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苗尊  李明主  顾昕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29-1031,108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上皮Survivin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外伤性患者(对照组)、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肝胆管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胆管上皮Survivin表达阳性率。结果对照组Survivin无阳性表达;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8例,其中阳性表达16例(42.1%);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0例,阳性表达14例(70%)。阳性率均高于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上皮组织高表达Survivin蛋白,可能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预测肝内胆管结石上皮是否有癌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肝外叶切除术在肝内结石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32例左肝内胆管结石行左肝外叶切除术进行回顾.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结石残留、胆漏及膈下感染,发现肝管细胞癌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左肝外叶切除对左肝内胆管结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可预防胆管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鉴别诊断与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性肝癌,其中胆管细胞癌根据其生长部位分为外周型胆管癌和肝门部胆管癌。由于胆管细胞癌生发于胆管上皮细胞,并以浸润性的方式向周围胆管和肝组织扩散,导致肿瘤境界不清。而且胆管细胞癌常合并肝胆管结石和肝脓疡,病理改变极为复杂,致使以往术前诊断率较低,且不易与肝细胞癌、肝胆管结石、肝脓疡鉴别。为此本研究通过对胆管细胞癌以及肝细胞癌、肝胆管结石、肝脓疡的声像研究,提出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结石、肝脓疡的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要点,并对各种类型胆管细胞癌行超声分型诊断,以提高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细胞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增强cT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CT三期动态扫描图像分析,归纳其不同扫描器的影像学特征。结果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平扫期均为低密度灶,在动脉期32例不均匀强化,门脉期10例不均匀强化,延迟期6例轻度强化,33例可见病变远端胆管扩张,14例伴有肝内胆管结石。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定的影像学特征,动脉期及门脉期不均匀强化、远端胆管扩张及局部的结石影,有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以YYNW院201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CT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位于肝门处15例、肝左叶和肝右叶分别为7例和5例、同时侵犯肝内胆管及肝门(混合型)5例;5例未显示胆管内肿块性病灶,27例门脉期和中动脉期病灶均匀强化;10例轻度强化,17例明显强化,使延迟扫描病灶密度降低,病灶边界显示清楚,无边缘强化或渐进性强化;3例患者可见胆囊内结石,5例患者可见肝内胆管结石;3例患者可见胆囊内结石,5例患者可见肝内胆管结石.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提高CT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57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例数占我院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总数的7.8%(57/727),术前诊断正确率58%(33/57).57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37例,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姑息性手术14例,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行活检术6例,平均生存期为4个月.结论 肝胆管癌的发生与肝内胆管结石有关,早期根治肝内肝管结石是预防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资料,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1例中病灶位于肝左叶7例,肝右叶4例;伴有肝内胆管结石3例,出现胆管扩张9例;肝叶局部出现萎缩5例.增强扫描呈轻度环状强化、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和均匀一致强化.结论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肝门都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13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7例显示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其中位于左肝管3例,左右肝管汇合处2例,胆总管上端1例.所有病例均见肝内胆管扩张.合并胆系结石5例,其中3例见周围淋巴结转移,1例肝内转移.结论:通过CT平扫及结合3期动态扫描有利于观察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强化特征及形态特点,并有利于观察肿瘤周围血管浸润情况和肝内的转移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以YYNW院201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CT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位于肝门处15例、肝左叶和肝右叶分别为7例和5例、同时侵犯肝内胆管及肝门(混合型)5例;5例未显示胆管内肿块性病灶,27例门脉期和中动脉期病灶均匀强化;10例轻度强化,17例明显强化,使延迟扫描病灶密度降低,病灶边界显示清楚,无边缘强化或渐进性强化;3例患者可见胆囊内结石,5例患者可见肝内胆管结石;3例患者可见胆囊内结石,5例患者可见肝内胆管结石。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提高CT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加深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15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肝左叶9例,右叶3例,左右叶同时受累3例;斑点状、小条状高密度影4例;邻近胆管扩张10例;肝包膜凹陷征5例;并发肝内胆管结石6例;延迟期扫描呈渐进性延迟强化15例;不规则细线状强化或网格样强化7例。结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兴家  赵丽霞  宋玉卿  马艳丽 《河北医学》2009,15(10):1152-1154
目的:通过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表现,提高对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所有病理均为低密度灶。动态CT增强检查病灶多表现为不均匀轻度渐进性的向心性强化;其中26例出现大片无强化低密度区,病灶局部肝包膜可有回缩,23例病灶周围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和结石。结论:原发,陛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与其类似的病变有肝腺鳞癌。多数学者认为肝鳞状细胞癌大多始发于肝内胆管上皮因慢性炎症、胆管壁囊变等因素作用后,胆管壁上皮细胞发生鳞状上皮化生、化生后癌变相关。有关肝鳞状细胞癌的文献荟萃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肝鳞状细胞癌往往与肝内胆管结石、单纯性良性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畸胎瘤等疾病伴随发生,但相关的病例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13.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D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直接和间接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及增强资料,分析病变分型,病灶部位、大小、增强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局部胆管扩张、肝包膜局限性凹陷以及是否伴有胆道结石,结合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和统计.结果 9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位于肝左叶57例,肝右叶35例.病灶大小为2.5~ 12cm,平均为6.5cm.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CT值平均为41 Hu.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呈不规则轻度晕圈状强化,境界不清,延迟期内部可见线样及条网状强化,平均CT值分别为63 Hu、74Hu和79Hu.延迟5分钟扫描病灶均呈进一步强化,平均CT值为82 Hu,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上升-平台"型.89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融合,肝内胆管扩张35例,肝内胆管结石31例,肝叶变形萎缩33例,局部肝包膜凹陷29例.结论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直接CT征象是延迟强化的肝内肿块,缓慢上升-平台型时间-曲线是其特征强化规律,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和包膜凹陷是其重要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约占肝癌的15%[1].由于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均不同,因此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率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B(TGF-B)通路中的转化生长因子BI型受体(TβRI)和Smad4蛋白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19例正常肝组织肝内胆管细胞,3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 TβR I、Smad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3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TβRI和Sma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0%,、24.24%,19例正常肝组织肝内胆管细胞中TβRI和Sma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42%、63.16%,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TβRI和Smad4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肝内胆管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TβRI蛋白表达与Smad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32 4,P<0.01).结论 TβR 和Smad4蛋白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采取CT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以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收诊的2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为研究的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成早期末梢型胆管癌组、晚期末梢型胆管癌组和肝门部胆管癌组,均采取CT平扫和增强扫描,以探讨采用CT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效果。结果经过检查,发现患者有19例为单发病灶,有12例伴有胆管扩张症状,有2例患者有肝内胆管结石。增强扫描检查出病灶不同程度的环状、结节状和不规则的强化以及病灶外围向中心的逐渐强化。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程度较高。结论采取CT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医学影像结果和其他肝癌类型有明显差别,增强扫描的结果更加具有特殊性,有利于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胆管结石是指肝内外胆管内有结石形成,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胆管结石和继发性胆管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系指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主要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为胆囊结石排至胆总管者,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分为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下端;肝内胆管结石可广泛分布于两叶肝内胆管,或局限于某叶胆管,其中以左外叶和右后叶多见.  相似文献   

18.
肝内胆管癌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HCC)同属原发性肝癌,Nakeeb按病变部位将胆管细胞癌分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eripheral im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PICC)和中枢型肝外胆管细胞癌。中枢型肝外胆管细胞癌指发生在一级胆管的十二指肠侧,包括肝门胆管癌和胆总管中下段癌。PICC指发生在二级胆管在内的末梢侧肝内小胆管,即通常所指的肝内胆管癌(ICC),约占胆管细胞癌的10%。  相似文献   

19.
李其涛  高君  张德峰 《当代医学》2010,16(27):13-14
目的根据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研究经病理证实的47例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经CT平扫47例均为低密度病灶。经CT增强扫描病灶,其中28例表现为不均匀渐进性的向心性强化,占59.5%。延迟期扫描病灶,32例呈相对高密度影,占68.1%。病灶局部肝包膜可有回缩,病灶周围肝内胆管可有扩张和结石。结论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该病的诊断与肝内其他病变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经章 《当代医学》2010,16(26):1-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及与其他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肝叶萎缩2例,局部肝轮廓凹陷2例,肝内胆管扩张2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肝门后腹膜淋巴结肿大1例,门脉癌栓2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肿瘤外周部分轻度、较薄、不完全的晕环状增强或不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扫描病灶随着时间的延长向心性逐渐增强,病灶内部呈斑片状、不规则细线状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因其病理特点决定其动态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能与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