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层分离,是临床上致盲率很高的疾病之一,预后不良,复发率较高,且复发后治疗困难。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治疗目的在于封闭裂孔,一般患者采用视网膜加巩膜外加压辅以视网膜光凝活冷凝术,复杂病例选择玻璃体切割、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填充手术,使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十分重要。为总结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护理经验,现将我科30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脉络膜、睫状体脱离称为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以低眼压、瞳孔不易散大、严重的葡萄膜炎、易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脱离,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护理,患者的视力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现将我院近2 a来治疗的18例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中男13例,女5例;右眼10例,左眼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就诊时间最短10 d,最长0.5a。其中5例有明显的外伤史。1·2临床表现本组有10例眼压极低致眼压计测不出,8例为0.53~0.65 kPa,轻压眼球可见…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脱离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嵩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0):606-606
在临床过程中 ,笔者针对那些找不到裂孔、早期手术困难、拒绝手术治疗或术后网膜积液不退等的视网膜脱离病例 ,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收到一定的疗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清热利水法本法主要适用于心火上炎 ,火邪燔灼之视网膜脱离之实证。临床上除视网膜脱离的表现外 ,并  相似文献   

4.
赵瑞芝  王志滨 《河北中医》2003,25(9):685-685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的常见病 ,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 ,通常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者居多 ,眼底出血、眼外伤等为其发病诱因。属中医学暴盲、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等范畴 ,多为肝肾亏损 ,脾虚水停 ,痰湿阻络所致。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症状和体征1 .1 临床症状 视网膜脱离对侧的视野中自觉出现云雾状阴影。视网膜脱离之前 ,在眼球运动时出现闪光 ,视野常有黑影飘动。视物变形 ,眼球运动时有物象、震颤的感觉。视力下降或完全丧失。1 .2 眼底 玻璃体混浊 ,脱离的视网膜呈灰色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脾气虚证对RD自动复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重建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脾气虚型RD复位组(A组)、RD复位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气虚证模型,向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手术建立RD自动复位模型,分别于术后10、20、30d取RD复位区域视网膜组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A组视网膜各层结构紊乱、细胞水肿变性,内外核层核固缩现象较B组严重且恢复缓慢,尤其以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明显,至术后30d B组已接近正常,A组细胞水肿变性仍明显存在。结论:脾气虚证对RD复位后组织结构的恢复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可影响RD复位后视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脱离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其中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多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存在潜在性的间隙,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而造成.临床上采取手术治疗,而围手术期的体位是一种强迫式的制动方式,采取强迫体位的时间长,无论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考验,患者出现不适后往往不能再坚持而影响手术效果.笔者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了体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分离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导致眼睛失明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是一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眼病,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术后的护理关系密切。因此,对患者进行全面正确的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缩短了护患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彭燕  胡辉  王本富  李冬  王林林 《中成药》2011,33(11):1985-1987
目的研究网脱Ⅰ号口服液对兔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的影响。方法健康兔50只,正常对照组10只(20只眼),建立模型的40只(80只眼)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网脱Ⅰ号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于给药第1天、第9天、第14天行眼部B超、眼底照相检查,第14天对实验兔(100只眼)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网脱Ⅰ号大剂量组在促进视神经细胞的修复、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及加速水液代谢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其它组。结论网脱Ⅰ号口服液可促进兔实验性视网膜脱离的复位,有助于恢复神经细胞的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 ,是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 ,以手术治疗为主。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术前可防止网脱范围扩大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则有利于巩固疗效。笔者自 1996~19 99年共收住网脱患者 35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35例中男 2 3例 ,女 12例 ,35~ 4 5岁 5例 ,4 6~ 5 5岁 2 2例 ,5 6岁以上 8例。入院时视力 ,光感 7例 ,手动~指数 2 2例 ,指数~ 4 .0 4例 ,4 .1~ 4 .5 2例。出院时视力 :4 .0~ 4 .5 2 4例 ,4 .6~ 5 .12例 ,手动~指数 7例 ,光感 2例。2 护理体会2 .1 术前护理2 .1.…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眼病,合理的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007年1月-2008年10月住本院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32例32眼,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作者综述了手术前后多种因素对视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中医药对促进视功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32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施行巩膜外冷凝、环扎、外垫压、放液、注气等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前、术中详细检查眼底,寻找所有裂孔及变性区,予以封闭.结果 术后随访1~12个月,32例患者中31例1次手术达到解剖复位,治愈率97.2%,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中放液时引起视网膜下出血1例,视网膜表面出血3例,术后视网膜下液延缓吸收10例,均在术后1周内吸收;术后眼压升高8例,6例经药物治疗,2例经前房穿刺眼压降低;6例气体填充眼出现晶状体后囊下混浊,随气体吸收于2周内消失;术后玻璃体混浊加重15例,经药物治疗13例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由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加重,引起新裂孔,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复位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巩膜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2005年至2010年我院采用巩膜外路手术的方法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88只眼,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其治疗效果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视网膜裂孔在手术嵴外坡上331只眼(56.2%),在手术嵴正上方159只眼(27.1%),在手术嵴内坡上78只眼(13.3%),手术总复位率为70.75%.术后常见并发症依次为术后角膜上皮缺损(84.4%),术后视网膜下液存在(视网膜复位不良)(29.3%),术后高眼压(24.7%),玻璃体出血(6.3%).结论 巩膜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严格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血管炎是一大类累及视网膜血管的眼内炎症性疾病,以视网膜、葡萄膜和玻璃体的炎症改变为主要特征,常见眼底反复出血和血管白鞘。各种类型的视网膜血管炎动物模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等多方面与人类视网膜血管炎具有相同或类似特征。应用这些模型可以对视网膜血管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就国外对此病的造模方法及结果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黄斑部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黄斑部的变化,分析后者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8例68眼,手术前后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黄斑部的变化,所有患者为初次手术,PVRB、C1级,随访至少半年。其中38眼行巩膜外手术为A组,30眼行玻璃体手术为B组。结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精确显示黄斑部视网膜改变。A、B组手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的黄斑水肿、视网膜前膜发生率均高于B组。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观察黄斑部视网膜复位的最客观指标,对于手术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评价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德国Roland公司生产RETIscan3.15系统对15例单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检测,记录61个部位反应,比较分析视网膜脱离患眼术前、术后及对侧眼P1波(第1个正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结果视网膜脱离术前P1波1~5环平均反应振幅密度明显低于对侧眼组,视网膜脱离术后3个月P1波1~5环平均反应振幅密度显著增加,但均低于对侧眼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视网膜脱离手术虽然能达到解剖复位,但视功能却不能完全恢复;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功能进行定量定位测定。  相似文献   

17.
兔颈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一个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简单、重复性好的方法。方法利用双氧水化学烧灼12只、大白兔颈动脉内膜,并分别在术后3 d、1周、4周行DSA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模型的动态变化。结果成功获得颈动脉狭窄模型。结论本方法可以建立一种成熟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而且此方法简单、重复性好,有利于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氩激光光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10月~21304年10月行巩膜扣带术后接受氩激光光凝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2例62眼。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62眼中视网膜完全复位60眼(96.77%),术后矫正视力〉0.05者58眼(93.55%),最佳矫正视力为1.0。结论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术后氩激光光凝可简化术中操作,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针刺对实验性视网膜脱离中蛋白激酶C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针刺疗法对实验性视网脱离中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aC,PKC)活性的影响。方法 56只实验性单眼视网膜脱离家免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分4个小组,每小组7只家免,每只家兔的对侧眼作为对照眼。在发生视网膜脱离并接受针刺治疗后的1周、2周、3周和4周分别取视网膜脱离部位的视网膜组织和对照眼相应部位的组织匀浆,进行视网膜PKC活性检测。结果 视网膜部离后的不同时期内视网膜部  相似文献   

20.
观察驻景丸加减方合生脉散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疗效。方法:81例网脱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视力,眼前部炎症,玻璃体混浊,眼底改变及全身症状。结果:治疗后视力增值,玻璃体混浊,全身症状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眼前部炎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