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唐僧取经线     
唐僧取经线伊达唐僧是唐代(618-907年)著名佛教僧人玄奘(602-664年)的俗称,本姓陈,名,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著名翻译家和旅行家。627年(唐贞观元年),玄奘从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前往天竺(今印度...  相似文献   

2.
在海峡两岸,唐朝高僧玄奘因明代吴承恩小说《西游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为社会历史沉积在老百姓心目中最著名的唐代高僧。唐僧(602—664)本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市偃师缑氏镇人),法名玄奘,称三藏法师。属中国远古时代舜的后裔。  相似文献   

3.
突现原形的妖怪狞笑着一步步逼近,大惊失色的唐僧一面步步后退,一面叫着:“悟空!悟空!”这是我们在《西游记》中时常见到的镜头。因此,提起唐僧,很多人都会说他是一个胆小懦弱,优柔寡断的糊涂和尚。其实,真正的唐僧——玄奘,却是一个胆识过人、精明强干的大德法师。  相似文献   

4.
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西天取经,在中国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故事。它流传得如此广泛和深入,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西游记》大约写成於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即中国明代中叶,作者是吴承恩。唐僧取经本来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公元六二九年(唐太宗贞观三年),青年僧人玄奘不畏险阻,只身去天竺(印度)求经,跋涉万里,历时十七年,取回梵文佛教经籍六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看《西游记》,特别讨厌唐僧,搞不懂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固执,不听悟空的建议,还总把悟空赶走,结果自己却被妖怪捉去。但是,当我成为一名管理者后,我开始理解唐僧的苦衷了。  相似文献   

6.
情系华夏     
情系华夏赵增琦,李秀兰一代名君唐大宗,曾谆谆告诫西去取经的玄奘“莫恋异国万两金,牢记大唐一钱土”。玄奘不负圣望,取回真经,疾归长安,为繁荣大唐文化终生奔波。当今的中华儿女,一代更比一代强。在南阳这块古老文明的大地上,爱我中华、兴我华夏的动人篇章更是此...  相似文献   

7.
拜谒神农故里化夷炎帝神农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个强大、先进的部落的首领,他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驯兽禽,同黄帝轩辕氏,共同创造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古代文明。去年初冬的一天,我专程从武汉赴随州,拜谒神农故里,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出随州城向西北驶去,车行大...  相似文献   

8.
中远是个百分之百的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我感觉企业经营首先要重视人力资源的经营。国有企业有的是人才,关键是用人的观念和机制。我想借用《西游记》的故事来谈一谈企业在用人上的观念问题。一本《西游记》,始终贯穿着“使用能人,加强约束”的思路。正是在这种思路下,唐僧师徒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4个人物中,唐僧是管理者。沙和尚是一个四平八稳的人,从来不冒犯唐僧师傅,态度诚恳,但每次唐僧遇难被抓时他也会被抓走。因此,不能做挑头的大事,只能老实地挑着担子。猪八戒与他不一样,本领比沙和尚强…  相似文献   

9.
近日,随着家人看了几集((西游记》改编的电视剧,心中不免再起涟漪,泛起了儿时的西游情结。转念间,又觉得《西游记》不愧为中国的四大名著,其中耐人寻味的东西很多。我想说的是唐僧展现出来的领导艺术,让这个四人团队的合作产生了巨大的合力。许多人说,唐僧是个用人的高手,他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诚然,唐僧能让桀骜不驯的悟空、好色懒惰的八戒和中规中矩的沙僧保他去西天取经,更有小白龙当他的坐骑,确实可见一斑,他对周围人的影响之大之深更是可圈可点,正因如此,他弱不禁风却能历经千难万险终成正果。  相似文献   

10.
文一凡 《今日广西》2010,(17):40-41
《西游记》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之一了,也许很多人都会问,西游记和理财会有什么关系?请听我细细道来。 其实,西游记不仅仅阐述了师徒4A降妖除魔,普度众生,力求寻得真经的故事,更多的是发人深省且意味深长的寓意。我们可以把唐僧师徒4人看作是一个公司,唐僧是总经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是他的下属。每个下属都各有特色,孙悟空能力强,猪八戒人缘好,沙和尚勤勤恳恳。  相似文献   

11.
邓演达先生是农工党的创始人和先驱,而广东省惠州市又是邓演达先生的故里,因为这个缘故,作为农工党人去惠州拜谒便成为虔诚的朝圣之旅。在乍暖还寒的早春,记者一行驱车赶往惠州,途中我不禁在想,作为先驱故里的这个城市,有着怎样的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12.
打开关于“唐僧”的网页,实在惊诧不已。绝没想到,人们对这位亦人亦神的和尚竟然如此感兴趣。当然,大多是拿他当“话耍子”来搞笑,来开涮的,什么“唐僧办教育”“唐僧的隐私”“唐僧评先进”……数不胜数,光是杜撰唐僧的著作,就有《家书》、《日记》、《回忆录》、《密信》、《遗言》、《自述》、《报告》、《废话》等许多种,关于从学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的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有这样一位河南籍诗人:他不仅是诗坛一旗手,更主要的是,他情系大陆故里,以浸润着浓浓思乡情与拳拳爱国心的作品与行动,在海峡两岸搭建了一座连接台湾与大陆的彩桥,为两岸的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的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就是台湾《葡萄园》诗社创始人,现名誉社长、台湾诗歌艺术学会名誉理事长、世界华人诗人协会常务理事、郑州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文晓村先生。 文晓村, 1928年出生于偃师农家, 1944年弃学加入抗日游击队。不久,该游击队被收编入共产党所领导的部队系列。 1948年文晓村入王新亭司令员率领的“八纵”任司令…  相似文献   

14.
目前,达州市聋人协会的聋人朋友赴四川广安开展了红色旅游活动。此次活动是由市残联、市聋人协会共同组织。参加活动的聋人们异常兴奋,纷纷用手语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在邓小平故里,聋人朋友们瞻仰了邓小平的故居,并参观了华蓥山游击队红色旅游遗址。  相似文献   

15.
吴黎宏 《现代领导》2011,(10):47-47
在《西游记》第五十回中,孙悟空化斋前,用金箍棒划个圈子,时唐僧等人说:“这个圈子,比铜墙铁壁还管用,你们只要坐在里面,保管万事无忧。如果出了圈子,一定会遭妖魔毒手。”只可惜,唐僧耳根软,听了八戒一通鬼话,走出圈子,最终为青牛精所擒。事后,悟空对唐僧说:“只因你不信我的圈子。却教你受别人的圈子。多少苦楚,可叹!可叹!”  相似文献   

16.
<正>“我来岳滩敬老院3个月了,敬老院和隔壁的卫生院成为一家,有个头疼脑热的,卫生院的医生随时都能到,我一抬腿随时能到卫生院。我在这里住着安心,家里人也不用操心,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养老的地方了!”岳滩敬老院的王大娘如是说。这是洛阳市偃师区“医养结合”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正吴承恩写《西游记》的过程,与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过程,应有共同之处,也会遇到"白骨精""火焰山",也有困难重重、写不下去的时候。但吴承恩发扬唐僧的精神,坚守如唐僧一样的信念,硬是把《西游记》写了下去,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给我讲过孙悟空的故事,知道孙悟空能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当时我的想象能力还不健全,想象不出十万八千里究竟有多远,只知道远得很,不是常人所能及。我还听爷爷说过,孙悟空的本事大得很,什么妖魔鬼怪都会被他打败,什么艰难困苦他都能克  相似文献   

18.
取经     
在辞旧岁,迎新春之际,《西游记》(续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上演,唐僧赴西天取经的真诚精神再一次使我深受感动。唐僧师徒4人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如来佛试探他们是否诚心取经,传了假经。当唐僧他们高高兴兴地满载经书而归,在途中翻阅经书时,人人都被那假经惊呆了。唐僧一行只好再去费尽千言万语求取佛经,如来佛被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西方真心诚意取经的精神而感动,授以真经。  由此,我联想到我国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之间,甚至到外国取经之事,有的真心诚意取经,有的假心假意取经,有的取得了真经,有的取的假经。一些单…  相似文献   

19.
老子故里在鹿邑□渝翔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原本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老子故里在安徽涡阳说。从此,传统的老子故里鹿邑说与新生的老子故里涡阳说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论战。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  相似文献   

20.
三见洪学智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上将今年90寿辰,作为老将军故里的一名晚辈,总该写点什么。我想,还是把我有幸三次见到老将军,亲聆教诲及其对我的影响写出来,从中可见老将军对家乡、对晚辈的一片真情,那是最珍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