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化工》2021,49(4)
依托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构建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平台,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智能化,是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阶段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将基于校企协同的创新成果和互联网+的课程体系、旨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及相关管理制度纳入到一个可实时有效的收集反馈学校、企业、学生、教师信息的智能互联系统中,实现协同育人过程的智能化,推动化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劲的智力与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进行了政校行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高职旅游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以协同教育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战略,结合广西地区经济发展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制定基于"学校、企业及研究院所"的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运行管理机制、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多元评价体系.建立由学校、企业及研究院所协同参...  相似文献   

4.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大型国企开启人才培养的战略合作,探索"校企一体化"的合作体制机制,通过毕业前雇佣学生来探索"现代学徒制",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构建以"协同育人平台"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创建人才培养体系机制体制动力模型,实现多路径"现代学徒制"在"协同育人平台"上的融通。  相似文献   

5.
协同育人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阐述了协同育人的必要性,通过在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实践基础上阐述了化学化工类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构建的方式,包括立足地有经济凝炼专业特色以及通过科技平台、企业等多方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的具体举措。最后简单介绍了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企业能力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各学科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德育功能。根据化学化工类专业的特点,探讨专业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措施,包括明确专业目标、树立专业思想;注重教师的引领;提高学生的主导作用;加强德育考核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实现协同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化学化工人才,为国家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在应用型高校化工类专业实行"成长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的三导师制育人模式,从而建构"德育+学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三位导师实行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该模式克服了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的缺点,为应用型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结合四大培养理念,聚焦地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对江汉大学化工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并对校地、校校、校企、校内各创新平台和研究院所等不同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针对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本文还提出了校企共建基地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构建双核心教学团队是其顺利实施的两大保障,并对校企协同育人实践环节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进行完善和优化。通过一系列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提高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研究水平作为评价"世界一流"的重要指标,提升科研水平是创建"双一流"的必然途径。如何协调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关系,形成科研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对于推进"双一流"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高校科研育人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科研育人协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是食品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机遇。应用创新型人才是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多方资源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选择。协同育人平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学生学习、生产、管理和实践锻炼等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为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应用、创新研究和创新发展等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以食品化工类专业为例,以“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机制为依托,从师资团队建设、深化协同平台建设和改革考评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协同化育人思路,首先介绍了协同化育人的现状,并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分析学校实施协同化育人的依据是为了使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然后,阐述了协同化与复杂工程问题的关系,提出了渐进循环式教学法,渐进循环式教学法可更好地完善CDIO。  相似文献   

12.
<正>书名:地方本科高校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研究作者:刘印房定价:48.00元出版单位: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年ISBN:9787518937103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成为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成为企业行业输送大量优质人才的关键所在。校企一体、协同育人的建设要遵循基本的原则,即明确协同育人关系,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在线学习已经无法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自适应学习需要,智慧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利用传统平台产生的数据,加以借助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为手段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再分析技术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如何进一步利用这些大数据资源进行自适应学习与推送,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学习者为中心入手,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开展分析,以需求、过程和评价为驱动构建出一套完善的校企协同育人云平台。  相似文献   

14.
地方工科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生态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南京工业大学坚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化专业设置,将新工科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健全实践育人体系,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校推动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把科研势能转化为育人动能,推进校企协同、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双创”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相关实践经验可供同类型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15.
邹幸 《江苏陶瓷》2022,55(1):40-42
釉下五彩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闻名天下,首创于清代,是我国湖南醴陵的传统名瓷.我校作为釉下五彩非遗传承基地之一,利用非遗醴陵釉下五彩艺术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设计创作、专业理论研修能力,而且通过醴陵釉下五彩的艺术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科学...  相似文献   

16.
科教融合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创新育人的发展方向,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滁州学院基于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实行班导师制度、科研融入教学、校企协同育人等多种途径培养了一批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滁州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提高了学校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动对接行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提出“双导师”和“双平台”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实践证明,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贯彻落实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助力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学生创新素质和工程应用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高素质创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目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双方优势,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达到了更好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目前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全过程"科教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将培养目标分解,设置了大学四年里阶段化的具体培养方案和评价手段。全过程全方面的引导学生科研潜能开发和团队协作、科研精神及意志力的锻炼,旨在培养高专业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服务需求,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以"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对接当地行业企业,构建全程共建共育的"三协同、多主体"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对机制的建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提前介入、三导师制、校企基地互建、校企双向互聘、企业生产线引入教学等全程共建共育措施进行阐述,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