有新的概念的名词出现,大约已经在三国时候了。《三国志·魏志·赵俨传》中说:“公文下  相似文献   

10.
宋朝公文在形成、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书形态,以及这些文书的签署情况,构成了考察各官司日常政务处理及权力运作实态的切入点。本文探讨了宋朝公文制度中"检"与"书检"的含义和作用。"检"是公文产生过程中的一种文书形态,具有相关公文"存本"的功能,使得各项政务的处理有据可查,确保文书流转的严密性。与"检"的使用相关,"书检"这一政务处理的方式,在中央及地方各级公文制度中都有所体现。"书检"一方面表明相关负责官员的职权范围,保证了官司事务处理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维护官员的"身份秩序",是宋代公文制度中对官员等级秩序的一种巧妙安排。  相似文献   

11.
“请示”和“报告”是我国国家机关现行九类十五种正式公文中的两种,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和写法。但在目前的公文行文中,却经常遇到对此区分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应当用“请示”文体时,有的常常用“报告”代替,或者冠以“请示报告”这种不伦不类的标题,违反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见国办发[1981]15号文件)的规定,给公文写作造成混乱,甚至贻误了工作。因此,有必要对“请示”与“报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文书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文学与文书都各有其重要的作用。考察历史可以发现,我们的祖先对于文学与文书都是同样重视的,并无厚此薄彼的现象。可是,从清朝中叶以后,文书写作特别是公务文书陷入程式化,而且语言陈旧,语意晦涩,致使一般人轻视文书。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公文及其写作,但是重文学轻文  相似文献   

13.
公文,史称“官文书”、“公牍”,是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社会集团在自己的工作活动中为处理公务而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公文的种类(简称文种),按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有十类十五种。我院所用的公文,一般都是具有通行性质的公文,用以指挥工作、请示问题,报告情况、记载活动、联系事务等等。常用的文种有决议、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  相似文献   

14.
新书简讯     
雷荣广、姚乐野著的《清代文书纲要》,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12月出版。这本17万字的专著共分八章:一、有关清代公文的几种文书制度;二、清代文文书的程式结构与用语;三、清代公文的稿本;四、清代文书工作的机构与人员;五、官府往来文书;六、奏疏;七、诏令文书;八、清代常用公文用语的分类与选择。  相似文献   

15.
比较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众多学科的研究中。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一模式,对于提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将重点阐述比较型教学模式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即两类写作的比较、两种文书的比较、同一文体不同文种的比较、同一文种不同类型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尚书》是它那个时代所需要、断呼唤出来的我国早期公文代表作品集.是我国早期公文、公文写作的总结.用公可能是孕育《尚书》胚胎的第一人,孔子或许是参与《尚书》初步定形工作的代表人物.《尚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即是对我团早期公文写作的总结逐渐摸索前进、深化的过程.《尚书》显示出了我国早期公文、公文写作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不分体式到分出体式到分出多种体式的渐进演化规律与过程;它启示社会管理人员任得公文要分体式、要有规范标题,公文写作要依公文体式进行.公文体式应逐渐规范、统一;它是我国由奴江社会向封建社会、由诸候割据南大一统过渡的时代耳物,并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它是我国从原始社会未期至奴隶社会与共建社会相交时期的社会导理的总结,有着永恒的认识价值和久远的借鉴意义;它展示公文写作是真正的“经国之大业”!  相似文献   

17.
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既体现了法规性和律令性,又反映了社会群体间的愿望。公文的思维主体是公文撰写者个体和体现法定机关意志的复合体;公文写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实性思维;公文写作是创造活动,公文格式的规定,不妨碍公文写作的创造性,不影响公文撰写者创造性的发挥,公文写作的创造性充满公文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18.
《应用写作》根据 2 0 0 0年 8月《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和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需求进行编写。该书进一步完善了理论与教学实践体系 ,具有内容新颖、重点突出、使用面广、实用性强、程式规范、内容准确等特点。该书着重讲授常用应用文的类别、含义、格式、特点、写作要求、方法和作用 ,包括 :1 .绪论 ;2 .公文类 ;3 .通用类 ,4.经济类 ,5 .诉讼类等内容。目前 ,全国许多高校的理工农医文等学科专业都开设应用写作这门课程 ,作为大学生的基础课和工具课。但是 ,所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大都没有及时更新补…  相似文献   

19.
公文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它文体语言的特点。公文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是由公文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根本特性、社会功用和写作思维决定的。只有熟练掌握公文语言区别于文学语言的特点,才能搞好公文写作。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法学理论中法定代表人与法人代表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一致的,都是指代表人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法人的主要负责人。这种表述可经常见之于诸多的法学教材、词典、司法文书及政府公文中。我认为这种表述和理解与我国的立法和法学实践是不一致的,其主要理由是:其一,从立法角度看,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篇是只运用了“法定代表人”的称谓.尚未见到使用“法人代表”这一称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八条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