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发病后予辛伐他汀20 mg口服,共6个月;对照组未用他汀类药物,其他均按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发生,减少冠心病病死率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辛伐他汀降血脂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口服,初始剂量为20mg/d。结果用药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脂明显低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辛伐他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5 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2 5 )和治疗组 (n =2 5 ) ,观察用药前后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治疗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χ2 =4 6 8,P <0 0 5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肌酸磷酸激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秀梅  强波  崔文海 《山东医药》2006,46(22):43-43
2001年6月~2005年8月,笔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观察其治疗AC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防心脑事件的作用。 临床资料:同期收住院的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男42例,女4例,年龄55~70岁。其中Q波性急性心梗(AMI)6例,非Q波性AM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8例。于人院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查血脂。除外肝肾功能不全、肌病及对辛伐他汀过敏者。  相似文献   

5.
鲁风云  李存效 《山东医药》2004,44(28):28-28
应用他汀类进行冠心病1级或2级预防,能显著降低血脂异常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冠脉缺血事件发生率。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我们对40例血脂正常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辛伐他汀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4 0例ACS患者 ,治疗组、对照组各 2 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复方丹参、口服硝酸脂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辛伐他汀 2 0mg每晚顿服。结果 治疗组TC、TG、LDL -C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5 )。心源性死亡 ,脑血管意外 ,心肌梗死等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降脂、抗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 ,治疗AC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UK)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ACS患75例(UA57例,AMI18例),随机被分为两组:小剂量UK组及对照组。小剂量UK组(40例):30万单位UK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给药前1小时给予低分子肝素),连续3天,此后继续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皮下注射,12小时1次,共14天;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用法同小剂量UK组。结果:30天内死亡率两组无显差异;AMI发生率小剂量UK组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小剂量UK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轻度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性。结论:小剂量UK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应用治疗ACS,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盐类用量。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调脂治疗血脂演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期,调脂治疗临床血脂的检验值变化特点,指导临床调脂药物的应用.方法 将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时间阶段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①入院即查血脂六项;②常规辛伐他汀:血脂异常者(20~40) mg/d,每晚顿服,血脂正常者(10~20) mg/d,每晚顿服;③住院1用~2周复查血脂1次,观察临床血脂变化.对照组血脂达用药标准者,服辛伐他汀;血脂未达用药标准者(TC<4.1 mmol/L,LDL - C<2.07 mmol/L)不用调脂药,观察临床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发病初活血脂“偏低”者占39.9%,调脂后,病情平稳(1~2)周血脂“偏低”者仅占25.00%,即血脂渐升高患者增多.对照组发病初治及病情平稳后均以TC>4.14 mmol/L或LDL-C≥2.07 mmol/L为起用调脂药的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调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期无论血脂值如何,均应及早常规的应用他汀类调脂药,以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9.
伏忠阳  林兆恒 《心脏杂志》2010,22(5):733-735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治疗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3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n=115)和对照组(n=124),试药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口服20 mg/d治疗。出院后继续口服辛伐他汀6个月。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病例用药前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用药6个月后试药组发生心血管事件18例(15.6%),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事件49例(39.5%),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药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的ACS 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晓霞 《山东医药》2005,45(22):63-63
2003年以来,我们应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指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脏缺血性猝死。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 ,因此近年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已完成了一系列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WOSCOPS(WestOfScotlandCoronaryPreventionStudy)和AFCAPS/Tex CAPS(AirForce/RexasCoronaryAtherosclerosisPreven tionStudy)研究确立了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一级预防中的地位。CARE (Chol…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方法。方法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收治的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常规的西药对症,比如扩冠、吸氧;治疗组42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营养、心肌。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及探讨两组治疗的优缺点。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用药4个月后,治疗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NYHA分级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均有疗效,对照组治疗作用缓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取营养、心肌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CAP)患者和 15名健康者作对照比较。 结果  1 ACS患者血浆TC、LDL 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P <0 0 1) ,血浆LDL C、IL 6显著高于CAP患者 (P <0 0 1)。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显著降低 (P <0 0 1) ,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也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P <0 0 1)。 3 据入院时血浆IL 6、CRP水平 ,把ACS患者分别分为IL 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IL 6、CRP均显著降低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IL 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P <0 0 1,P <0 0 5 )。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有生 《山东医药》2004,44(10):38-38
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个连续的临床过程--一方面表现为不稳定心绞痛(UA),而另一方面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在两之间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这些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特点是相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活性增强和局部血管机能亢进,导致血流减慢和血栓形成,目前,专家们对STEMI的治疗方案已达成共识(即溶栓方法和/或经皮冠脉介入疗法),对UA/STEMI的最佳疗法仍然不清楚。UA/NSTEMI有不同的预后,但这组病人总的危险性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Q波心肌梗死之间。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再梗和死亡。为了预防这些危险性,有人认为应尽早进行介入治疗(“look-and-act”),然而,早期的临床试验,是TIMIⅢB和VANQUISH试验,得出了与个入治疗优于保守治疗(Wactchful waiting)相反的结论。不过,新近的研究(如FRISCⅡ,TACTICS-TMI18)显示,早期介入治疗既安全且有效,在TACTICS-TIMI18研究中,6个月的经济分析表明两种方案总的费用相似,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同样认识到通过心电图改变,生化标志物(如肌钙蛋白T)或TIMI记分对危险分层的重要性,以及早期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的益处,在药物治疗的早期阶段,应用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可以使ACS病程趋于稳定,同时,研究显示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还可通过保护远端冠脉微循环而起到防止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伴随的心肌损害的作用。尽管我们似乎找到回答一些问题的答案,但是由于心脏专科医生的个人经验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对ACS的处理方案仍然不相同,甚至大的治疗指引也有不同--ACC/AHA提倡对所有ACS给予GPⅡb/Ⅲa抑制剂,而欧洲治疗指引则建议只对高危或将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GPⅡb/Ⅲa抑制剂,在中国GPⅡb/Ⅲa抑制剂尚未应用于临床。即使这类药在中国注册,它们的高价格也会令许多病人(也许不是全部)无法随,早期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也许是治疗ACS的主要方案,必须认识到,“Watchful-Waiting”并不仅仅是等待和观察,一旦发现病人有自发心肌缺血或高危反复心脏事件发作,应尽早做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以有创性检查和介入治疗作为目标,针对有特殊临床需要的病人,这些病人可以通过介入治疗获得最大益处,这也许是最适合我们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破损或出血、痉挛,导致血栓形成致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堵塞而引起一组临床综合征。ACS的发生与炎症反应、内皮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异常有关,而这些异常都可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而改善。由于胆固醇合成具有昼夜节律,合成高峰在夜间,因此对他汀类药物服用方法均推荐给予晚间顿服。然而对这一推荐用法的效应目前临床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本研究旨在比较晨起及晚间顿服常用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卡维地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患者血清钾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血清钾浓度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106例ACS病人按服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分为3组(ACS组,卡维地洛组,β1受体阻滞组),同时设50例稳定性心绞痛病人为对照组,各测血清钾浓度并作对比分析。结果:ACS组病人较对照组血清钾浓度明显降低(P<0.01),血糖、心率水平升高(P<0.05);与卡维地洛组、β1受体阻滞剂组相比,血清钾浓度下降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卡维地洛组与β1受体阻滞剂组相比血钾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血钾与血糖、心率呈显著负相关,前者r=-0.14(P=0.04),后者r=-0.19(P=0.01)。结论:ACS早期血清钾浓度降低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有关,卡维地洛能有效防止此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给予抗血小板、抗凝和抗缺血治疗同时,其中36例接受口服辛伐他汀20mg/d持续治疗至少3个月(辛伐他汀组),另32例未接受辛伐他汀治疗(非辛伐他汀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非致命性AMI及复发性心绞痛)。结果辛伐他汀组与非辛伐他汀组比较,6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27.78%、62.50%P<0.05)显著降低。结论ACS患者早期口服辛伐他汀20mg/d能减少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是极其严重的冠心病的表现。近年来 ,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治疗策略与手段上有较大的突破 ,对降低死亡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有重大意义。不稳定性心绞痛 (UA)与急性进展性心肌梗死(AMI)统属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近年将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EMI)专门从UA中检出。NSTEMI可视为处于UA与AMI之间的状态 ,没有大片的明确的梗死 ,但又确实有缺血性“微梗死”存在。NSTEMI在病理上比较接近于UA ,但在预后上与普通的 (低危的 )UA不同 ,随时有可能发展成AMI。NS…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性猝死的一组危重急症,约占冠心病人的30%,预后较差。我们观察分析门诊就医AC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增加其门诊就医的诊断率,能及时救治,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