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生物技术总公司首先开始对其人超氧化物歧化酶(h SOD)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SOD 为破坏氧自由基的酶。早产儿缺乏h SOD,其肺易受氧自由基的损害,为使伴有呼吸窘迫的婴儿在保温箱内存活,需要高浓度氧环境,然而,当氧环境含有高水平氧自由基,其可使婴儿肺脏产生不可逆的疤痕组织,并导致慢性肺疾病BPD。对牛SOD的研究已经表明,此酶可降低由这种自由基造成的肺损伤。美国每年出生的25万早产儿中,4万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其中20~30%发展为BPD,如  相似文献   

2.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RDS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用药对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改善早产儿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我院胎龄≤32W的早产儿12例,于生后预防应用PS(预防组);同期确诊为RDS 17例应用呼吸机和PS(治疗组),比例两RDS发生率、呼吸机参数、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预防组RDS发生3例,发生率为25%,低于我院同期收治的≤32W早产儿RDS发生率(43%);预防组RDS 3例均为Ⅱ期,治疗组Ⅲ期、Ⅳ为52.9%(9/17)。预防组上呼吸机所需压力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肺炎、感染、颅内出血等合并症有下降趋势;未有气漏及BPD的发生。结论 PS预防用药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及减轻发病程度,减少呼吸机的应用,减少并发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用药对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改善早产儿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我院胎龄≤32 W的早产儿12例,于生后预防应用PS(预防组);同期确诊为RDS 17例应用呼吸机和PS(治疗组),比例两RDS发生率、呼吸机参数、并发症及预后.结果预防组RDS发生3例,发生率为25%,低于我院同期收治的≤32 W早产儿RDS发生率(43%);预防组RDS 3例均为Ⅱ期,治疗组Ⅲ期、Ⅳ为52.9%(9/17).预防组上呼吸机所需压力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肺炎、感染、颅内出血等合并症有下降趋势;未有气漏及BPD的发生.结论 PS预防用药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及减轻发病程度,减少呼吸机的应用,减少并发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N-CPAP在早产儿RDS及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采用带有空氧混合器、加温湿化器的N-CPAP氧疗器对21例危重新生儿进行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胸片及呼吸功能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早产儿RDS应用N-CPAP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由(42±4)升至(88±7)mmHg(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由(63.5±7.1)降至(38.2±4.9)mmHg(P<0.01);氧合指数(PaO_2/FiO_2)由(42±4)升至(420±58)mmHg(P<0.01);肺内分流量(Q_S/Q_T)由治疗初的(26.6%±3.1%)降至(5.4%±0.6%)、(1.5%±0.3%)(P<0.1)。N-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喉喘鸣合并呼吸衰竭及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均有较好疗效。结果提示带空氧混合器、加温湿化器的N-CPAP治疗早产儿RDS及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是基层医院新生儿科的一种简便易行、无创安全、经济且疗效显著呼吸支持设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早产儿常见的危重症,其发病原因是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补充外源性PS是治疗RDS的重要手段.为了探讨压缩雾化吸入PS治疗RDS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对23例RDS患儿采用压缩雾化吸入PS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采用带有空氧混合器、加温湿化器的N-CPAP氧疗器对21例危重新生儿进行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胸片及呼吸功能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早产儿RDS应用N-CPAP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42±4)升至(88±7)mmHg(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由(63.5±7.1)降至(38.2±4.9)mmHg(P<0.01);氧合指数(PaO2/FiO2)由(42±4)升至(420±58)mmHg(P<0.01);肺内分流量(QS/QT)由治疗初的(26.6%±3.1%)降至(5.4%±0.6%)、(1.5%±0.3%)(P<0.01).N-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喉喘鸣合并呼吸衰竭及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均有较好疗效.结果提示带空氧混合器、加温湿化器的N-CPAP治疗早产儿RDS及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是基层医院新生儿科的一种简便易行、无创安全、经济且疗效显著呼吸支持设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早期应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对18例早产儿生后早期使用PS(6 h内)气管内注入预防性用药预防早产儿RDS.结果 2例发生RDS,住院时间、吸氧浓度、吸氧时间缩短,后遗症减少,获得满意疗效,使用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早产儿RDS发生率高,在出生后早期气管内注入PS预防性用药,能减少RDS发生率及减轻疾病严重度,降低病死率,从而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安全性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其缺乏与死亡、夜盲和其他疾病密切相关,对于有维生素A缺乏(VAD)危险的人群,国际维生素A咨询组织(International Vitamin A Consultative Group,IVACG)推荐母婴均应补充维生素A.  相似文献   

9.
心房利纳素(心钠素,ANF)是由心房分泌的。足月儿在生后2~4天浓度增高。由于它有血管扩张和促进尿钠排泻作用,并抑制肾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在新生儿循环系统中可能有特殊生理作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血中ANF浓度比正常的高,最高血浆浓度是在生后18~43小时的利尿期。我们采用彩色血流图(CFM)测定肺动脉血流与全身血流比率(QP/QS)和动脉导管的闭合。研究焦点是RDS早产儿导管血流对血浆ANP浓度的作用。资料和方法17名胎龄26~33周,出生体重0.66~1.95kg(平均1.25kg)的早产儿。临床症状和X线特征符合RDS诊断。在生后6小时,通过测量小  相似文献   

10.
佝偻病常见于早产儿,患儿身长不增加,可并发自发性骨折和呼吸窘迫。有人认为饮食钙和磷缺乏是佝偻病促发因素。本文报告补钙、磷的奶方对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生化和骨骼X线学的影响。方法:74例出生体重<1500g婴儿从出生就经肠喂养(共47天)。生后头5天全部喂SMA金胶囊(成份:乳糖72g/L,蛋白质15g/L,脂肪36g/L,钠15mg/dl,钾56mg/dl,氯化物45mg/dl,VitD_3420IU/L)。此后,A~D组都给以用水和附加溶液(氯化钠5.84%wt/vol,重碳酸钠8.3%wt/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AD作为人体必需营养素,可维持机体视觉、免疫、呼吸道和胃肠上皮及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早产儿由于产前体内维生素AD储存量少、经食物摄取量少、能量代谢旺盛等特点,容易出现维生素AD缺乏。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D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该文主要就补充维生素AD改善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  相似文献   

12.
骨骼健康是早产儿生后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钙、磷和维生素D起至关重要作用。胎儿骨盐沉积高峰在胎龄32-36周,对出生体重〈1800 g的早产儿应予以强化母乳及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补充矿物质、维生素D,并监测各项生化指标。对骨骼X线有佝偻病改变的婴儿,应通过各种市售制剂最大限度补充钙和磷。  相似文献   

13.
贫血是早产儿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不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还对运动、认知学习、行为等产生不可逆影响,静脉铁剂对于无法经口服补铁或口服补铁无效的患儿是一种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方法.但目前静脉铁剂用于早产儿的安全性及开始时间仍存在争议.现就静脉铁剂对于防治早产儿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为早产儿常见病,是一种危重症,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亦高,如何防治是新生儿医生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对早产RDS患儿的护理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严重呼吸困难的最常见原因,主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所致。Fujiwara(1980)首次对重症RDS病儿经过气管内应用自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取得疗效,以后有人用人、牛、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相继取得类似效果。本文报导:将患RDS的VLBWI分为两组,采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邦德国Tho-mae药厂生产)治疗。第1组18例,平均出生体重750g,平均胎龄26周,用药剂量每次为30~40mg/kg,第2组14例,平均出生体重840g,平均胎龄27.1周,用药剂量每次为40~50mg/kg。治疗成功病例最多用4次,每次间隔12~24小时。给药途径为气管内输入。用药适应症:机械呼吸时吸气峰压(PIP)超过2.16~2.65kP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维生素D补充方案对出生胎龄 < 34周早产儿生后第28天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9例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出生胎龄 < 34周的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肌注组(n=30)和口服组(n=29)。肌注组单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3注射液(10 000 IU/kg),口服组口服维生素D3滴剂(900 IU/d),持续25 d。采集两组患儿生后48 h内(维生素D3补充前)及第28天静脉血,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结果 生后48 h内,59例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15 ng/mL)率为78%;两组血清25(OH) 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后第28天,肌注组血清25(OH) D水平显著高于口服组(P < 0.05),肌注组维生素D缺乏率显著低于口服组(P < 0.05),且无维生素D过量或中毒病例。结论 单次肌内注射10 000 IU/kg维生素D3可显著提升出生胎龄 < 34周早产儿生后第28天血清25(OH) D水平,且能安全并有效地降低维生素D缺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维生素D补充方案对出生胎龄 < 34周早产儿生后第28天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9例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出生胎龄 < 34周的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肌注组(n=30)和口服组(n=29)。肌注组单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3注射液(10 000 IU/kg),口服组口服维生素D3滴剂(900 IU/d),持续25 d。采集两组患儿生后48 h内(维生素D3补充前)及第28天静脉血,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结果 生后48 h内,59例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15 ng/mL)率为78%;两组血清25(OH) 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后第28天,肌注组血清25(OH) D水平显著高于口服组(P < 0.05),肌注组维生素D缺乏率显著低于口服组(P < 0.05),且无维生素D过量或中毒病例。结论 单次肌内注射10 000 IU/kg维生素D3可显著提升出生胎龄 < 34周早产儿生后第28天血清25(OH) D水平,且能安全并有效地降低维生素D缺乏率。  相似文献   

18.
19.
20.
B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等细菌引起的新生儿感染,临床表现常类似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通常需进行病原学检查,其中包括脑脊液(CSF)检查。但对腰穿的价值迄今还无定论。材料、方法和结果作者回顾性调查了美国某NICU1983,05~1985,05年间生后24小时内,具有RDS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10×10~9/L及杆状核/多形核细胞比值>0.2的238例新生儿。其中38例体重<1000g,153例在1001~2500g,47例>2501g。所有患儿都做了血培养;203例采集了CSF,71例为血性CSF。采血和CSF前,患儿既未经过胎盘也未在生后用过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