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极小小脑梗塞是发生于小脑供应动脉之间的边缘区小梗塞。梗塞原因多数为大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高凝状态或微栓塞引起的终末动脉闭塞。梗塞部位在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分支之间的边缘区。皮质梗塞多于白质梗塞。临床表现与大范围小脑梗塞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
小脑上动脉(SCA)区域发生梗塞的病例较少见,为进一步明确 SCA 出现梗塞时的临床特征,本文总结了8例经 MRI 证实的 SCA 区域小脑梗塞的病例,将其临床表现与8例小脑前下动脉(MCA)区域梗塞和16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区域梗塞的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8例 SCA 梗塞患者中有6例存在着共济失调性构音障碍,发生率为75%,而在  相似文献   

3.
人们注意到脑梗塞与脑边缘区低灌注和低代谢有关,同时也发现脑梗塞后其它非梗塞区脑组织处于低灌注状态。而小脑和丘脑在大脑半球梗塞后的血供特点及低灌注情况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本文首  相似文献   

4.
小脑梗塞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脑梗塞临床上并不少见,梗塞后水肿的小脑半球可压迫第四脑室引起脑积水,小脑扁桃体挤入枕大孔阻塞脑脊液通路,加重颅内高压或使脑干直接受压,导致致命性后果。近年来采用枕下开颅减压术治疗小脑梗塞者报告增多,疗效满意。文章就有关小脑梗塞的外科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小脑梗塞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脑梗塞临床上并不少见,梗塞后水肿的小脑半球可压迫第四脑室引起脑积水,小脑扁桃体挤入枕大孔阻塞脑脊液通路,加重颅内高压或使脑干直接受压,导致致命性后果。近年来采用枕下开颅减压术治疗小脑梗塞者报告增多,疗效满意。文章就有关小脑梗塞的外科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小脑梗塞     
眩晕、呕吐、耳鸣、眼震、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为小脑诸动脉梗塞时所共有,但各有侧重。椎-基底动脉闭塞或某些其它病变也可致小脑梗塞。CT、MRI等现代神经影象学技术,为小脑梗塞的鉴别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小脑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呕吐、耳鸣、眼震、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为小脑诸动脉梗塞时所共有,但各有侧重。椎-基底动脉闭塞或某些其它病变也可致小脑梗塞。CT、MRI等现代神经影象学技术,为小脑梗塞的鉴别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小脑梗塞34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4例小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分析,表明冠心病、风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能为小脑梗塞的主要病因或危险因素,小脑梗塞以小脑上动脉(SCA)供应区最常见,大多为良性小灶性。且多数小脑梗塞伴有颅内其它部位的梗塞,而单纯性小脑梗塞较少见。小脑梗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步态不稳或倾倒等,但也有无症状性梗塞或被其它部位梗塞症状所掩盖,CT或MRI检查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梗阻性脑积水是小脑梗塞死亡的主要原因,因其保守治疗病死率高,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塞心电图改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 1 999年 1~ 1 2月收治的 1 30例脑梗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心电图异常率与脑梗塞部位、病情的关系 ,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30例均为既往无心脏病史或发病前心电图正常者 ,在发病后 1~ 7天内颅脑CT或 MRI检查证实和确定脑梗塞部位 ,并在入院后进行多次心电图检查。本组男 1 0 4例 ,女 2 6例 ;年龄 32~ 84岁 ,平均 63.8岁。按梗塞部位分组 :1深组(60例 ) :梗塞位于脑干、小脑、丘脑—基底节 ;2浅组(70例 ) :梗塞位于投射系和脑叶。多发性脑梗塞者按梗塞范围最大的梗塞灶分组。1 .2 …  相似文献   

10.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位于大脑或脑干深部由深穿支动脉闭塞引起的小梗塞。其最大径一般不超过20毫米。好发于基底神经节、内囊、丘脑、桥脑基底部。近年来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腔隙性脑梗塞已有大量报道。现将我院1993年1月至1995年1月经过CT扫描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的病例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212例脑梗塞患者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脑梗塞患者212例,平均发病年龄63.4岁,60岁以后发病占61.79%。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占52.83%。梗塞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见,脑叶次之,小脑、脑干梗塞则少见。结合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情况和CT进行探讨,提出脑梗塞将是老年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小脑卒中包括小脑出血和梗塞,是颅内病变猝死原因之一。我院近2年来共诊治小脑卒中34例,现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小脑出血18例,男11例,女7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56岁。小脑梗塞16例,男13例,女  相似文献   

13.
核磁共振成像(MRI)问世前,很多良性的小脑梗塞是不能证实的,小病灶尤其是小脑下半部的病灶,CT 扫描不能发现。然而尸检只能反映最严重病人的临床情况。有了 MRI 的帮助,现在即使是非常小的小脑梗塞也可能发现,而且生前亦能分析它们的局部解剖。为此,作者研究了34例小脑梗塞,分析了供应梗塞区的动脉、神经系统症状和卒中的可能原因。34例中女性9例,年龄56~87岁(平均70.3岁),男性25例,年龄24~78岁(平均63.8岁)。起病后3~7天全部病人做了 MRI 检查和椎基底动脉造影,部分病例检查了心脏超声波。脑梗塞部位和临床表现:小脑后下动脉(PICA)  相似文献   

14.
1992~1997年,我们收治小脑梗塞患者50例,均经MRI检查确诊,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0~74岁,平均57岁。均按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为小脑梗塞,并经CT及MRI检查证实。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眼震、肌张力降低、感觉及构音障碍、霍纳氏征阳性、意识障碍。合并高血压病22例,颈椎病18例,冠心病15例;有房颤病史6例,糖尿病史3例。MRI检查示梗塞灶位于小脑上部20例,小脑背侧下部18例,小脑腹侧下部5例,小脑上部及背侧下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反复发作性脑梗塞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7铡临床反复发作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MR中的T1WI、T2MI、DWI、FLAIR的检查后,在DWI异常信号发生的部位与临床表现进行对照。结果47例MRI检查中均在DWI上有高信号和低信号。在DWI上出现高信号的部位与临床表现相符的有37例。另外10例DWI上的发病部位与临床表现不相符.其中有9例梗塞发生在半卵圆中心区的腔隙性病灶.1例梗塞位于右侧小脑半球。结论DWI序列在临床诊断脑梗塞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鉴别梗塞灶是陈旧性的还是急性的,对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须结合常规序列及临床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危及患者生命的急性严重并发症。我们于 2 0 0 0~ 2 0 0 1年采用 [鼻饲管 +静脉两液路 ]三管补液同步进行抢救高渗性昏迷与脑卒中并酮症酸中毒患者取得显著疗效。一、对象 :已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2 5人 ,病史 5~ 15年 ,年龄 5 0岁~ 78岁 ,男 19例 ,女 6例 ;高渗性昏迷患者 4人 ,脑梗塞 2 1人 ,其中额叶梗塞 3人 ,小脑梗塞 4人 ,多发性脑梗塞并假性球麻痹合并吞咽困难 14人。二、方法 :采用插胃管管饲与建立两条静脉液路同步抢救的方法。胃管饲入温开水或流食 ;两条静脉液路 ,其一、小剂量胰岛素经…  相似文献   

17.
从小脑前下动脉的解剖,小脑前下动脉区梗塞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综述小脑前下动脉区梗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脑梗塞患者心电图ECG改变的特点,我们选择了1998年12月至1999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的脑梗塞患者100例,均经CT检查证实,且ECG资料完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脑梗塞均由CT确诊。其中:基底节区57例,顶叶35例,额叶17例,放射冠区16例,丘脑14例,枕叶11例,颞叶10例,桥脑3例,小脑,脑干各2例,有的患者为多发性脑梗塞。男性40例,  相似文献   

19.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深穿支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脑深部小灶性缺血性梗塞,直径一般为0.2~1.5cm,最大径一般不超过2.0cm。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及桥脑。CT扫描应用后,国内外的报道越来越多。我院于1989年1月至1990年3月检查了30~92岁3626例颅脑CT,检出腔隙性脑梗塞77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脑前下动脉区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脑前下动脉的解剖,小脑前下动脉区梗塞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综述小脑前下动脉区梗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